佛陀教育杂志|第556期|专栏: 我们的使命|2020年12月15日

admin 佛陀教育杂志评论2阅读模式

本期專欄:我們的使命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281)
印祖法語:勉居心誠敬
倫理道德:夫子論善
因果教育:太上感應篇講記(21)
學佛答問


本期內容簡介

我們要明瞭法相是無常的,剎那在變的;法性真常,永恆不變。請看本期專欄。

信、解、行、證,是證明自己所信的、所解的真實不虛。證明的方法是行,就是受持,真正依教奉行,才能解得透徹。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本期專欄:我們的使命

一、說法有二諦 生佛無二心

諸佛如來說法總離不開二諦的原則,也就是一個是權說(方便說),一個是真實說,這兩種說法我們在經論當中處處都可以見到。三乘教裡面權說的多,實說的少,一乘教裡面實說的多,這是我們要體會到的。《無量壽經》上我們看到的,對一切眾生視若自己,這是權說;真實說是什麼?一切眾生就是自己。所以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幫助沒有條件,自己幫助自己還談條件嗎?左手被一隻蚊子叮了,右手去幫它撓一撓,這還談條件嗎?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這是實說,這是依真諦而說,依如來果地上的境界而說,可是這種說法幾個人能懂?幾個人相信?

所以這些話,佛只有對兩種人可以說,一種是法身大士,一種是大心凡夫,大心凡夫就是經論裡面所說的圓頓根性的眾生,圓教根性的人聽了會覺得有道理。這個認知是修行的關鍵,如果沒有這個認知就無法從權入實,也就是說不能脫離十法界,契入一真法界;換句話說,無法擺脫我們現前的煩惱,日子過得不自在。所以這個事實真相的認知對我們來說是無比的重要,這是我們要明瞭清楚的。

二、明諸法實相 眾生一體

說這些話用意何在?就是我們要明瞭法相是無常的,剎那在變的;法性真常,永恆不變。永恆不變的真常法性必須要借法相才能顯示出來,如果沒有法相,法性顯示不出來。見性的人得大自在,從哪裡見性?還是要靠法相。佛法的建立靠法相,佛法的承傳也要靠法相。性相是圓融的,性相永遠集合在一起,分不開的。

所以生滅當中有不生滅,生滅跟不生滅是和合之體,從來沒有分過家。楞嚴會上波斯匿王聽釋迦牟尼佛開示講到這樁事情,他明白了,曉得身有生滅,性沒有生滅;身是假我,性是真我。那麼我們要曉得,性可貴,相不可貴。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就會熱愛一切眾生,對於一切眾生沒有不關懷、不愛護、不協助的。這一種真誠的熱愛從哪裡生的?徹底明瞭諸法實相,從這裡生起來的。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體,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我們在經上常常讀到「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十方三世佛把一切眾生都包括盡了。眾生現在雖然還搞輪迴,但他的佛性並沒有失掉。

三、續佛慧命傳法燈

佛是智慧圓滿的人,對於諸法實相徹底明瞭,並為我們說出。祖師大德代代相傳,傳到我們這一代,我們要懂得續佛慧命。續佛慧命裡面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契入境界,契入境界不難,難在你找不到門路;找到門路,進來就很容易。門在哪裡?佛家的法門太多了,所謂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任何一門你只要找到,都能通達無上道,都能證得諸法實相。

這麼多的法門,我們找不到的原因是自己迷惑。悟了的人,宗門常講「頭頭是道,左右逢源」,這就告訴我們到處都是門。我們要細細的去觀察,像《楞嚴經》上所講的「二十五圓通」,是把無量法門歸納成二十五門。怎麼歸納的?六根、六塵、六識、七大。我們要是明白這個道理,是不是頭頭是道,左右逢源?無量無邊的法門總離不開這二十五大類。

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那個時候就不是視人如己,而是肯定別人就是自己,萬物就是自己,沒有絲毫的差別。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真心自然流露,就不是妄心了。沒有這個認識,還沒有搞明白,讓他用真心,他不會用。所以佛陀在世說法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中斷過,所說的一切法就是一個目標,令人開悟而已。所謂開悟就是明白事實真相,明白了就跟佛無二無別,《法華經》上說「入佛知見」,認知就是佛知佛見。

一定要明瞭我們這個肉身是無常的,法身慧命是真常的,了解這個事實,才知道續佛慧命比什麼都重要。弘法利生重要,如果沒有人續佛慧命,弘法利生做一輩子,你後面沒有傳人,到你也就為止了,肉身壞了,法也就滅了。所以佛門裡面傳法是第一樁大事,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事業,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事業。

四、大心凡夫發大心

法傳給誰?佛在《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傳給大心凡夫,這個話的意味很深。不是傳給菩薩,菩薩何必要傳?菩薩已經清楚明白了,不用傳了,傳給凡夫。什麼樣的凡夫能接受?大心凡夫。什麼叫大心?心量要大,念念為一切眾生,這就是大心。起心動念為自己,為我這個小家庭,這都不行,這不是《華嚴》的當機者。心量小的,佛想傳給他沒有法子,他沒有能力接受,因為不相應。我們看到《華嚴經》末後五十三參,那就是表演給我們看的。五十三位善知識是什麼人?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就是社會現前大眾。你看他們怎麼樣修菩薩道?修菩薩道就是真正落實菩提心。怎樣學菩薩行?學菩薩在生活工作中如何處事待人接物。

所以發菩提心,第一個要有大心量。四弘誓願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一定有普度一切眾生的大心大願,這才是大乘,一乘了義大法的繼承人。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大事業,我們要能認識清楚,這個事業是不朽的事業。

我國古人也有相當聰明智慧的,知道生命無常,所以想找一個真常能夠留到後代,這就所謂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名垂青史,讓後人永遠記住。可是我們曉得,任何物質都有成住壞空。一個星球在太空當中運行,對無限的時空來講它很短暫,連星系都要壞,地球也要壞,如果地球有一天壞掉了,這些歷史就沒有了,可見得那個不朽也是暫時的。我們再
看看佛法,法性是永恆不滅的,這是真的,大千世界毀滅了,法性不滅;法性不滅,佛所講的真理不滅。我們從事這個工作,自己修學,教化眾生,這個事業是真的,這個事業是真正不朽的大事業,所以我們一生做續佛慧命的工作。

同學們要發真誠的心。佛在《無量壽經》上說得多麼懇切,彌勒、阿難這些大菩薩接受佛的付託,直下承當,我們今天展開經卷就要想到佛當年講經說法的場景、囑咐的狀況,我們就如同置身如來法會之中,也應當像彌勒、阿難一樣直下承當。對於這樣的大心凡夫,我們真正是無量的歡喜讚歎,全心全力的協助,哪有障礙的道理?凡是看到別人去做,自己還有嫉妒障礙,那是無明業障。無明業障斷盡了,這個人必然是法喜充滿,智慧深廣。一切時、一切處認真努力,絕不放鬆,自己深入經藏,積植德行,教化眾生不遺餘力,明白人一定是這麼做法。希望我們共同努力,體會諸佛如來的教誨,認真努力將佛菩薩的教誨發揚光大,利益眾生。

五、深入經藏重實修

無礙辯才,這是弘法利生的人必須要具備的第一個條件。無礙辯才從哪裡來?一般的講法,它的來源有兩個:第一個是熟,熟能生巧,這是一般中下根性的人可以做得到,只要依照方法去學習就行;第二種是真正開悟,煩惱斷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從自性裡面自然流露出真實的善巧方便。巧是巧妙,所謂的隨心所欲;善是合乎規矩;隨心所欲又合乎規矩,這叫善巧。絕對不是說隨心所欲,完全不合規矩,這就錯了,這是巧而不善。巧而不善,不如善而不巧,因為善而不巧沒有過失,巧而不善會產生許多過失。特別是佛法,古德常講「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這個因果責任非常嚴重。我們寧可善而不巧,不走巧而不善的路子。真正發心如教修學,縱然不能開悟,也會接近開悟的邊緣,這是我們確確實實能夠做得到的。

如教修學,我們採取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的方法。講經的原則我們要懂得,講經的目的是希望大眾能夠相信這個法門,對這個法門不懷疑,這叫「信」。信有信的講法,怎麼講法叫人相信。另外一種講法是深入「解」的講法,深入經藏去理解它。深入經藏不是指《大藏經》,是指一部經裡面含藏著無盡的義理,我們去發覺它,去研究討論理解它。信、解有了基礎,要把經典中的義理落實在生活上;換句話說,要把它做到才行,這是屬於「行」的講法。「證」的講法,是我們實踐信解有了相當的成就,再來和佛所講的做一個印證。

所以一部經很多不同的講法,絕不是一種說法。講法不一樣,目標不相同,眾生聽到得的受用不一樣。最重要的還是怎樣把經文落實在生活上,我們要怎樣去做,這個重要。如果佛法的理論跟我們的生活脫節,這個佛法沒有什麼價值和意義。佛法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佛法,我們今天走這個路子。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0年12月17日10:30:3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63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