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观世音菩萨●如何如理如法诵持大悲咒(第9集)悟道法师主讲 台湾华藏淨宗学会

 

因为持这个咒跟念佛一样,你看有功夫成片、有事一心不乱、有理一心不乱。你自己去诸佛国,你一定要念到理一心不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自己要去哪一尊佛的世界,你自己就有能力去了,佛没有来带你也能去。但是还没有念到这个程度一定要佛来接引。这一段就讲诵持大悲神咒,你要求往生诸佛国,我们要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能满我们的愿。观音菩萨他发这个誓愿,如果诵持大悲神咒的人他想往生诸佛国土,诸佛国的淨土,如果不能往生,那我就不成正觉。观音菩萨现在成正觉了,当然能够满我们的愿。现在关键还是我们诵持的人这方面的条件,我们一定要清楚,要诵持到什麽程度,才能满我们的愿望。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

  

【诵持大悲神咒者。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

  

这个『三昧辩才』,「三昧」是印度话,翻成中文的意思是正定、正受,三昧就是得定、得禅定,他这个定正确的,没有偏差错误,正定、正受;「辩才」是智慧,因为有定才会有智慧,这个是三昧辩才。辩才,我们一般讲有四无碍辩,四种无碍辩才。这裡讲『无量三昧』,这个三昧无量无边,这个怎麽说法?「无量三昧」,在我们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可以说是无量无边,你推展出去是无量无边的。你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思惟,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是从早到晚,所以是无量无边的。我们举一个例子,你在无量无边的境界你心都如如不动,心都定了,那就三昧。比如说你看到钱你不动心了,那你在钱上面就得三昧了。你看到名,这个名不会影响你了,你的心如如不动了,不会去贪这个名,在名得三昧了。我们举出例子,我们以此类推。看到好吃的东西也不会贪吃了,这在饮食上面也得三昧了。所以三昧那就很多了,在我们整个生活当中方方面面你都如如不动了,心定了,那就无量三昧了。

  

一种三昧得到,那无量三昧都会现前。修三昧的方法当然也很多,像我们用念佛这个方法心得到定,这个一般讲叫念佛三昧。修三昧的方法那也很多,法门也是无量无边,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统统是修三昧。依《愣严经》去修,愣严三昧,依《华严经》修那得华严三昧,看你用哪一部经,哪个经典的理论方法去修,只要心得定了,得到正定、正受了,都叫三昧。那得三昧是一样的,但是修的方法那就很多,不一样。你只要得到三昧必定有辩才。这个辩才它是有智慧在裡面的,不是一般像我们现在电视讲的名嘴,跟那个名嘴不一样,那个名嘴那是强词夺理,讲的是歪理,那个不是佛经讲的辩才。佛经讲的辩才它是有定有慧在裡面,那才是真正的辩才。这个辩才对众生有帮助的,对众生有利益的,不会损害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的,是这个辩才。那不是像电视讲的名嘴,很会讲、很会辩。

  

上次也跟大家讲到清朝澍庵大师,他就是得无量三昧辩才。这个公桉在《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他也有收进去。这个大师他是,这个公桉是在《高僧传》第四集,「清朝澍庵,杨州人」,杨州就是现在江苏省扬州。「少粗犷,不持戒,为主僧所呵,愤欲报仇」,这个年轻的出家人少年的时候性情也不是很好,很粗犷,也不持戒,就不守规矩,被寺院的主持给他责备。责备,他就生气了,他生气想要报仇。不过他有善根,他想到「既思潜修以湔耻」,他觉得去报仇也没有什麽意义,他自己会回头去反省自己,就自己修得不好,自己真的修得不好,被人家骂也是应该的。但是被骂,那怎麽去洗刷这些羞耻?没有别的,就是自己要用功。所以他这个念头一转,他就不去报复了。

  

他就「乃于所住寺藏经阁,诵大悲咒,闭关三年乃出」,他就在所住的寺院裡面藏经阁。在大陆上寺院,古代的寺院都有藏经楼,这个阁楼上,大概都是二楼。像现在宁波的阿育王寺,它二楼就是藏经楼,供《藏经》的。印光祖师在普陀山,他也是在二楼管理《藏经》的,他那个房间我去看过,现在还有供《藏经》。在二楼,就好像图书馆一样,平常就没有什麽人去吵,就在那边念大悲咒,闭关三年。闭关这三年念大悲咒,他也是一向专念,专念大悲咒。「三年乃出」,闭关三年才出来。出来,「神采顿殊,抑抑自下」,他的神采跟以前不一样,跟三年前,变一个人了,他的言行举止跟以前不一样了。「然不测其所证也」,「不测」就是不知道他到底是证到什麽样的功夫,一般人不能了解。但是看他的神采,跟以前是变一个人了,完全不一样。但是大家不晓得他闭关这个三年,到底修到什麽功夫,证得什麽境界,大家也不测,就是不了解。

  

「偶于茶社中,闻客析经义,诘难甚苦,师笑所谈,皆有佚脱。乃诵所论书,且诵且解,客等骇服。由是以淹博名」。偶就是偶然,在茶社,这个茶社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茶店,卖茶的,像现在饮茶的茶店也很多。偶而他到茶社当中喝茶,听到客人在那边喝茶在分析经典的义理,分析到诘难甚苦,诘难就是遇到困难了,那个经无法去解释它的意义,无法解释这个义理,大家都苦思,就是怎麽想想不出来,遇到困难。「师笑所谈,皆有迭脱」,澍庵大师就笑,他就笑笑,他说你们所谈的经有遗失掉,有脱落掉的,原文那个经有漏掉的。像我们现在打字漏掉一段,所以它上下就接不起来,那古人用抄的也会抄漏掉。所以他就「乃诵所论书」,诵出来给他们听,一边诵一边解答,客人听了大家很惊讶。所以他这样就淹贯,就出名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3月25日21:02:4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