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吉凶祸福观—由论语讲要说起(2)唐瑜凌老师、林蔚芳老师(第12集)

第三个难,你在推展的时候一定有反对你的,一定有。你看故宫的那些展览,像雍正皇帝,你看他推行的那些政策,那个反对的力量是很大的,什么摊丁入亩、什么火耗归公,那个反对的力量是很大的。张居正那十年的宰相,那是像火坑一样的。难,后面才获,你后面果报才会得到,你利益人的果报才会得到。而且都不能半途而废,这叫做做官。

 

所以你看,问智的时候孔子竟然回答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我跟你讲,没有一个政治家可以答成这样。你看哪个政治家可以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以讲这么完整的话?再来,讲到仁者的时候,孔子可以讲先难而后获,哪一个大政治家可以把话讲得这么精准?你如果把《论语》读了你会佩服,真的!我们如果说那些办政治的培训所,如果没有读《论语》,我就觉得很可惜。真的,他不晓得做官的心态、做官的气象、做官的气质、做官的未来,如果不好好去读的话,他不会有做官的能耐,充其量只是一个小局面,充其量只是一个普通的官员而已,做不了大政治家。

 

以上这就是讲到说原来趋吉避凶里面,一分就是自己,一分就是鬼神。所以我们这个主题就是趋吉避凶之道,里面就是因跟缘。

 

我们再看下一个。约平时要如祷、要敬而远之,反面来说叫做「子不语:怪、力、乱、神」。林老师请。

 

林老师:这一章,首先我们常说言语言语,言和语是不同的。语的话它是指对话来讲,也就是有人问,孔子这时候是不回答的,但是不代表孔子不去说这些事情;言就是自言,就是自己可以发议论,但是对于人家来问这些事的时候,孔子不回答。哪些事?第一个是怪,这个怪代表所有的好奇物怪的事情,很奇怪的事情、不寻常的事情,或者是这些怪人怪事、怪知见、怪物、怪风气,那些人家来问的时候孔子不回答。第二个是力,这个力也就是超出平常的这些力气,就是指那些大力士的一些事件,人家来问的时候,孔子也不回答。第三个是乱,这个乱可以说是社会的乱象,乃至于是乱伦,或者是犯上作乱的这些乱事,孔子也不去回答。第四个就是神,就是指这些鬼神之事,或者神棍这些事情,人家来问,孔子也不回答。最主要这些事情都没有帮助教化,或者是这些事情不需要去太了解,所以孔子不语。

 

唐老师:不语。不语跟不言不一样,孔子言,孔子不语。孔子言就是孔子会说,孔子会说,他会很有分寸的说,而且会知道要怎么说才合乎风气的淳厚、合乎实际的状况。可是孔子不语,因为一般人很喜欢去问这些,一般人大概都不会喜欢问经学的事情,大概很喜欢问这个。你如果懂得这个,才知道报纸厉害,因为怪力乱神才有出路,你懂得就厉害。所以他不语,不语就是你只要一语的时候,它有三种状况,第一种状况是大家很喜欢一直问一直问,就是胜过于经学的兴趣。愈怪的愈好,暴力的、神棍的、乱伦的。你只要看点阅率,师父讲经的点阅率大概二万,但是那个乱七八糟的点阅率三千万、五百万,就是这样子。你只要愈说,大家已经不在意你讲经学,大家喜欢听这个。所以孔子不语,第一个就是不语。我为什么不语?因为它无关于教化,会把你的兴趣转变。而且第二个,林老师,第二个。

 

林老师:就是不忍去说它。

 

唐老师:不忍去说它。我们雪庐老人说,古代为什么隐恶扬善?隐恶扬善有一个意义是我们没有看到的。

 

林老师:隐恶扬善最主要就是让善人不要去习恶。

 

唐老师:我们一般人,隐恶扬善绝对不会注意到这个。隐恶扬善我们大概都是说,我们不要去看人家坏的,我们要赞扬善人,我们隐恶扬善。我们隐恶扬善绝对不会看到一个,什么一个?好人学坏这个。这要雪公老师说才知道。隐恶扬善绝对不是只有让坏人警惕,让好人出头,它有一个最隐微的目的就是好人学坏。所以为什么监狱愈关,犯人愈多?很简单,就监狱进去的时候,不但关了,给他们吃鸡腿、吃鸭腿,监狱倒出来的东西乞丐捡来吃;换句话说,没犯罪的去捡犯罪的人的东西吃,有没有觉得很好笑?这第一个。第二个,在监狱里面各类的报纸、各类的杂志都有,所以他在监狱里面磨鍊邪功,政府提供资源。再来,旁边睡的是大盗,他是小盗,切磋琢磨,三年以后他变大盗。悟道法师要找人来跟他住三年好好教找不到,但是监狱里面小盗跟大盗可以切磋三年,这三年、五年当中,国家提供资源,他还可以抗议伙食太差,中午没有鸡腿还可以抗议。国家提供资源,三、五年之后,他们说本来毒品在哪里买都不知道的,出去以后都知道,两岸怎么买毒品都知道,只要关监狱都会知道。为什么?就是没有隐恶扬善。电视给他看,报纸给他看,看到都是坏的,然后环境又舒服,每天锻鍊、睡觉,锻鍊、睡觉,旁边是大盗,又切磋、又看书籍,阅读,你说狱政怎么办好?我问你怎么办好?

 

所以孔子说不语就是说,我统统不给你看,我统统不要说,我避免。第一个,无益教化,因为你兴趣只有这里。第二个,这些人来问的时候,一定会愈问愈荒唐。就像毒品,一直问问到最后从哪里买。就愈问愈荒唐,我也不要说。第三个是说,这种语不但是无关教化,会让他学坏,还会在你说的当中,有些部分说不清楚的时候又会被好人误会,太难说清楚了。孔子除非,你对到的机是对的他才语,否则他大概是不语。言他会言,因为他会知道分寸在哪里,他会说,有些事情不会说得太露骨,简单说,了解就好。以上是这一章的大意。

 

我们来看,下面说,平时是这样的,祭,因为求加被。我们来看下一段,叫「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老师:这一章,林放也是孔子的弟子,这次他来请教老师礼的根本,孔子听到了他这个问题非常的欢喜,说这是一个「大哉问」,是一个非常伟大的问题。他的回答是「礼,与其奢也,宁俭」,也就是礼的根本,要做到礼的话,与其礼把它非常奢华的来举办,还宁可节俭,注重诚意的这一分。再者,丧也是礼的一分,在举办丧礼的话,「与其易也,宁戚」。这个易就当作和易、和顺,很有条理;也就是说,在丧礼的进行当中,进行得非常的庄严肃穆有条理。但是「与其易也,宁戚」,也就是真正的丧礼宁可是取它哀戚有余的那一分,即便它整个典礼里面失去了条理,也是没有关系的。

 

唐老师:好的。林放问礼之本,林放是孔门,也是孔子回到鲁国的弟子。林放他很厉害的地方就是问礼的根本。季氏去祭泰山的时候,孔子就说,泰山神如果接受季孙大夫的祭祀,泰山神是不如林放的,林放还知道礼的根本,泰山怎么可以吃季孙大夫所供养的食物?

 

林放问礼的根本,刚才林老师说问得很伟大,可是大哉问为什么不是问得很宽大,而是问得很伟大?

 

林老师:也就是这个问题在当时候,春秋,孔子那个时代来讲,是已经发生了很多违礼的事情。所以当林放这样一问的时候,是代表他对礼的看重,然后想要懂礼的根本。

 

唐老师:礼的根本里面,孔子也没有回答礼的根本,礼的根本应该讲忠信是礼的根本、仁心是礼的根本,礼的根本如果不是忠信的话,那很简单,没有质地的人来行礼,那个礼根本是没有用的。礼崩乐坏并不是没有礼,是没有质地的人行那个礼,那个礼是没有用的。好比说没有诚意的人来行礼,那个礼不会感人。所以礼的本质应该是忠信,应该是仁,他怎么会回答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林老师。

 

林老师:也就是当时候的一个礼崩乐坏,不是没有礼,也不是没有乐,而是僭越的那一分,所以一般都是讲究奢华,一般都是讲究礼的庄严肃穆。

 

唐老师:孔子的回答有时候是就根本上论,有时候是针对时弊上谈。你要看到孔子到底是什么。很简单,我只要说季孙大夫,鲁国有三家大夫,季孙、孟孙跟叔孙,季孙大夫有鲁国二分之一的兵权,叔孙大夫有四分之一,孟孙大夫有四分之一,这三家大夫把持国政,所以鲁君是没有实权的。这三家在祭祀的时候怎么祭祀?譬如说天子在宗庙才能跳八佾舞,季孙大夫也跳八佾舞;天子祭祀的时候撤馔唱雍诗,季孙大夫也唱雍诗。这哪里是礼崩乐坏,这没有礼崩乐坏,都好的。可是那是礼崩乐坏。礼崩乐坏是说这个人礼明明是在节制,他竟然把礼拿来僭越。举例来说,国家领导人这种规格,假如地方官员也这种规格,那是不是在僭越?这种礼虽然给他维持住,这就是准备要造反的形象,国家不安就在这里,这里不安。所以礼崩乐坏并不是没有礼、没有乐,最可怕的是僭越,僭越是最可怕的。礼与其奢也,与其奢也就是僭越,什么撤馔唱雍诗、八佾舞,乃至于什么祭泰山,天子祭泰山,季孙大夫也祭泰山。林老师,人家祭就祭吧,人家有钱,人家地位高,人家爱干嘛就干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2月13日04:23:2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793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