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254集)jingkong法师主讲

演【又复大心,亦可即是菩提心。】

 

人发这个大心。菩提就是真正觉悟、彻底觉悟。除了阿弥陀佛之外,没救了,所以要把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抓得紧紧的,一分一秒都不把它放过,这是大心。

 

演【以此心之后,更无余心,则是顿入无心三昧,即是顿离念相,岂不为大,岂不即是菩提心。】

 

这个说得非常之好。

 

演【盖以九品行因,行行通乎九品。】

 

这是理论,也是事实。

 

演【如五逆罪,临终十念为能消功,属下下品。】

 

功是功夫,临终十念就能把五逆罪消掉,他就能往生,这种往生是下下品。

 

演【若能伏惑,即中品。】

 

临终十念能把烦恼伏住,这个人往生就是中品。

 

演【若根器大利,顿能断惑。】

 

那他就上品。同样是十念,有的十念消业障,有的十念伏惑,有的十念就断惑,都是十念,他的品位是下辈往生、中辈往生、上辈往生,不一样。这个地方举例子:

 

演【如闍王重悔,得无根信,即是上三所摄。】

 

阿闍世王,《观经》里面杀父亲,囚禁母亲,杀父害母,破和合僧,真的是无恶不作,造的是地狱罪,他在临终时才悔过,才真正忏悔,他这一忏悔,断惑了,这个人根性大利,所以他往生是上品中生。一生造那么大的罪业,往生品位那么高,这也就是告诉我们,佛门实在是广大,实在是不可思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两种人:一种人是积功累德,这样往生的;一种人是造作一切罪业,忏悔往生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对于作恶之人也不敢轻视,为什么?说不定他临终忏悔念佛往生,品位在我上面,我还不如他,这是真有可能。事实真相明白了,才晓得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礼敬诸佛」,有道理!不要分那个人是好人、坏人、善人、恶人,不要去分;要用真诚恭敬心对一切人,对佛菩萨我这样恭敬,对好人也这样恭敬,对坏人还是这个恭敬,我的至诚恭敬绝没有两样,没有差等,那就对了,你这样做法就完全正确。

 

演【岂非五逆随于忏功,自分九品也。】

 

这个话一点都没错,这是临终忏悔往生的,他也有九品,绝对不是说他只是下下品往生,不是的;看他悔过的那个心,那个心真的勇猛,真诚恳切,那个品位一下就拉高了。

 

演【且十念得生,皆是夙有灵根者。】

 

这个一定要知道,因此侥幸不得,「临终忏悔还可以往生,现在多造一点罪业没关系,临命终时还来得及」,你要是这样想法,就大错特错,为什么?临终时候要具备三个条件。你想想,你将来临终的时候可不可能有这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心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迷惑不颠倒。你想想看,这一点容不容易做到?很难!我们看到很多人临走的时候都生病,病得不省人事,连他家亲眷属都不认识,那就完了,那就没救。临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诸位要晓得,一个造一身罪业的人,临终还清楚还明了,你就晓得他前生是多大的福报。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这个时候现前,他神智清楚,绝不迷惑。第二个条件,遇到善友提醒他,劝他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第三个条件,在这个时候一听立刻就接受,马上就忏悔,就念,十念一念就能往生。你想想看,这三个条件多难,一生人家劝他念佛,他都不相信,临终一劝,马上就相信,马上就接受,相当不容易!所以这个事情万万不能侥幸。我们还是走老实念佛、积功累德这条路比较稳当,千万不能侥幸。

 

演【十疑论云:临终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者,并是宿善业强,始遇知识等。】

 

《十疑论》是智者大师作的,为我们解释得非常清楚,告诉我们不可以侥幸,但是知道这是事实,他是过去生中有大善根大福德,这一生没有遇到好缘,跟善导大师讲的完全相应。这一生当中遇到的是恶缘,没有遇到善缘,临终时才遇到善缘,所以这种人叫不定性。我们俗话说: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他会受外面环境的左右,遇到善知识,他就行善;遇到恶知识,他就造恶,是这么一种性质的人。

 

演【妙宗钞云:此虽造恶,已曾修观。】

 

已曾修观,是过去世的,不是这一生的。过去生中他修积的很厚,这一生当中很不幸遇到恶缘他迷了,是这么一回事情。

 

演【故使临终,善友劝称十念,定心则成。】

 

他临终才遇到真正的善知识,这个时候一劝导,他立刻就相信,立刻就发愿。这是宿世善根的成就,不是普通人。

 

演【亦是法行。】

 

法是法门,行是修行,也是无量行门当中一个行门。

 

演【乘急戒缓人也。】

 

是属于哪一类?乘急,「乘」是佛法,对佛法研究探讨,他喜欢这个。「行」是真正修行,行就是戒定慧。把戒定慧疏忽,不肯认真去修,喜欢研究经论,这就叫「乘急戒缓」。「乘」,我们今天讲是学术,「戒」是真修,他对于真修疏忽了,对于佛学是真正下功夫去研究探讨,这一类的人。

 

演【由乘急故,得值善友。】

 

教理通达,喜欢研究经教,也喜欢讲经说法,与大众的缘结得多,善缘也结得不少,临终遇到善友。

 

演【纵现世不修三昧,亦是宿种今熟,故得往生。】

 

这一生没修行,但是要晓得,人家前生真修,这一生没修!所以临终那时候他一忏悔,一放下,那就是修了。可见得与过去生中的修持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演【故今大心,说即是菩提大心,亦无不可。】

 

合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缘来说,他这一念回心可以说是大菩提心。

 

演【况本钞文,当知即是一心不乱,若事一心,犹未为大。】

 

还不算大。

 

演【若理一心,岂不即是菩提心。是故名为大心。】

 

所以一心是可以顿证,一听到立刻就证到理一心,这是根性最利的人。换句话说,也是无量劫他修持的功夫到这个时候圆满成熟了,所以在一生当中证得理一心不乱。这一生当中有渐证、有顿证,这是属于顿证的,那就真正是大菩提心了。即使是事一心,说实在话还是属于菩提心,菩提是觉悟,他真正觉悟了,真正明了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15日09:29:1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465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