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216集)jingkong法师主讲

钞【除彼已登实报,余或未免人天。】

 

除非是他确实已经破无明证得法身,那是超越了。假如没有这样的功夫,没有真正破无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换句话说,你修得再好,也不过是人天福报,『未免人天』。

 

钞【而天上多欲,人间杂苦。】

 

天上快乐。从前师子觉,这是印度的高僧,跟无着、天亲三个人都修弥勒净土,而且彼此约定,哪个先往生,到弥勒净土回来报个信。师子觉先走,走了好多年没消息;以后无着菩萨往生了,生到兜率内院,过了三年回来报信。天亲菩萨就问:你怎么三年才来给我报信!他说:天上时间长,我不过是在弥勒菩萨那边打个转就赶紧下来给你报信。天亲菩萨问:师子觉呢?他说:师子觉贪图天上的五欲快乐,还在兜率天的外院,还没有见到弥勒菩萨。他看到天上的五欲六尘比人间超胜太多,留恋那个地方,完了!道心都退失了。所以修道人不容易,我们这个世间五欲六尘天天在诱惑你,这个诱惑力量不强,天上那个诱惑的力量是更强。师子觉可以不被人间五欲六尘诱惑,天人来诱惑,他受不了,他跟他跑了,你说怎么得了!这非常可怕。那都是证得菩萨果位了,习气没断,禁不起诱惑,心里面还有贪瞋痴慢。这是『天上多欲』。『人间杂苦』,人间,我们这一生生在人间,人间状况我们了解,我们体会到。

 

钞【堕落者众,解脱者希。】

 

这是真话,堕落的人多!真正在这个世间修其他法门证得实报土,就是破无明证得法身的,这种人很少。在中国禅宗,最殊胜的就是六祖惠能,惠能大师一生,在他会下开悟明心见性的四十二个人,你们读《坛经》晓得,这在禅宗是无比殊胜,真是空前绝后!在一个真正祖师大德会下能明心见性开悟的,多半是一、二个,三、五个就很多了,他会下有四十多人,跟他修学的人何止千万?还是不成比例。再看看像慧远大师当年在庐山结茅蓬,一百二十三个人在一起念佛,个个往生。六祖能大师会下的不如。这两个一比较,你就晓得念佛往生的殊胜。

 

钞【不生净土,而将焉往。】

 

你要不生净土,你到哪里去?这一段后面那个注解我们念一念,可以使我们了解真相,增长我们的信心。

 

演【除彼已登实报,余或未免人天者,能断无明证法身,生实报土,则超六道。】

 

超越六道,永远不再轮回了。

 

演【若不然者,纵不堕恶趣,亦堕人天,焉无后有耶。】

 

如其不然的话,你决定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下面有一个问答:

 

演【或问曰:断无明证法身菩萨生实报者,迥超六道不必言矣。】

 

这个当然没有话说,这决定超六道。

 

演【生方便有余者,亦超三界不受轮回。】

 

这讲功夫次一点,次一点也可以超六道轮回,像阿罗汉以上的。

 

演【何但言除实报能免人天,不言除方便亦免人天耶。】

 

这个问得很好,真是找出理由来问。阿罗汉断见思烦恼,超越六道轮回,阿罗汉没有证得实报土,没有明心见性。为什么你单讲生实报土,不讲生方便土?这个问的很有道理,看他怎么答法:

 

演【此章问答,单论圆人。】

 

这是单说圆教,不给你说藏教、通教,圆教的标准就是这个样子。

 

演【圆人断无明者,即生实报。】

 

不会生方便有余土的。

 

演【如未断无明,造至七信,虽生方便,所见之境与实报同,不同藏通二教体析之人,实生方便,故略而不言也。】

 

在四教里面讲,它是单论圆教的,不是给你讲藏通、别教。这就是圆人的见地、境界跟藏通确实不相同。圆教的人见思烦恼断了,超越六道轮回,他虽然生方便有余土,他在方便有余土里面的受用跟实报土没有两样,为什么?智慧不相同,断证相同。可是诸位要晓得,境随心转。换句话说,圆七信的人,他的心跟阿罗汉、辟支佛的心不一样,一个心量狭小,一个心量广大,所以他受用境界不一样。虽然生在方便有余土,几乎等于实报庄严土,跟小乘人的境界不一样。

 

钞【喆老青公,俱称有悟。】

 

这两位都是禅宗开悟的人。

 

钞【而喆老后身,耽恋富贵;青公后身,多历苦忧。】

 

官做大了,做得很辛苦。你看现在做大官的都很辛苦。

 

钞【皆繇不慕往生,自失善利。】

 

你看看他们的样子,过失就是不愿意求往生净土,不相信这个法门。『自失善利』,最殊胜的利益,自己误了自己。

 

钞【致使淹滞多生,旷菩提路。】

 

当然将来他还是会往生的,但是不晓得到哪一生哪一世!他一定听过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定见过阿弥陀佛的佛像,阿赖耶识里面有阿弥陀佛的种子,就是不肯称念而已,不愿意求生。这个在菩提道上,路子就很长!不晓得要迂回到多远,然后才回心转意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钞【岂非善根凉薄,乃致如斯。】

 

这就是他的善根薄。不能说他没有善根、福德,善根福德都不多。

 

前面莲池大师举《华严经》做证明,「如华严中说」,《华严》说在哪里?现在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

 

钞【言华严者,入法界品云。】

 

入法界品就是《普贤行愿品》,这一品在八十卷经里面它有二十一卷,《四十华严》是这一品完全的经文。

 

钞【遮那会上,诸大声闻,不见佛者,以善根不同故,本不修习见佛自在善根故。故知执持名号,愿见弥陀,诚多善根、大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也。】

 

这是举《华严经》为证明。《华严经》末后一品说,『遮那』是毘卢遮那佛,华严会上的法身佛。『诸大声闻』不见不闻,原因是什么?善根少、福德少。唯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见到佛,他们听佛说话,这是善根不同。为什么他们善根少、福德少?『本不修习见佛自在善根故』,换句话说,他在无量劫中生生世世学佛,没有修这个法门。什么法门?『执持名号』这个法门,念佛的法门,他不念佛。

 

参禅的人不念佛,研究教的人不念佛,所以善根、福德少。最显然的,我就举谛闲法师师徒,你就看出来,徒弟念佛,老师天天在研究经典,讲经说法,所以老师的善根福德不如徒弟。徒弟念了三年超过老师。谛闲法师现身说法给我们看,这个事情距离我们不算太远,民国初年的事情,距离我们不过五十年而已,这是真的。所以会讲不如会听,会讲的人得不到真实利益,会听的人他得到,他成就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日18:34:4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422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