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184集)jingkong法师主讲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八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184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八三页,看《演义》第二段:

 

我们继续解释心意识。「集起名心,筹量名意,了别名识」,这是法相宗所说的。八识都有集起、筹量、了别的功能,这三种功能,其中特别强的一种,我们称它作心、称它作意、称它作识。集起功能最胜的是阿赖耶识,「筹量」最殊胜的是第七识。

 

演【又意者,即第七识。筹量者,思惟筹量,第八见分是我故也。此正取第七心王自体思量名意,亦兼取遍行五所中思也。】

 

大乘佛法常讲「我执」,我执有两种:一种是人我执,一种是法我执,这两种我执都是根源于第七识。所以修行,古德告诉我们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很重要,「听教要在消归自性」,听教就是听讲经,要能消归自性,这是真正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佛法启发我们自性的智慧光明,这叫做消归自性。莲池大师在这部注解里面,每一段后头有「称理」,这个称理就是消归自性;「修行要在转识成智」,转识,识有八个识,转八识成四智,这叫做修行。《了凡四训》告诉我们改过修善的原则,最上乘的改过是从心上改,其次是从理上改,最下的是从事上改。修行讲转识成智是从心地上修,这是最上乘的修学法,就是转识成智。

 

识,我们晓得它真正的意义,怎么转法?这就是我们当前修行人所要知道的课题。交光大师在《楞严经正脉疏》提倡「舍识用根」,舍识用根就是转识成智。识,八个识在因地上转的只有两个,其余六个识是果地上转的;换句话说,真正用功就用在第六、第七。第六、第七是因地转,因一转,果就随着转,阿赖耶跟前五识自自然然就转了。第七识思惟筹量,第六识善于分别;所以我们常说,不分别、不执着,这就转了。不分别就转第六意识成妙观察智,不执着就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我们今天这个世间人不平等,为什么不平等?每个人都有执着,这一执着就不平等了。如果把所有一切执着统统舍掉,就平等;一切分别舍掉,妙慧就现前了。会修行的在这上下功夫,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不执着。这也是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醒同修勉励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今天我们在这段经文看到了,这就是转识成智。分别、执着是虚妄的,绝对不是真实,所以佛才叫我们舍弃,如果是真实的,佛决定不会叫我们舍弃,这是假的不是真的。

 

一切众生执着我,什么是我?身是我。佛告诉我们无我,「无我」就是告诉我们身不是我,我在哪里?身不是我,大家听了害怕,学佛学到最后「我」没有了,这还得了!「我」要是没有了,谁成佛?所以成佛,我成佛,成得了佛成不了?成不了,因为你有我执,怎么会成得了佛?不要说佛成不了,阿罗汉都成不了,因为阿罗汉我执破了。《金刚经》说,须陀洹我执就没有了,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去反省的。

 

「思惟筹量,第八见分是我故也,此正取第七心王自体思量名意,亦兼取遍行五所中思也。」假如你没有读过《百法》,没有唯识的基础,看这个文就不好懂。第八识跟真如本性是一体,前面七识完全是虚妄的,用现代话说就是错觉,从错觉里面产生的,不是真实的。但是阿赖耶识是真的,虽然是真的,它迷了,迷了也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唯识家讲阿赖耶识是半真半假,体是真的,作用它迷了,迷了才起前面的七种识。阿赖耶识里有三细相,三细相第一个是「无明业相」,业就是动,换句话说,心动就是迷了。唯识宗经论常说「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不觉就是心动了,觉性失掉了,觉的功能失掉了,就变成不觉。业就是个动相,这是第一个相。心一动它就会起作用,起一个什么作用?能见相。能见相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精神,就误以为这个「能」是我自己,我能,执着从这里开始。

 

所以我之体是什么?阿赖耶的见分,见分能见、要见,要见在真如本性里头没有相,什么也没有。没有,偏偏要见,要见它就会现相。譬如空中什么都没有,你把眼睛瞪大看空中,看久了空中就会现相,怎么会现相?眼睛疲劳了,就会现幻相。你这个见分要见,要见要求过度,阿赖耶识疲劳,就现相分,相分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

 

一切森罗万象哪里来的?是见分变现出来的。境是心变现的,就是物质是精神变现的,心与物质的确是同一个根源;这个根源,浅而言之是阿赖耶识,深处讲是真如本性。这里面所不相同的,一般凡夫所见的相是阿赖耶识的相分,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如本性的相分,所以那个土叫法性土,法性土里面事事无碍。我们读《无量寿经》,或者读《法华》、《华严》,你看看这些诸佛菩萨确实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么?那叫法性土,那是真如本性的相分,也就是阿赖耶完全觉而不迷时候的相分。我们今天是迷而不觉,虽然现的相分,我们在这个相分里头不得自在,不能够称心如意,原因在此地。

 

「我」是怎么产生的?是能见一定要见,阿赖耶里面这才变现出相分,所以这个相分不是真的,是虚幻不实。《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分能维系多久,就看你这个见分维系多久,你这个见分哪天不想见它,相就没有了。第七识恒审思量,我执不会中断的,睡觉「我」也不会断,甚至死了,「我」的执着还是不断,他要是断掉,他就不投胎了,他就不搞六道轮回了。就是因为我执太坚固,永远不肯舍掉,他才会搞六道轮回。

 

「正取第七心王自体思量为意」,是以末那识恒审思量这个意思为正,「亦兼取遍行五所中思也」,还兼取五遍行里面的思心所。五十一个心所里面的五遍行心所,五遍行这五种心理作用,八个识统统都有,所以叫遍行心所,一共有五个,这五个里面就有思,这个思与恒审思量又特别相应,所以兼五遍行里面的思心所。

 

演【意识谓意之识,即第六识也。】

 

「意」是末那,末那是意根。第六意识是末那的起用,起分别的作用,我们就称它作第六识,可见六识跟七识是关系非常密切。

 

演【论云:言意识者,即此相续识,依诸凡夫取着转深,计我我所,种种妄执,随事扳缘,分别六尘,名为意识,亦名分离识,又复说名分别事识,是也。】

 

「论云」,唯识论里面所说的。相宗是相当复杂的心理学,如果诸位念了相宗经论,中外那些心理学你就不会再想看了,因为太幼稚了,不值得一看。法相宗是佛法的心理学,非常的高明。法相最简单的一部书就是梅光羲老居士所编的《相宗纲要》,编得非常好,内容完全是经论的原文把它归纳。譬如讲「阿赖耶识」,各种经论讲阿赖耶识统统把它抄在一起,讲「末那」就把末那抄在一起。你要查法相宗经论,经论太多,不好找,他提纲挈领统统归纳在一起,查阅就很方便。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1日09:35:2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413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