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112集)jingkong法师主讲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一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112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二三一页:

 

疏【摩诃迦叶者,此云大龟氏,一云饮光,头陀第一。】

 

钞【大龟者,先世学道,有灵龟负图而出,因以为姓。】

 

这是有一个典故,这么来的。

 

钞【名毕鉢罗,亦树也。】

 

『毕鉢罗』是树的名字。

 

钞【称大,以别同名,如三迦叶等。】

 

因为迦叶这一族的族人很多,有声望、有地位的人也相当多,为了区别起见,称他做摩诃迦叶,就是大迦叶。摩诃是『大』的意思。

 

钞【饮光者。】

 

摩诃迦叶也称之为『饮光』。

 

钞【繇宿生为冶金师,与一女人,同以金严佛像,遂感世世身如金色。】

 

他自己是一个冶金匠,有一个女子拿了一尊佛像给他贴金,他觉得这是桩很好的事情,就没有收她的工钱,这个功德两个人做,所以感得生生世世身相非常之好,身如金色。

 

钞【金色晃耀,吞乎余色,名饮光也。】

 

他的光明比其他人光明要大得多,像我们白天在阳光之下,这一切灯光都黯然无色了。这是光明炽盛的意思。

 

钞【头陀者,梵语,此云抖擞,或云淘汰。】

 

『抖擞』就是把身体上尘劳统统抖得干干净净的。

 

钞【有十二行,谓一阿兰若,二常乞食,乃至十二但三衣。】

 

「乃至」,当中就省掉了。「头陀」,我们一般称为苦行,在佛弟子当中他是苦行第一。他出家的时候,他身世非常的好,他是生在一个富贵家庭当中,出家之后能修苦行,所以佛非常的赞叹他。『阿兰若』,「兰若」是热闹的地方,「阿」当作无讲,无热闹就是很清静的地方。阿兰若就是清静之处所。过去的社会实在讲比现在的社会是清静多了,尤其是出家人都住在山林,不是住在都市里面。乡下有农民居住,农民养牛的最多,印度这个牛大家都对牠很尊重,牛叫的声音听不到,这就很安静了。牛叫的声音听不到,阿兰若清静以这个为标准。现在很多噪音比牛叫还大得多,现在要找一个寂静的地方是相当不容易。住处非常的幽静,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是「常乞食」,每天出去托钵乞食。第三是「次第乞」,按着顺序一家一家的乞。不能超过七家,七家都托不到,这一天只好回去挨饿,饿一天明天再来。不能拣选这个人家有钱,到他家里去托钵,这个吃的东西好一点,那你就有分别心;他没有分别心,他平等的乞食,按照这个顺序。第四是「一食」,就是日中一食,过中决定不能吃东西。现在虽讲持午,其实不是持午,是「过中不食」;午时是从十一点到一点,两个小时。日中,每天时间都不一样,在古时候用日晷测量太阳,要在日中之前吃东西。如果碰到阴天,那就没办法,从前也没有钟表,有钟表也不准。现代比从前方便多了,现在有天文日历,记载着每天日中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很清楚。日中以后只能喝水,在戒律里面讲没有沉淀之物可以吃,水不沉淀,蜂蜜不沉淀,蜜糖不沉淀。豆浆、果汁会沉淀,凡是有沉淀的东西都不能吃。现在我们看到许多持午,他下午水果也吃,牛奶、豆浆更不必说了,喝一杯牛奶,牛奶会沉淀的。这在戒律上讲全部都破斋了,持午功德完全破掉了。

 

第五是「节量食」,他吃的东西是有定量的,绝对不是把三餐东西一餐吃掉,他怕饿特别多吃一点,这样不行,这个错了!我们也看到许多持午的人,他不持午的那一天,他吃的东西少,持午的那一天,他中午的一餐饭吃得特别多,这个搞法会把肠胃搞坏!实在讲,修行不必这么做法,不是说不吃东西就能成道。不吃东西,蛇一冬眠就好几个月不吃东西,你能跟上牠?比不上!牠也不能成道。

 

所以,一定要晓得佛经里许许多多制定这些仪规的道理。因为佛陀在世的时候,外道出家生活习惯都是到外面去托钵的,佛弟子如果不出去托钵,人家会说闲话,说佛不是修道人,这是没法子,只好出去托钵了。过中不食,在从前那个时代,佛的这些常随弟子多半都在那边打坐修定,他心清静。他什么都没有了,三衣一钵,他什么都放下了,他心清静。我们现在的人烦恼太多,妄想太多,你要是修日中一食,非生病不可!为什么?这个身体实在讲是一部机器,机器之所以能够运作,它得补充能量;补充不足,这个机器就要损坏。譬如汽车,油料不足,你要开到高的速度,它非坏不可、非出毛病不可。我们身体这部机器,饮食营养就是能量!到时候你就是给它加足才行,它才有精神,它才能办事。

 

为什么佛弟子他一天吃一餐就够了,我们三餐还不够?还得吃消夜?原因就是他那个机器省油,我们这个机器耗油,这个没法子,这不能比的!大家要晓得,能量消耗到哪里?消耗在妄念上,你妄想愈多,你所消耗的能量就愈多。从前出家人没有妄想,他不要攀缘,他一天到晚没想头的,他只有入定,因此他消耗量少。证得阿罗汉果七天吃一餐,他定中,他消耗的更少;辟支佛,经上讲半个月出来托钵一次,半个月吃一餐,他那个定的功夫更深,消耗量就更少。他吃一餐这个营养,半个月再添一次就够了。我们不行,我们妄念太多,你又不肯给它加,那你不是自找麻烦!所以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这决定不是充面子的事情,不是搞好看的事情,是看我们自己能力能不能做到,不要勉强。

 

因此,我们要学节量食,这是对的。我们中国古人讲养生之道,早晨要吃得好,中午要吃得饱,晚上吃得少。这是很有道理的,帮助你养生,这在饮食方面。可是饮食与自己念头的确是成正比例,我们念要清静,念愈清静饮食就愈少,这是自自然然的道理。所以修头陀行的人也是节量食,并不是一餐吃得特别多。

 

第六是「过中不饮浆」,凡是有沉淀物质的浆水都不吃。持午的人到下午顶多喝水,或者喝一点糖水,决定没有沉淀的。

 

第七「着粪扫衣」,他穿的衣服,衣服怎么叫粪扫衣?是别人的衣服破旧,丢弃了,不要了,他把它捡起来,破烂的地方把它去掉,还完好的地方把它留下来,集得多了,一块一块,这个袈裟是一块一块那样凑起来的。现在买一匹布剪碎再把它缝起来,这个意思都错了。佛若在世看到要骂人的,不知道惜福。出家人福田衣那种做法,那是不得已的。你捡来的布料不会相同,颜色也不一样,缝起来之后染色,不至于五颜六色,穿染色衣。你要晓得从前生活是这种方式,不像现在!现在做这一件衣是一种纪念性质而已,在从前是不可以的,一定是到外面捡这些布头拼拼凑凑起来,这才能缝一件衣。

 

第八是『但三衣』,他不能有多的衣服,只有三衣。因为印度那个地方天气热,他三衣就够了。那个衣实在就是一个很大的布裹在身上而已。

 

第九是「冢间坐」,他要休息去坐一坐,到哪里坐?到坟地去坐,常常提起自己的警觉,人命无常,常常想到这个,对于世间一切法无有留恋。第十是「树下止」,晚上睡觉,他那是不睡觉的,找一个树底下可以遮遮露水,到树底下去打坐,去过一晚上。佛的规定,树下一宿,这都是避免贪心的。如果这个树很大,每天晚上都到这里来,好了,那贪心增长。所以这树下只能住一晚上,第二个晚上决定不能在同样一个树底下去住,你要另外去找地方,叫树下一宿,对环境绝对没有贪恋。第十一是「露地坐」,这功夫比较高一点的,不必在树底下,露地他也能坐。第十二是「但坐不卧」,他不会躺下来睡觉的。这十二种叫「头陀行」,迦叶尊者常常修这样的苦行。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4月24日16:44:2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221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