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80集)jingkong法师主讲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八十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080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一二九页:

 

◎【五、能诠体性】

 

这是十门里面的第五,也就是第五个大段落,说明这部经的「体性」,体是它的本体,性是讲它的性质,这一段在玄义里面也是非常的重要。如果这个经的体性能明了,我们才能信得过它。体性,这个名词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佛讲这部经根据什么道理讲的,也就是他所依据的理论。你给我们说了这么多,确实有理论可以依据,那我们当然就可以相信。体性就是讲这部经依据的道理,依据的理论。所以这相当重要,能够启发我们的信心,使我们对这个法门不至于再怀疑了。解释里面分作四段:「初随相,二唯识,三归性,四无碍」。这一段文有相当的深度,因为涉及到根据的理论,所以玄义里面这是最难懂的一个部分。

 

◎【初、随相】

 

玄义【已知此经被机普遍,未知能诠,何为体性。】

 

这是首先提出一个问题,这个方式是问答式的,先把这问题提出来。前面一段是讲这部经所对的、所接引的对象,我们晓得上中下各种根性的人,经上讲得非常好,只要能信能愿能行,都是这个法门接引的对象。换句话说,你不信、不肯发愿、不肯念佛,那就没法子,那就不是这个法门接引的对象。这给我们说得非常清楚,简单明了。在接引对象里面,上上根的人,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都是他接引的对象,下下根的人,乃至于不认识字、没念过书的、没知识的,他听了这个法门死心塌地念佛也能成功。甚至畜生里面还有念佛往生的。中国历史上历代所记载就不少,没有被人记下来的,我相信更多。所以,确确实实法门广大,普遍,『被机普遍』,被是加被的意思,非常的普遍。

 

进一步我们要晓得,『未知能诠』,诠是诠述,就是这部经里面所说的这些文字、言语。『何为体性』,体就是理,它的道理,所依据的道理是什么?体与性都是说的理。下面是答覆:

 

玄义【依古展转十门推本,约之成四。】

 

『约』是归纳,把它归纳为四门。体里面讲随相、唯识、归性、无碍,归纳为这四门。在此地首先要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十门推本』?古大德讲教体,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这些经,从什么地方说出来的,根据什么道理说出来的,古德一共把它分为十条,十条逐渐逐渐去寻求它的根本。第一是「音声语言」,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是以音声作佛事,所以音声就是教体。佛灭度之后,弟子们将老师过去所讲的记录下来,写成文字。第二是「名句文身」,名词术语,一个完整的意思就叫一句,文是文字,都叫做身。第三是「通取四法」。第四是「诸法显义」,这就讲理了。文字是能诠,就是能够诠述,它里头一定有内容,古人说「文以载道」,它里面有理论、有道理,我们从言语文字里面去悟它的道理,不能死在言语文字里面。言语文字是工具,目的是要我们去悟里面的理,这才真正能得受用。

 

第五是「摄境唯心」,境是境界,音声、言语文字都属于境界,这些境界从什么地方变现出来的?唯心所现。换句话说,逐渐就能发现到它的本体,本体是真心、本性,佛说的经是从真心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逐渐逐渐就像《华严》里面所讲的,深入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到究竟圆满的时候,心性完全恢复到明净,就是光明洁净,一尘不染的时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事理你完全就见到了,就像《心经》里面讲的,「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什么?世出世间一切事理出不了五蕴,小,我们这个身是五蕴之身,大,整个世界是五蕴的世界,有情世间如是,智正觉世间也不能例外。我们娑婆世界是五蕴组合的,西方极乐世界还是五蕴组合的。我们这里五蕴叫染,他那个地方五蕴叫净。实际上五蕴哪有染净?染净在人心,诸位要明了,你心迷就染了,你心清净就净了。

 

佛在《华严》上给我们说得很明白,众生与佛的差别在哪里?众生有分别执着妄想,佛没有分别执着妄想,就这么回事情。《华严》「出现品」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跟众生没有两样,差别就这么一点点。一切众生只要肯把分别执着妄想舍掉,你就叫佛,就叫成佛,成佛实在讲就这么简单。理你明白了,分别执着放不下,这个无可奈何!肯放下的,就行了。不肯放下的,佛也救不了你,也帮不上忙。所以修行修什么?就是把分别执着妄想舍掉,就修的这个。古德说:但求除妄。去掉虚妄就行了,你不必再求真。为什么不能再求真?求真就是一个妄念。像上一次我跟诸位讲的,你只要念佛,不要求一心不乱;因为你求一心不乱,那个念头就是一个妄念,就是你一心不乱的障碍,你要明白这个道理。只要四个字一直念下去,念到功夫成熟,自然就一心不乱。念一天佛,「怎么我还没有到一心不乱?」这样念一辈子都不会到一心不乱,念念当中有障碍,念念当中有妄想,这怎么能成就?

 

十门,归纳为四门。四门里面,第一个是『随相』。随有两个意思:第一是「文随于义,义随于文」,文里面有意思,意思里面也是有文章,因为意思它是有条理的、有层次的,有条不紊,这就是文章,这是讲教体。第二个意思是还没有到「会归一心」的时候,我们先从文字表面上来探讨,明白它这个理论的归趣。这就是随相的意思。这四段,愈到后面愈深,后后深于前前。

 

玄义【先明随相,于中复二,一谓声名句文,二谓所诠义,以文与义皆属相故。】

 

也许同学们看了会有一点疑问,文字这是相不成问题,义理怎么也说它做相呢?这个到底下有解释。因为要以义对理来说,义还是能诠,所以它还是属于相。更深一层的就是教理,教理要自己细心去领会,所谓意在言外,深就深在这个地方。但是本经,无论你体会义理浅深,统统得利益,乃至于义理完全不懂,我相信、我愿意到西方,我念这句阿弥陀佛也能往生,这个法门殊胜不可思议就在这个地方;不像其他的法门,一定要深深悟入才得受用。这个法门好就好在这里,不能悟入也得受用。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4月23日12:05:5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172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