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要解(第5集)

 

再说「我闻」这两个字,「我」是阿难尊者「随俗称我」。诸位要晓得,佛法,不但是大乘佛法,就是连小乘佛法都不例外,学佛先要破我执,佛法是智慧之法,是觉悟之法。如果我们要破迷开悟,先要把觉悟的障碍要把它破除掉,而觉悟的障碍就是执着,就是我执与法执,这两种执着是一切障碍的根本。所以在小乘法修学一定要破烦恼障,这在前面也跟诸位讲过,就是见思烦恼。小乘的初果已经断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才能够证到小乘须陀洹果,换句话说,小乘入门。阿难尊者,譬如在楞严会上来讲,他已经证得初果了;换句话说,他绝对不再执着自己的根身是我,身见破了,所以他懂得。这是大乘里面讲,实相无我,无不我,体上讲绝对无我,在相上讲随俗无不我。所以为了说话,这就是对众生、对别人说话方便起见,也要随俗称我,称一个我。

 

「闻,亲聆圆音」,如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所以如来这个音是圆满之音。下面这四个字很重要,「如空印空」,这就说明真正会听,会听的人不执着,听了没有?听了,听了没有执着。假如你听法,要是有了执着,死在句下,所谓是念死书的,我们世俗人讲书呆子;听讲经要是死在句下,叫佛呆子。因为佛说法,诸位晓得是无说而说,说而无说;所以会听的人听而无听,无听而听。如空印空!这才能真正破一切执着障碍,开发圆满究竟的智慧,说听皆不可思议。这是我们佛法里面讲的「师承」,意思是在此地。

 

在这个地方,我又要特别提醒诸位同修们,佛法所教、所学、所修、所证的,如果从智慧上来讲,不外乎根本智与后得智。根本智是实智,真实的;后得智叫权智,方便智。根本智是无分别智,后得智又何尝例外?这点是必须要明白的。因为在近代,有许多人误会认为根本智很难,为什么?一定从戒定慧里面产生的。经里面常跟我们讲,博学多闻,博学多闻是为的什么?无非是为了增长后得智;但是,你没有证得根本智,决定没有后得智。根本像树木一样,这个树它有根,根在土底下;它有本,本就是一根主干。后得智什么?枝叶花果。如果你没有根,没有主干,你想想看,哪来的枝叶花果?所以后得智是建立在根本智的基础上,才叫后得智。

 

因此,佛说一切法是后得智,但是,他因为是依根本智而说的,所以叫说而无说。说是后得智,无说是根本智,无说而说,是从根本智起后得智,听法也是如此。这叫善说、善听,师资道合,这是佛门的教学。不但释迦牟尼佛如此,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不如此,佛佛道同,没有例外的,这是希望同修们要特别留意到,不能误会。如果我们现在不在根本智之上下功夫,一开头就博学多闻,落到什么?结果不免落到邪知邪见。正如清凉大师讲,你不落在无明里头,就落在邪见里头,那就太可惜了。

 

我们看古来这些大德,无论在家、出家,人家学佛三、五年就有相当的成就。我们现在学几十年,学一辈子都没有成就,原因在哪里?因为我们这两种智慧都没有。我们也没有认真去修学这两种智慧,所以走错方向,始终不得其门而入。如果方向要正确,怎么不入门?怎么可能说不成就?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的,就是学佛必须要认真的在戒定慧上下功夫。等到你定成就了,慧现前了,这个时候就是像善财童子一样,百城烟水,参访知识,博学多闻,成就圆满的后得智,才有资格!这个里面意味深长,道理甚深,境界尤其不可思议。希望大家能够细心的去体会,这是「我闻」两个字的大意。

 

底下是时间,这是时成就,时间,经里面都是讲的一时。「一时,师资道合,说听周足」,这是讲的「机感」。这个时间不是真的,这是诸位要晓得不是真的。在唯识,像《百法明门》里面所讲的,这是唯识入门的一部书,许多同修们都读过。时间这一法,在百法里头是属于二十四种不相应之一。什么叫不相应?它与心法不相应,换句话就是心法里面没有,心所法里面也没有,色法里头亦没有。可见得这个时间的观念,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它是属于抽象的,决定不是事实,所以时不是实法。因此佛讲经的时间,实在说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甚至于上午、下午几点钟,阿难尊者难道记不起来吗?如果连这个事情他都记不清楚的话,他所记录的这些经文,我们都不能相信他。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看佛经,对于这点我就很不服气。阿难把经文意思记得这么清楚,地点也记得很清楚,与会大众也很清楚,老师那不必说了。唯独这个时间,只是笼统讲个一时,不服气,那一时什么意思?从前有一个时候,这个给小孩讲故事可以,这个话不确定。佛经是如来金口所宣,诚实之语,怎么可以用这种字样?后来佛经念多了,才真正体会到一时是绝对正确的。如果说记录在某年某月某日,这个意思就完全变了,为什么?过去的,不是现在的。这个一时两个字是活的,不是死的,所谓是师资道合,说听周足,周是周圆,足是满足,这两个字的意思也是圆满。为什么?初学有初学的满足,老修有老修的满足,人天乘的根性他有人天乘的满足,声闻、缘觉有声闻缘觉的满足,菩萨有菩萨的满足。真正是所谓「一音而演说,众生随类各得解」,不但各得解还人人都满足,这个真正是不可思议。

 

所以师资道合这些话都是活的,众生是什么样的根性,是什么样的程度,诸佛菩萨就示现什么样的身分来教他。像《普门品》里面所讲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应机说法,老师与学生才能够道合。佛为师,弟子为资,以资之机与老师之教,机教相契,叫做道合。就像我们世间人,所谓是说得非常投机;所以话不投机半句多,就不愿意听了。说得非常投机,程度浅的,说的理与事都浅,他很乐意的听;程度深的,说的理与事都深,他听得也非常投机,意思就在此地。你要问什么时候说的?就是机感相应,他这个学生根性成熟,有资格也有必要听这个法门。佛看到他能够接受,能够相信,能够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而得无量无边的真实利益。所以佛无问自说,这叫做一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4月20日18:37:2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121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