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 发大誓愿第六(第六集)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admin 发大誓愿第六评论阅读模式

 

二十一,「肩圆满相。两肩圆满而丰腴者」,肩膀圆满,很丰满的意思。第二十二,「四十齿相」,具足四十颗牙齿,我们一般人牙齿三十六颗,这四十齿是贵相。第二十三,「齿白齐密相」,不但牙齿他有四十齿,而且牙齿很坚固,白色的,整齐。二十四,「四牙白淨相」,这就是讲门牙,上下这四颗大牙,门牙。二十五,「颊车如狮子相」,这是讲两颊这边的丰满,像狮子好像都有鬓鬚一样,方形的一样丰满。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相。佛之咽喉中常有津液,凡食物因之得上味。」这是我们能理解的。所以佛陀当年在外面托钵,人家给什麽吃什麽,决定没有讲究。而且他们真正是一个平等的六和团体,托钵不是说,托钵是分(也是像分小组一样),到各个街道弄巷裡面去托钵。你看那麽大的一个团队,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我相信分很多小队,各人去托,托回来一起吃。回来的时候它溷合在一起,真正是所谓一钵千家饭,所以他是平等的。你托的东西菜不错,他托的东西不好吃,大家都溷在一块,溷合在一起。溷合在一起,我们相信佛陀加持,佛陀一加持的时候,味道都变成上味了,境随心转!所以他有这种能力。第二十七,「广长舌相。舌广而长,柔软细薄,展之则覆面而至于髮际者」。佛的舌头广长舌相,他的舌头伸出来又薄又细,能把脸盖住。

  

这个相,此地没有讲因。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每一个相好都有因。所以在经裡面有说到,菩萨修行证果要成佛之前,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相好。为什麽?相好是修福报,没有福报,人家不喜欢你,你去帮助人家,人家不接受,不愿意接受,所以要修福报。这就是也是给我们一个启示,希望我们都能够福慧双修,如果你是修福不修慧,那是凡夫;修慧不修福,你不能度众生。我看到曾国藩一篇文章,给他朋友的一封信,感叹当时世风日下,他举出很多人,甚至于读书人,依旧贪图名利,不是真心为国为民,都是为自己的名闻利养,非常感慨。他们做大官,居高位,有丰厚的俸禄,推卸责任,不肯真正的替人民办事。真正遇到好人,这个好人地位很卑,而且多半没有人缘,人家不用他,所以一生潦倒,最后怨恨而死的很多。他对这个事情非常感慨,我们学佛的人知道,为什麽?好人为什麽没有得好报?他有智慧,他没有福报,所谓是过去生中修慧不修福,他应当受这个果报。那些做高官的人,并没有什麽真正爱国爱民的心,居这个高位,那是人家修福没有修慧,他福报大。我们很清楚,了解事实真相。所以遇到佛,那你就得,真的你就得到圆满,福不足,福会补出来;慧不足,慧也能补起来,遇到佛法统统都圆满了,大圆满。

 

释迦牟尼佛他要不出家他是国王,说明他的福报很大。虽出家教学,你看常随弟子还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常跟他的;不常跟,临时来的,我估计不会少过三千人,这麽大的一个团体,这是福报。得到社会大众的恭敬讚歎,个个都是好学生,跟着释迦牟尼佛都是福慧双修,他们接受世尊的教诲,然后他们又辗转教导别人,四面八方去教学,所以福慧双修。这就是说明福与慧我们都要重视,佛尤其重视修福。我们在初学的时候跟李老师,李老师教导我们的时候,也是嘱咐我们决定不要疏忽了修福。如果没有福报,他老人家说得很清楚,你慧有了,讲经讲到天花乱坠,但是怎麽样?没有人听。那就是什麽?没有福报,没有人缘。所以非常重视,常常叮咛我们要结法缘,要修福。我们学生都很穷,收入都很微薄,怎麽个修法?老师很善巧,老师每一个星期讲经两次,一次在图书馆,一次在莲社,教我们这些学讲经的学生,二十多个人,老师讲经那天,我们这些人做接待,接待就修福。在门口站着,欢迎大家来,接引大家,给他们安排座位,送经书。他说,如果你有一点零钱,买一些花生米,一个人送一颗,小糖果,这都是修福、都是结缘。我们从这个地方学到,所以以后法缘殊胜,缘愈结愈广。得真干才行。

  

佛教给我们,不要积财,积财丧道。有财呢?有财就得要施,十方来,十方去,这个效果就愈来愈多,愈来愈殊胜,愈殊胜就愈要多做,不做不行。最好的是什麽方法?我一生是学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一生十方供养的他做一桩事情,法布施。你看,他把人家供养他的钱建了一个弘化社。弘化社就像一个佛经流通处,他自己可以出版。在那个时候他自己买了一套机器,那是铅字排版的,还得有工人,有排版的工人、有校对的、有编辑的,他搞了一个像书店一样,自己来印,印得好!弘化社的这个版字大、清楚,纸张装订都好,很讲究。你看到这个书很欢喜,错字很少。错字少,那叫善本。所以我们在最近代的善本,可以说弘化社是能担当得起的,这善本书。所以这是很难得的一桩事情,学老和尚,老和尚一生就做这个事情。遇到有灾难,老和尚也赈灾,钱从哪裡来?从印经款项裡面拨一点出来,是以印经、印送善书为主。他一生不搞别的,没有建寺庙,住别人的道场,就做这桩事情。我觉得很好,省心,一丝毫牵挂都没有。将佛法流通到全世界,这很不容易!

  

现在我们可做的事情比较多,我们可以做电视,可以做网路,可以做光碟,也可以做印书,这个都是同样性质的。让愈多的人认识佛法、了解佛法、学习佛法,在佛法裡面得到殊胜的成就,这是无量功德的好事情。供养多呢?供养多我们就印大书。前年我请商务印书馆,他们重刊《四库全书》,我订了一百套。这一套今年出齐了,书都运到香港这边来了。我们送了十套到澳洲,送十套到马来西亚,也送十套给印尼,日本也会送几套,其馀的想送给大陆各个大学。上个星期世界书局也来找我,他们也有意思想再版《四库荟要》。我听到很欢喜,这个书比《全书》还好,比《全书》的价值还要高。

  

乾隆皇帝当年编这套书,是保存中国的图书,让它不至于散失,这用意非常好。那个时候都是手抄的,手写的,《全书》一共是七套,分藏在七个地方,现在《全书》由于战乱,《全书》现在只剩三套半,有一套是不齐,残废了,有三套是完整的。而《荟要》是给皇帝自己看的。所以《全书》裡面当时对于清朝不利的这些文字,他都把它删掉,但是《荟要》裡头没有删,《荟要》是给皇上看的,不是给外人看的。而《荟要》只有两套,皇帝的书房裡面一套,另外一套在圆明园,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掉,所以只剩这一套。这一套现在在台湾,他们就根据这一套照相影印。上一次他们初版的时候,我买了大概有六十多套,他总共出版是两百套,我给他买了将近有六十套。我是他们的老主顾,所以现在来找我,想再版。我说好,行,我也答应他,我跟你买一百套。真好!所以这个价值比《全书》还要高,分量只有《全书》的三分之一,精装五百册,差不多也是像我们《乾隆大藏经》这样的,应该有将近五套的样子,这麽大的一个分量。《全书》就多了,《全书》是一千五百册,所以它是《全书》的三分之一。这就是供养我的多了,就去大印,大本的这个;少就少印,统统去做这个事情。

  

最近我还印了一套比较小的书,这一套书也是我常常心裡念,居然有同修送到我这裡来,我也不知道什麽人送的,《群书治要》。我在这裡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书是唐太宗下令编辑的。我们知道唐太宗十六岁跟着父亲起义平定了当时动乱的社会,以后做了皇帝。做皇帝就想到怎麽治理这个国家?一定要找这些过去历代帝王治国的这些资料,这些资料就散在《四库全书》裡(当然那个时候没有《四库全书》,我们今天用《四库全书》大家好懂),经史子集裡头。他就下令给魏徵,这是唐朝非常有名的一个大臣,让他来主编,把过去的经书、史、子,经史子这三样裡面关于治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的文字把它抄下来,编成一本书。他们一共用了好像是六十多种,六十多种书裡头,这些书都在《四库》裡面,从这裡面抄录下来的,总共好像有五十多万字,非常之好。这个书编成之后,唐太宗天天读,手不释卷,贞观之治,这一部书的贡献非常之大,太好了!这是在唐朝的时候,做官的人一定要读。

  

所以我想到这部书,因为政治跟治家,治家、治国,乃至于现在说的企业,当企业的老闆,你要是治理你的事业、公司,这是做领导人一定要懂得的。所以同学把这个书送给我,我一看非常欢喜。这个书是民国初年印的,八十年前,八十年前的书,我翻开来一看,好像没人去看过,那就新的,没人看过,乾乾淨淨。我也交给世界书局,我说你给我印三千套,我拿来做什麽?做礼物。送给谁?送给从政的人,这做官的,这公司老闆,我送给他们,我拿来做礼物。我当时立刻就想到,我会送共产党、送国民党、送民进党,好事情!这个印得愈多愈好,字字句句那都是珍宝,所以应当要读。包括我们平常做人基本的德行,统统具足,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要想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你因为读这部书,就等于经史子裡面六十多种书你都读了,也能带动你去看《四库》的兴趣。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4月1日18:26:4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02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