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jingkong法师)

admin 开示讲经评论阅读模式

 

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让我们产生误会?我们想想其中也不无道理。那就是我们对于这眼前现象,这个假象,真的没有搞清楚,全都以为是真的,贪恋、放不下。真的要晓得,这些所有现象皆是虚妄,《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只有阿弥陀佛是真的。你要是真的明白了,你心里还会有肮脏东西吗?还会有杂念吗?不可能。这个东西我们天天读,说起来都知道、都会讲,但就是做不到。那就是章嘉大师的标准,你没有真正透彻了解,你是道听涂说,你没有入这个境界。这一点我们要承认,承认就能有进步,就能够再继续不断学。如果不承认,以为我都知道了,你永远没有进步,你就停在这里。我没有做到的,就肯定我知道得不够透彻,我还没有真搞清楚,你还能再继续努力,把它彻底搞清楚、搞明白。

 

这些事情,结合现代的科学,科学研究的成果,他们的报告能给我们很大的帮助。为什么?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科学证明了,这不是假的。这些科学家他不是学佛,他佛经连边也没有碰到过,他的研究报告居然跟佛经说的是一样的。这个我们就要特别留意,要细心用这些东西来帮助我们观想,就是帮助我们看破,看破自然就放下。我们的烦恼习气很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用什么方法来对治?念佛法门是无比的方便。你说念头断掉谈何容易,我们只有一个念头比较容易,这一个念头是什么?一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别无杂念。这个方法就好多了,好用多了。但是这个方法的基础还是要看破,你才真正能死心塌地把这方法用上。只要用上,不需要长时间,你用上个三天、五天,你就发现你得大自在,你就能得到法喜充满。经上讲「惠予真实利益」,真实利益真得到了,真正得大自在。

 

「如是众生由于以往多生供养诸佛,念佛修善,故蒙彼如来威神加被,乃于现世能得如是广大法门」。这些话都是对我们说的,我们今天遇到了,这部经典、这句佛号就是『广大法门』,我们遇到了。多少人想,菩萨想都想不到,我们今天为什么能遇到?这个地方讲的话,我们要细心去体会。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过这个法门,生生世世当中供养过诸佛如来。有念佛修善的根,在阿赖耶识有这个根,阿赖耶识里头有这个种子,有这些功德。所以现在接触,遇到这个缘,佛力加持,遇到之后能信,也是佛力加持,能解还是佛力加持。佛力加持多少,各个人不一样。这什么道理?我们自己有多少功德,我们有一分,佛加持一分,我们有两分,佛加持两分,我们愈精进,佛加持就愈来愈多,这个很明显。我二十六岁初遇到方老师,我跟他学哲学。没有想到在哲学这个单元里,跟我讲了一个单元叫「佛经哲学」,让我们认识佛经,把我们对于佛教的误会化解了。以后这么多年来,一步步都往上提升,这就是我们多一点,佛就又加多一点,我们又多一点,佛又加多一点。我们这才晓得佛恩之大,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我们真的能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把这个心换成阿弥陀佛,我就相信佛的加持是圆满加持我们。没有真正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佛的加持还是不圆满;不是他不圆满,是我们不圆满。佛的加持肯定是相对的,我们有十分功德他加持十分,我们有二十分功德他加持二十分。这对我们是很大的鼓励,鼓励我们真干,你就真正得到。

 

我们遇到这个法门,「应深庆幸,切莫错过」,这一生是我们成佛的机会遇到了。你遇到别的法门成不了佛,遇到小乘,最高成阿罗汉,遇到大乘,最高的是菩萨;遇到净宗这净土三经,你肯定成佛,这个法门是无上法门。「务当摄取受持,则可获广大一切智智」,一切智智就是成佛。佛果地上的智慧也叫一切种智,一切智智就是一切种智,你可以获得。广大是如来果地上的,也就是自性里面圆满智慧透出来了。你所获得的,说实在话,都是你自性里本有的,自性里头没有,怎么样也得不到。《华严经》上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没有一样东西是自性之外的。佛常常说,「心外无法」,那心就是自性、就是真心;「法外无心」,心跟法是一不是二。我们今天是迷失了自性,不知道诸法实相。我们是明白了,怎么样才明白?放下障碍就明白了。障碍是妄想、是分别、是执着、是杂念,只要把这个东西放下,我们障碍就没有了,自性的智慧、德相就现前。所以自性弥陀、自性净土,说唯心净土就是自性净土。在这个境界里面,就非常可能像当年慧远大师一样,或者是在定中,或者是在梦中,你就见到极乐世界,你见到阿弥陀佛。为什么?心里真有佛,就会有这些事情发生。我们作梦都是乱七八糟,从梦中就晓得心不清净,修学得不如法;如果心清净,修得如法,天天跟佛菩萨打交道。

 

下面讲『摄取』,就是前面经上讲的摄取受持,先说摄取。「《往生论》谓极乐依正一切庄严功德成就,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往生论》上这一句,念老在这个注解里引用最多,大概引用了十多次,所以这个句子我们就很熟。这么多次的引用,换句话说,这一句是非常非常重要,怕我们忘掉。这是佛菩萨、是老人的慈悲。因为六道凡夫非常健忘,而且懒惰,懈怠懒惰,一部经看过一遍不想再看第二遍。那怎么办?这部经上这句话说个三、四十遍,你这一部经看了,你也看了三、四十遍。这个办法好!你别的都记不得,倒回来想这经上说什么,这一句记得。为什么?遍数太多了,自然就记得,这是教学的一种善巧方便。我们要深深体会到这个意思,不怕麻烦,就是加深学习的人他的印象。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7日19:59:2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966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