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91集 文字/mp3)jingkong法师讲于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admin 楞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楞严经  (第九十一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1-0091

第91集A

第91集B

请掀开经本第六十二面第一行。

 

【阿难。若复此声来于耳边。如我乞食室罗筏城。在祇陀林则无有我。此声必来阿难耳处。目连迦叶应不俱闻。何况其中一千二百五十沙门。一闻钟声。同来食处。】

 

其实向下的经文,这样的格局我们一般叫它做流水格局,就是意思与前面相同。前面是讲眼色处,此地把它换作「耳声处」,就是这一点不同,文章在格局上跟前面都一样。第一段要是意思明白,后面这五科念念就晓得了。可是这里头不无疑问,这一段是就声是一,声一是一个声音,闻多来破,比喻我们一个身体不能同时在两个处所,开头佛就是用这个比喻。『如我乞食』,「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他到『室罗筏城』,就是舍卫大城,乞食要到城里面去乞食。佛住的地方是在祇陀园,此地讲的『祇陀林』就是祇树给孤独园,这个地方在城外。到城里去乞食,当然精舍里头佛就不在,这个说明一个人不能同时在两处所,先把大前提确立。

 

一个声应当也不能同时在两处,为什么钟声一敲,你要是说钟一敲就有声音,就到我阿难耳朵里来,就是一处到一处,你旁边还有迦叶、目犍连、同学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为什么他们都听到?可见得声不是入你一个人的耳朵。声是一,怎么会跑这么多处所?这个比喻是以这个来破。如果我们以为那是声到我们耳边来,这个有问题,到我的耳边,为什么会同时到别人的耳去?这是说明声不来。实际上是如此,声不来,耳也不去,实际情形是这样的。所以说声来、说耳去,都叫做妄想,都是虚妄分别执着,不是事实。这是讲声来。下面一段说:

 

【若复汝耳往彼声边。】

 

这是讲耳往声那边去,而不是声到我耳来,是我的耳(闻性)到声那边去。佛又用比喻说:

 

【如我归住祇陀林中。在室罗城则无有我。】

 

还是一个人从舍卫大城回来,舍卫大城就没有我,回来了。

 

【汝闻鼓声。其耳已往击鼓之处。钟声齐出应不俱闻。何况其中象马牛羊种种音响。若无来往。亦复无闻。】

 

要是说你的耳闻到音声那里去了,好,那个地方打鼓,你的耳朵、闻性跑到鼓那里去了;这边又敲钟,你就不应该听到,你怎么会同时听到?何况在祇树给孤独园的林园之外,还有农村里面养的牛、养的马叫着的声音,你为什么同时都听见?这就是说明,耳要是往声去,这是讲不通。其实这些道理,佛在大经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切诸法各各不相到。既然各不相到,又怎么会相知?古德的比喻,好像一堆柴跟一团火,那个火要是跟柴没有接触,各不相到,各在一处,那个柴火决定烧不起来。现在问题来了,闻既不是、不闻也不是,从种种角度上来观察,总不能得一个圆满的意思;换句话说,怎么说法里面实际上都有问题。这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愚痴、不觉,一天到晚是懵懵懂懂的过日子。这个事情说起来是多平常的事情,我们眼见色,眼为什么能见?有没有人问过,我的眼为什么能见?是我的见到色那里去,还是色跑到我眼睛里面来?这就是习而不察,一天到晚习惯了,没有觉察。

 

六根为什么会起作用?你要是不觉悟,你就会被佛难倒,你怎么说,佛说出一套道理就把你驳倒。你要是不相信,你看看《楞严》前面七处征心,佛问心在哪里?阿难想了七个地方,佛一一都把它否定,佛说得都很有道理。那是什么?阿难没有悟。如果阿难要是悟了,处处皆是,不悟是处处皆不是。七处征心的例子要是把它移到此地来,一样的道理,你要是果然悟了,闻也是、不闻也是,都对了,悟了就都对了,不悟没有一个对处,这是事实。怎么样叫悟?经里面告诉我们,「离一切相,即一切法」,那就一切皆是。这一切相是什么?妄相。妄相里头有两种,一种是不碍事的,一种是碍事的。不碍事的你要晓得、你要明了,你不明了会碍事,明了不碍事,不必去掉它。另外一种妄相,一定要去掉它,为什么?它妨碍太大。譬如我们人坐在此地,灯光照的时候,这地方有个影子,我们把人身比作法性,把影子比作个相,你知道这有个影子,影子不碍事,可是你也不用把它去掉,这个影子是依他起性;如果你要是不觉,你看到这个影子很讨厌,想尽方法要把它去掉,这个去掉的念头、妄想也是依他起性,但是这个依他起性里面含着有遍计所执性。

 

所以,去什么妄念?去那个一定要把影子去掉的妄念,这根本是虚妄的,你有这个妄念就碍事,你麻烦就多。为什么?你怎么去也去不了,愈去不掉愈着急,你不是自找苦吃吗?你要是觉悟到,「我去影子」这是妄念,这是彻底的虚妄,这个念头要不得,这个念头要去掉。至于影子是一回什么事情,我清楚,它不碍事,它有也好、没有也好,根本不用理会,那就天下太平!所以依他起就是圆成实,依他起里头也有遍计执,遍计执那一分要去掉,圆成实那一分是要留着的,不能去掉,是真的,你也去不掉。所以佛叫我们悟这个道理,离一切相,离一切虚妄的遍计所执的相,离这个,明了依他起的相,那就一切皆是。那个时候如果阿难到这个境界,佛说心在哪里?说在内也是、说在外也是、说在中间也是,无有不是,处处皆是。佛为什么说他不是?因为他有遍计执,他有执着,所以他处处有障碍,这个障碍是自己造成的。我们读经、闻法,要紧的就是在这个地方讨个悟处。下面是这一小节的结论: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7日18:24:0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955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