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45集 文字/mp3)jingkong法师讲于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admin 楞严经评论2阅读模式

 

下面文他就提出这个问题。『世尊』,叫着世尊说,『此见如是』,就像前面所讲的,『其体本来周遍一界』,一界就是指娑婆界,就像他在四天王宫殿里面,在日月宫往下来看,我的见性是周遍娑婆界。现在回到讲堂,『今在室中唯满一室』,我只是看到这一个讲堂而已,讲堂外面都见不到。这个意思是说,见性如果是真常的,那就应当永远是真常,不应该会缩得这么小;如果见性是大小不定那就不是真常,真常应该永远不变,会变怎么叫常?这一点疑问,想想我们有没有?刚才我说粗心的人没想到,细心人的人会觉得这确实是个问题。下面这是阿难的疑情,『为复此见缩大为小,为当墙宇夹令断绝』,还是我们的见性有时候会放大、有时候会缩小?或者是见性周遍,忽然之间被墙宇夹断?这里有一道墙,看不到外面,是不是被夹断?这是阿难尊者没有证得见性的妙用,所以不能体会世尊所说的道理。他自己也很聪明,自己说出『我今不知斯义所在』,就是大小,或者是放大缩小、或者是被墙夹断,这些究竟的道理在什么地方?「所在」是指这些究竟的道理,他不能决定,不晓得这个道理在哪里,『愿垂弘慈为我敷演』。这几句话固然是常情,是众生计度分别,可是一个在迷而未能开悟的人,还不容易觉察到这个问题。阿难尊者代我们问出来,代我们辨别这一番道理,我们在尊者与世尊这一问一答之间一定有所领悟,这是我们应该特别留意的。下面佛答覆:

 

【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不应说言见有舒缩。】

 

这几句话说得非常好,前面两句总明『舒缩』,或是见性大、见量小,是在相,不在见,见性与物相我们一定要把它分清楚。『诸所事业』,这一句就是指方圆上下等类。『各属前尘』,前尘就是阿难所讲天宫、精舍、眼前种种的境界相。后面这两句意思是说明,见性之体绝不因为物相而有所障碍。阿难所怀疑的有缩、有断,好像有大有小、有内有外,这些全是前尘的物相,不是见性。万不可以把物相误认为见性,这是性相不分,性相不二是对的,但是性相不能不分。既然断缩、大小、内外都是属于前尘,与见性当然没有干涉,由此可知,见性之体绝不是物相所能障碍得了的。可是一切众生是以妄见迷失了真见,毛病就发生在这里,所以才有见大见小,随物所转。你在一个大房间里面你见得大,小房间里你就见得小,这是什么?为物所转。什么时候你「若能转物」,在《楞严经》这一段讲「则同如来」。你要为物所转你还是凡夫,凡是为境界所转,换句话说,就是在境界里面妄起分别执着。佛在此地这两句话带着有责备的意思,责备阿难不应该说见性有舒有缩。可是话虽然如此,阿难的疑惑毕竟是存在,疑虑要不打破,心不能够安定下来,对于修行就有障碍。下面经文就是破疑,教给他解脱的方法,佛用的比喻非常巧妙。

 

【譬如方器中见方空。】

 

这是举比喻说,我们将见性比喻作虚空,把外面的境界相比作器皿。境界相是有大有小、有内有外,就好像我们用的这些器具一样,有大有小,有器具之内、有器具之外。可是见性没有舒缩或者是断续,没有这种现象,正好比器皿有方有圆,虚空没有定相。我们拿着这个是圆的,诸位看是圆的,这里面虚空是个圆相;拿个方的盒子,这里面虚空是个方相,到底虚空是方,还是器之方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我们现在眼睛能见的见性就好像虚空一样,所见的物相有大小、有内外,并不是见性有大小、有内外。这个比喻要是明白,大意就能够了解一半以上。下面这个文世尊就教给他:

 

【吾复问汝。此方器中所见方空。为复定方。为不定方。】

 

这个方的器皿里面,你看到里面是空,也是方方的一块空,这空是一定是这个样子,还是不一定是这样子?这实在是说明,虚空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我们在一块土地上建一个方形的房子,你到里面去一看,这是方的,我们讲堂四四方方的;我们把这个地方拆掉,再盖一个圆形房子,你到里面一看,这里面是圆圆的,方也是它,圆也是它。如果它一定是个方的,你要盖一个圆的房子就不合适,这有障碍。可见得方圆是在建筑物,不在虚空,虚空哪有方圆?这就是比喻境界有方圆,见性没有方圆,说明这个道理。如果说见性有方有圆、有大有小,这是戏论,开玩笑的话,没这个道理。下面佛的话就很有味道:

 

【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应不圆。】

 

那才对。

 

【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

 

可见得这个空不能说定方,也不能说不定方。换句话说,你怎么说也不对,说定、不定都是戏论,都有过失。这个比喻容易懂。

 

【汝言不知斯义所在。义性如是云何为在。】

 

这两句是答覆阿难尊者,见性本来不能说什么大小,见性跟虚空一样,随着境界现大小。虚空没有方圆,也是没有定在,但是随外面境界方圆之器,它又能现方圆之相,这正是显示出见性无在而无所不在的道理。阿难的毛病在哪里?执着。在无在、无不在里面,一定是呆呆板板的要想找一个道理出来,这就坏了,这叫头上安头,这叫知见立知。这几句话说得好像很简单,意味深长!凡夫之迷,迷在什么地方?就迷在境界里想找一个道理,坏了。实在说,不找一个道理,我们迷惑颠倒、懵懵懂懂;找个道理,又是戏论,这就是佛法的难处。难在什么?你去研究它,错了,不研究它,也错了。真正一个学佛的人,诸位想想怎么个学法?佛法里面提倡的博学多闻,你样样要追究、样样要研究,可是还有一句话要记住,不可以着相。又要博学多闻,又要离相,不可以分别、不可以执着,还又要去分别、又要去执着,要做到执着就是不执着、分别就是不分别,这样才能开悟。我们现在想想,我们执着就是执着,执着不是不执着;我们分别就是分别,分别不是不分别。人家能入不二法门,我们就是天天在二里头打转。诸位想想,哪一句经文不是讲不二的道理?我们如果看不出这点意思,那这个经文句句都是死句子;诸位能看到这点意思,每一句都是活句子,经文的味道才能够体会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6日15:54:0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934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