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讲述菁华(第332集 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

 

在佛法教学里面,我们采取艺术的手法,这里面有美术、有音乐、有雕塑,用这些手段来呈现,希望在这些教学方法里面能有所体会、有所领悟,然后将你体会、领悟的落实在你生活当中,你就叫学佛,你真的是在学习,学习过佛菩萨的生活,学习佛菩萨的存心,学习佛菩萨的言语,学习佛菩萨处事待人接物。这是『普乐见』,「普」是平等、普遍,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乐」是爱好;「见」是见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你看他这个名号当中,也就是佛经里头常讲的「常生欢喜心」,我们在此地见到的,这是一尊紧那罗王菩萨。在中国大乘佛法里面,有一个跟这一位菩萨可以说完全相同的,弥勒菩萨,你们想想弥勒菩萨是不是「普乐见」?他所示现的是不是「一切妙色身」?中国大乘佛法,我们要学佛,实在讲这是头一位,学习顺序他摆在第一。你看中国寺院庵堂的建筑,你一进入道场,第一个建筑物,你所遇到的是天王殿,天王殿当中供奉的是弥勒菩萨,你一进山门第一个是见到他。他教我们什么,我们要懂得,我们要向他学习。

 

在中国塑造弥勒菩萨是造的布袋和尚的像,布袋和尚是宋朝时候的人,南宋时代,跟岳飞同时代,宋高宗时候的人。他在往生的时候告诉大家,他是弥勒菩萨化身来的,说完他就走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现在有很多人说他是什么佛再来的、什么菩萨再来的,说了又不走,这是假的。历史上有这个例子,说了立刻就走,这是真的。所以我们中国人以后塑造弥勒菩萨都塑造布袋和尚像,因为他的表法非常的显著:满面笑容,欢喜接众,跟大家相处一片欢喜心;肚皮很大,显示大肚能容,能包容。所以在佛门对弥勒菩萨的总结(布袋和尚的总结),两句话,「生平等心」,这个大肚是生平等心,「成喜悦相」,你们想想看这八个字。我们见到弥勒菩萨就要想到我们要学,处事待人接物要生平等心,接触一切众生一定要喜悦相,这是学佛的第一堂课。你心地不平、言容不善,你就入不了佛门,诸佛菩萨来给你讲经说法,你也听不懂,你也得不到利益。再看下面一尊:

 

【最胜光庄严紧那罗王。得了知一切殊胜庄严果所从生业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这里给我们提示,「大智普慈,是二严果」。「普慈」是福德,福慧二严,「大智」是智慧。我们每天拜佛,在皈依偈诵里面常念「皈依佛,二足尊」,「足」是满足,「二」就是智慧跟福德。智慧、福德从哪儿来?大师说,「一切智因是能生业」。由此可知,菩萨了知一切殊胜庄严的果报,是从圆满智慧而生,这是真实智慧。所以诸佛菩萨出现于世,决定示现从事于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他不会选择其他行业,他决定是干这个事情。释迦如是,在中国孔子亦如是,老子亦如是,再看看全世界其他宗教的创始人,没有一个不如是。为什么?他们真正知道,了知一切殊胜庄严的果报从智慧生的。教育就是帮助人破迷开悟,你真正觉悟了,你才能改善你生活的质量,才能够契入正觉极乐的境界,阿弥陀佛的世界叫极乐世界,你才能够契入,你才能够享受到。

 

真实智慧,最高的享受,绝不在物质。我们凡夫是拿物质条件,看作你在这个社会得福报大小,用这个来做标准,这是错误的,不正确的。我们看到社会上确确实实有亿万富翁,可是这些人值不值得我们学习?值不值得我们羡慕?我们要看看他的生活状况,我们就摇头,不要。为什么?一生一点自由都没有,出门要好多保镖,怕人杀他,怕人家夺他的财产,怕人家陷害他,一天到晚起心动念都是怎么样来保护自己,你说这个人活得多可怜!哪有我们这样自在,随便哪里都可以去,看到任何一个人都笑脸相迎,都欢欢喜喜,你说这个多快乐!所以许多富贵人家是把自己关在监牢狱里头,软禁,终身软禁,你说多可怜!所以这个事情给我,我不干。我常到香港讲经,香港那边同修告诉我,那边有个很富有的一位女士,她的先生被人杀了,她自己因为财富太多,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她住在什么地方,她常常要换地方住,要搬家,这个一生有什么意思?所以释迦牟尼佛聪明,什么都不要,三衣一钵,遇到强盗、土匪都不会对他起心动念,他什么都没有。他不怕偷,他也不怕抢,他什么都不怕,自由自在的游化在世间,你说他多快乐。心里头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物质生活所需,最重要的知足,知足最富,知足常乐!

 

我们一个人一生当中,不过是日食三餐、夜眠六尺,再多富有的你没有办法享受,你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吃个不停、喝个不停,那二、三天老命就送掉了。产业再大,说实在的话,别人享福,你操心。哪些人享福?你僱的佣人享福,你作牛作马替他操心,他们快快乐乐什么心事都没有,在那里头享受。这事实现象摆在面前,他都看不出来,你说可怜不可怜?那些享受你福报的人,你建了有多少别墅,你也没有办法去住,请人去住,住在那里享福的人笑话你,笑话你笨,笑话你愚痴,并不恭敬你。造一身的罪业,佛家常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说我没造罪业,其实你造的罪业很多,为什么?这个世间多少贫苦人,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你把财富集中在这个地方,你没有去帮助他,这就是罪过。你说我也有做慈善事业,常常救济他,你救济得太少了!虽然行的那一点善,善里头夹杂着不善,你不是纯善。如果懂得这些大道理,修的善是纯善,那个福德不可思议。

 

我们在《印光大师文钞》里面,他老人家常常提到宋朝的范仲淹。印祖一生最佩服的,在中国有三个人,头一个是孔老夫子,第二个是范仲淹,第三个就是清朝初年有一位叶状元,这三个人一生的行谊纯善。范仲淹确实了不起,出将入相,国家给他的俸禄,他全部布施,自己一生的生活还过他从前穷秀才的生活,他能够一生保持不变。他的俸禄,我们在「义田记」里面读到,他养了三百多家,办学校,聘请好的老师,教导乡里年轻的子弟,替国家培养人才。他五个儿子都作大官,其中两个做到宰相,一个是御史大夫;要像现在台湾政治制度,那就是两个儿子做过行政院长,一个做过监察院长,他死的时候棺材买不起。你们想想看,一家行善,所以他的家,印光大师在民国初年讲,八百年家道不衰,代代出贤人,你看他积的德多厚。为社会大众赞叹,千百年后提到,人家都尊敬、敬仰,这是真正的福德,真有智慧。孔老夫子的大德是一生教学,做义务的老师,教学生不收学费,学生家长对老师的供养随意,没有说一定缴多少学费,没有;你家庭富裕多送一点,家庭贫困少送一点,非常贫困就不必送,老师还要补贴。释迦牟尼佛更是如是。所以他们是,用现在的话来讲,他们是什么身分?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是义务,终身从事这个工作,乐此不疲。这是积大德,这就是为我们示现「一切妙色身」。他何以能示现?因为他了知殊胜庄严果报从哪里生的。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3日21:21:0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847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