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讲述菁华(第342集 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

 

如来的境界落实在现实的人生上,我们用最简单的言语来说,就是菩提心与菩萨道。一个是存心,你存的是什么心?你行的是什么事?心是菩提心,直心、深心、大悲心;这个名词不好懂,换句话说,四弘誓愿是菩提心,度众生的心、断烦恼的心、学法门的心、成佛道的心是菩提心,我们是不是常存这个心?这四个心缺一条,就不是菩提心。菩萨行是什么?四摄六度;四摄是手段,六度是自行化他,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菩萨行。我们能这样存心、这样行事,这是真菩萨;没有受菩萨戒,诸佛如来看到你,你是真菩萨,你真的受了戒。受了菩萨戒,没有这么做的,诸佛看到摇头,冒充的,冒充菩萨,假的,连鬼神都瞧不起。

 

我们帮助净宗初学的同修,实在讲我们自己也是初学,感觉到这个修学纲领依然不足;其实这六个纲领每一个纲领都是圆满的,可是我们凡夫,我们智慧达不到,理解不够,所以净宗学会成立,我们将修行的纲领定为五个科目,比较上清楚,使我们有个很清晰的概念。「净业三福」,这是第一个科目。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所说的,这是世尊教人的基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经》就是说的这一条,详细说。中国同修有不少喜欢念《地藏菩萨本愿经》,这部经也是讲这四句话,这四句话的详细讲解,这是三福的第一条。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世尊与他的弟子表演给我们看,我们常常在经典上一翻开,第一面念到的,佛的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都是做榜样给我们看的。第三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在家、出家菩萨做榜样给我们看,出家的历代一些高僧大德,在家的许许多多的长者居士,在家菩萨做给我们看,是我们修行的好榜样。过去的,现在《大藏经》里面的《高僧传》、《居士传》、《善女人传》,这都是大乘菩萨示现的。这是根本,第一个科目。

 

第二个科目「六和」,非常重要的戒条,我们跟大众相处,和睦相处。佛教导我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我们要去做才行,不做怎么成功?第三个科目「三学」,这是佛陀教化众生的总纲领,戒学、定学、慧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定是手段,目的是要开智慧。第四个科目,我们选择的「菩萨六度」,第五个科目我们选的「普贤十愿」。这五个科目,大概就把佛陀教导我们的行门包括尽了。我们要怎样把这五个科目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之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我们是行菩萨行。心是菩提心,行是菩萨行,哪有不成就的道理?这叫真正学佛。

 

佛说的法门太多了,真的是无量无边,《华严经》上讲了两千多个法门,我们在这些法门里头只取这五个科目,好记,记得很牢。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待人接物,我们会想到,决定要遵守,决定不能违背,这是什么?如来境界。违背这五个科目的行持,就不是如来境界,是凡夫境界。所以我们常常想,我们是愿意过凡夫的日子,还是愿意过佛菩萨的日子?过佛菩萨的日子,就是决定要随顺这五个科目,你过的是佛菩萨生活,你是生活在如来境界之中;如果你违背了,那你是过凡夫生活,你生活在六道轮回之中,差别就在此地,我们要清楚、要明了。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就在这一念之间,一念觉了,这三个统转了;一念要是迷了,还是随顺自己烦恼习气去过日子,那在六道里头恐怕是三途的时间长,人天时间短。

 

人生命非常脆弱,佛在经典里面提醒我们,「人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这就隔世了。千万不要痴想将来的日子还很长,那是错误的观念,不切合实际。真正懂得现实的人知道,命在呼吸之间。佛在经论上常常告诉我们,「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是真的。我们今天得人身、闻佛法,要爱惜身命。为什么爱惜它?这一口气还没有断,多做好事。什么是好事?利益社会的事、利益众生的事是好事;不要做坏事,什么是坏事?利益自己的事是坏事。我们这一生就没有白过,念念为社会安全,念念为众生的利益,全心全力去做;要懂得,利益社会就是利益自己的家庭,利益众生就是利益自己。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3日21:26:2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846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