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 华严经讲述菁华(第282集 文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我在早年,道安法师在台北办「大专佛学讲座」,请我做总主讲,好像我对学生开了《了凡四训》这个课,就有法师责备我,当面骂我,他说你是一个讲经的法师,你不讲佛经讲外道,你是什么意思?我听了真是大惑不解。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我没有讲外道。他说《了凡四训》、《感应篇》不是外道是什么?我说你说的是这个!我说这是佛法印定,印定那当然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佛经看待。他说什么印定?我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个能不能算作法印?他听了之后掉头就走了。《了凡四训》、《感应篇》内容符合我们的法印。这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经不一定要佛讲,五种人说经,他所说的内容只要与佛的法印相应,佛都承认这是经典,这四句是法印。虽然里头「自净其意」比较少一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讲得多,又何况是印祖一生所提倡的,我们依教奉行,劝导众生,有什么过失?这些人是古人所讲的「偏漏执」,偏见,自己的成见太深了,什么都是执著我的,我们佛教的,那是道教的。你看分别执著这么深,难怪他功夫不得力,修学心地得不到清凉自在。那看到我们现在跟每个宗教交往,他怎么能受得了?

 

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不但这些其他宗教,世间古今中外这些圣贤的教诲称性,妖魔鬼怪、邪知邪见,给诸位说也是性变现出来的,性能广容。十法界依正庄严,《华严经》上不是说得很好吗?「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例外的,只是一个是顺性,一个是逆性,违背自性。顺逆我们不谈,都是一个性,所以叫顺逆不二。真正能够契入这个境界,明白这个道理,心开意解,你得大自在,你逐渐逐渐契入无障碍。所有的障碍都是对于性体、性相、性用迷惑无知,从这个地方产生出来的。本经的经题就是「大方广」,大是性体,方是性相,广是性用,体、相、用。

 

广容才是真正普现,所以诸佛法身大士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我们对于感应知道得太少了,而且知道的非常狭窄,「我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就现前了」,这叫感应,我们今天的感应只是这么一个概念,不晓得山河大地、虚空法界全是佛菩萨的感应,这个道理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哪个晓得?若不深入经藏不知道。虚空法界依正庄严,我们今天的生活,所有一切的周边环境,全是感应,我们心一念善,感应是善的、美好的;一念恶,感应是恶境界。境界随心所变,这是佛在经上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想什么,境界就现什么。诸位要真正通达这个道理,才知道佛在经教里面教弟子不迷信。真正佛弟子决定不会去看相、算命、看风水,不会搞这个事情;凡是会搞这些事情,说一句老实话,对佛教不相信,对佛陀的教诲不相信。佛教我们存好心,境界就好,只要你心好、行为好,你的命就好,你的运就好,你的风水就好;你的心不好,你的行为不好,你的风水就变坏,就这么回事情,你要找人看什么?找人看,人家来骗你的,不是真的。说你风水哪里不好,哪里需要改,他帮你改一下需要多少钱,你的钱就被人家骗去了。

 

我们佛家的教学,终极的目标是见性,无量无边的法门都是帮助我们明心见性的,见性之后,不思议的境界你才能体会得。在这个之前,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相信老师,相信老师绝不欺骗我们。相信老师,我们的根本老师是释迦牟尼佛,在《金刚般若经》上告诉我们,「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如」是就事论事,所说的完全是事实真相,没有加一点自己意思,也没有少说一分一毫,这叫如语,我们要相信。这样的人不相信,我们相信谁?所以一定要随顺佛陀教诲。

 

佛陀的教诲太多太多了,我们一生也学不尽,所以抓纲要。佛教传到中国,中国祖师大德才将佛法,为了修学方便起见,建立了十个宗派。随顺众生根性,没有能力学全部的佛法,学一部分。这十个宗派,每一个宗派取经论里一部分就能成功。这一部分在现在人来说还是嫌多,现在人根性比过去差,一个宗派里面的东西都学不完,所以我就常常劝同学们学一部经就行。学一部经,经里面佛的教诲,依教奉行,然后念佛求生净土,我们就成功了。净土宗经典最少,把祖师加进去的也不过是五经一论六样东西,这六样东西要是嫌多,任修一种都能成功,不必要六样都学,学一样就行。最少的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是最少的,二百四十四个字,也行,真正能够受持,念佛也决定得生净土。必须得依教奉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最重要的修行方法就是末后的几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只要把这两句做到了,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这两句是净宗精要的精要、核心的核心,与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完全相应。第十八愿怎么落实?就是这两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净宗方便,净宗容易,古德所说的难信易行。这两句话很要紧,「都摄六根」,我们现在六根摄不住,所以功夫不得力,我们六根往外跑,摄是收回来。眼见色,眼跑到色相里面去了,耳跑到音声里面去了,喜欢去听,现在讲的音乐,喜欢这些,眼天天喜欢去看电视,不知道收回来,摄是收回来。跟孟子所说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一个味道。孟子怎么样做学问?收摄六根,他用的是这个办法。我们印这四个猴子,牠收摄六根,牠会收摄,牠念佛就往生。诸位想想这个味道,这是净宗精要之精要,你要会收。

 

我们必须入境界,才能够了解佛所说的;不入境界,真正有福报、有善根,一定要随顺佛陀的教诲。但是我们相信佛的话,虽然我们见不到、体会不到,佛讲「一毛孔中普现无边依正」,我们就想到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是在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一毛孔中示现。我能信,我凭什么信?我凭佛与法身大士不打妄语,他们的语是真语、实语、如语、不诳语,我相信,我凭这个相信。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1月20日13:00:4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639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