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 华严经讲述菁华(第270集 文字)新加坡净宗学会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不但是学习,你看经文里面,「普修诸行(音横)」,这个字我们这个本子里头他圈了个圈,念去声,去声当动词用。如果我们念诸行(音形),那是当作名词用。这地方当动词,动词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行为,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身体造作是身业的行为,口里面言语是口业的行为。行为无量无边,身、口、意这三个字就统统都包括尽了,「海」是形容无量无边。众生的三业行为是错误的,错在哪里?不顺法性,我们台湾同胞讲「不顺法度」,这是错误的。佛的标准是性德,是法性里面的性德,与性德相应的是正行,与性德相违背的是邪行,思想见解叫邪知邪见,言语造作叫邪行。把邪行修正过来,那就是正行。

 

「佛昔」,这个昔是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普」这个字也很重要,普是平等,不分族类。这个族类是大的族类,在十法界里面,佛是一个族类,菩萨是一个族类,声闻是一个族类,诸天是一个族类,饿鬼、畜生、地狱,各是各的族类,这个普就是为一切不同族类的众生。所以佛修行不是为自己,佛早就成佛了,说老实话,他身语意决定没有毛病、没有错误;没有错误还要装出有错误,来表演。世尊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作佛,《梵网经》上说过,他这一次来示现、来表演是第八千次了。他是来唱戏的,是来做做,装出样子,装出我们种种的毛病,装这个样子来觉悟我们、来感化我们,让我们六根接触到他老人家的生活行持有所感悟,不是他真的在修行。你以为说他真的在修行,那错了,我们看错了,早就成佛了!这个叫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流露,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而这个现相里面,我们讲形相,形相里面总的来说,就是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你们看看释迦牟尼佛所表演的,他的日常生活,他的工作,他处事待人接物,佛教我们什么?就是这十二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是我们这个世间众生的病!他示现就针对这个病而发的,这是对症下药,我们读经要能看得出来,然后我们才能学到东西。

 

佛放下了,我们也学放下。也有同学说,我很想放下,可是偏偏放不下。放不下也得放下,为什么?放下了,你问题才解决,放不下你的问题永远不能解决。放不下,你生生世世还要搞六道轮回;你要是果然放下了,你这一生就永脱轮回。这个身在世间,那就像古德所讲的最后身,我在六道搞轮回,这一次是最后一次,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不管你修哪个法门,修禅也好、修密也好,念佛也好、学教也好,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这十二个字没有放下,你决定不能脱轮回,念佛也不能往生;诸位要晓得,念佛不能往生!李老师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二、三个。那二、三个何以能往生?那二、三个放下了,所以他能往生。那么多人,还有九千九百九十多个不能往生的,不肯放下!所以一生念佛,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念佛,为什么没有能往生?这十二个字没放下。我们这一生明白了、觉悟了,要提升高度的警觉。还想不想搞六道轮回?还想不想过这种辛苦的生活?我们冷静观察,日子过得很苦!还愿意搞这个吗?多想想天人的生活,多想想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的生活我没见到,念《华严经》,《华严经》上所讲的是佛菩萨的生活。大小乘经论里面讲天人的生活讲得很多,欲界天、色界天。华藏世界、极乐世界纯善无恶,人人都是好人,没有一个人有害人之心,没有一个人对人没有礼貌,没有一桩事不是好事,这个地方我们想不想去?真想去,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一心念佛,你就决定得生。

 

带业是带过去宿业,不能带现行。过去宿业是什么?是我们的无明烦恼习气,这个东西没有断,不要紧,只要你现在能够控制住,这佛家讲伏,伏住,我们现在的话讲控制,你能够控制,不发作。但是单单控制很难,的确很不容易,你最好能做一个转变,转变那就是学佛。佛不但没有自私自利,佛是全心全力帮助苦难众生,我们有这么一个转变。所以人不能没有念头,做到没有念头那也不是个容易事情,完全没有念头那是无想定,你将来果报在四禅无想天,也不简单,我们做不到,总是有念头。把那个念,为自己那个念头转变为社会、为别人,从这个地方做一个大转变,这好修,这是大乘法。完全讲控制自己是小乘法,大乘法是做个转变,所以比小乘容易。念念为社会,念念为众生,决定不为自己。为一切众生,里面还掺杂着自己一点在里面,那就是错误,你的心不纯。百分之九十九为众生,里头还有百分之一为自己,你就不纯,那一念就是毒素。古德讲经常常比喻醍醐,在古时候醍醐是最好的饮料,一大碗的醍醐,里面一小瓢的毒药掺进去,醍醐就变成毒药了。这个比喻就是,你百分之九十九为众生,里头还有百分之一的念头为自己,就造成了重大的障碍。不可以,要舍得干干净净!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天天跟大家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没中断。释迦牟尼佛一天讲多少时间?我们在许多大乘经上看到,「二时讲经」。二时是多长的时间?那个时代印度把一昼夜分做六时,昼三时、夜三时,二时就是现在八小时。释迦牟尼佛在世,对大众讲经说法是每天八小时,他的确是有超人的体力。我们现在一般人,叫你一天上八个钟点课你行吗?释迦牟尼佛行,这些菩萨、阿罗汉都行。为什么行?他无我,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所以他无有疲厌。我们今天难,我们有我,有我就有疲倦,所以我们每天讲两小时经就觉得很累。他们的工作量比我们大,他们心比我们清净,一切为众生,确确实实没有为自己。我们里头掺杂一念为自己就不行,就不能跟人比。所以修行,身体造作是给人做好榜样,口里言语是为众生解决种种疑难,没有一样不是帮助一切众生,身语意三轮教化。

 

第二句『教化十方无量众』,这一句是说明佛教化的对象。「教」是教导,他不用教学,他用教化,「化」是教学的成果。古人读书在变化气质,这就收到成效了。佛陀教导这些众生,这些众生果然起了变化,化恶为善,起了变化,收到效果了;化迷为悟、化凡为圣,佛天天在教,不断不断把众生境界向上提升。如果天天教,教的学生一点变化都没有,教的效果就没有了;换句话说,没有成绩拿出来。

 

教是佛的事情,老师的事情,化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在大乘经里面,我们常常看到「开示悟入」,教是开示,化是悟入。老师能帮助我们的就是开示,开就是说法,我们有问题向他请教,他详细给我们解答,这是开;示是示范,他本身做一个模范给我们看。开是言教;示是身教。佛教我们放下,他一定放下;他没有放下,他不能教我们放下,他叫我们放下我们不服,他本身放下了。他教我们放下自私自利,我们观察他确实没有自私自利;他教我们放下名闻利养,确实他自己不沾名闻利养;教我们放下贪瞋痴慢,他确实没有丝毫贪瞋痴慢,我们服了,我们真肯学,这化!我们听到他的教学,看到他示现的这个榜样,我们觉悟了。我们学习,学习就是入;真正肯学习,学他那个样子,入!悟入这个境界。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1月15日23:35:1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635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