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老法师:总释名题(第二集)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admin 净空法师评论阅读模式

 

如傅大士偈言:「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这两句话说的是什麽?说的是自性。有一个物,它先于天地,为什麽?它能生天地、能生万法,它没有形状。自性不是物质现象,也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三种现象都没有,但是它能生这三种现象。这个地方用了一个有、一个无,这两个字用得好,有、无在此地是一个意思,有不能执着,无当然也不能执着。有是什麽?有自性,自性非物质、非精神、非自然,你看不到它,你听不到它,你摸不到它,这是能生的本体,自性。它没有形状,它是清淨寂灭的,它能生天地、能生万物。所以,这两句话是形容自性本体。「故强名为大」,不得已勉强用一个字来代表它,就用大字。「如《涅槃经》云:所言大者,名之为常」。为什麽说它大?只有它不生不灭,永恆存在,它不变不易,它没有改变,不会变易,永恆的,这叫常。「又云:所言大者,其性广博,犹如虚空」,这都是经上形容大这些文字。

  

「今此经中大乘二字」,正是比喻「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淨宗第一义谛」。淨土宗修行证果,理是什麽?道理,道理就是这两句话,淨宗之所依,「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本来是佛,迷了变成凡夫,现在我们返迷归觉,就作佛了。只要把迷放下,觉就现前,不要再去找觉,找觉就又迷了,只要放下迷惑,那就是觉。明暗是一体两面,有明,暗就没有了,有暗,明就没有了。佛是明的这一面,迷是暗的那一面,只要放下暗,明自然就现了,不要再去找明。所以说放下就是!

  

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着,在什麽时候放下?在什麽场所放下?修行人第一步,在六根门头放下。眼见色的地方放下,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耳听音声的时候放下,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妄想;鼻在闻香的时候放下;舌在尝味的时候,在你吃饭、吃东西的时候放下;起心动念在想像当中放下。这真修行,真功夫。什麽是佛?佛眼看得清楚、听得明白,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佛听声音听得很清楚、听得很明白,也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叫做佛,这就是回归自性。这叫真用功,真会用功,完全回归到清淨平等觉。你能这样修,你的心永远是清淨、永远是平等、永远是觉而不迷,这就是经题上教导我们淨宗修行的总纲领,清淨、平等、觉。心淨则佛土淨,只要心淨,外面环境统清淨,为什麽?不染污了。

  

我们接着看下文,「能念之心,本来是佛,是能乘者大。起心念佛,念念作佛,故所乘者大。又能修者,即是心是佛之心」,用什麽修?用这个修,用心去修。「所修者,即是心作佛之心。能修所修,只是一心。即心即佛,心佛不二」。心就是佛,佛就是心,觉而不迷,淨而不染,这就是佛。即心即佛,「自佛他佛,只是一佛」,这不就变成一体?「自他宛然。能所不二,修证不无。超情离见,强名为大」。自他确实是一体,但是自他有宛然。不二、宛然是一,你要能够在这裡证实、证得,就契入佛的境界了。有没有修、有没有证?有,虽然有修、有证,不执着修证的痕迹。为什麽?执着修证的痕迹,变成凡夫了,为什麽?你有起心动念,你又有分别执着,凡圣差别就在这裡。所以超情,情就是分别,见就是执着。

  

大也是不得已说的,为什麽?哪有名字可说!连老子都说,「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名是假名,教学的时候是方便,如果契入真实,这个方便法要把它放下,你才能见到真实。「故经题中,以大乘为喻」,以大乘做比喻,「以明全经要旨」。大乘是智慧,大乘是般若,全经就是在般若当中流出来的,全经重要的宗旨,宗旨就是修行的理论、方法。通常我们讲大乘表智慧,无量寿表德行,庄严表相好,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果报。果必有因,因是什麽?因就是下面讲的,清淨、平等、觉。只要你的心清淨、平等、觉,你一定会证得大乘、无量寿、庄严。大乘无量寿庄严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如来智慧,大乘是智慧,德,无量寿是德,庄严是相,智慧德相,说尽了。这部经说的什麽?就说这个。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由本来清净(http://ww.wmfjt.com) 下载转简体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3月13日20:09:1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41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