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116集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怎麽证得自性?不是靠想就能想得到的,用想,不可能证得自性。自性是六根都接触不到,就是眼见不到,耳听不到,鼻嗅不到,舌尝不到,身触不到,连意都想不到。不能用你的六根六识,想不能想,所以古德称为叫「离言绝虑」。不能用语言,也不能用思惟,不想,就证得了,所以叫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不是形容自性很伟大,不是那意思,就是不可思也不可议,不可以用思惟,不可以用议论。马鸣菩萨在《起信论》裡面讲的,「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这个言说、名字都得离开,不能用,连心缘相也要离,就是你想也不能想。所以「以思,无益」,根本达不到这个自性的境界。一定是放下想,不起心、不动念才能够入。所以说「不如学也」,那你就读圣贤书。读圣贤书,你就好好的去领会,也不需要在那裡胡思乱想。

 

所以真正读经典,怎麽读?老恩师教我们读经典,在读的时候不需要去想它什麽意思。譬如说《论语》,你去读,我们现在发的这个讲义上还有拼音,你就跟着那个字来读,懂不懂意思不要管它,可能你懂,也可能不懂,不要去想,就是这样读。二十篇《论语》读完一遍又读一遍,可能你两个小时就能读下来,一天读个十遍,二十个小时,这是修戒定慧。你看,你心无杂念,你在读,你读得很专注,你不能想别的,一想别的,你读错了,你就得专心的读,不能读错、不能读漏。在你读的时候,你是没有起恶念,你没有造恶行,你所有的过失都没有了,心就定在这。你看,持戒、修定,读得很清楚没有读错,这是智慧,戒定慧三学就在这读经裡头,这是真正的学。读到一定程度,忽然你就开悟,这个戒定慧修到一定程度,你就一下顿悟,然后这《论语》裡面所讲的圣人的意思你全懂,甚至你不用看注解你都懂。但是这个时候还要看注解,还要听别人讲,听是什麽?验证一下自己所领悟的意思是不是跟圣贤人的意思是一样的,那个是什麽?验证,是鑑定自己的境界,这是真求学。这个学不是搞世间的那种学术,世间学术是用想、用思惟,那个你只能获得知识,你得不到智慧。因为智慧不是从想就得来,智慧是从定那裡悟出来的,清淨心中现前的这个作用就是智慧,它是本性中具足的。所以孔老夫子在这裡讲的这个意思很深,告诉我们放下无益之思,而注重求学。

 

孔子是一个很好学的人,在前面「述而篇」孔子就说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说我并非生而知之,不是生下来就懂,生下来就懂那是天才,他生下就是圣人。孔子说他不是生而知之,他是什麽?学而知之,是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好古是什麽?欢喜读古圣先贤的书,欢喜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这是好学。而且更重要的是敏以求之,学了之后要真干,敏是敏锐、敏捷,听了就做,这叫敏。求之,就是求证圣贤的境界,这要从真干中得来。不是真干,光学一个文字得不到、求不到。所以他一生就是这样好古、敏以求之,他成圣人了。

 

蕅益大师在注解这段文裡面说到,「学、思,本非两事。言此,以救偏思之失耳」。这裡就讲得意思很明瞭,学和思不是两桩事,是一桩事。换句话说,学一定要思,思一定要学,这两个是相辅相成。孔老夫子在「为政篇」裡面就讲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证明学和思是在一起的,它不是两桩事。如果是光学而不思,那就会迷惑、迷惘;思而不学就会殆,这个殆就是你会疲厌,或者是产生危机,很危险,你想都想错了。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都是把学和思做两桩事看,这都有问题。真正的学就是学而思、思而学。所以你在读圣贤书的时候,这就是学,你认认真真的读,不打妄念,心是定的,是清淨的。这个心清淨了,就有智慧现前,那叫思。思是什麽?当下领悟了圣贤的教诲,你悟入,这不是你想出来的,那个意思忽然就现前。靠想,想不出来,想出来的叫妄想。这个思是你的悟处,就像菩萨三慧,闻、思、修,意思是一样的。菩萨的闻慧就是学,菩萨的思慧就是这裡的思,菩萨的修慧就是敏以求之,这个三慧是三而一、一而三,不是三个事情,是一桩事情,同时产生的,不是有次第的。不是说我先闻,我学了这些教诲,我回去慢慢想,想明白了再去干,分成三桩事,这就不是三慧。闻了立刻就领悟,这叫思,思了立刻就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你就用上了,这叫修。所以不是三个事,是一个事。蕅益大师在这裡点出来,学、思也并非两事,这意思是一样的,这是教我们怎麽样来求学。

 

孔子在这裡特别点出「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言此,以救偏思之失耳。为什麽说这个话?因为为了救偏思之失。很多特别是知识分子很喜欢思考,他离开圣贤之道自己在那想一套。现在人又很崇尚发明创造,有创新、有新意,所以很多人就很喜欢胡思乱想,那叫偏思,偏了。所以孔子特别给我们说明,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个思要在学裡头得到,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所以学《论语》也好,学圣贤经典也好,不要有自己的成见,你就把心空掉,虚心的领悟、领会圣贤的教诲,你自然就有悟处。这章就讲到这裡。下面第三十一章: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老夫子在这裡告诉我们,『君子谋道不谋食』,这个「道」就是圣贤之道,就是志于道,立志成为圣人,做一个至少是做有道之人。圣人是完全得道了,没有完全得道的称为贤人,贤人的道行也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就是道,如果无道,家不能齐、国不能治、天下也是大乱,所以君子要求道。君子是什麽?比贤人还要再低一等,他在求道的过程中,但是他能志于道,立志做圣人,这种人了不起。求道必须专心,专心致志的去求、去修,不能够为自己的衣食去担忧、去谋划。如果是还想着衣食饱暖这些杂事,那你就分心。所以孔子教我们,如果做君子,真正想求道,要把一切放下。就像颜回,夫子特别讚歎他,你看在《论语》裡面讚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两次讚歎「贤哉,回也」,颜回真是贤!贤在哪?他能够安住在箪食、瓢饮、陋巷的穷困生活当中,而且不改其乐。箪食,家裡穷得连碗都没有,用那个小竹子编的一个小篓,叫箪,用那个吃饭;喝水连杯子都没有,拿个葫芦瓢,瓢饮;居住在陋巷当中,我们现在讲的居住在贫民窟裡头。可是,别人在他的境界不堪其忧,都不知多忧虑了,颜回竟然不改其乐,这就是谋道不谋食的最好榜样。

 

底下讲『耕也,馁在其中矣』。耕就是耕种,为什麽要耕种?这是讲君子如果想到要谋食,他就会耕种。如果谋道不谋食,他怎麽去想到耕种?所以耕种的话,这是心裡为衣食操心,他会担心如果不耕种,就会有飢馁之苦。这个「馁」,就是飢馁,饿肚子了。「馁在其中」,这个中是心中。君子心中想到饿肚子的问题,他就要去耕种,他的心就分心了,他去谋食,当然也就不能专注于道。这是孔老夫子在那裡点我们。底下说,『学也,禄在其中』,这是一个人他在求道过程中,他要求学。求学,我们知道目的不是为了功名、不是为了富贵,而是为了道,为道来求学的。可是这裡「学也,禄在其中」,是那个求学者为了得到俸禄(就是得功名富贵)而求学,他的禄在他心中,他心裡想着这个,在求,求学的目的就不纯。换句话说,他还是分心了,不是全心全意去求道,这是君子所不取的。最后一个小节,『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所忧虑的是自己没有道行,不能够悟道、证道、弘道,他绝不会忧虑自己贫穷,这是真正的君子。

 

蕅益大师《注解》裡面讲,「卓吾云,作训词看」。这是引用明朝的李卓吾先生的话,这一章可以作训词看。换句话说,是孔老夫子教训我们、提醒我们,让我们做真正的君子,不要想着名闻利养,不要把这些身外之物,乃至生死、身家性命看得太重,要把道看得最重才对。如果没有这样的精神,那学道很难成功。要证道哪那麽容易?圣人怎麽那麽容易做?不可能!一定要你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才有可能入道。所以孔老夫子在这是训导我们,我们可以把这章写成座右铭,天天去读、天天自我提醒。如果你还放不下,还为衣食饱暖操心,为名闻利养去动念头,那道就很遥远了。

 

我跟老恩师学道也学了有十多年了,从十九岁开始听老人家的经教,听到三十三岁(四年前,我今年三十七岁),那个时候才真正下定决心走圣贤之道,把澳洲昆士兰大学的终身教授职务都捨去了,房子也卖了,汽车也布施了,名下没有财产了,来到香港跟老人家来学法。我记得二OO六年,我辞职以后,在回国的过程中,路过新加坡,当时跟我们恩师老人家走访中国驻新加坡的大使馆,跟大使交谈。大使当时知道我的情况,也非常的关心我,我很感恩。他就问我,你什麽都放下了,你去做弘扬圣贤教育的工作,那你吃饭怎麽办?问得很实在。当时我就用《论语》这句话来答覆他,我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他听了之后,也没再问了,也不知道听懂没有,估计可能是懂了。但是这个话要想真懂,不是只在文字上懂,你非得做到。《论语》这是孔老夫子讲的话,全都是他圣人的境界,这个境界一定要你自己亲身去体验,不能只在文字上表皮的这麽学一遍就算了,那个根本没真懂,因为没得受用。颜回的不改其乐,这个话我过去也能讲,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说懂,还真的是到现在才有点懂。现在我的生活可以说比颜回还是好的,颜回用箪来吃饭,用瓢来饮水,我现在吃饭还有碗,喝水还有杯子,算不错了。不过我这些碗、杯子都不是我的,都是协会这裡提供一个住的地方给我暂住。我这个银行帐号都关掉了,所以真的是除了几件衣服之外,一无所有。我也不要钱,吃饭,一天吃两顿饭,协会提供,我也不用去忧愁,真的谋道不谋食了。现在也叫贫贱,为什麽?贫是没有财富,贱是没有地位,过去还有个教授的身分,现在没有这身分了,一介草民,所以贫贱。但是真的不改其乐,无怨无悔。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5日10:02:1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60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