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115集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锺茂森博士主讲  (第一一五集)  2010/12/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007-0115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论语》,请看「卫灵公第十五」,第二十四章: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这一章前后有两段,在古注裡头,有的主张把它分为两章,有的主张合成一章,这裡我们是合起来看。『子曰』,孔子自己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就是我对于人不毁谤谁,也不称誉谁,是这个意思。『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这个「如」就是如果,如果对某人有所称誉,那必定经过试验。这个「试」是试验,通过试验才知道这个人所称誉的事情,确定他值得称誉,才去称誉他。这个「如有所誉」,是很客观的一种态度,这个人确实有值得称誉才称誉,这叫直道,直心之道。底下讲的『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直心是道,没有委曲。如果这个人不值得称誉而去称誉他,这叫绮语,花言巧语,阿谀奉承。如果他真的值得称誉,我们理应称誉,不仅是对他的鼓励,而且也是教化其他人,为其他人树立一个榜样,这都是直心。

 

「斯民也」这一段,在这裡我们合在一起做一章来看。这个斯民,就是指孔子那个时代的人民,一般普通的人民。这个「三代」是指夏、商、周三代。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东周春秋时代,那个时期的人心相对于三代人民来讲,就比较的恶了,风俗没有那麽好。三代的人民,那个时候人心纯朴。何以能够得到这个淳厚的社会风俗?这是因为三代的国君(天子)善于教化,善于治理,所以那个时候的民风淳厚。所以孔子在这讲,「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那个时候人君以直道而行,心地都很正直,没有邪曲。三代开国的国君都是圣王,夏的禹,商的汤,周的文王、武王,这些人都是圣人,他们都是直道而行,而且以直道教化百姓,所以百姓皆能向善,民风淳厚。

 

春秋时期的人君就不能够以直道而行了,不能以直道去教化百姓,所以才有风气衰败,所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可是,如果在春秋时期还能用三代圣王那个直道的教化,也能够把人民教好。所以《礼记.学记》上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个国家能够安定、和谐,重要在教育。社会风气的好坏是教育的结果,看你用什麽教。如果你用直道去教化人民,社会风气肯定就是淳厚;如果以曲道、以唯利是图的这些内容来教育人民,他们都变得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看你用什麽来教他们。另外,人君给他们做一个什麽样的榜样?所以人民本身没有什麽善与不善,用善道教他们,他们就善;不用善道教,他们就不善。

 

你看我们老恩师在庐江汤池(他的家乡)做的这个实验,建立了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用《弟子规》去教化当地的百姓,四个月就出成绩,社会风气就大大的改善,证明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关键是要用直道去教,《弟子规》就是直道,这是几千年来古圣先贤、老祖宗智慧教育的结晶。《弟子规》就是家教,家庭教育的集大成。自古以来,小孩从小就接受《弟子规》的教育,从小就教好了,长大了他自然就能够直道而行。所以人君有这个义务去教育百姓,最重要的,自己要做好样子,这就是孔老夫子讲的,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自己把自己修好了,用什麽来修自己?用诚敬,诚敬是直道。事事都用诚敬心,这个人就是君子,那麽他就能安人,他周围的人都受到他的教化,都能向善,甚至能够安百姓,天下百姓都同归于善。所以在这裡体现出孔老夫子注重直道的教育,这裡暗含的意思,人民都能教得好的,就像我们老恩师所证明的那样,关键是你要去教他们。

 

蕅益大师在注解裡面说到,「人自谓在三代后,孔子视之,皆同于三代时」。你看,孔老夫子没有分别心。一般人都会说,「谓」就是说,人自谓在三代后,这是感叹。孔老夫子当时候的人,都知道三代的古朴之风已经荡然无存了。在春秋时期,各国国君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上自诸侯、大夫,下至平民都是这样,这个世风已经衰残,很多人都在感叹。清高的人,不愿意同流合污的人,他就隐居了。孔子那个时候也遇到不少隐士,在《论语》裡面就提到有七个人,七个隐士。可是孔老夫子没有去隐居,为什麽?这底下就说了,「孔子视之,皆同于三代时」,视之就是视人民,春秋时期的人民,跟三代时期的人民没有两样。换句话说,在孔子眼中,春秋时期的人一样能够教好,一样能够成圣成贤,只要用直道来教育。具体而言,这就是用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圣贤教育来教化人民,三代的那种古风还是可以恢复的。

 

不仅是三代,甚至是大同之治也能恢复。大同之治是什麽时期?尧、舜、禹那个时期。那个时期的人大公无私,没有私心。你看看《礼记.大同篇》裡面讲到的,个个都没有私心,天子不会把自己的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女,而是去禅让,让给贤人,就没有想到为自己,大同盛世。到了三代就变成小康了,小康是什麽?王位不是禅让,是世袭,父传子,变成家天下。但是三代圣王治理的天下也不错,小康之治,也很好。尤其是周朝,武王、周公这些圣人的治理,那也真正是和谐社会。孔老夫子所嚮往的就是恢复周公之治,能不能做到?能,孔子很有信心。怎麽样去做?就要用教育,把人民教好了,这社会就和谐。要教好人民,当然首先要教好领导人。所以孔老夫子周游列国,其实就是在教育这些领导人、这些诸侯、大夫,把他们教好之后,他们就能带动这一方,当然这个要得到政府的支持。

 

孔老夫子当时很遗憾没有人支持他,国君都没有任用他。夫子自己很有把握,他在《论语》裡面有一句话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苟就是如果,如果有人用我来治理这个国家,期月而已,期月就是一週年。譬如说现在是十二月,到明年十二月,一週年就能够见到显着的成效。三年有成,三年就有大成就,换句话说,可以见到小康盛世,一个社会和谐的风气就能够呈现出来,三年就行。很可惜,没有一个国君有这种见地,不能用他。一直到后来汉朝,汉武中兴,汉武帝受到董仲舒的建议用儒家,真的把社会搞得很好,天下和谐,繁荣安定。所以自汉朝到满清,儒家都是国家政府主流的政治哲学,所有的官员考核制度全是用儒家的思想,这是这些帝王有智慧、有见识。如果真正能落实儒家教育的话,这个社会肯定能够安定和平。

 

你看我们老恩师在汤池这个小镇做试验,四万八千人口,儒家教育裡头就选一部《弟子规》就够了,叫小试牛刀。真的就能够做到,孔老夫子说「期月而已」,要一週年,真正做实验,其实不用一年,四个月就见效了,总共做了三年,三年有大成。所以联合国不少的大使都要过来参观学习,举世都为之惊歎。证明什麽?现在这个时期的人民跟三代时期的人民也没有两样,你只要好好教他们,一样能够教好。这个一定要国家政府来推动,靠民间的力量,那都是很有限的。老恩师在汤池镇做的这个只是个小实验,规模很小,只一个小镇,只是希望把这个实验做成功之后,由国家来推动这种教育。现在要做,比在孔子春秋时期做更容易,为什麽?现在有高科技,有媒体、有网路,所以宣传的效果要比过去大很多很多倍,只要有心去做,肯定能成功。

 

过去孔子说三年有成,真的现在一年就有成,就看看我们能不能去做,如果不做,这个社会真的就世风日下,危机就会产生。有很多领域,危机已经产生了,你像经济领域就有商业危机、经济危机,还有全球的气候危机、粮食危机,等等,这些危机根源都在人心。所以二OO八年底的金融海啸之后,全世界各国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我们国家的温家宝总理到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做演讲,那是二OO九年二月,他就说,这次危机的根源是道德缺失。所以真正的危机在于道德危机,一些人丧失了道德底限,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伤害社会,这才製造出危机。所以解决危机之道,唯有靠道德、因果的教育,把人心转换回来。所以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教学为先。这教学裡头,第一个是身教,其次才是言教,身教就是以修身为本。《大学》裡头讲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就是直道。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5日09:59:4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60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