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97集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确实社会对这样的一种现象,子代父认罪,这是应该表示认同和讚歎,提倡孝道。过去在南北朝时代,在南朝梁那个朝代,梁武帝的时候,曾经有一个人犯了罪。这个犯罪,其实也是遭奸吏诬陷而被打入死牢的。他的儿子只有十五岁,叫吉翂,为了营救他父亲,就义无反顾的乞求代父而死。当时主理这个桉子的那个官员觉得很惊讶,这麽一个小小年纪的人,他这样来做,这是超乎常人的。他怀疑这个孩子肯定是受人指使,要来扰乱法制的正常运行,所以严厉的斥责他,并且逼着他要交出共犯,是谁指使你干的。吉翂这个孩子义正严辞的表达他内心真实的想法,解释为什麽自己要为父亲代死。他说,自己父亲是在家裡唯一的成人,父亲如果死了,家裡还有很多其他的兄弟,他们都没有依赖了,这个家也就毁了。所以做儿子的就决定捨弃自己,保全父亲,替父亲来受死,让父亲能够继续照顾家庭。

 

当时这个事情传到梁武帝那裡,梁武帝知道这个事也非常感动。我们知道梁武帝笃信佛教,佛教也是非常提倡孝道,跟中国文化儒和道两家都是一样的,重视孝道,所以被打动了,最后赦免了他父亲,还特别给吉翂这个孩子冠上一个「纯孝」的美名。这是什麽?皇帝非常懂得教化,哪怕是他父亲真犯了罪,不是被冤枉的,真犯罪,他儿子能够这样的为他父亲受死,赦免了他,这是怎麽样?倡导孝道,这就是直在其中矣!你说我一定要严持法律,把他父亲杀了,他儿子怎麽求,都要杀掉,这就等于什麽?扼杀孩子的孝心,反而长养了他对国家的那种怨恨。人民百姓看到了,只会对这个孩子生同情心,对这个国家政府也就不那麽赞同,为什麽?孝是每个人的天性,看到这孩子这麽好、这麽纯孝,他连死都愿意代自己父亲去受,梁武帝要是无动于衷的话,那人民会怎麽想?这就跟孔子这裡提的一样,这是什麽?子为父隐,子为父亲来受罪,背这个罪,这裡头就是直在其中。梁武帝做得正确,赦免了他父亲的罪,鼓励孝道。自古以来都讲究父债子还,父亲欠的债儿子还,天经地义。所以儿子能够勇于承担,这就是孝,这就是正直,这都是可以给资政者参考。

 

现在,我们很欢喜看到国家重视传统文化,重视孝道。你看像刚才我讲到的,长沙岳麓山百名孝子揹父母登山的这件事,过去没听说过,现在出现了。这说明什麽?这是国家的光明前途的写照,国家有这麽多的孝子,而且媒体特别重视报导这些孝行,那和谐社会还会难做吗?不难做了。再把这个孝心再往上一提升,一推广,孟子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你管理天下就像在手掌中一样,叫易如反掌,这是孔子着眼点在这儿。

 

我们再看蕅益大师的《注解》,「才有第二念起,便不直。此即菩萨不说四众过戒也」。蕅益大师把孔子说的话再往上提升,把这个意思跟佛法联繫在一起。佛法讲求第一念,不能用第二念,第一念是真心,真心是没有妄念。什麽是妄念?妄想、分别、执着,就叫妄念。譬如说当我们看见一样东西,看见了清清楚楚,没有念头,这是第一念,这叫照见。但是我们凡夫不能保持第一念,往往一看见,立刻就起念头。你譬如说这是个手錶,我一看到,这看得很清楚就知道了。但是凡夫他马上就会起念头,「我看到这个东西」,动了念头。动一个念头,是我看到了这个东西,这叫妄想。紧接着,「这是个手錶」,什麽东西?是手錶,这叫分别,分别是手錶,不是别的东西,这是第三念。分别之后再看,「这手錶很好,我很喜欢它」,这叫执着。你看,刚看到的时候是真心,紧接着妄想、分别、执着一个接一个都来了。这些念头瞬间就完成了,非常快速,念头非常快,我们自己都未必能觉察。弥勒菩萨在《菩萨处胎经》裡面就讲,说我们的念头动得快到什麽程度?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就是三百二十万亿个念头。这麽多个念头在一弹指之间完成,你一看到,那时候动的那个念头都不知道多少万亿了,你自己都不觉察,这全是用妄心。妄心一起,真心就被覆盖住,它就不起作用,真心是能照,妄心是去想,你去想,那就是妄心。你不想,就能照,照就是真心。真心是直的,妄心是不直,所以这裡讲,「才有第二念起,便不直」。

 

我们来看看,叶公说,「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他有没有动念头?当然动念头了。第一个,他知道有讲这个事,「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这是什麽?动妄念了。然后分别执着也起来,他认为这个事情是正直的,这是分别。再加上还执着,执着什麽?这个儿子一定要去揭发他父亲,这叫执着。这个执着还是不孝的执着,为什麽?这儿子内心裡面,当然说这个话的人,内心裡面也是如此,他父亲是个恶人,他父亲是个罪人,这就是很不好的执着。古德有所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儿子看到父亲的过错,这已经是过,这就不对了。还要去证明,还要去揭发,这是大错,这哪是直?

 

就好像「二十四孝」裡面排第一位的舜,舜的父亲有没有过错?我们一般人都看他父亲不仅有过错,而且是大恶,要杀他的儿子,跟舜的继母一起要谋害舜,谋害了好几次,都没得逞,幸亏舜很有智慧,逃脱出来。可是舜有没有看他父母过错?有没有去揭发他父母?「你这父母要杀害我,我要去告」,舜没有这样做。不仅没有这样做,连内心裡面都绝没有一丝一毫怨恨他父母的念头。你看他父母对他这样子,那是大恶、凶狠,他是根本不觉得父母对我不好,反而觉得自己对父母孝顺心不够,不能够感化父母。所以自己努力去行孝,最后真的感化他父母。感化他父母,当然也感化了乡人,感化了国人,感化了当时的尧王,尧王把女儿嫁给他,后来把王位也传给他,这叫禅让。传说裡面,舜他这个孝心也感动了天地,连大象都出来为他耕田,小鸟都为他播种,这是记载裡面记述的,感动天地万物,这才是真正的直。用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舜的父母是家庭暴力,虐待儿女,儿女完全有权做自我保护,这是人权,可以到法庭去告他,打官司,把他父母关起来,甚至可以枪毙。但是舜没有这样做,这是他的大德。所以孔子讚歎舜的大德,说他是「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他的德行堪称圣人。那麽圣德必有其位,所以他被人推为天子,尧王让他来做天子。做了天子,当然富有四海,而且后人都纪念他,宗庙飨之,就祭祀他,祭祀是怀念他、纪念他,要效法他。他的子孙绵长,现在很多姓氏的子孙,都是尧的后代、舜的后代。这说明大德必有其位,必有其福,他有这个福报,天地为之作证明,把福加给他。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9:49:1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55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