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98集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锺茂森博士主讲  (第九十八集)  2010/10/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007-0098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论语》,请看第十三篇,「子路第十三」第二十章。上次我们这一章没有讲完,今天把它补充一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上次我们把这一章的大意给大家做了个介绍,这是『子贡』向孔子请教什麽叫做『士』。中国古代讲的士农工商,士是排在第一位,这种人是读过圣贤书的,读书人,有德行、有学问、有见地。孔子在这跟子贡说明士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个是讲他能够有羞耻心,用羞耻来约束自己,出使外国又能够不使君命受辱,这个可以称为『士』。子贡又问次一等的,孔子就说,『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宗族的人、乡党裡头都能够称他孝悌,有德行,是个好人,这也能称为其次。再问次一等,孔子就说『言必信,行必果』,讲话必是守信,行为是能够坚持到底。这种人『硜硜然小人哉』,这小人不是骂人的话,这个小人是指心量小,虽然自己能够力行善道,但是不太懂得变通,像石头敲起来硜硜然那个声音,很固执,但是他至少是固执在善道上。这是一种小乘人,能够独善其身,却不能够兼善天下,这个也能够算是士人,三个层次。子贡又问,『今之从政者何如』,就是现在这些大夫他们能不能算得上士?孔子就叹了一声,『噫』,这是叹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斗和筲都是一种容器,都很小,这裡是用斗和筲来做比喻,这些人器识浅陋、心量狭小,怎麽能够算得上是士人?

 

我们再看蕅益大师对这段的注解,「若人知有自己,便做不得无耻之行。此句便是士之根本。三节,只是前必具后,后不具前耳。子贡从来不识自己,所以但好做个瑚琏,虽与斗筲贵贱不同,同一器皿而已」,我们先看到这。蕅益大师这裡讲,「若人知有自己,便做不得无耻之行」,这个自己,是讲自己本善的本性,那才是真正的自己。一般人只知道身是自己,而忘了真正的自己是什麽。真正的自己是自性,《三字经》上讲的「人之初,性本善」,那是真正的自己。佛法裡讲的本性、本觉,自性裡面的四淨德,常乐我淨,那是自己。知道真正有自性、有性德,我们应该要恢复性德,还自己一个本来面目。若真正知道这个道理,就不会做出无耻之行,行己有耻自然能够做到。所以蕅益大师这裡就这一句行己有耻给我们做开解,为什麽会有耻心?因为有己。这个行己,就是按照性德而行。凡是不符合性德的,一定都要把它捨弃掉,只行出那个符合性德的行为,这一句才是士之根本。所以行己有耻四个字讲出根本,而蕅益大师给我们画龙点睛也点出来了。凡夫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自性,所以是习性做主。《论语》裡面讲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个性是自性,他忘失掉,完全是习性做主人,所以就不知耻了。所以耻这个字多麽可贵!人有耻心就能成圣贤,有耻心的人他不再会造恶业,知道造恶业那是不自重、不自爱。

 

下面又讲,「三节,只是前必具后,后不具前耳」,这三节就是刚才讲的士的三个层次,一个是行己有耻,一个是孝悌,一个是言必信、行必果。这三节,前面包括后面的,后面不包括前面的。这最高的一层就是「行己有耻」,当然它底下会有地基。就好像你盖楼,有三层楼,第三层楼那肯定含有前面两层,不可能说没有前面两层,我就要第三层,不可能。所以第三层是第二、第一层基础上盖起来的,那第一层是什麽?「言必信,行必果」。虽然好像是个小人,小人是指小心量的人,他还没有发出大乘之志,他是求自度,未能度他,他自己能修身,能谨言慎行,但是他还没有发出一个治国平天下的大志,这叫小人。可是他已经很难得,他这个人能做好了,言必信、行必果,这是第一层的。在这个基础上,德行再提升就讲「孝悌」。孝悌不仅自己做好,还要使宗族裡头、乡党裡头也能够得到他的利益,这是属于修身而后齐家,这是第二层。那齐家之后,就是治国平天下,第三层,最高一层就是治国平天下,「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是治国平天下。所以治国平天下建立在齐家的基础上,齐家建立在修身的基础上,修身是根本,而修身又不外乎就是行己有耻而已。所以这三层是三而一、一而三,只是境界不同。

 

「子贡从来不识自己」,这是蕅益大师点出来,子贡没证得自性,所以他还不知道自己本来面目。众弟子中只有一个人证得自己,证得自己的境界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是谁?颜回。孔子只看中颜回,认为众弟子中只有颜回称得上好学,他到家了,其他的人没到家。所以子贡「但好做个瑚琏」,这是孔子给他的评价。前面《论语》我们看过,子贡曾经问自己是什麽?孔子说你是一个器,器皿那个器。子贡问是什麽器?孔子告诉他,「你是个瑚琏」。瑚琏是什麽?在古代祭祀的时候用来盛供品的这些供器,那是属于高级名贵的一种器皿。但是必竟是器,虽然是很贵重,但是这个是器就不是君子。孔子讲过一句话叫「君子不器」,君子不是个器皿,换句话说,器皿只能用一种用途。君子不器,是君子在什麽地位上他都能发挥他的作用。子贡就不行,为什麽?因为子贡很自负,这是他的习气。所以孔子就告诉他,你只是器,换句话说,你还没到君子地位。但是子贡比起现在的从政者而言,当时的从政者,今之政者何如?「斗筲之人,何足算也!」所以子贡虽然是瑚琏之器,比斗筲之器就贵重多了,子贡是个大器,当时鲁国的这些从政者是小器。「虽与斗筲贵贱不同,同一器皿而已」。换句话说,都称不上是君子。子贡还需要在行己有耻上面下功夫,通过行己有耻的修行,最后才能够明自己的本性。

 

这是孔子善于教学,子贡问,孔子回答,都是提升子贡的。当然我们看这段话,不能说「这是孔子教子贡而已,跟我无关」,那学《论语》只是学皮毛。真正会学的、善学的,直下承当,在这裡我自己就当子贡,直接接受孔子的教导,问问自己有没有做到行己有耻?退一步讲,有没有尽到孝悌之道?再退一步讲,有没有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这个都做不到,那就不是士,更不是君子,那就属于斗筲之人,何足算也?那子贡不如,子贡是大器。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发大愿,认真修行改过。知过而不能改者,这叫无耻。所以我现在自己想起这麽多年来的修学,别人说「你进步很大」,我只是澹然一笑,我说我只是发现原来自己过去是那样的无耻。这是心裡话,愈学愈知道自己过去之不知耻,现在还算有点知耻,知道自己这些毛病习气,愿意下功夫改。

 

下面,「卓吾云:孝弟,都从有耻得来。必信、必果,也只为不肯无耻。今之从政者,只是一个无耻」。蕅益大师在这裡引李卓吾先生的话,说孝悌都是从耻得来的,这个耻心可贵!耻心是什麽?不肯做那个不符合性德的行为。如果不孝不悌,那就是无耻,知道这是无耻,所以要尽孝悌之道。对父母孝敬,对兄弟能够关怀;还要拓开心量,「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再进一步拓开心量,「凡是人,皆须爱」,这都是从耻中得来。所以学圣贤之道有个好处,就是我们能知耻。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9:51:4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55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