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55集 视频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皇侃《注疏》裡面讲,「孔子谦以同物」,他示现学而知之的样子,跟我们世间人没有两样,我们都不是生而知之的,都不是那个根性。像六祖惠能大师,我们恩师讲,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历史只有他唯一一人,生而知之,我们没办法学他。孔子示现的是我们能学的,这是他谦虚。谦虚实际上是慈悲,如果示现的境界太高,我们只能望而生畏;现在他也是示现「我并不是生而知之,跟你们一样」,所以「故曰,我有所知,非生而自然知之者也」。他讲,我所知道的,这个知当领悟来解,我所领悟到的宇宙人生真相,不是我天生下来就知道,是靠后天的修学,这是示现让我们能够学习。「我既不生知,而今有所知者,政由我所好古人之道,疾速以求知之也」。孔子自己说,我既然不是生而知之,现在为什么我有所知?正是因为我好古人之道,『好古』就是好古人之道。这个话夫子至少讲了两遍,他在另一章《论语》裡面也讲,「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好是爱好、仰慕,孔子爱好、仰慕古圣先贤之道,所以努力的学习。「疾速以求知之也」,疾速就是『敏以求之』也,敏是疾速的意思。为什么他疾速?他学得很用心、很快速,这是因为他志向立起来了,他真想成圣人,志在圣贤,他是真的,不是搞假的。

 

这个是学道成败的关键,看你立志了没有,学贵立志,志要是不立,就没有着力处,你用不上力,这是我们自己也要好好反省的。《论语》我们学到这,学了三分之一,自己反问反问自己,到底自己立志了没有,是不是志在圣贤?孔子教我们志于道,真有这个志向吗,我真想成圣人吗?如果是真的,必定是依教奉行我们恩师讲的六字箴言,老实、听话、真干,你就是「敏以求之者也」。你能老实、听话、真干,你成就一定快速。最怕是那些想法很多、怀疑心重,「到底这样学能不能成就,管不管用?」甚至他怀疑,「做圣人到底好还是不好?有什么利益?」这就难了,这个就属于《弟子规》裡讲的自暴自弃。圣人是真正立志了,因此好学。我们对于圣贤典籍不能不学,这是敏而好古。

 

我们再看蕅益大师注解说,「卓吾云,都是实话」,这是李卓吾先生讲的,孔子这个话都是实话,讲得很实在,并没有讲得很玄虚。老实就告诉你,我是这么成就的(夫子跟你讲得很清楚),你想不想像我一样成就?你想的话,也要跟我一样,因为我跟你的根性本来是一样的,都是非生而知之者,只能靠学而知之。我为什么能成就?因为我好古、敏以求之,我好学,我真正仰慕古圣先贤,所以我很努力、很精进的去落实圣贤教诲,我成就了。你们呢?所以讲这个实在话,激励我们好学。

 

「方外史曰:不但释迦尚示六年苦行,虽弥勒即日出家,即日成道,亦是三大阿僧祇劫修来的」。蕅益大师又引他同时代的学者方外史先生的话说,不但释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前示现六年苦行,这六年苦行是学什么?学外道。外道不是骂人的话,外道是讲心外求法,这叫外道。释迦牟尼佛当年他是出离心切,很希望能够证得出离三界、不再生死轮迴,所以他广学多闻,到处求学,跟这些外道的修行人学习、学苦行,非常勇勐精进,真正是敏以求之。传记上讲,他打坐一天吃一根麦,在树下枯坐,但是他最后没有成就,为什么?还是有没放下的。后来他明白了,苦行也不能够成就,这是过度苦行、无谓苦行,也不行,要行中道。所以他就到恆河边大树下打坐,一切放下,只要放下了,他立刻成就。可是他的成就,前面这个基础很重要,如果没有这六年苦行的基础,那他对自己的身都放不下。苦行是至少我放下身了,不怕吃苦了,这个是很好的根基,所以只要找对了方法,一下子就证悟。证悟不是说偶然发生的,是有它的必然性,要通过好学成就。

 

弥勒菩萨,这是佛预言的,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第四尊佛,贤劫是我们这个大的时劫,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第五尊成佛的是弥勒佛,他现在在兜率天弥勒内院,等觉菩萨,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他下生成佛,经上预言他成佛的时候,「即日出家,即日成道」,他的福德因缘殊胜,当天出家,当天他就成道、就成佛了,也就是他放下得快。一出家,你看他不像释迦牟尼佛要六年苦行,十二年的修学;他当即就放下,当即就成佛。但是这个成道前面还是有基础,这个基础是三大阿僧祇劫的修学,阿僧祇是指无量,无量劫的修学。阿僧祇是个数目字,翻译成中文就是无量,实际上它是有量的无量,只是数字太大了,做为一个数目的单位。三个阿僧祇这么多的劫数修得,这个基础厚,所以「即日出家,即日成道」。

 

所以,佛也是通过长期好学得来的,都不是偶然的,无量劫的修持才有那一天的成就。那我们问问自己到底修多久了?告诉诸位,你们在座每一位也是修了无量劫。修了无量劫,为什么现在还不成就?那是因为你还不肯放下,只要你肯放下,你也是即日成道。纵然不能这一生就成佛,你只要放下娑婆世界,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你也就能成佛了,都是当生成佛的。大家如果能够信极乐世界,能够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我肯定的告诉你,你们在过去生中所修的不止三大阿僧祇劫,是无量无量劫修积的善根福德使这一生你能相信,你能发愿求生淨土,念阿弥陀佛。但是,现在这次遇到这个法门,最重要的你得敏以求之,你得真干、你得精进,你要真放下,你就所求必得。第二十章,我们来看看。

 

【子不语怪。力。乱。神。】

 

在这章是讲孔子不说这四个方面,『怪,力,乱,神』。雪公引《论语集解》,这是何晏的《集解》说,「王肃曰」,王肃是三国时代的经学家,他讲,「怪,怪异也」,他是解释「怪力乱神」这四个字。什么叫怪?怪异的事,孔子不讲。「力,谓若奡盪舟,乌获举千钧之属也」,奡(音傲)是夏朝的一个人,传说他是个大力士,又擅长水战,常常直接用手来推船,所以叫奡盪舟;乌获也是个大力士,传说中的人物,可以举起千钧的东西。这一些是属于力,就是超乎常人的这些能力,孔子也不讲。「乱,谓臣弑君、子弑父也」,这是指乱了礼,臣杀害君、子杀害父母,这都是乱象,孔子也不说。「神,谓鬼神之事也。或无益于教化也,或所不忍言也」。怪、力、乱、神这四种,或许是无益于教化的,就是对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好处,譬如说怪、力、神这三桩事,怪异的事情,讲超常能力的那些人、那些事,还有鬼神,这三桩事无益于教化。为什么无益于教化?因为非常人之所及,这不是常人能比得上的。孔子示现的是常人能学的,这才是能够有益于教化;常人达不到的事情,他学不到,学不到你说来干什么,不就等于吊胃口、讲废话?所以孔子不讲这些。不讲,不是说他否认这些事情的存在,只是他不讲是因为无益于教化,他才不讲,但是孔子也承认这类事情存在。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6:16:3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46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