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206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乃至一念心专仰』。在淨土宗裡面,《无量寿经》上教导我们一向专念,一向专念比「一念心专仰」还要次一等;一念心专仰,这是最高的层次,这是到一心不乱。所以有很多修淨土的同修跟我讲,《弥陀经》不容易,我说什麽地方不容易?一心不乱做不到!都是讲老实话,一心不乱是真不容易做到。可是要换一句「一向专念」,他听了,这个我还勉强可以做到;一向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阿弥陀佛。一向专念是什麽境界?在我们淨宗法门裡面来讲,一向专念是功夫成片,就决定得生。所以三辈往生告诉我们的条件,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可是诸位要记住,一向专念,不发菩提心不能往生;发菩提心,只要有一向专念,这个一向专念,第十八愿裡头讲,十念、一念就决定往生。可见你念得不要多,十念、一念就决定往生,关键在发菩提心。所以蕅益大师在《要解》裡头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信愿就是菩提心,真信切愿,蕅益大师讲那就是无上菩提心。印光大师对这个说法非常讚歎,他说自古以来没有人说过。真信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心,所以一念、十念决定往生。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浅深,这一向专念功夫浅。但是浅深,我们也不能就文字上看,文字上看你们能看出来吗?上辈往生的也是这两句话,中辈、下辈的还是这两句话。我们要从哪裡看?下辈往生的一向专念功夫浅,那个一向专念就是功夫成片,中辈往生的事一心不乱,上辈往生的理一心不乱。可见得他既然分三辈九品,都是一向专念,决定功夫有浅深不同,发心也不一样,也有程度上的差别。

 

你干的是什麽,你心裡起心动念是什麽,你做的是什麽,非常明显。心裡想的、所作所为是弥陀事业,哪有不往生的道理?事情做得成功做不成功、做得大做得小,缘上的问题,不是发心的问题,是缘薄厚有问题。缘殊胜,这事情做得很圆满,做得很成功,做得很大;缘不殊胜,小做,范围小一点,利益众生的人数少一点。但是大小都很难断定,为什麽?事虽然在眼前,影响力很广。如果道场很小,人不多,可是往后影响力很大,他的功德成就依旧是不可限量。这个道理,《了凡四训》裡面讲得很透彻。不能单看这些事相,要看它的影响。所以从影响来讲,广度众生,最明显的例子,东晋时代,距离我们现在一千七百多年,慧远大师在庐山建第一个念佛堂,那个不大,同修的人数也只有一百二十三个人,不多,影响太大了!一千七百年之后提起来,我们心裡都非常羡慕;不但羡慕,我们也发心学习。你看这个影响多大,时间影响久远,空间影响的范围影响到十方,多少觉悟到的人想学习,如法炮製。这就是经上常讲的根熟众生,根熟的众生要帮助他这一生决定作佛。决定作佛,那就是在念佛堂听经、念佛,不下山。远公给我们做的示范,三十年不下山,这叫做办大事,了脱轮迴的大事,这个事重要。

 

不是下定决心要了生死、脱轮迴,这个念佛堂不能进去,你进去扰乱别人。所以在当年,谢灵运居士(这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我们从前在学校念书,国文裡头常常看到他的文章),他申请到念佛堂念佛,慧远大师拒绝,不让他去。为什麽?他的心不清淨,喜欢文学,喜欢诗词,常常还搞这些东西;你有这个嗜好,这个不能放下,你就不能进念佛堂。进念佛堂,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只有听经、念佛,所以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往生,那才叫道场。我们今天就需要这样的道场,这种道场如果能够在这一个国家有这麽十个、八个,这国家不遭难,什麽灾难都没有,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我们现在在做,是在练习,还没有认真在做。为什麽?念佛堂的人进进出出的,喜欢来就来,喜欢回家就回家,没有做到真正发心住念佛堂不出山门,我们还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现在在练习、在尝试。如果真正有这几个人发心,人不在乎多少,十个、八个都不算少,我们看到《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他们只有八个人。八个人不少,一百二十三个人不多,要真发心,真为了生死、永脱轮迴,那才行。

 

讲经,现在不容易请到讲经的法师,这是事实,我们可以用录相带代替。你们真正觉悟了,可以发心一生作佛。我就没有这个福报,我要想住一个地方老实念佛就不行,佛菩萨也不答应,佛菩萨交给我的使命是叫我多宣传、多说说,多建几个这样的道场,我干这个事情。我对你们就非常羡慕,但是我没有法子,我何尝不想找个小地方,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来修行?各人的缘不一样,没有法子!我今天必须将正法,将佛华严的理念、修学、境界向全世界推广,所以还是哪裡有缘哪裡去,劳碌奔波命,不能享福。不过你们学成之后,到你们真的开悟了,学成之后,你们也要走我一样的路子,我也可以退休了,希望有这麽一天,你们赶紧努力。

 

「一念心专仰」,我们平常常常提倡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成功关键就在一念心专仰;果然一念心专仰,你有这个机缘,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决定成就。成就的早晚,有些人成就很快,三年五载就成就;有的人成就很慢,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等,关键都在一念心专仰。果然是至诚一念心专仰,我们从古大德传记记载裡面去看,大多数三年,三年就开悟、就证果,明心见性。时间拖得很长,都没有成就,我们是杂念心,散乱,不是专仰。用杂心散求,就是门门都好,门门都喜欢,门门都想学,这一生一世都不能成就。这个原则是《华严经》教给我们的,你不相信你看末后五十三参,每一位善知识就学一个法门。你在此地也看到,我们现在看这一段是三十三天天王,这一段裡面举了十一个人,每一个人修的法门不一样,一门深入。不是叫我们学很多法门,一定要懂这个道理。你自己要成就,要想开悟、要想见性、要想证果,只有一个法门才能成功。你要去度化众生,一个法门不行,一个法门只能度一种根性的人;众生根性无量无边,所以你要通达一切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那是普度众生。度众生需要懂无量法门,自己成就一门,这个道理要懂。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10:03:0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15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