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152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这在二十多年前,我在香港讲经,那个故事我也讲过好几遍。邀请我到香港讲经的是谢道莲居士,这个居士前年过世,也不在了。她发心要买一点礼物送给我,好心!我陪她一起到银行,她去提款。银行下面是保险柜,她带我去看,打开她保险柜那个箱子,裡面是一些金银珠宝,展示给我看。我看了之后,我告诉她,我说妳只有这麽一点点?她听我这个话就很惊讶,也很不高兴。「太可怜,太少了,我比妳多得多,多得太多太多了!」她说法师,你还有这麽多?「是!」我说妳看看,妳这些金银珠宝不敢放在家裡,放在家裡怕人偷;不敢戴在身上,戴在身上怕人家把妳手割断了。要放在保险箱裡面,一个月、半个月打开来看看、摸摸,这个就是自己的话,那所有世界上金银珠宝店统统是我的。为什麽?我高兴,到那裡,「拿出来!」我看看摸摸,跟妳有什麽两样?我说妳怎麽这麽愚痴?这个算是自己的,那全世界珠宝哪个不算是我的?妳打开来,我看看摸摸也是我的。人就煳涂到这种地步!

 

所以要晓得,古人讲「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是等到你死的时候带不去,现在都没带去。你们想想看,你晚上睡觉睡熟了,不跟死人差不多吗?哪一样东西是你的?每天都要死一次,还不觉悟?所以明白人、觉悟的人晓得,没有一样是自己的,包括这个身体都不是自己的,这才叫觉悟的人。什麽是自己?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禅宗觉悟的人说,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隻眼」,这个话说得有味道,这个话说得真实。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自性本具无量智慧、无量财富、无量宝藏,这不假,确确实实是事实,这个事实就摆在我们面前,而且一点都不要操心。她那点珠宝放在保险箱,天天心裡挂念着,时时刻刻放不下;我们无尽的财宝摆在人家珠宝店裡可宽心了,从来不去挂念它,要明白这个道理。现在有钱的人,银行放多少钱,实际上手上一张钞票也没有,都是阿拉伯数字,假的!人为这些假东西天天在操心,过这种日子,岂不是佛经上讲「可怜悯者」?可怜的程度,实在讲不如街上要饭的人。要饭的人不可怜,为什麽?他身心没有挂碍、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牵挂,他很自在,逍遥自在;天天忧虑,牵挂那些阿拉伯数字,那些人可怜。几个人觉悟到?几个人明白?佛明白,菩萨知道。这些不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吗?

 

我们如果不读佛经,说实在话,也迷在其中;读了佛经,这一下才醒悟过来,才知道我们应当为一切众生服务,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我们今天选择佛教育,选择一个出家人的身分,我们今天居在这个岗位上,这个岗位干什麽?教化众生。所以要想想,释迦牟尼佛在这个社会上是什麽身分?他干些什麽?大家称他作佛,佛的意思也搞不清楚,甚至于很多误会了,把佛看作神,把他当神明来供奉,错了!佛的意思是觉者,翻成中国意思是觉者,觉悟的人、明白人,释迦牟尼佛是个觉悟的人,是个明白人。他在社会上扮演一个什麽角色?扮演什麽身分?他国王不做了;他本来是王子的身分,可以继承王位,我们在讲席裡曾经介绍过,他受过最好的教育,文学、武艺也达到波罗蜜多,他全都捨弃掉,他选择出家,修道、弘法。他选择这个行业,选择这种身分,目的何在?帮助一切众生觉悟,目的在此地。他希求的是希望这个世间,再扩大是法界,一切众生都能够和睦相处,不分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一切众生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现代社会,诸位常常听说种族歧视、宗教战争,这很残酷、很不幸,果报尤其不可思议。要解决这个问题,达到至善美满、和谐幸福的社会,他知道政治达不到,军事也达不到,经济乃至于科学技术都做不到;只有一个办法能做到,教育。所以他老人家发心出家修道,用现在的话来说,从事义务的社会教育,义务是不讲报酬。他生活所需,每天一钵饭,三衣一钵,绝不麻烦任何一个人;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在物质生活他过最低的水平,生活简单、生活容易,全心全力去做社会教育工作,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所以他一生所干的,劝人,劝导一切众生断恶修善。他自己做出榜样给人看,做到圆满了,「广大波罗蜜」,帮助人破迷开悟。

 

断恶修善是第一个阶段,教学第一个阶段的目标,远离一切恶业。第一个目标是讲因果,种善因一定得善果,不善的因一定得不善之果,世出世间法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世间人所讲真理,什麽是真理?因果报应是真理。你学佛,「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还是因果。从这个基础上再向上提升,破迷开悟,逐渐教你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释迦牟尼佛一生的事业,也是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永恆的事业,生生世世从来没有间断,普贤菩萨讲的「不疲不厌」,就干这桩事情。捨己为人,从来没有为自己着想过,念念为社会大众服务。所以释迦牟尼佛是什麽人?什麽身分?他是个义务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在佛门裡面称他为天人导师,他是老师的身分,师道。我们跟他学习称弟子、学生,我们跟佛的关係是师生关係。我们跟一切菩萨的关係是同学的关係,要搞清楚,菩萨是佛早年的学生,是我们的学长,我们关係多麽亲切。

 

师徒如父子,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好学生,对老师的教诲要记住。所以为什麽我们提倡读经,要把经念得很熟?就是老师的教诲要记住,不能忘记。要研究经论,老师讲的意思我们要懂,他的教诲字字句句都含着无量义。这个无量义不是讚歎,是真实的,怎麽晓得是真实?佛所说的字字句句称性,都是从自性裡面流露出来的,自性没有边际,所以他讲的义趣就没有边际。不同我们凡夫,我们凡夫的言论、文字是有边际、有界限的,为什麽?我们是从意识心裡流出来的,意识心有界限、有边际。所以世间这些文字,诸位看个一遍、两遍不想看了,那个意思尽了。世间再好的文学作品,很有摄受人的能力,在中国,像着名的四大小说,看个十遍、二十遍不再想看了,它的摄受能力就到此为止。可是佛的经典,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无量劫,三大阿僧祇劫,愈看愈有味道,永远看不厌,永远说不倦;我们在讲台上讲经,同样一部经讲很多遍,愈讲愈有味道,不会疲倦。为什麽?字字句句称性,每读一遍有一遍的悟处,每讲一遍有讲一遍的悟处,这个才有味道。不像世间的文字,念一遍之后,第二遍决定没有悟处,那报纸杂志看一遍,你绝对不会想去再看第二遍。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08:05:1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04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