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114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出现世间」,这个世间就是常讲的三种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正觉世间。正觉世间裡面,不仅仅是包括十法界裡面的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是正觉世间),也包括一真法界裡面等觉以下的,等觉以下无明烦恼还没断尽,所以诸佛如来也常常示现在其中。我们怎麽晓得?就在这个天王德号跟他所修学的法门裡面我们知道,因为这尊天王是圆教古佛示现,示现为法身大士;迹相上是天王的身分,实际上是法身大士。如果我们用现在的比喻来说,譬如我们讲他的身分,他的身分是天王,我们把他比喻一个市长,像天王的样子,身分是市长,他的学历是博士。诸位要知道,阿罗汉、菩萨、佛是学位的名称,这个市长不是个普通市长,是得到最高学位的博士。在此地他的身分是小小的天王,可是他的学位是圆教的佛果,是圆教佛示现天王的身分,以这个身分度这一类的众生,教化他的所属。从这个比喻上诸位就比较容易懂得。

 

如何将菩萨这个法门落实到我们生活上?世间人,中国古德讲五伦,五伦是从身分上讲的。每一个人都具足很複杂的身分,都不单纯,今天讲多元文化,就自己一身来说已经具足多元文化了。我们对我们父母来说,我们的身分是儿女;对我们自己儿女来说,自己身分又是父母;对你长兄来说,你是弟弟;对你弟妹来讲,你是哥哥。身分常常在变化,身分哪有一定?你踏进社会,你在公司裡面做事情,上面有老闆,你是部属;也许你是个小单位的主管,你下面还有部属,对你底下部属你又是小老闆,对你直接的主管你又变成职员。所以你才晓得,一个人在社会上身分就很複杂,这哪裡不是多元文化?在这个生活环境当中,你要学菩萨出现世间行种种方便,以你种种不同的身分行种种不同的教化,为人演说。不但要说,而且要表演,对父母你要表演一个孝子,孝顺父母,你表演这一招给社会大众看,让社会大众觉悟,让社会大众模彷,向你学习。对待你的儿女,你就要表演一个慈父,负责任要把儿女教好;你真的有爱心、有智慧、有教学的方法,把你儿女教好,这就是出现世间方便力的落实。我们的身分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空就有不同的变化,你要能掌握机缘,帮助一切众生,这叫存菩萨心、行菩萨道。末后这一尊:

 

【最胜淨光天王。得如来往昔誓愿力发生深信爱乐藏解脱门。】

 

『如来往昔誓愿』,每一尊佛在因地发愿都不一样,虽然都不一样,要把它总括来说,不会超越四弘誓愿;就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来讲,四十八愿一归纳还是四弘誓愿。所以这个四愿就变成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总愿,你的别愿就是总愿裡头几条再展开来说的,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个四愿。所以在此地,我们只用四弘誓愿来学习就可以了。他得的是「如来往昔誓愿力」,从如来发愿、修行、践愿『发生深信爱乐』,这是从诸佛如来他们的修因证果上得到很大的启示。「深信爱乐」当然就是依教修行,以佛为我们的榜样,向诸佛如来学习,学习他的发愿,学习他的修行,学习他实践他的誓愿。

 

愿发了之后一定要兑现,现在的话讲一定要落实;愿发了之后不能落实,这个愿是空的愿。祖师大德在解释经论的时候常常教导我们「愿以导行」。学佛不能没有大愿,尤其是淨宗的法门。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裡面告诉我们,淨宗修学的三个条件,古德称为「三资粮」,资粮是比喻,比喻我们出去旅行,出去旅行你身上一定要带钱,资就是指你带的有金钱,粮是带的食物。古时候旅行不像现在这麽方便,现在到处有餐厅、有旅馆,你吃住没问题。古时候旅行非常不方便,没有那麽多餐厅,你怎麽办?自己一定要带乾粮,要借人家地方来住宿。所以旅行不能缺乏资粮,没有资粮没有办法旅行,这是说你要旅行,这个条件就非常重要。比喻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要超越十万亿佛国土,这就好比是旅游,我们的资粮是什麽?信、愿、行。你有信,没有愿,不能往生。所以蕅益大师在《要解》裡面给我们做了个结论: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们自己想一想,我有没有把握往生?有很多人给我说:法师,没有把握。他来告诉我,我就肯定跟他说,你这一生决定不能往生。他瞪着眼睛问我为什麽?你没有把握,没有把握你怎麽能往生?你自己说的,我怎麽会晓得?我是听你自己讲的,你自己信愿不足,你佛念得再好都不能往生。如果你说我是真信切愿,那我就恭喜你,你决定得生。所以能不能往生不要问别人,问自己,你自己有没有信心、有没有愿心。

 

真的信可不是那麽简单。前几天从台湾来的同修,其中有一个人告诉我,台湾现在有些法师提倡日本的本愿念佛,他来告诉我,那些法师说本愿念佛才能往生,我们中国法师们念佛,将来纵然得生都生到边地疑城。这种人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为什麽?没有信愿,随便听人家讲几句话信心就动摇了,那怎麽能往生?真信切愿,那个信愿是决定不动摇。诸位同修好好去念念,善导大师《观无量寿佛经》的注解,他那个注解也叫做《四帖疏》,你们要看到《观经四帖疏》,就是善导大师的注解。善导大师,古人跟我们讲,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既然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这个注解就是阿弥陀佛自己注的,还会有错吗?诸位细细去念念「上品上生」这一章,这一章注解的文很长,差不多佔全书的五分之一,单单讲这一段。裡面给我们讲到信愿,真正对淨土有信心的人,别说是什麽法师给你说,他裡头举了很多例子,到最后说,释迦牟尼佛自己来,来给你讲,还有一个法门比这个法门还更要好,你放弃那个法门照我这个修,真正有信愿的人合掌谢谢释迦牟尼佛,「我已经选定这个法门,我绝不改,你那个法门教别人去」,这才叫有信愿!佛来了给你讲都不变更,我就认定这一门,决定不动摇,你才决定得生。

 

往生之后,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浅深。诸位要听清楚,功夫浅深,没有说念佛号多少,没有说念得多的人品位就高,念得少的人品位就低,念多少不相干。功夫,功夫从哪裡看?功夫从断烦恼当中看,你念佛的功夫能够把见思烦恼伏住,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能够把见思烦恼断掉,断见思烦恼,伏尘沙烦恼,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方便有馀土,功夫深了;再深一层,断见思、断尘沙、断无明,你生到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所以念佛是论功夫浅深,这是功夫。由此可知,功夫说的是放下,你要真正能放得下。这个身体还在这个世间,在这个世间随缘度日就好了,什麽都不要计较,什麽都不要执着,什麽都不要分别,都好,没有一样不好,这样你才得自在,这个样子才叫功夫,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就高。

 

《弥陀经要解》实在是写得太好了,印光大师对它的讚歎,说即使是古佛再来,阿弥陀佛再来,给《弥陀经》再做一个注解,大概也没有办法超过它。这个讚歎讚歎到极处了,我们要相信,不能怀疑。过去曾经有一次演培法师问我,就问这桩事情,他说印光法师对《弥陀经要解》的讚歎是不是太过分了?我老老实实告诉他,我说印祖讲的话一点都不过分,印祖讲得好。我们能够依教奉行,哪有不得往生的道理?决定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你依照这个注解,依照这个经典去修学,你这一生当中决定圆满成就。这才是真正「得如来往昔誓愿力发生深信爱乐藏」,这个藏是讲你信得深,你的信愿深,称之为藏。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2日21:34:5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297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