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90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九十集)  199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45-0090

 

请掀开经本,我们从第四十九面第四行看起,广果天,「复有无量广果天王,所谓爱乐法光明幢天王,清淨庄严海天王,最胜慧光明天王」,上一次介绍到此地。我们接着请看第四尊:

 

【自在智慧幢天王。】

 

菩萨德号当中的意思非常明显,可是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学习到『自在智慧』,特别着重「自在」。德号的意思,他的智慧、他的自在都非常明显,一般人不难看得到,不难体会,这是『幢』的意思。我们要学习,这是两桩事情,一个我们没有智慧,第二个我们也不自在。实在讲,自在跟智慧有密切的关係。自在,在佛家的术语就是「解脱」,我们得不到自在是因为有烦恼繫缚,烦恼就像绳索一样把我们綑绑起来,让我们动弹不得,佛经裡面常有这样的比喻。唯有真实的智慧才能够断烦恼,或者说转烦恼,这样才能够得自在。自在是每一个众生,无论他是什麽样的种性、是什麽样的根器,没有一个不追求自在的。由此可知,自在与智慧确实超越了种族、超越了宗教,世出世间种种法裡面,智慧与自在是圆满的超脱,也就是一切众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佛法裡面常给我们讲三苦、八苦,八苦裡面有「求不得苦」,我们很想求智慧、求自在,求不得,真的是求不得。因为众生有求而求不得,诸佛菩萨才出现于世,佛菩萨知道,这桩事情唯有佛法当中可以求得,正是所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要不在佛门裡面求,那的确是求不得,这话不是假的。佛门当中何以有求就有应?佛是跟我们讲道理,决定不是盲目。佛告诉你,你为什麽求不得,我们把求不得的原因找出来,然后把这个原因消除,那你所求不就得到了吗?这个说法很合理,我们听到非常欢喜。为什麽你不开智慧?因为你迷惑;为什麽你不自在?因为你有烦恼。这个字的反面,岂不就是佛常常讲的惑业苦?迷惑就障碍智慧,业报就障碍自在;佛教导我们,如果你能够转惑业苦为戒定慧,自在、智慧你就得到。这个转变不在别人,完全在自己,所以自己要做一个大转变。大转变要从小处做起,古德常讲「理可顿悟,事须渐除」,道理你可以顿悟,可是落实在生活环境当中的转变要从小处下手。

 

怎样破除迷惑,这是个大问题,佛教给我们的方法,对于中下根人很有效果的就是读诵大乘。读诵很多,许多人天天念经,可是头脑依旧是迷迷煳煳,没有念经念聪明出来,没有。原因又在哪裡?方法上有错误,佛讲得没错,我们用错了。错在哪裡?以为每天念就会聪明,结果天天念,念成个书呆子,念佛经就变成佛呆子,所以智慧不开。这个事情说起来非常微细,当然最好是有好老师来指导,我们才会开窍。下手的时候,读诵不求解义,只求熟,念的遍数多,这是修什麽?修根本智。古时候期限是五年,在教下学教来讲,五年读经,每天读,把你的妄想分别执着念掉,根本智就现前。我们天天念,不但妄想分别执着没念掉,愈念愈多,这不就错了吗?人家是愈念妄想分别愈少,是用念经的方法把妄想分别给断掉,用这个方法,所以读诵是修行。妄想分别执着断了,我们不说断,断难,轻了,真正用功夫用上三年、五年,分别执着很澹薄了,诸位要知道,到很澹薄的时候就要开智慧。障碍你的智慧就是分别执着,分别执着愈重,你的智慧就愈不能开,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智慧是自性本具的德能,一切众生与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诸佛如来障碍没有了,所以智慧圆满的现前;我们凡夫障碍太重太重,所以智慧已经变成烦恼,现出来的都是邪知邪见,都是烦恼,不生智慧,常生烦恼。我们自己一定要觉悟,要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我们怎样来突破?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先求根本智,也就是说把心定下来;心不能定也是妄念、分别、执着太多,你心定不下来。教下用念诵的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当我们分别执着轻了、澹了,智慧就现前。

 

第二个阶段还是用读诵,可是这个读诵,方法跟前面不一样,着重在随文入观,智慧就开起来了。藉着佛经论的文字提起我们观照的功夫,这叫「随文入观」。也就是说最初我们读诵不求解义,只求把妄想分别执着念掉,恢复到心地的清淨平等,接近这个境界我们再读诵,我们就着重在解义,要着重在解,随文入观是理解。这个解不是研究,如果说研究,研究落在第六识,那不是智慧;不用心意识,叫你随文入观,你读的时候仔细,对着本子读,你可以看着文字,不对本子背诵也一样,想想经裡面文字的义趣。所以第二个阶段读诵着重在明其理、解其义,大乘经上常讲「深解义趣」。「深解」两个字很有味道,佛经字字句句深广无尽,今天看到这个境界觉得解释得不错,再过几天境界又提升了,比今天看得更广更深。所以经典永远读不厌,就是义趣深广无尽,遍遍有新意思发现。新意思发现证明你的心清淨,你的妄想杂念少,你才会有进步;如果你有妄想杂念,你怎麽可能有进步?不但没有进步,可能还会退步。退步也是真的,前几年好像满有智慧,这几年智慧没有,又煳涂了,这就是退转,佛法裡真的是进进退退。永远保持清淨心,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智慧长了,烦恼就转变成菩提,你才会得自在,你才会有真正的受用。在物质生活当中得少喜足,得到一点点就很欢喜、就很满足,他就很快乐;而精神生活,精神生活裡面特别是智慧、是知见,不断向上提升。所以我们修学,最重要是知道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一点是关键,如果你不知道你烦恼习气在哪裡,诸位想想,你怎麽用功夫?你怎麽能够断烦恼?你怎麽能够转烦恼?一定要知道自己病根、毛病在哪裡,这叫开悟。

 

上根利智的人容易学,所谓是闻一知十、一闻千悟,那种人好学;中下根性的人听一遍不懂,听十遍还是煳裡煳涂,这就难了。正因为如此,世尊为我们示现,不辞辛劳,一遍一遍重複的再解说,说上百遍、千遍、万遍,慢慢这个人听久了他觉悟了,尤其是相续不断,开悟的机会就多。世尊当年在世,我们在经上看到,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些人给我们做一个榜样,做个什麽榜样?闻法修学不可以间断。世尊当年在世,生活方式是游化,居无定所,哪个地方有启请,他老人家就去。这些人为了闻法不间断,那只有跟随世尊,世尊到哪裡他们就跟到哪裡,跟一辈子;佛说法四十九年,他们就跟四十九年,所以这裡面才有修行、才有开悟、才有证果。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诸位看看佛门裡面这些记载,你看看《高僧传》,在家修行的《高士传》、《善女人传》,再看看中国这些名山山志,我们在这裡面看到很多很多人住在一个道场,亲近一位老师十几年、几十年不肯离开。为什麽原因?有些人开悟了还不肯离开,那是作影响众,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帮助老师教学,当老师的助教,影响新来的同学,让他们坚定信心。

 

世出世间法要想有成就,祕诀只有八个字,「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时间要长,天天要听。一日暴之,十日寒之,那不行,你要想求智慧、求自在那就难了,你这一生当中可能都得不到;你要想真正得到,锲而不捨。天下有善根福德的人不少,但是没有缘分,我们很想听经,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法师讲经,想听找不到地方听,这是苦处,缘不具足。现代比过去方便多了,现在有录相、有录音、有网路、有广播,在缘上面来讲,我们现代人的确突破了这个难关,可以说是因缘无比的殊胜,问题是我们想不想听?喜不喜欢听?能不能认真的听?这个关係福德善根。《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三个条件,善根、福德、因缘。我们今天因缘具足,就看看你自己有没有善根、有没有福德。什麽叫善根?能信能解,这是善根,能行能证那是福德。所以人一定要有勇勐心求自在、求解脱、求智慧。第五尊菩萨的德号是: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2日18:53:5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292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