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观世业主方神。】
这个德号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大。『普』跟前面所说的意思相同,心量普,起心动念遍缘虚空法界,这叫普。『观』,观察,这用智慧。『世业』,世是世间。《华严经》一开端第一品「世主妙严品」,我们在品题跟诸位介绍过,世主有三种︰「有情世主」,诸天人王,社会各个阶层的领袖,有情世主;「器世间主」,经上所讲的这些神众,器世间主;第三类,「正觉世主」,正觉世主是如来。此地这个「世」可以包括这三种世主,三种世间他们造的是什麽样的行业。由此可知,「普观世业」这四个字,把世出世间依正庄严全部都包括在其中,真正是一法都不漏。这个不但是要高度的智慧,实在讲要圆满的智慧,圆智才能够做得到,普通的智慧做不到。当然这个经裡面,我们都知道,这些与会大众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身分,他们当然有这个能力,这是没问题的。这桩事情是必须要具足,如果不具足就不能够普度一切众生。四弘誓愿裡面「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这个意思。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不通、无所不能,世间人讚美上帝,宗教家讚美上帝「全知全能」,就是这个意思,这不是我们现前学的。
可是落实在我们现前,我们应该要怎样做法?这与个人发愿有很大的关係。就像古德,经上也有,如果我们发愿先成就自己,自己成就之后再度众生,你发愿先度自己,先求往生,只知道听经念佛,其他的一切不闻不问,你的心是清淨的。你确确实实可以做到身心清淨、一尘不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有把握,你自度了。将广学多闻这个事情,等待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学,现在不学,这是一类人,他的选择正确的。另外一类人,那是发菩提心,自己没有成就先度众生。你要是发这个愿,有些东西你要尽量去学习。
发愿先度众生,自己后成佛道,两种人,一种,讲经说法属于这一类的,讲经说法是先度别人,后度自己。因为他要涉猎世出世间一切法,你那个经才讲得好,你才能讲得契机。你懂佛法,不懂世间法,契理不契机;懂世间法,不懂佛法,契机不契理。所以讲经,世出世间法都要懂。实在说,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佛法。所以一个讲经的法师,不但在佛法裡面各个宗派,性相、显密你都要明瞭,世间所有一切学术、所有一切行业也要懂得一些,你才有方法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你才有能力替人家指路,这是一类人。第二类人是发心领众,护持道场,你也要懂世出世间法。出世间法你明瞭,你不会把方向搞错,你主持这个道场,领导道场,领导众生修学,这个路是正确的。你要懂得世间法,要懂得世间人情世故,这麽多人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共修,每一个人思想观念、生活背景都不相同,你对这些人要是不了解,你怎麽能调和大众,叫大众在一块念佛不生烦恼,常生欢喜心?不是简单的事情,这是大学问,不是简简单单好做的。这一类人叫菩萨发心,都是捨己为人,先别人,后自己,菩萨发心。可是先为别人,后为自己,自己也有个底限,这个底限是什麽?决定得生淨土。生淨土品位低一点没有关係,下下品往生也可以、也行。如果一昧帮助别人,别人往生作佛了,自己还搞六道轮迴,还堕三恶道,那就错了。所以自己有个底限,我决定往生,我往生品位很低没关係,希望大家品位都比我高,这菩萨发心。菩萨裡面代表的是地藏菩萨,不仅仅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萨的学生,多少人早就成佛了,他还在作菩萨。所以自己有个底限,这是一定要知道的。底限能不能得到?能得到,只要你心行,你天天读经,天天在教理裡面打转,果然与经教相应就行,往生就有把握。对世间法没有一丝毫留恋,还是一句老话,要真正放下,没有一丝毫留恋,你就有把握往生。
诸位听了我这个说法,你是不是又怀疑了?平常你教我们一门深入,现在你又教我们什麽都要学,到底我们是搞一门还是搞多门?现在大家还是要一门深入,决定不能搞多门。为什麽?扎根,根本一定是在一门。什麽时候可以涉猎其他的经典,世间这些典籍学问?古人的标准是五年,五年以后,这个很有道理。现在我们要求至少也要五年,先五年当中心定下来,五年裡面万缘放下。所以这五年我们着重在根本智,着重在清淨心,心清淨、身清淨、境界清淨,五年学这个。清淨心起作用就生智慧,智慧开了,涉猎一切经典很容易通达,不费什麽力。你要看佛经,佛经随便翻翻就都懂了,一部佛经看几页,不必看完就懂了,那个速度很快。
你要不相信,你看看《六祖坛经》,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他学经要别人把那个经念给他听。法达禅师到他那裡去参学,法达学《法华经》,《法华经》念得很熟。法达到曹溪去参礼六祖,见了面,见到祖师总是要下拜,他拜下去的时候头没着地,惠能大师看出来了,头没着地。头没着地是什麽?不恭敬,拜是拜了,傲慢。所以起来之后就问他,你学什麽的?好像你有值得骄傲的地方。没错,他是值得骄傲,他念了十年的《法华经》,念了三千部《法华经》,值得骄傲。《法华经》我们晓得很长,一天大概可以念一部,三千部差不多是十年,所以傲慢,见到能大师,头也不着地。大师问他《法华经》讲些什麽,他说不出来,这就惭愧,一考就考住了、考倒了。法达反过头来向能大师请教,惠能大师说,这个经我没有听人念过,你念给我听听。他已经背得很熟,就从头念起,念到第二品「方便品」,惠能大师说行了,止止,不要再念了,我都懂得了。这不是很明显的例子吗?你心地清淨,智慧开了,一接触全都通了,后面哪裡还要讲?不要讲了。
你们大家要真正是有厉害的、有功夫的,你听我讲《华严经》,讲到此地全都通了,后头还要听吗?后头不要讲了,不要听了。这都是真的,都是事实,所以古德才说「一经通一切经通」。我们今天用一部经扎根,希望这一部经能通,然后看一切经就不费力气了。我常讲,到以后你们讲经要不要准备?要准备。准备什麽?看经上有没有生字,生字不能胡说八道,一定要查清楚。查生字,还要查典故,它裡头的名相、典故这要查。意思的发挥那是自由的,那就很自在,不需要准备,你就会一切通达。所以准备经,看看有没有生字,顶多把段落勾出来而已。你在讲台上为别人演说,自然就得心应手。如果我们这个根本没有成就,你一开头广学多闻,那非常非常困难,为什麽?你没有悟性。你广学多闻全凭记忆,你能够记得多少?年岁大了,记忆力退化,困难就多了。所以这个东西不是靠记忆,靠开悟,悟性。这裡头理很深,事很複杂,不能够不懂,然后才知道我们应当怎样修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