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讲述菁华
jingkong法师主讲(第十七集)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45-0017
请掀开经本第十一面第一行:
【其名曰普贤菩萨摩诃萨。普德最胜灯光照菩萨摩诃萨。普光师子幢菩萨摩诃萨。普宝焰妙光菩萨摩诃萨。普音功德海幢菩萨摩诃萨。普智光照如来境菩萨摩诃萨。普宝髻华幢菩萨摩诃萨。普觉悦意声菩萨摩诃萨。普清淨无尽福光菩萨摩诃萨。普光明相菩萨摩诃萨。】
到这裡是一小段,这十尊菩萨是同名,十普,我们先看这一段。前一次跟诸位提到,诸佛菩萨的名号都是随缘建立,佛菩萨没有名号。不但没有名号,连身相都没有,他的身相也是随缘变现,正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应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现什麽身;应以什麽样的名号能利益众生,他就建立什麽样的名号。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那个名号是随便建立的,不是有什麽一定的意义,想怎麽样建立,不是的,都是随着众生。名号就是度众生的一种方法,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譬如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何尝有相?到我们这个世间来应化,这个世间的人妄想分别执着很重,总认为一个人要能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人叫大贵人。世间人有这麽个妄想分别执着,佛就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满世间人的愿望,世间人一见到这个,这真的是大贵人出现,稀有难逢。所以相是这麽建立的。
名号也是如此,名号必然是纠正这个时代、这个地区众生最严重的业习病根。佛看到这个世间的众生习气很重、烦恼很多,这是六道轮迴恶道根本的原因。佛要用名号的方法来对治,所以就观察所有烦恼习气裡面,第一个是对人没有慈悲心,都犯了自私自利的过失。世间人讲自私自利,这是迷惑颠倒,自私决定得不到自利,正如同损人决定不可能利己。怎样才能得到自利?利他才能得到自利,这是一定的道理,真实的道理,这个世间人知道的很少。所以佛在经上常讲阎浮提众生,娑婆世界的六道凡夫迷惑颠倒,佛讲的是事实,确实如此。因为没有慈悲心,所以佛的名号上就要用「释迦」,释迦是梵语,古印度话,它的意思就是能够仁慈,对待人能仁慈,所以翻作「能仁」。这名号意思多好,我们一念释迦牟尼佛,念到释迦就要想到,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仁慈。仁慈用现代的话来说,就要真正存心关怀别人,爱护大众,全心全力协助一切众生,这就是释迦的意思,我们念这个名号就没有白念。「牟尼」这两个字是「寂默」的意思,佛看到这个世间的人心很不清淨,所以名号裡用牟尼,牟尼的意思就是清淨心。对自己心要清淨,对别人要仁慈,名号是这个意思,所以名号是治病的。
我们念南无本师,「南无」是皈依、礼敬,「本师」是我们根本的老师。根本的老师是什麽?是仁慈、是清淨。说老实话,释迦牟尼佛也并不是希望你天天念着他,念着他,他听到耳朵都发痒,那还能受得了吗?你要懂这个意思。天天念仁慈,天天念清淨,一定要把自己仁慈的心念出来,把自己清淨心念出来,这叫真正念佛,我们懂得这个意思。由此可知,佛菩萨建立的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功德在哪裡?把自己真心本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给念出来。能仁、寂默是我们自性裡面的性德,不是外面来的,我们现在忘掉了、忘失了,佛用这个方法让我们常常忆念,忆佛念佛。这个佛是自性佛,不是外面的佛。大家修淨土,常常听到「自性弥陀,唯心淨土」,释迦牟尼佛又何尝不是自性释迦?要懂这个道理。念观音菩萨,自性观音。我们这样念佛就没有白念,这样念佛真正得利益。所以诸佛菩萨名号千差万别,都是依智慧、依他的行德,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所表现的,完全是对治凡夫的烦恼习气、愚痴,名号从这裡建立。所以清凉讲,名号叫「随宜别标」,就是随便建立。但是它有原则,不是我们凡夫这个随便,它是方便建立,正是所谓善巧方便到了极处。
经上说,学生坚固的菩提心,一定是从老师那个地方学来的。老师是学生的增上缘,学生迷的时候,没悟,老师以种种善巧方便帮助他开悟,教导他修学。这裡面最重要的,劝他发菩提心,要告诉他什麽叫做菩提心,菩提心是修学大乘的根本。我们在前面讲如来果地上的十种身,第一种是菩提身。菩提身从哪裡来的?从菩提心来的。你如果真正发菩提心,这个身就是菩提身;境随心转,相随心转,这个身怎麽不是菩提身?佛的身是菩提身,我们这个身也能转成菩提身。一定要得老师详细的开导,细心指导我们修行。修行实在讲就是生活,把我们生活裡面许许多多的错误修正过来叫做修行。凡夫的生活哪有没有过失的?一定有,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太深,不知不觉在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它就起现行,现行它就起作用,烦恼习气起作用。起这个作用很可怕,这个作用造轮迴业。诸位要晓得,烦恼习气是轮迴心,起作用的时候造轮迴业,你怎麽能出得了六道轮迴?轮迴业裡面必然是恶业多、善业少;换句话说,变现出来的果报,我们在三途的时间就长,三善道的时间短。佛在经上讲,六道众生是以三恶道为故乡,是你的家乡,你在家乡住的时间长;你现在到人天两道来是观光旅游,时间很短。佛这个比喻我们愈想愈有道理,句句话都是讲的事实真相,我们不能没有警惕,高度的警觉心就是菩提心。
「菩提」这两个字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觉悟的意思。真正觉悟了,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六道轮迴的真相明白了,十法界的真相也明白了,诸佛菩萨所住的一真法界也清楚了,这叫觉悟。觉悟之后你才会发愿,希求的愿,求脱离六道、求脱离十法界,求生淨土,愿就自然生了。这就是菩提大愿,菩提大愿是从菩提心生的。有愿一定有行,行就是你的生活,你处事待人接物,你的思想行为是觉悟人的行为、觉者的行为。觉者是佛菩萨,换句话说,你觉悟之后,你就过佛菩萨的生活,不是过凡夫生活。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稀有的转变,不可思议的转变,转凡夫成佛菩萨。所以菩萨成佛在哪裡成的?就在你现实生活当中成的,就在你日常处事待人接物裡面作菩萨、作佛,佛在《华严经》上这样教给我们。我们起心动念完全与大方广相应,完全与戒定慧相应,使我们自己的思想、言行、生活、工作跟本经所说的「大方广」融成一片,这就叫契入;入这个境界就过「佛华严」的生活,你在现前生活裡面得大自在,在现前生活裡面开大智慧。教我们的这个人就是普贤菩萨,所以菩萨众裡面,普贤菩萨的名列在第一位。华严会上普贤是长子,文殊是庶男。普贤名字这麽样建立的。
经上又说,如果是诱导一切有情众生趣向菩提,向这条路上走,而以四摄法来帮助这些众生,四摄是四种摄受众生的方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用这种善巧方便,他就可以称为「金刚王菩萨」。名号是随着变的,一个人可以建立几百个名号、几千个名号、几万个名号,常常用的,对哪一类的人用哪一类的方法教化,菩萨名号就随着变。如果是以大悲心,这个大悲是坚定的大悲,永远不会退心的大悲心,这个菩萨就可以称为「金刚爱菩萨」。如果示现随时随处修一些小善,见到别人修一些小善菩萨就讚歎,他就能称为「金刚善哉菩萨」。如果他发心修布施,布施的心非常广,布施的行跟他的心相应,清淨布施、平等布施,菩萨就立一个名号叫「金刚宝菩萨」,也可以称之为「虚空藏菩萨」。诸位在经上念到虚空藏菩萨,虚空藏菩萨另外一个名字叫金刚宝菩萨,那个心就像虚空一样,勤修布施,不疲不厌,所以有这个名号。
能以高度的智慧、圆满的智慧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个菩萨就叫「金刚日菩萨」,日是太阳,光明遍照,叫金刚日,也叫「金刚光菩萨」。还有一种人行菩萨道,无论什麽人有困难去向他求帮助,他是来者不拒,从来不会叫人失望,这就叫「金刚幢菩萨」,将来我们在这个经上都看得到,菩萨慈悲,真的是有求必应。另外有一种像弥勒菩萨一样,布袋和尚一样,每天表现得欢欢喜喜,以欢喜心接引大众,这个菩萨就可以称为「金刚笑菩萨」,满面笑容,消除一切众生的忧悲苦恼,谚语所谓「一笑解千愁」,菩萨为我们示现。能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当中丝毫不沾染,宗门的大德所谓「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表现这种形象来帮助一切众生,这是「金刚法菩萨」。善用智慧帮助众生断除烦恼,这就是「金刚利菩萨」,金刚比喻勐利,也就是文殊师利菩萨。愿意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佛家裡面说「法轮常转」,不疲不厌,哪个地方有众生请,他一定会到,这就叫「金刚因菩萨」,常转法轮,无有疲厌,也叫做「金刚转法轮菩萨」。
以如佛一样的无碍辩才,说法无畏,这就是「金刚语菩萨」。佛是以度众生为事业,我们常讲「如来家业」,如来家的事业是什麽?就是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如来家的事业通常也叫做佛事,可是现在佛事两个字已经被大众曲解、错解了。什麽叫佛事?为死人念经超度叫佛事。诸位要记住,佛经裡面看到佛事不是这个意思,佛事是觉悟众生之事,称为佛事。佛是觉悟的意思,事就是事业,所以佛事两个字你从字义裡面去解释,觉悟的事业。帮助自己觉悟,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些事才能称之为佛事。我们荷担如来家业,把如来的事业我们承当起来,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这是佛家的事业,这称为「金刚业菩萨」。为什麽菩萨都用「金刚」两个字?金刚是智慧,说明佛法的修学,智慧是根本,决定不能离开智慧,离开智慧就不是佛法。离开智慧,人迷了;有智慧,你才会觉悟。坚定誓愿,譬如你发四弘誓愿,你的愿心非常坚固,决定依照这个大愿去修学,一定要满足这个大愿,这个菩萨是「金刚法菩萨」,也叫「金刚甲冑菩萨」。有能力降伏一切魔王外道,这就叫「金刚药叉菩萨」,也称为「金刚牙菩萨」。坚持诸佛所传精要的法门,最重要、最精彩的法门他能够坚持守住,依教奉行,这叫「金刚拳菩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