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 |第13集|MP3视频文字|jingkong老法师|深圳

admin 了凡四训(深圳)评论5阅读模式

了凡四训  (第十三集)  2001/4/19  中国深圳  档名:19-016-0013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诸位同学,大家好!我们接着介绍莆田林氏,这是第四个例子,好善积德的果报。莆田林家早年有一位老祖母,好善好施,常做粉团布施给穷人。长年累月,她都不疲不厌,欢欢喜喜,救济穷苦的人。

 

【一仙化为道人】

有一个仙人,化为道人。仙化道人,我们不必去猜疑他,我们只看到是「有一个穷道人」。

 

【每旦索食六七团】

他每天也到这个地方来索取六、七团,他每天都来。

 

【母日日与之】

这个老母天天给他。他要得多,别人要一个、两个,他每天都要六、七个。

 

【终三年如一日】

这样每天去要,要了三年,这个老太太都欢欢喜喜的给他。

 

【乃知其诚也】

这个知道老太太布施救人是出自于真诚。

 

【因谓之曰】

这一天道长就跟老太太说,他说:

 

【吾食汝三年粉团。何以报汝。】

我吃了妳三年,每天吃六、七个粉团,我吃了三年,我以什麽来报答妳?他说:

 

【府后有一地。葬之。】

妳家裡有一块宝地,他说:「将来死后葬在那个地方。」

 

【子孙官爵。有一升麻子之数。】

将来妳的子孙作官的人数,就像一升芝麻那麽多。诚心救人!

 

【其子依所点葬之。初世即有九人登第。累代簪缨甚盛。福建有无林不开榜之谣。】

 

这个话是真的。我过去在福建建瓯住过六年,一直到抗战时期,他们家裡头代代还有贤人。她的后代依照道长指点,把她葬在那个地方。果然,葬下去第一代,她的后人就有九个中进士,所以在福建有这麽一句话,「无林不开榜」。每当科举的时候,考试中举人、中进士的,林家人最多。这是他们的祖宗,这个老太太诚心布施救人,终年不疲不倦。『累代』是世世代代。『簪缨』,这是讲从前作官戴的帽子。帽子上面的带子叫缨,繫帽的带子叫「缨」,这边插髮的是「簪」。这都是说明官做得很大。这个家族非常的兴旺,无不是得力于祖宗积德。子孙继续不断行善积德,保持家风,代代不坠。

 

在中国这个例子有很多,最着名的是范仲淹。我们在古文裡面读的《义田记》,知道范仲淹先生从小就有救人救世的大志,一生积功累德,不疲不厌。所以,民国初年印光大师讚歎,中国祖宗积的大德,后世子孙代代都受到他的福荫,有三个人。第一个是孔子,二千五百多年家道不衰,世世代代的帝王对孔夫子都尊敬。今天,在民国时代,孔子的后裔在国外都受到外国人的尊敬,夫子的馀福。第二位就是讲范仲淹,到民国初年,八百年不衰。这是宋朝时候人。第三位,他讲的是叶状元,清朝初年一直到清末,三百年不衰。印光大师举这三个人,祖宗积的德厚。再看下面第五位:

 

【冯琢菴太史之父】

冯琢菴太史的父亲。

 

【为邑庠生】

『邑』是县。在县学校,「庠」是学校,也算是公立的,县立的学校作学生的时候。『庠生』,一般讲秀才。

 

【隆冬早起赴学】

冬天早起,到学堂裡面去。

 

【路遇一人。倒卧雪中。扪之半僵矣。】

他在路上看到有一个人,倒在雪堆裡头。他去摸摸他,还没死,但是已经快冻僵了。

 

【遂解己绵裘衣之】

他自己穿的是绵的或者是皮的衣服,这个外衣,他赶紧脱下来,把他包起来。

 

【且扶归救甦】

 

把这个人扶到家裡来,把他救活了。这是救人一命,佛家常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这个话意味深长。一般人只知道建寺庙,『浮图』是宝塔,『七级』就是七层的宝塔,建这个功德很大。现在又作兴造大佛像,大概造大佛像比造宝塔的功德更大了。我想了又想古人这一句话,救人一命胜造一百米的佛菩萨像,不只七级浮图。你造那麽大的佛菩萨像有什麽用处?今天这个世间苦难的人太多,多少人在飢饿的边缘上,没有吃、没有穿,生病没有医药,多麽可怜!建一个大佛像、建一个宝塔需要花多少钱,你把这些钱拿去救济这些灾民、这些在飢饿边缘的人,我相信你这个功德无量无边。救人一命果报都不可思议,得这麽大的福,你要是能够救千万人的生命,我相信你的后代作官兴旺,就跟前面老道所讲的,人数也是一升芝麻那麽多。为什麽不做?我们要多想想。什麽是真实的功德,什麽是假的功德,这裡头有一个标准。凡是真正令一切苦难众生得到好处、得到利益的,这个功德是真实的;如果令一切众生得不到实质上的利益,这功德是假的。

 

所以我很不赞成造这些大佛像。有人说,这个大佛像坐在这个地方,这一方人都得平安了。未必,这是属于迷信。一方得福,一方平安,要靠什麽?靠教化,要靠改变人心。现在这个世间人心,全世界几乎都不例外,自私自利天天在增长,贪瞋痴慢天天在增长,这是灾祸的根源。造一个大佛像就能把它镇住,哪有这个道理!能够化解劫难,要提倡教育;佛教的教育。佛教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是慈悲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教导大家捨弃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贪瞋痴慢,无条件的牺牲奉献,去帮助这个社会,帮助一切苦难人民,佛是教我们这些。我们明白了,真正肯依教奉行,我们自己得度了,也真正能够造福社会、造福人群,这是佛陀的教诲。

 

假如说造宝塔、造佛像功德真有那麽大,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什麽不去造大佛像?为什麽不去造大宝塔?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的传记,他老人家在世,一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除了讲经说法教学之外,他没做别的事。他也没有去打过什麽水陆法会,也没有拜过什麽忏,甚至于现在讲的打个佛七、打个禅七,我们在经书裡都找不到。这是后人搞的,佛菩萨没有搞这个事情。我们学佛,一定要向佛菩萨学习。佛菩萨在哪裡?经典。我们一定要依照经典的理论、方法来修学,效法佛菩萨,学习佛菩萨,这才是真正的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我们在此地看到冯琢菴救人一命,他得的感应:

 

【梦神告之曰】

这是晚上作梦,梦到一个天神告诉他:

 

【汝救人一命。出至诚心。吾遣韩琦为汝子。】

 

这就讲到轮迴。『韩琦』是宋朝时候人,英宗、神宗时候,他做过十年宰相,也做过元帅,是一个文武全才了不起的伟人,在历史上我们读到他,深得当代、后世人的尊敬。在那个时候,他跟范仲淹齐名,两个人都是出将入相。冯琢菴的父亲做这桩好事情,这个神人说:「我派遣韩琦做你的儿子。」

 

【及生琢菴。遂名琦。】

琢菴是他的字,他的名字叫琦。他父亲取这个字,就是梦中有这麽一回事情。果然,他的官做到太史,太史就是从前的翰林。再看下面举第六个例子:

 

【台州应尚书】

浙江省台州有一位应大犹尚书,『尚书』就是现在讲的部长,官做到部长。

 

【壮年习业于山中】

『习业』是读书;在山中读书。从前读书人多半都寄住在寺院,寺院确实提供给读书人最好的学习场所。古时候学校没有那麽多,一个县通常只有一个学校,县学,所以读书的环境很难找得到。除了寺庙之外,那就是大户人家。富贵人家家裡面有藏一些图书,请老师在家裡面教自己的子弟,这称为私塾。那个藏书的数量都不会太多,所以大规模的藏书都在寺院的藏经楼,藏经楼就像我们现在所讲的图书馆。寺院的藏经楼不仅仅是收藏佛书,在中国,儒家的、道家的、诸子百家,几乎全部都收藏。出家人真正在做学问,真正在修养自己身心、德行,所以他们都是非常好的老师。从前念书人,秀才,一般都愿意到寺庙亲近出家人,寺庙有丰富的藏书,如果有不了解的地方,都可以向出家人请教。而出家人教导他们都是义务的,这是佛家所修积的功德,所积的善行。但是现代佛教寺院已经变质了,完全跟古时候不一样。古时候是个教学的场所,现在变成经忏的场所,跟鬼打交道的场所,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他习业在山中;山中,一定是住在寺庙裡面。

 

【夜鬼啸集】

晚上这些地方鬼很多。

 

【往往惊人。公不惧也。】

旷野之处,这些妖与鬼确确实实是有。胆小的人都不敢住,应先生有胆量、心地正直,不怕这些邪魔鬼怪。所以他不怕,他依旧在山中读书。

 

【一夕闻鬼云】

有一天晚上,听到鬼在讲话。

 

【某妇以夫久客不归。翁姑逼其嫁人。明夜当缢死于此。吾得代矣。】

这是鬼在谈话,他说某一个人家,这个妇女因为她的丈夫离开家乡很久都没有回来,大概她的公婆以为他的儿子死了,逼着这个媳妇去改嫁;媳妇不愿意,所以她就起了个念头,明天到这个地方来上吊自杀。所以这个鬼,我们就晓得,吊死鬼。吊死鬼要找替身,他要找不到替身,他就没有办法去投胎。这是佛法裡头说得少,道教裡面讲得多,对这个事情说得很多。凡是横死的、自杀的,都要找替身。所以自杀很痛苦,这个事情万万做不得!道家跟我们说,自杀的人每七天他要重複表演一次,所以非常苦。上吊,每七天他要去吊一次,什麽时候找到替身,他什麽时候才能脱身;跳楼死的,每七天他要跳一次。你说这个可怜不可怜?所以人再怎麽不得已,都不可以有自杀的念头,这是决定错误的行为,万万不可!当你找到替身,你投胎,还是随业流转,苦不堪言!这个吊死鬼也很难得,明天有人来上吊,他可以找到替身,他可以去投胎了。『吾得代矣』,他得代替了。

 

【公潜卖田。得银四两。即伪作其夫之书。寄银还家。】

应尚书听到鬼在这裡说话,他心裡面就有了主意。明天一早回去,赶紧把田卖掉,卖了几亩田,得四两银子,再写一封信,伪造他的儿子写一封家信,连这四两银子,赶紧送到这个家庭。这个家裡头,他的父母一看到:「儿子有书信回来了,没死。」

 

【其父母见书。以手迹不类。疑之。】

这笔迹不对,就怀疑。

 

【既而曰。书可假。银不可假。想儿无恙。妇遂不嫁。其子后归。夫妇相保如初。】

应尚书救了一个人的命。这一对公婆看到有人寄信回来,又寄了银子回来,虽然这个信笔迹不对,但是想了,银子是真的。总不能说无缘无故人家把银子送给你,想想一定儿子平安无事,所以就不再逼着媳妇改嫁。救了媳妇一命,应尚书救了这一命。不但救了一命,而且成就这一对夫妇,保全而不至于分离。所以他的儿子以后果然回来了。应先生做了一桩阴德,他做这个事情没有人知道。这个事情做了之后:

 

【公又闻鬼语曰。我当得代。奈此秀才坏吾事。】

本来他找到替身了,哪裡晓得被这个秀才破坏了,这个秀才指的是应大犹先生,被他破坏了。

 

【旁一鬼曰。尔何不祸之。】

旁边有个鬼,他说:「你为什麽不去害他?」

 

【曰。上帝以此人心好。命作阴德尚书矣。吾何得而祸之。】

这个吊死鬼就说:「上帝知道这个人心很好,已经命他作阴德尚书。我怎麽能再害他?」

 

【应公因此益自努励。善日加修。德日加厚。】

应大犹听到鬼在这裡谈话,自己更加勉励,知道这一桩事情做对了。上帝命他作阴德尚书,他自己哪裡晓得?换句话说,他将来就有做部长的命,这是鬼把这个消息透给他。所以,他就更加努力断恶修善。所以这个善天天增加,德天天加厚。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3日19:55:0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775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