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讲义节要(第34集)jingkong法师主讲/美国圣荷西

admin 金刚经讲义节要评论阅读模式

金剛經講義節要  (第三十四集)  1995/2  美國聖荷西  檔名:09-021-0034

MP3下载

  請掀開經本,第七十面,從註解的第三段看起:

  「布施知離相,是福慧雙修,又能深信因果,信心清淨,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則能了生死,出三界,永脫輪迴,不退成佛,殊勝果德不可思議。」佛在這部經裡面教導我們修學成就的方法,那就是無住生心。無住是智慧,在淨宗裡面說,無住才是真正的清淨心,生心就是生起念佛之心,這樣的無住生心,在大乘法裡面確實是無比的殊勝。本經佛在事相裡面跟我們講的是離相布施,正如經上所說「應生無所住心,而行布施」。布施的意思非常之廣,我們不能把它單單看做在佛門當中布施一些錢財,以為這就是布施波羅蜜,其實這個看法是錯誤的。在生活當中點點滴滴,我們做出一個好的榜樣給一切眾生看,讓他看到這個現象有所覺悟、有所嚮往、有所效法,這就是圓滿的布施波羅蜜。正如同本經開端,釋迦牟尼佛表演給我們看的,佛是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那就是圓滿的布施波羅蜜。我們要從這些地方去體會,從這些地方去觀察、去學習,才能得到佛法真實的受用。所以布施是廣義的,布施一定要離相,離相的意思就是不執著,心裡面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妄想,心清淨,這就是應無所住。可是在外表,樣樣都要做得很如法,可見得他不是消極的,他非常積極。實在說這也就是本經到末後,佛教須菩提尊者弘法利生最要緊的綱領,「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不取於相絕對不是離開一切塵緣,不是這個意思。就在一切塵緣當中,我們盡心盡力去做,雖做,心裡若無其事,心裡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高度的智慧,那我們所作所為都是在修福,那是大福報。菩薩雖然修大福報,佛在此地有教導菩薩,不受福德,佛菩薩雖然有大福報,但是他不受。這也是做給我們看,不是他不能享受,我們看到《華嚴經》上毘盧遮那佛,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那不都是在享受嗎?在那個世界行,可以享受,在一真法界可以享受。在十法界,尤其在六道,佛菩薩示現在六道當中,決定不受福德。原因是什麼?六道眾生禁不起富貴的誘惑,一享福沒有不迷惑的,沒有不造罪業的,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不能成就。這就是諸佛如來示現在人間的話,也是示現的苦行,他不是沒有福。

  以我們近代,我們大家所熟悉的虛雲老和尚,不能說他沒有福報,他那些在家皈依弟子大富大貴的,連泰國的國王、皇后都是老法師的皈依弟子,都是他的護法。老法師一生,穿的衣服都是補了好多補釘,我們雖然沒見過他的人,看到不少照片,從來沒有看到一張照片老法師穿的衣服整整齊齊,沒有一個補釘,沒有看見過。所看到的照片,衣服上都是補好多補釘,示現的是苦行。印光大師諸位曉得這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也是有大福報,老法師一生表現給我們看的修苦行。生活完全跟常住一樣,沒有單獨開小伙,佛在經上講的這些話他們統統都做到了。

  這些人,他們所得的這些供養,轉手都布施了。虛雲老和尚一生建寺、修廟,建好之後,請個真正有修行的人交給他,以後就不再問。印祖一生全部的力量,都用在印經、流通佛書,他在蘇州報國寺成立一個弘化社,專門流通經書,給我們末法做了個榜樣。末法時期應該怎樣修行、怎樣修福?沒有別的,只有一樁事情,流通佛法。我們在今天細細的反省、檢點,老法師用心良苦。在那個時候他就見到中國社會有災難,整個世界不安定,要挽救這個社會談何容易?中國自古以來,維繫社會人心的道統是孔孟的教學。民國成立以來,將這將近兩千年的教育方針、宗旨捨棄掉,造成今天倫理道德完全喪失。如果再要恢復,沒有一百年的時間,決定見不到效果,換句話說,沒有法子救急。宗教,西方的宗教沒落了,佛教在中國同樣也沒落,幾個人相信?所以用宗教來救現在的人心也沒有效果,收不到效果,正是佛法裡面講,佛度有緣人,有緣人太少了。老法師要用現在的話說,緊急呼籲,他老人家用的《了凡四訓》、《安士全書》、《感應篇彙編》,提倡因緣果報,這是事實,絕對不是假的。用這個方法來挽救世道人心。

  我們可以從他老人家弘化社出版的這些書籍來看,這三種書,弘化社先後差不多將近印了三百萬冊,這在那個時代是個很大的數字。實際上我們能想得到,中國在那個時候人口是四萬萬人,三百萬冊書太少了。何況那時候一般人讀書的不多,這三種書是文言文寫的,都有相當的深度,只能提供給一些讀書人看。大多數的人都沒有法子讀到,甚至於還看不到這個書。可是印祖這個做法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啟示,我們細心想想,挽救今天社會,除了提倡因果報應,真的沒有第二條路。在今天我們的環境比印祖要好得太多了,現在科技發達、資訊發達,我們可以繼續老法師的腳步,把這樁事情認真努力的來推廣。最近台灣就成立一個「了凡四訓教育基金會」,同修們非常熱心,希望將《了凡四訓》的錄音帶,現代叫有聲圖書,不認識字的沒有關係,他可以聽,想在明年能夠發行到三百萬套。這裡面有國語的、有台語的、有廣東話的,有客家語的,中文四種語言,另外有日語、有英語、西班牙語,向全世界來推行,這是在行布施。

  布施要離相,心清淨,這就是福慧雙修。布施要著相,前面說得很多,那就變成三界之內的有漏福報。三界之內福報最大的是大梵天王,大梵天王還是凡夫,依舊不能超越六道輪迴,這就是說明,六道裡面的福報是不究竟的,不是真實的。我們如果認識不清楚,往往羨慕世間的福報,希求世間的福報,這就錯了,真的錯了。佛家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最可貴的是聞佛法,聞佛法最可貴的是了生死出三界。了生死出三界難不難?一點都不難。我們這兩天特別將倓虛老法師《念佛論》裡面,所講的三個往生的例子印出來,希望大家常常看看,做我們自己的榜樣。

  三個人當中第一個修無師,這是個出家人,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經教也不懂,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身心世界一切能放得下,你看走得多自在,他是在哈爾濱極樂寺往生的。第二位鄭錫賓居士,在家居士,這是在家同修的好榜樣。鄭居士聽倓老法師講經,他是倓老法師皈依弟子,知道念佛法門好,他就專修。他是個做生意的人,把生意買賣不做了,交給他弟弟,自己學會講《彌陀經》,就會一部經,到處給人講經,勸人念佛。他那個環境,我們能夠想像得到,在中國大陸鄉村裡面,聽經的也不過就十個、八個,這個村莊講了,到那個村莊去講。他講這個,樂此不疲,你看他往生,他是一部《彌陀經》講完了之後,往生了。第三個是講張居士,女居士,她的生活非常清苦,她的先生是碼頭上拉黃包車的,苦力!一家四口,一天不拉車,一天就沒飯吃。湛山寺每個星期天有念佛會,張居士每次都參加這個法會,她也是預知時至,走得多自在。可見得念佛不妨礙家庭、工作,問題就是心裡頭真正放得下。

  後面還有兩篇,是節錄自老法師在香港佛七裡面的開示,錄音帶裡面寫下來的。這一片錄音帶是好幾年前,我在舊金山講經,甘貴穗居士送給我的。老法師是天津口音,那個話不太好懂,我是反覆聽了三十多遍,大概可以能夠聽到九成。到台灣,也找到一個天津同修,他們同鄉的,請他照錄音帶上寫出來。然後這個稿子我拿來,把語氣、文句順了一下,也印成小冊子,附印在《念佛論》的後面。老法師在裡面講了兩個故事,這兩個故事是諦閑老和尚講的,他為我們轉述。一個是參禪的,最後去當土地公了,一個是念佛的,念了三年,站著往生,往生之後,還站了三天,等老法師來替他辦後事。念佛不難!這些人有這樣的成就,我們為什麼沒有這個成就?這都要好好的反省、檢點。一個念佛人,正常的一定是像他這種走法,決定沒有病苦,站著走,坐著走,來去自在,這是正常的。凡是念佛得不到這樣成就的,必定我們自己路子走錯了,若不是理論上的錯誤,就是方法上錯了。總而言之一句話,心裡沒放下,沒有看破,沒有放下,雖然念佛,還是不能往生,這就真正可惜了。

  底下三句就很重要,深信因果,念佛是因,往生成佛是果,念佛一定往生成佛。最要緊的是信心清淨,信心清淨是決定沒有絲毫懷疑,沒有一絲毫夾雜;有夾雜,我們的信心就不清淨。譬如現在念佛人犯的通病,念佛好,我也要念佛往生,密宗的咒也不錯,他又還要去學咒,這樣信心就不清淨。想想倓老法師給我們講的那幾個往生的例子,人家就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他也不懂參禪,也不懂持咒,也不懂經教,什麼都不懂反而好了,他老實。懂得太多打閒岔,懂得太多你的心就不清淨,妄想就多了,這一點非常要緊。所以,信心清淨就是不懷疑、不夾雜,不但世法不夾雜,佛法也不夾雜。一心一意就想阿彌陀佛,就想往生極樂世界,除此一念之外,別無二念,這才叫信心清淨,這才叫深信因果,而後才真正能做到老實念佛。

  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裡面,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又給我們說明念佛的效果、念佛的好處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心開就是開悟,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見性成佛,自得心開就是這個意思,這才老實,一心一意專求淨土。現在這個世間很亂,李炳南老居士告訴我們,現前這個亂世,諸佛菩薩、神仙到人間來都救不了,這是事實。諸佛菩薩講的是好話,誰肯聽?沒有人相信,沒有人聽。我們不能幫助別人,要度自己,這個很重要,度自己的方法就是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沒有第二條路。念佛往生的這些傳不要看太多,我們印出來這幾個人就夠了,這幾個人都是現代人,距離我們都不遠,好樣子。我們這一生能夠像他們這幾個人一樣,就成功了,這就是大布施。用口勸人,講到舌頭乾了,人家未必能相信。現身說法,往生的時候這個樣子擺在此地,看到、聽到的不能不相信。自利就是利他,自利是自在往生,利他是叫別人看著你往生的樣子,聽說這個往生的樣子,那就是利他,就是度他。

  自度必須要了生死出三界,我們這一生沒有白過;要不能了生死出三界,我們這一生空過了。佛在本經裡頭講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事實,這是真相。你若不能看破、不能放下,就是愚痴,就是顛倒,就是錯誤。明瞭事實真相是看破,對於這個世間毫無留戀,不要說世法裡頭不留戀,弘法利生都不留戀。弘法利生是個緣,有緣就做,沒緣就不做。佛教我們隨緣,不能攀緣,我一定要怎麼怎麼做,攀緣。隨緣,心是清淨的;攀緣,心不清淨。真正念佛人時時刻刻沒有別的,照顧清淨心,這個重要,心淨則土淨。那些往生的人為什麼往生那麼自在?沒有別的,心清淨而已。我們今天功夫不能成就,心裡頭有牽掛、有妄想、有執著,所以不能成就,這是無始劫來的病根。

  我們學佛、念佛不是這一生,從本經、從《無量壽經》我們應該明瞭,自己無始劫來生生世世都在學佛。供養諸佛菩薩無量無邊,為什麼今天還落到這個地步?沒有別的原因,就是放不下,就壞在這三個字。《彌陀經》上說得好,念佛往生的人他必須要具備的條件是善根、福德、因緣,「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統統具足。現在障礙在哪裡?障礙就是放不下,所以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都自在往生。這是真正的關鍵,我們一定要把這些真妄、利害、得失要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六道輪迴苦,決定不能夠再幹,這是害,要捨掉,徹底的捨掉。不退成佛這是大利益,世出世間沒有比這個利益更大,我們要記住,一心一意要取得。自己要有堅定的信心,這一生當中一定可以做到。我們看看倓老講的這三個往生的人,沒有往生之前,這三個人很平常,我們好像跟他們比一比,他們都不如我,可是到末後我們比不上他。這什麼原因?要去找!把原因找出來,把比不上他的原因消除掉,我們也有他那樣的成就了。這樣的修,果報就不可思議。底下一條:

  「財施不及法施,具含多義。」財跟法簡單的定義,凡是能幫助別人物質生活這方面的,都叫做財施;凡是能夠幫助眾生覺悟的,那就叫法施。像倓老跟我們講的這三個往生的人,他往生表現的那個樣子,給我們很大的啟示,給我們很大的鼓勵,這就是法布施。我們今天把他這些事情寫成文字印出來,告訴別人,常常講給別人聽,讓別人聽了之後有所感動、有所覺悟,這也是法施。什麼叫財施,什麼叫法施,我們要在這裡頭辨別清楚。

  「財施,施受未必有智。」施是布施的人,受是接受的人,單單是財布施、財供養,布施的人未必有智慧,接受的人未必開智慧。「法施,非有智不能施,亦非有智不能受。」這是財布施跟法布施不相同的地方,沒有真實的智慧他不懂得修法布施,沒有真實的智慧他也沒有能力接受法布施。這個事情不難懂,我們細心體會一下就很清楚、很明白。有智慧的人他才有善巧方便,以言教、以身教、以種種善巧方便幫助人覺悟。特別是在現代這個時代,跟過去不一樣,我們生活方式跟古時候產生了革命性的大變化。過去弘法利生一定要大道場,所以建寺、建叢林功德很大。現代社會變遷,資訊發達,交通便捷,叢林道場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什麼?電視、廣播收音機,每個家庭都有,小型的收音機隨身攜帶的。我們就曉得,佛法令一切眾生覺悟,覺悟什麼?輪迴生死的可怕,往生成佛的殊勝。所以今天弘法利生,一個人在一個小小房間裡就行了,就能夠把佛法傳播到全世界去,那個效果比古時候叢林寺院不知道要超過多少倍,真是百倍、千倍、萬倍,不一樣!

  在過去,沒有讀過書的,書讀得不好的,經書看不懂。現在不認識字的,他可以聽,他聽得懂。《楞嚴經》上文殊菩薩揀選圓通,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看不懂,他聽得懂。所以今天用電視、用無線電廣播,他聽得懂,弘法利生要朝這個方向去做,不必再向有形硬體,這個沒有多大意思。這種大型硬體,我看將來發展可以做成什麼?佛教博物館,世界各個地區有那麼幾個就行了。真正教化眾生,一定要利用現代科學的工具,這個工具非常便利。以前學佛說老實話,唯有上根利智才有可能成就,中下根性的人,除了念佛往生之外都不能成就。可是現代,中下根性的人,只要有恆心、有毅力,一門專修,都有成就的可能。道理在哪裡?古時候聽一個善知識講經只能聽一遍,不可能聽第二遍,你聽不懂也不好意思去問他,苦在這個地方。利根的人,一歷耳根他就能夠理解,他就能記住,那種人畢竟是很少,真是千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現在有錄音帶,我一遍聽不懂,兩遍,兩遍聽不懂,三遍,甚至於有人聽了一百遍、兩百遍。你到哪裡去找一個法師給你講一百遍、兩百遍的?找不到!所以中下根性的人都成就了。遍數多,多他就熟透了,我們俗話常講熟能生巧,聽經熟能開悟,聽多了他就開悟。世俗諺語都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個書的意思看不懂沒有關係,你只念,念上一千遍,意思自然就了解,聽經的道理是一樣的。讀經、聽經,真正有毅力、有恆心,念上一千遍,聽上一千遍,哪有不開悟的?不能有大悟,也有小悟,積小悟就變成大悟。

  由此可知,凡是不能成就的,他的方法錯了,錯在哪裡?他不曉得一門深入。你看倓老講鄭錫賓居士,鄭錫賓居士從聞佛法到往生,六年的時間,不長。為什麼那麼短有這麼大的成就?沒有別的,一門深入。這幾個往生的人都是一門深入,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所以他成功那麼快,時間不長。確實像諦閑老法師所說的,這些講經的法師、名山大寺院的方丈住持都比不上,這個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哪有走得這麼自在、這麼瀟灑的?在台灣這些年當中,念佛像他們一樣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人數不少,我們常常聽到。說實在的話,祕訣就是專精,專一、精純,這就是高度的智慧。你的功夫能用得專、用得純,大智慧;如果學雜、學多、學亂了,充其量你在這個世間是了不起的大佛學家而已,來生還要搞六道輪迴。

  我當年初學佛的時候,到台中見李老師。初見的時候他老人家就警告我,因為那時候我沒有出家,是在家居士身分跟他學。他老人家也舉兩個在家居士不成就的,教我千萬不能學他,古人別學蘇東坡,今人別學梁啟超,這兩個人是大佛學家,沒有往生,依舊搞生死輪迴,錯了。以後我出家之後再回到台中,老師就勸我,你一心一意專學印光法師。印光法師只有一句阿彌陀佛,一句彌陀念到底,一切信徒對他的布施供養,統統印經布施,老法師沒有做第二樁事情。我們在上海護國息災法會的法語裡面看到,正好那時候北方有災難,老法師也響應賑災,賑災需要錢,從印經錢裡面撥三千大洋拿去賑災。可見得他整個的力量都在印經,做這個事,這是大事情,還得從印經款裡面提出來。不但老法師自己修行、教化眾生專,老法師對世間事業也專,這給我們後人留下很好的榜樣。所以,佛菩薩的生活就是我們後人的模範,我們要在這裡認識,要在這個地方學習。

  「財施,施得大福」,布施的人得大福報,「受只得眼前小益」,接受的人只不過解決眼前的一點困難而已。布施的人雖然得大福,這個福報是三界之內的福報,不能出三界,正如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上所說的,生死大事,福不能救。「法施,施受皆得大福。」這個大福跟上面大福不一樣,法布施是開智慧,這個福報可以了生死出三界,不是世間大福所能夠相比的。

  「財施但益人身命,法施則益人慧命。」益是利益,財布施是幫助我們物質生活,只能夠幫助延續身命。法布施是利益人的慧命,慧命比身命重要。身命是假的、虛妄的,慧命是真實的、是永恆的。

  「財施伏貪,法施斷惑。」這是講真有功夫了,真有功夫的人不多,的確少見。佛門裡面我們看到布施的人很多很熱心的,他為什麼?為了得福報。特別在他印象裡面,很深很深種下去的,是佛門當中捨一得萬報。所以,他的布施不但不能伏貪心,還增長貪心。要沒有大的福報得,他就不肯幹了,他完全是做生意、做買賣利潤來布施,因為這個利潤大。世間做買賣哪有一本萬利?聽說佛門布施是一本萬利,這個買賣好做,把它當作生意來做。如果是布施伏斷煩惱,這是功夫,這是真正學佛。布施度貪慳,貪慳煩惱斷了,可以證小乘的果報、小乘的果位,可以斷見思煩惱,得阿羅漢果、得辟支佛果,但是不能見性。法施力量就大了,斷惑,惑是無明,法施能斷無明,能證法身,《華嚴經》上所講的法身大士,比阿羅漢高得太多了。這是講修行真正有功夫,我們常說的功夫得力,才能有這個效果。功夫要不得力的,布施裡面不但不能夠斷除貪瞋痴,反而增長貪瞋痴,這是在現在這個社會,現在佛門裡面,我們常常見到的。

  「財施,雙方不出輪迴」,施者、受者都離不開輪迴。「法施,雙方可了生死」,了生死就是出輪迴。

  「財施,雙方受用有盡,法施,雙方受用無窮。」這都很好懂。因為財施是屬於修得的,你所修的多得的就多,修的少得的就少,所以它是有盡的。縱然修到三界之內最大的福報,像大梵天王,大梵天王的福報還是有享盡的時候,所以叫有漏的福報。法布施是開智慧,是明心見性,性德流露那個受用無有窮盡。性德所顯,大乘經裡面講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性德所顯的,不是修德,所以裡面樣樣都是無有窮盡的。西方極樂世界導師的德號叫無量壽,古德解釋得很詳細,實際性德的體用都是無量的,樣樣都是無量,用一個壽做代表。說壽命,在一切無量裡面,壽命是第一個重要的因素。一切都無量,如果沒有壽命,那所有的無量都落空,誰去享受?所以一切無量裡面以無量壽是第一個因素。你有無量壽,一切的無量你統統都享受到,這是性德的流露,不是修來的。《無量壽經》上一開端經文上就說得很清楚,「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那就是性德的流露,這是真的。所以法施能見性。

  當然,見性是要相當的功夫,我們這一生能辦得到嗎?實在說,做不到的。就如倓虛法師所講的,倓老說他一生當中,見到參禪的人、聽說參禪的人,有得禪定的,沒有聽說哪個開悟的,沒聽說過。倓老相當長壽,九十多歲才圓寂,諸位看《影塵回憶錄》,那就是他的傳記。他一生當中,不但沒有見過,聽都沒有聽說過,你就曉得參禪不容易。參禪要不到明心見性,就不能出三界,還是要搞六道輪迴,不算是成就。得禪定,功夫不錯了,得禪定生四禪天、生四空天,出不了輪迴,所以不如老實念佛。念佛人雖然沒有那麼深的功夫,沒有那麼深的定功,念佛能夠往生靠什麼?靠真正相信,真正發願,老實念佛,專一精進。這樣的條件,只要我們發心,我們都可以做到,人人都能夠做得到。只要自己具備這個條件,剩下來的是阿彌陀佛本願的接引,所以這叫二力法門,佛來幫忙。參禪不行,參禪靠自己,沒有佛菩薩幫忙。一切法門裡面,唯獨念佛法門叫二力法門,除這個法門之外,都得要靠自己,這才知道難!專精、一門深入容易。

  「財施,施小則所益小,法施,小施可得大益。」財施完全是就事論事的,法布施不一樣,法布施是隨著他的心願把他的功德利益擴大,所以小施能得大益。這點我們可以舉個例子,諸位就很容易體會到。我們很少的錢,在財施上來講不足以為道,可是這點錢要用在弘法上,利益無邊。像現代科學的工具,因為科技進步得很快,這些機器愈來愈精巧,愈來愈便宜,小型的攝影機大概現在只要一千多塊錢,一千多塊錢算不了什麼。如果我們用這個設備來錄講經的錄影帶,把錄影帶拷貝流通,這個利益就太大了,小的錢,做了大事。如果不知道法布施,大的錢做了小事。現在台灣蓋道場的風氣很盛,我回去的時間不長,聽說有些法師在台灣建大型的道場,這個道場建完需要多少錢?台灣的錢三百億,建一個道場。這是大錢做了小事。這個道場將來幾個人在那裡修行?能夠起多大的作用?像我剛才所舉的例子,台灣現在他們做《了凡四訓》錄音帶向全世界流通,計劃做三百萬套,三百萬套需要多少錢?台幣三億,他這個三億能夠傳播到全世界,多少人得利益!法施,小錢做了大的利益,不會做的,大錢做的小利益。

  「菩薩攝受眾生,財施不可無,但宗旨在行法施,不以財施為究竟耳。」這個道理、事實我們都要清楚。佛菩薩度眾生,手段不外乎四攝法,四攝法第一個是布施,布施是與眾生有緣,沒有緣怎麼行!緣怎麼結?緣要用財去結,所以財布施是結緣。因此財不能無,無財就不能跟一切眾生結法緣。但是財你要會用,如果說是把這些財買些金銀珠寶玩具給這些信徒們結緣,他拿到很歡喜,那個意義就少了,那不是法緣。假如我們拿這個錢印經書,經書需要錢印,給人家結緣,這裡頭財、法都有。印書是錢,像大家現在看的經本,我們在台灣印一本台幣六十塊,可是裡面是佛法,用這個與大家結緣。現在做錄音帶、錄影帶、做CD,這個與一切眾生結緣,財法統統有,財布施、法布施統統具足。這是對的,正確的。

  佛門四眾弟子,無論在家、出家,要懂得與一切眾生結法緣,要懂得代佛菩薩接引眾生,要懂得把佛法裡頭最殊勝的法門介紹給大眾,挽救世道人心。自救救人最有效的方法推薦給大眾,這就真正是佛心,真正是大慈大悲。而盡量不做人情佛事,人情佛事是完全財布施,不做這個事情。所以我們自己在台灣有兩個小道場,也許有同修們去過,大概是全台灣最小的道場,我們連土地都沒有,公寓房子裡頭買的一層。現在比較像樣子的是我們達拉斯的道場,也有不少同修去過。我告訴裡面的大眾,絕不可以拉信徒,絕不可以問信徒要一分錢,一定要老實的守住。信眾,我們要求真正念佛人在一起共修,對於念佛沒有興趣的,我們那邊還有佛光山道場,還有慈濟功德會的道場,還有越南法師的道場,我們都推薦介紹到那邊去。真正喜歡念佛的到我們這兒來,我們希望這個道場將來各個人真有成就,真正能往生極樂世界,我們目的在此地。我們不需要香火很盛,不需要信徒很多,不需要,那是搞熱鬧。只要我們自己生活能過得去,活得下去就行了。何況真正發心,真正修行人,沒有餓死、凍死的。自古以來,幾千年了,中國、外國哪有真正修行人餓死、凍死?沒有!縱有苦難,佛菩薩來幫忙。我們求佛菩薩護持,不求人,求人這裡頭就有人情,就有污染,心就不清淨。假如說為了維護道場,不得已要去巴結這些信徒,依舊搞六道輪迴,豈不是大錯特錯。寧願餓死、凍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才是正理,這才是正確的,決定不能夠把清淨心失掉,這是最高的原則。

  你們聽,找我來講經,我來講講;你們不聽,我不會再到這個道場來。我出家,我沒有道場,哪個地方請我講經就到哪裡去。我點點滴滴的供養都做印經,我走印光法師的路子。所以法緣很盛,法緣怎麼盛?結法緣,廣結法緣!我到一個地方去講經,人還沒有到,我們贈送的經書已經幾萬冊到了,都在那裡結緣。先結法緣,再跟大家見面,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在前面做出個樣子給我們看,我們還不覺悟嗎?我不建道場,實在講我沒有能力建道場,什麼能力?我沒有能力去解決這些是非的糾紛,道場大了人多了,是是非非太多,我沒有能力管。這個自己要有自知之明,沒有能力管,不管,這個好!這個沒有過失。一心一意求出三界、求往生,這個應當擺在我們人生當中第一個目標。所以,錢財怎麼樣的用法是高度的智慧,有財富是福報,怎樣支配運用財富是智慧,運用得當,你修積大福報,運用不當,造罪業背因果。

  「金剛般若,直指本性,若能見性,便可成佛,豈但自己了生死,令眾生了生死而已,直可度無量無邊眾生,皆令成佛,紹隆佛種,莫過此經。」這部經是佛教菩薩,是教大菩薩的,這是佛在經上自己說的。佛講這部經的對象、當機者是發大乘者、發最上乘者,佛講得很清楚,他所說的都是修因證果最高的原理原則,這個原理原則是什麼?本經經文這樣的句子太多了,最代表性的,惠能大師的悟處,「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最高原則。用在我們念佛法門上,念佛法門大勢至菩薩為我們指出最高的原則是「淨念相繼」。你們想想,淨念相繼跟《金剛經》上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什麼差別?應無所住就是淨,你心有住就不乾淨;而生其心就是念,念佛。說的話不一樣,一個意思。相繼就是保持,不能夠中斷,就是不間斷。應無所住是真智慧,而生其心是大慈悲,是修福。我們再看淨念相繼,淨就是真智慧,念佛就是大慈悲,自度度他,一生當中不退成佛,慈悲到頂點。無論修學哪個法門,決定不能違背這個原則,違背這個原則,決定不能成就。

  無住就是放下,要放得乾乾淨淨,念佛堂裡面常說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定要叫自己清淨心現前,一心專念,二心就不清淨,二心裡頭就有住,就不是無住,一心才是無住。專念是大福報、大慈悲,自度度他,對自己大慈悲是這一生要了生死出三界,做出這個樣子給別人看,這是利益眾生的大慈悲,所以這個慈悲是對自對他。一句佛號念到底,不怕人笑話,別人在旁邊冷言熱嘲,不在乎。我一直念到底,到最後往生的時候,你看看我走的是怎麼走法,絕不為外面環境所動,這就是不取於相。不取於相就是絕對不受外面環境的干擾,不為它所動,自己有主宰,自己有正知見,這個就是金剛般若智慧,就是直指本性。直指本性,我們今天講落實在修學上,落實在我們生活上,就是老實念佛,老實念佛就是金剛般若,直指本性。

  若能見性,便可成佛,我們這裡往生見佛,就決定成佛。諸位把《金剛經》跟《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合起來看,你才曉得是一樁事情。《金剛經》上講的是原理原則,而淨宗經典是完全落實在生活修行,沒有一字一句違背《金剛經》的原理原則,字字句句都相應。念佛就是修金剛般若,真正在修,所以自己可以了生死,唯有這一個法門,幫助一切眾生了生死。特別是在這個時代,我們根性不利,妄想、煩惱很重,外面境界的誘惑力量非常強大,使我們無法抵擋,若不靠佛接引沒路可走。其他法門不是不好,是我們沒有能力去修,我們禁不起誘惑,不但禪不能成就,密一樣不能成就。黃念祖老居士說了真實話,他是諾那的弟子,他是金剛上師的身分,他給大家說,在中國大陸這四十年當中,學密成就的只有六個人,念佛成就的不計其數,他說太難了。我到北京看他,他給我說了一句老實話,這個時代已經沒有密宗根器的人。所以他晚年的時候極力提倡淨土,完成《無量壽經註解》的著作,他對他的老師總算是有了個交代,他的老師是夏蓮居居士。所以我們認識清楚,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現前生活的環境,認清這個時代大眾的根器,除念佛法門之外別無二路。這個法門諸位仔細去觀察,確實是一切諸佛如來所弘揚的,幾乎沒有一尊佛不講《無量壽經》,沒有一尊佛不講《阿彌陀經》。《金剛般若》確實幫助我們認識淨宗法門,幫助我們理解往生的理論。這個地方講紹隆佛種,莫過此經,這兩句話是關鍵,無量的經論、無量法門,離開無住生心這個原則,都不能成就。

  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要記住無住生心,無住,可以說無量無邊法門沒有兩樣,生心不同,各個法門不一樣。念佛法門生心是念阿彌陀佛,禪宗裡面生心是觀心、參話頭,他要生這個心。那就是各宗各派各個法門生心不相同,無住相同,也就是統統要放下,心要清淨。這是沒話說的,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要修清淨心,都要保持清淨心,所以是清淨平等覺,這是真正的三寶。再看底下這段經文。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

  這個科題裡頭,「顯勝所以」,顯示般若殊勝之所以然。底下第一段是「隨說福」,隨時隨地為人演說你所得的福報。看小註。「隨者隨緣,不限定之意,如隨人、隨機、隨時、隨處、隨眾。隨文。」隨人是無論是什麼人,無論是什麼樣的根基,前面講過了,自己一定要有相當的智慧,沒有智慧就沒有方便,權巧方便。守住經上講的原理原則,但是說法千變萬化,對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程度的人,什麼樣生活環境的人,說的方法就不一樣。但是無論怎麼說都不違背原理原則,絕對不會違背,這種說法叫契機契理。隨時、隨處,時節因緣不相同,說法就不相同,處所不一樣,說法也不一樣。隨眾,眾是團體,前面「隨人」是個人、少數人,眾是團體,四個人以上就稱眾,眾是團體。團體也有不相同,在某個團體裡面我們有怎樣的說法,活的不是死的。隨文,文是經文,隨著經文的理論方法,可以深說,可以淺說,可以廣說,可以略說。隨字裡頭有這麼多的意思在。

  「此處指說經之處,說處如此,說經之人可知矣,言處必兼言人也。」講經的處所就『如佛塔廟』,『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處就這樣尊貴,說經之人還用得著說嗎?這我們可想而知。為人演說的功德大,沒有比這個更大的。底下這條要緊。

  「說者不可著相,遠離名利,恭敬供養。」這個原則一定要遵守,如果違背,說經不但不得利益,反而招來罪過。不但不能出六道,恐怕還在三惡道要受罪,為什麼?叫裨販如來,拿著佛的招牌去搞名聞利養,欺騙眾生,這個罪過就重,一定墮三途。所以說的人一定要如說修行,佛在經上教我們不著相,教我們應無所住,我們的確要服從,這個才相應,不可以著相。「遠離名利,恭敬供養」,名利、恭敬供養必然有這個事情,有這個事情不受,就像佛在本經裡面教菩薩不受福德。這些供養轉過手來,供養一切大眾,供養一切大眾,就是供養諸佛菩薩,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譬如我們假設以這個來說,我得六十萬塊台幣,我把這六十萬印一萬本經書,供養大眾,供養諸佛菩薩。這是諸佛菩薩的法身舍利,我們多印一萬本就是法身舍利增長,舍利又生了,生舍利,供養諸佛;分送給一切眾生,讓眾生得到這個經,覺悟得利益,供養一切眾生。上供諸佛,下施眾生,要這樣做才對,這樣做就沒有過失。「聞者不可不存恭敬。」利益是從恭敬心當中得的,這是印祖常說的,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這是一定道理。唯有對於老師恭敬,才聽話,老師所說的我們才會依教奉行。對於老師不恭敬,換句話說,老師的教訓就絕對不會奉行,利益就得不到。所以恭敬,「尊重法故,不忘所自故」,尊師重道,不忘本。

  「大般若經云,帝釋每於善法堂,為天眾說般若波羅蜜法,有時不在,天眾若來,亦向空座作禮供養而去,此即諸天遵依佛說,恭敬說經處之事實。」天人比我們聰明,比我們有智慧,他懂得尊師重道。帝釋天就是我們中國人稱的玉皇大帝,他也是皈依三寶,要用我們的話來說,他也是在家居士,他有時候也講經說法,他也有不少聽眾。講堂沒有講經,帝釋天王沒有在講堂,天眾走進講堂,一定向座位禮拜,這是尊師重道,這就是遵守佛陀的教導。佛教給我們尊師重道,我們應該要這樣做法。可是在現代社會裡面,如果我們教人這樣做,實在講一般人會起反感,說我們太落伍、太迂腐。現在這個社會,我們一切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樣他還勉強來到這裡來聽聽,要嚴格要求,掉頭就去了,下次再也不來。這些都是屬於善巧方便。可是佛的教誨我們要知道,我們心存恭敬,在形式上就一切都可以免除,為了接引廣大的群眾。在這個時候這個處所,有這個時候這個處所的做法。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金刚经讲义节要(第34集)jingkong法师主讲/美国圣荷西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1月24日11:30:5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84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