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讲记 (第六集) 1981 台湾中广 档名:09-004-0006
【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
五祖又说:「过去初祖达摩大师初到中国传教,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特别注重师承,如果没有信物,谁能相信?传此衣钵表信,代代相传,续佛慧命。法门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什麽是法?《血脉论》云:「三界兴起,同归一心。」《愣严经》云:「一切众生轮迴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华严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血脉论》云:「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黄檗禅师说:不得一法,名为传心。如果真的彻底了悟真心,就是无心无法。既然是说无心无法,怎麽能传?怎麽叫做传?禅师说,你听说以心传心这句话,就以为真有可得,可以得到吗?祖师说: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所得,得时不说知。古德说:「有法无主是谓无法,无法无主是谓无心。如我解佛亦无神通,但能以无心通达一切法耳。」是以悟须自悟,解要自解。要知道,记问之学原来是人家的知见,不是自家悟解。
【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
『本体』是指宇宙人生万有的本体、理体,佛法称为自性、本性。从上祖师代代承传,唯传一心,别无二法。一心就是本体、真心。指心是佛,顿超等妙二觉之表。决定不流至第二念,才是禅门的宗旨。
【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能曰:向甚处去?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
五祖说:「衣钵乃是争夺的祸端,传到你手中为止,不可再传。倘若再传衣钵,必定会由此引起杀身之祸。你必须赶快离开这裡,恐怕有人要伤害你。」惠能问:「我要向什麽地方去?」五祖说:「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怀」是指广西怀集县,「会」是指广东四会县。这两句话,是指点惠能大师潜修养道、隐藏的处所。下面一段是讲六祖依教南隐潜修之事。
【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久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送汝。祖相送直至九江。驿边有一隻船子,祖令惠能上船。五祖把艣自摇。惠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艣。五祖云:合是吾渡汝。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付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惠能在三更接受衣钵后,说:「能本是岭南中人,来此虽久,却不知此地山路,如何能走得出去而到达江口?」五祖说:「你不必忧虑,我亲自送你去。」五祖一直送惠能到九江驿边,已经预备好的船隻,五祖叫惠能上船,五祖自己把艣来摇。惠能说:「请和尚坐下,弟子应该摇艣。」五祖说:「应该是我渡你。」惠能道:「迷时要靠师父度,悟了以后就要自度;度的名词虽然一样,但是它的用处是不一样的。惠能生长在边方,说话的语音不正确,承蒙师父传授心法,今已得悟入,应该自性自度。」五祖说:「如是!如是!以后的佛法,由于你的弘扬,将来大行于世。你去后三年,我方逝世。你现在好好的去吧!努力向南方去,也不宜早出来说法,因为弘扬佛法的机缘是很难兴起的。」
「自性自度」这句话很重要。我们学佛未悟,依善师,只能得生人天善果;如果想了生死、超越三界六道、证得无上菩提,必须自性自度。古德说:「如果佛能度众生,过去诸佛数目超过恆河沙,一切众生早该度尽,为何我们到现今还流转生死,还未成佛?」是故当知:诸佛菩萨只能诱导我们见性自度的方法,正如指点我们方向途径,方向还是要自己明辨,路还是要自己走。所以说,众生自度,佛不能度。六祖悟后,知道度生自度的道理,五祖这才讚歎他说:如是如是!其次是五祖的入灭,自知时至。他说:「汝去三年,吾方逝世。」五祖传法付衣之后,又过了四年,上元二年他老人家去世,世寿七十四岁。古今修道之人,临终自知时至不胜枚举,此乃常事,并无奇特。其实,前面五祖指点惠能「逢怀则止,遇会则藏」,已经显示他预知未来之事。
【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乃知焉。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情粗糙,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于能。能掷下衣钵于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于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良久谓明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惠能辞别五祖,放开脚步往南行,走了两个多月,到了大庾岭。再说五祖回到东禅寺之后,好多天都没有上堂说法。大众心中都疑惑,问五祖说:「和尚少病少恼吗?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五祖说:「病倒是没有,衣法却已经到南方去。」大众问:「是什麽人传授去的?」五祖说:「能者得之。」大众这才知道惠能得衣法已经走了。于是众中有数百人分道追逐,企图夺回衣钵。其中有一位出家人,俗姓陈,名字叫惠明,在家的时候曾经当过四品将军,性情粗鲁,积极的参加追寻,走在别人的前面。惠能大师被他追上,于是惠能将衣钵扔在石头上,说:「这衣钵只是表信之物,祖祖承传,岂可用暴力争得!」惠能于是躲藏在茅草丛中。惠明赶到之后,看见衣钵在石头上,就上来提取,但是他却拿不动,于是他就叫着说:「行者!行者!我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争夺衣钵而来的,请你出来吧!」于是惠能从茅草中走出来,盘坐在石头上。惠明先行礼,然后说:「希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说:「你既然是为求法而来,可以屏息诸缘,放下一切,勿生一念,我为你说。」这样静默许久,六祖告诉惠明:「不思善,不思恶,正在此时,哪个是惠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惠明本来是为夺回衣钵而来,他虽然在黄梅多日,并未悟明心地,这才兴奋的参加大众追逐惠能夺回衣钵的任务。果然被他追到,却提不动衣钵,反激发其过去的善根,真诚下学求法,终于在言下大悟。这是他的善缘成熟,也是了不起的成就。试问:他是怎麽悟入的?原来是在他真正放下万缘,止息念虑,良久时,被六祖一句话点醒了无始迷梦,大彻大悟。其实,六祖所用之法并无奇特,五祖又何尝不是这样天天提醒大众?就是我们学佛,也常听到老和尚、善友们,挂在口头上的「放下万缘,提起正念」。问题是在我们自己把它当作口头禅,从来没有认真体会过,何况奉行?我们曾几何时放下过境缘,放下过妄念?这就是不能悟入、不能言下大悟的原因。惠明为我们做示范、做榜样。他在黄梅时日,由于未能放下,所以不悟。今日于此处发真实心,依六祖教,果然亲见自家不思善、不思恶、离开一切善恶境缘后的空寂灵知之心,原来就是自己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真正、真实的自我,是永恆存在、不生不灭的真我。此处六祖对惠明的指授,只是在教他直接证取无住六尘缘影的真心,这就是见自本性,顿教顿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往昔达摩祖师初居少林寺九年,为二祖说:「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慧海禅师说:「万缘具绝者,即一切法性空是也。法性空者,即一切处无心是。」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六根对境永无妄想起动,就是无念。黄檗禅师说:「一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华果,即心便是灵智。」《修心诀》云:「诸法如梦,亦如幻化。故妄念本寂,尘境本空。诸法皆空之处,灵知不昧。即此空寂灵知之心,是汝本来面目。亦是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善知识,密密相传的法印。若悟此心,真所谓不践阶梯,径登佛地。」虽登佛地,绝无佛地想。上来诸师种种开示,都是指引我们悟入心性的祕诀。只要善于用心,不怕不能悟入。
【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明礼辞。】
惠明悟了以后,再问道:「从上代祖师以来,所传授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其他密意吗?」六祖说:「对你说,就不是密意。你若依无住清淨心返照,密意就在你面前。」惠明说:「惠明虽然是在黄梅五祖会中,实未曾省悟到自己本来面目。今日承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现在行者就是我惠明的师父。」六祖说:「你如果这样,我和你同师黄梅五祖,好好的自己护持吧!」惠明又问:「惠明今后要向什麽地方去?」六祖指示他说:「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惠明于是礼辞六祖。
在这一段谈话中,惠明问:「祖祖相传,还有密意否?」六祖直指,「返照自性,密在汝边」。此密非是祕密,而是深祕,唯返观者才能亲自见得,否则说亦不懂,因为此事非思议所及也。亲证得后,必须善自护持,像六祖一样,等待机缘成熟,利乐人天,普度众生。
【明回至岭下,谓趁众曰:向陟崔嵬,竟无踪迹,当别道寻之。趁众咸以为然。】
惠明回到山林之下,遇到追逐六祖的那些同伴,他告诉大众说:「这一条路我已经走过,没有见到惠能的踪迹,我们还是向别的方向赶快去追吧!」大众听了以后,都以为然。惠明于是独自前往庐山布水台,经三年,终于在袁州蒙山定居,弘化一方。
【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县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喫肉边菜。】
六祖后来到了曲江曹溪,又被恶人追寻到了。于是,就在四会县处,避难于猎人队裡隐藏,这样经过十五年。在此期间,他也常为猎人们随机说法。猎人常叫六祖看守围捕禽兽的网,而六祖每当看到禽兽落入网中,就将牠们统统放生。每当吃饭时,六祖总是将蔬菜寄煮在猎人肉锅之中。有人就问他何必如此,六祖说:「但吃肉边菜。」
六祖在得法之后,遭遇难以想像的困境,经历十五年长时间隐藏流浪,善自护念,防人加害,等待时节机缘成熟,弘法利生,大振宗风,影响千馀年,不负佛祖的期望,真正是为后世佛弟子们最好的榜样。此十馀年的确是六祖真参密印的时代,正如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将般若波罗蜜圆融应用于日用平常事理,的确是证得性相一如、平等不二。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效法的。
佛家修行,乃指修正行为。修正的标准也因修学程度而有不同,其最初入门标准就是戒律。戒律乃行持的规范,也是基本的标准。戒律中严持不杀生,许食三淨肉。唯有中国佛教提倡不食众生肉,目的是培养大慈悲心,是真正懂得卫生、卫性(保卫善良的性情)、卫心(慈悲心)的养生之道。六祖因环境不许可,吃肉边菜实在是不得已之事。下面一段是讲六祖大师的弘护因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