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迷了,就把自性变成阿赖耶,六道裡面的众生,十法界裡面的众生,无一不如是。他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用什麽心?用八识五十一心所。在六道裡面,这叫凡夫;在四圣法界裡面,叫菩萨,权教菩萨,没有明心见性,他用阿赖耶用得正,断恶修善,用得正。六道轮迴裡面的众生用错了,用得邪、偏,不是中正,是偏邪,用阿赖耶。行善,断恶修善,来生三善道受报,造作恶业,来生三恶道受报,如是而已,这是六道轮迴。六道轮迴裡头冤冤相报,好苦,好可怜!
所以佛提醒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千万不要跟人结怨,已经结的怨,过去今生结的怨要把它解开。解开不必求对方,求自己,自己心裡头把这个怨恨放下,不再怨他,不再恨他,不再报复了,而且把自己天天修积的功德迴向给他。来生再遇到的时候,是好朋友,不是冤家对头,化解了。知道化解怨结,怎麽肯跟人结怨?这是最可怕的事情,不跟众生结怨,众生跟我结怨,我不跟他结怨。用真诚心对待众生,用慈悲心对待众生,时时刻刻念着要帮助他们。我们想到极乐世界,我也帮助他们到极乐世界。我们真到极乐世界去了,无论这些人在哪一道我们都看到,他说什麽我们都听到,我们在冥冥当中保佑他,加持他,帮助他远离恶业。这叫修行,这真修真干。
所以真修行是在生活当中修,在工作、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修行,修正所有的错误。错误的根源就是起心动念,那是根,那叫做根本无明;不起心、不动念,根本无明拔掉了。这一条说得很简单,不容易做到。什麽人能做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能做到,他六根在六尘境界裡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明心见性做到了;换句话说,真正做到,他才能大彻大悟,大彻大悟在圆教是初住菩萨,在别教是初地菩萨。不同的场所,不同的称呼,境界是平等的。
经不能不读,年岁大了,来日不多,这许多大乘经典,想读没有时间了,想听没人讲了,这都是自己的业报,不能怪人。怎麽办?有办法,两土导师慈悲到极处,我们此土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西方世界是阿弥陀佛,慈悲到极处,用信愿持名,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只希望你能够做到念佛不间断,一句接着一句,没有得一心不乱也能往生,这个例子太多了。这个方法,世间每个人都能做到,与贫富贵贱不相干,与有没有文化也不相干。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来佛寺三个人,加上它附近的老德和尚,四个人都不认识字,都没有念过书。有善根,本质好,好在哪裡?统统都是老实、听话、真干,这三个条件他们四个人都具足,四个都成就。成就不可思议,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表演给我们看,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读《来佛三圣永思集》不能白读,他是我们现前的最好榜样。
黄念祖老居士,我们最近费了不少人力物力,把他老人家最后这次讲演,《淨修捷要报恩谈》整理出来了。我听了几十遍,太好了!这个短短几天,他所说的内容,包括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在中国的宗门教下,全部都在这次讲演当中讲清楚、讲明白了。我们对淨土有任何疑问,全部答桉都在裡头,太难得了!真正是末法时期第一法宝,对我们学佛、对我们修淨土帮助太大了。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自见你就全明白了,完全通达了。
《无量寿经》这是我们的根本,世尊、弥陀赐给我们的,我们要珍惜,我们要全心投靠。念老的《报恩谈》,可以说把我们所有的疑虑全部解释清楚了,真正叫你断疑生信。来佛寺的《永思集》为我们作证转,海贤老和尚、海庆老和尚、老德老和尚,再加上贤公的母亲,在家居士,八十六岁自在往生,四个人给我们作证。示转、劝转、作证转,三转法轮统统具足,我们能说没有福报吗?你细心想想,福报比谁都大。我们上一代的人,我们老师那一代,没有《报恩谈》,这个书没出现,也没有《永思集》。就连这会集本,有些人知道,不多,少数念过这个本子,念老的注解没看到,念老注解晚年出版的,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没见到。想想我们的福报有多大,这些典籍稀有难逢,我们全遇到了。
下面,你看念老引《华严经》经文,「譬如明淨发光金玻璃镜,与十世界等。于彼镜中,见无量刹。一切山川,一切众生,地狱饿鬼,若好若丑,形类若干,悉于中现」。比我们前面所讲的还详细,说尽了。在极乐世界,一毛一尘,它起的作用跟《华严经》上的比喻非常相似。『光莹如镜』这一句经文,不可思议。让我们的六根,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是凡夫,但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让我们的六根,虽是凡夫六根,起的作用跟地上菩萨无二无别,这个不可思议。也是为我们证明,这边前面我们读过,第二十愿「作阿惟越致菩萨」,是真的,不是假的。阿惟越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一般称为法身大士,到极乐世界是这个身分。真正的弥陀弟子,十方诸佛都尊重,看你是弥陀弟子,尊敬阿弥陀佛,对弥陀弟子也就尊重。我们能在一生当中证得,无比的幸运,这个机会能不掌握住吗?
「以上经论,皆明」,统统都说明,「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之义」,都讲这一句。「众生指极乐世界与十方一切众生。若见极乐彻照十方之相,悉皆生起无上殊胜菩提之心。此心希有,如火中莲。故云生希有心」。为什麽?见到极乐世界所有一切物质现象,都有彻照十方的功能,一毛一尘,最小的,在树间,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七宝池裡面,任何一朵莲花,或者是一瓣莲瓣,都能彻照十方。比咱们现在的手机还方便,手机还要用电池,极乐世界不要,树叶随便拈来就能看到十方世界,能看到一切众生在那裡干什麽,妙极了!所以,悉皆生起无上殊胜菩提之心,菩提心发得圆满,发得足。我们读这个心要观想,观想对自己的信愿行带来加持的力量、能量。「因生此心」,这个心太难得了,「故《宋译》续曰:不久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久是时间,速成是你功夫,你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是法身菩萨证得的,严格的说,世尊在大乘经上常讲八地以上。
我们再看下面,第四十三愿「宝香普薰愿」,前面是说色,眼所见的,现在跟你讲宝香,鼻所闻的。请看经文,这一章,二十二章,也只有一愿,就是第四十三愿。
【我作佛时。下从地际。上至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念老的注解说,「右第四十三」,四十三愿「宝香普薰愿」。《会疏》裡面有一段文,「谓此界」,此界是我们现在住的这个世界,这个地球,「金银虽发辉」,辉是光辉。金银没有污染的时候,把它擦了它也能放光,但是没有香味,旃檀是香的名称,我们叫檀香,没有这个香味。沉是沉香,麝是麝香,「沉麝虽熏馥」,有香薰馥,「无珠玉之光」,这些宝珠、宝玉,没有这种光彩,它只有香,没有光。极乐世界的一切万物统统放光,统统还放香气。「今极乐中,一切万物,严淨光丽」,庄严清淨,光明华丽,「又妙香芬馥,普熏十方,广作佛事,故称奇妙」,真奇妙。
极乐世界的宝香普薰十方世界,我们没闻到,怎麽能说普薰十方?这个问题我们如果提出来,我相信有同学会告诉我,他闻到了。不是常常闻到,不是天天闻到,偶尔闻到一次。还不一定,不能确定是极乐世界的宝香,为什麽?天人身上放香,如果天人在我们上空经过,我们跟他有缘,他会暂时在那裡停个一、二分钟,他身上的香气就闻到。这种情形,初发心的时候,心真诚、清淨,这是缘,这个缘是佛让你闻到,增长你的信心,让你不怀疑,让你不退转。所以我们初学佛的时候常常闻到异香,不知道这个香从哪裡来的,附近周边没有人烧香,香从哪裡来?
我自己有这个经验,初学佛的时候常闻。我好像是三十一岁那年,我离开工作,到忏云法师的茅蓬,跟他住了半年,以后到台中,跟李老师学教去了。忏云法师曾经问过我,学佛有没有感应?我告诉他,很多次,不是一次,时间很长,好几分钟,不是一、二分钟就没有了,好几分钟。他就告诉我,这裡头两种,一种佛加持,这是阿弥陀佛加持,就是这一愿「宝香普薰愿」的加持,帮助你信愿,帮助你断疑生信。另外一种,天人。因为你在这个地方读经,你在这裡念佛,你在这儿拜佛,虽然没有烧香,但是香气非常浓,周边的邻居都没有人烧香,这香从哪来?有时候天人从这边经过,看到了心裡生欢喜,在这裡停留一下,我们闻到的香气。他跟我讲的这个香气两种来源。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这是最普遍的,许许多多初学同学都遇到过,心要真诚,心要清淨,具足真诚、清淨、恭敬心会遇到。如果有怀疑,不恭敬,不真诚,心不清淨,遇不到。不是遇不到,就是你没有感。我们有感,佛菩萨有应,护法神也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极乐世界,这一句经文要记住,一切万物,严淨光丽,又妙香芬馥,普熏十方,广作佛事,故称奇妙。这是极乐世界不可思议之处。我过去在美国,二十多年前,有一天晚上,月光非常好,我们在台湾一个同修陈大川家裡,他的院子很大,在院子乘凉。忽然闻到妙香,我们有五、六个人统统闻到,时间有三、四分钟这麽长。我们在讨论佛法,我们在想,这个香是天人,从这边经过看到我们在这边讨论佛法,他停留一下,身上放香。统统都能帮助我们信愿增长,这称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