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吉凶祸福观—由论语讲要说起(1) 唐瑜凌老师、林蔚芳老师(第11集)

林老师:你刚刚说「人皆有兄弟,我独亡」,我现在也告诉你,在古言语里边叫做「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是一个君子,他透过了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这样的一个经营,跟别人结了殊胜的善缘,如此,他到哪里,四海之内统统都是他的兄弟。

 

唐老师:「四海之内皆兄弟」,意思就是说,林老师,这段话,「皆兄弟」,意思就是说,四海,什么叫「四海」?我们中国人把它叫做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在这个范围里面都叫做四海。四海之内皆兄弟,意思是说我看到这些好人、坏人,君子、小人,统统都是我的兄弟,是不是这样?

 

林老师:并不是,而是指你走到哪里都能够通达。

 

唐老师:是的,「四海之内皆兄弟」意思是说,当你用这种态度跟人家交往的时候,你碰到的都是愿意跟你合作的,像亲兄弟这样。不是四海之内皆兄弟,我们如果读错了这段话,会变成说好了,那我也跟小人来往,我也跟阿狗阿猫来往,我也跟坏人来往,反正都是兄弟。你放心,一定受害。孔子会不会跟阳虎成为兄弟?

 

林老师:并不会。

 

唐老师:那这段话不是错了吗?孔子会不会跟季孙大夫成为兄弟,哥俩好?会不会?

 

林老师:理念不合。

 

唐老师:那这段话什么意思?所以读书要活读,不能死读。四海之内皆兄弟意思是说,有一个人他说,我们台湾有一个政府官员,他说他以前打牌,他的朋友都是打牌的、潜水的、喝酒的、品酒的这些人,当他有一天发觉到这些生活实在太无聊,他开始慢慢的学佛,他说这些人统统不见,自然消失。这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什么叫四海之内皆兄弟?你碰到的人都愿意跟你像兄弟一样的同甘苦,共患难。你懂得这种交往,举例来说,我们因为学习正法,除非你看电视,否则你不相信世界这么乱。真的,你假如问今天很多人,你去问他,譬如说你不要看电视、你不要看报纸,你看不到世间这种相,你看不到。是因为我们打开电视、打开报纸才看到,假如我们今天不打开电视、不打开报纸,你看不到这些坏事。这就是「皆」,皆就是说你碰到的都是好人,你懂得交往的人,你碰到的都是好人,而且比你兄弟还兄弟。林老师,真的吗?

 

林老师:因为他是以道相交,所以是比真的亲兄弟的感情还深的。

 

唐老师:对!你的亲兄弟还不一定会跟你共创事业,你的亲兄弟还不会跟你去做自利利他的法行,你兄弟还不会。譬如说雪庐老人这些大德来到台湾,这些台湾人都是跟他很远,他是山东人,台湾人,雪庐老人讲课的时候,台湾人大部分都听不懂,我不晓得他在讲什么,但是到最后以道相交,比他的兄弟还兄弟,比他的子女还子女。雪庐老人晚年,学生们照顾他,比他的子女还子女。叫四海之内皆兄弟,可是都是台湾人,而且上课都是从听不懂的开始。林看治师姑以前听雪公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左听听不懂,右听听不懂,她就说这个外省人不知在讲什么,还不如回去煮饭。讲得不好听说度众生,度个屁!那个要台湾人才听得懂,外省人听不懂。你看第一堂课是这样,可是最后,最后是比女儿还女儿。这叫四海之内皆兄弟。所以我们古书真的禁得起考验,真的,你好好去发觉到人情世故,你发觉到古书都把人生真正的真相讲清楚。子夏说,我听到了以后,子夏下一个结论,林老师,他下什么结论?

 

林老师:就是最后一句,「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你司马牛一点都不用担忧。

 

唐老师:请问他有没有回答司马牛的问题?

 

林老师:回答了。

 

唐老师:司马牛前面怎么问?

 

林老师: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唐老师:最后的结论?

 

林老师:最后是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唐老师:你看,是不是回答了。我回答当中,我告诉你,交往朋友会让你有很多的亲兄弟,交往好的人,会让你的家,那些人比你的家人还家人。这就是五伦的关系经营到最后,你的和谐会让你即使跑到蛮貊之邦,那个家人的感觉都比你的家人还家人。这就是司马牛的忧愁,如果懂得人生是要开拓的,逆境是开拓的,而且反而你这些以道相交的人是你的兄弟、是你的家人,比你家人还家人,比你兄弟还兄弟,何患乎无家人?何患乎无兄弟?所以林老师,孔子周游列国,有没有离乡背井?

 

林老师:离乡背井。

 

唐老师:上联叫「离乡背井」,下联呢?

 

林老师:流离失所。

 

唐老师:再下联,这都上联。下联叫做「如在家乡,和谐相处」。横批是「到底有没有离开家乡」。譬如说道师,你常常去大陆,你觉得你有离开台湾吗?

 

道师:没有。

 

唐老师:没有!我在微信里面都看到你很快乐的。是不是?所以你真的,你把你的际遇拿来对对看书,讲得很有道理。

 

以上就总说三条,第一条就告诉我们说鬼神跟人、鬼神跟生死讲清楚,叫吉凶祸福。吉凶祸福一定要谈两个,第一个谈怎么了生死,第二个谈鬼神。跟我们一样,第一个谈内因,第二个谈外缘;第一个谈断恶修善,第二个谈佛力加被,趋吉避凶。第二段告诉我们说,其实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司马牛的命,大概我们在场的,没有一个像司马牛这么烂的命,但是你如果会经营,好命得不得了,真的。

 

第三段,第三章,叫做「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林老师:我们知道曾子他最后传承了孔子的道脉,他是道统的传承者,这一章可以说是他一生的一个经营法。「曾子有疾」,也就是他晚年的时候病得很重,于是他召了他的门弟子全部来到眼前,然后告诉他们说,「启予足!启予手!」你打开我的双手、打开我的双脚看看,都是完整的。这也就是在《孝经》里面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乃至于他在临命终的时候,在启手启足的时候,他可以显现他这一生都是一个完善的经营。举《诗经.小雅》的一个篇章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就是他一生的经营法,也就是非常的戒慎恐惧的,好像是临深渊,唯恐要堕落,乃至于是脚踏在薄冰之上,也很怕陷入冰底下,这就是他一个战兢惕励的经营法来断恶修善,来维持自己的一个道业。结论是「而今而后,吾知免夫」。也就是说,从今往后,因为就要临终了,就要死了,所以以后我就可以放下我这个战兢惕励的经营了。最后叫一个「小子」,也就是告诫他的门弟子们,你们要懂这样的一个人生的经营法。

 

唐老师:好的。这一章里面非常重要就是曾子是一个典范,曾子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包括二分,一分就是在内因上,一分是在缘上。曾子那个孝道,追荐祭祀,你看《礼记》里面曾子是很讲究的。换句话说,曾子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二分经营的,人生是二分的经营,最后临命终的时候说我可以放下了。这里面好多好有趣的,其实读到这一章我都满感动的。其实儒家读一读,会发觉到,原来佛家好多的义理儒家都有。那真的儒佛两教,就像印光祖师给安徽的万安校长书里面说,这两个是「合之则双美」,很棒的。中国文化应该是包括儒家、佛家跟道家,它才叫做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不能够偏一家的。

 

曾子有疾,疾是比病还要严重,疾就是已经病得快要死了叫做疾,这时候召门弟子来。我们一般快要死的人会把人召来,林老师,那是什么情况?

 

林老师:就是要交代后事。

 

唐老师:交代后事,交代后事大概都是交代说我的钱在哪里,我的银行存款,我的账号密码是多少,我的地契放在哪里,大概就交代这个。结果曾子对他的儿子曾元、曾申,对他的门弟子,统统没有交代这个。曾子过世的时候是七十岁,曾子小孔子四十六岁,所以孔子过世的时候,曾子是二十七岁,等于二十七岁,四十三年之后曾子过世。曾子也要过世了,你看孔子也过世了,曾子也过世了,所以我们雪庐老人说,自古到今,没有一个人活过的,一言以蔽之都死了,曾子也是会面临死。曾子的面临死跟孔子的面临死到底是一个什么气象,这一章里面我们来看看,儒家怎么经营他的吉凶祸福,趋吉避凶之道。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2月12日14:23:1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3793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