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禅宗集(第21集)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永嘉禅宗集评论阅读模式

神通也是如此,神通从哪里来的?定里面发的,清净心里面发的。心地不清净,忽然有神通,通从哪里来的?妖魔鬼怪附在你身体上,是他的能力,不是你的能力。这些理、这些事,诸位好好的去读《楞严》,《楞严》末后一卷半的经文讲,五十种阴魔是修禅的人最容易遭到的。遇到了,你要是认识不清楚,就落在魔道。现在妖魔鬼怪的势力大,徒子徒孙遍满天下,这就是大乱之相,也是人要遭大劫难之相。诸位要问,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我也曾经说过,引《仁王经》里面的话说过,正法不兴,就是正法无人说,鬼神与众生知见都不正,就被邪知邪见诱导进去了,这是乱因。我们发好心希望将来成个正果,这些事理要不明白,自己心里做不了主,遇到这个境界,心就动了,「某人有神通,我们到那里请教请教他、亲近亲近他」。好了,问题就来了,你去请教他,你去亲近他,增长他的势力。增长他的势力就是消灭佛的力量,把佛教化众生的力量消灭了,有意无意当中帮了魔的忙,去兴他的教,灭佛的教。如果你不亲近他、不理会他,他有什么能力?自然他就灭了。所以正法一定要弘扬,唯有弘扬正法才能够正人心,才能够开智慧,破除迷信。不必去辩驳,你只弘扬正法就行了,一切邪思自然入不进来。

 

正法的宗旨就是清净心,千经万论就是这一个主意,就是叫你心地清净,一切境界相,懂得离相不染,就是这个意思。寂灭,寂灭是心里面一念不生,没有邪思、没有妄念,这是寂灭。般若就是不愚痴,绝不盲从,样样事情看得清楚、听得清楚,没有执着、没有分别。不执着,身心清净,这是佛法。前面一再给诸位说,学佛的人有愿,没有求的心,我们有愿普度众生,四弘誓愿第一条就说「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求不求度众生?不求。为什么不能求?一求就着了,愚痴、不净了。你看看,这是问题关键之所在,因缘要叫它自然的成就,这就是佛菩萨、祖师教给我们的,随缘而不能够攀缘。攀缘怎么样?攀缘你就起心动念,不痴、无着、寂灭都没有了,这三个没有,法身、般若、解脱就没有,这是解释上面的。具足法身、般若、解脱,这是佛法,这是八万四千法门的原理原则,不管你修哪个法门,你要本着这个原则,叫圆修圆证,这才能够增长智慧,离开了都不行,少一个也不行。

 

所以我们要发愿,发愿建道场,发愿建丛林、立规矩、普度众生,不能求。我建道场怎么建法?我到处去化缘,糟糕了,心不净,愚痴,着相了。我要不用一些头脑,不去攀缘,那我这个愿怎么能成就?能成就,自自然然成就,自自然然你的福报就现前。就是到你自己障碍都去掉了,就从性中显现,不是意识里头去寻求。这就是本性,本性里面的三德祕藏,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华藏世界是毘卢遮那佛从法性身里面显现出来的依正庄严,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从真性当中显露出来的依正庄严,他不是到十方去募化的,他不是去找什么大护法来护持的,是清净心里面现出来的境界。诸位要懂这个道理。只要你心地几时清净了,众生有福,清净心里面现这个境界,究竟怎么现法?不是自己有意现的,有意现的又不寂静了,不是有意的,感应道交。他是现而无现,无现而现。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众生心清净,佛就现净土;众生心染污,佛就现秽土。

 

我们以极乐世界来说,四土三辈九品不等,难道佛的清净心有差别不成?不是的,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清净心的差度不一样,心地愈清净,到极乐世界见到的相愈庄严。理一心的,生实报庄严土;事一心的比理一心的清净心就差一等,生方便有余土;带业往生的就更差,生凡圣同居土。不是阿弥陀佛性地有差别,是众生心相有差别。诸佛菩萨应化到我们这个地球上来,应化到我们这个国家来,所现的身相、所现的一些依报种种庄严,是我们现前众生心所感召的。我们看看唐宋那些祖师大德,看看大陆上过去那些丛林,那些种种庄严之相,我们看不到,书里面可以读到,你就晓得那时候人心是怎样的。现在我们看看各地方的道场,不能跟祖师道场比,难道佛菩萨对我们就有差别心?不是的,看我们现前众生是什么心就现什么相。

 

我们发愿要度众生,就是自己心地真正清净了,也跟诸佛菩萨一样,「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楞严经》里面说的。佛菩萨心里面从来没有动过,如如不动,《金刚经》里面讲的,释迦牟尼佛一再苦劝大众要修法布施。修法布施就是弘扬佛法,弘扬佛法里面,第一个重要的就是讲经说法,为人演说,怎样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为人演说包括的范围很多,并不是单单的说法就行了,包括道场,包括种种的庄严,都是在弘法之列。要紧的要记住,不取相、不着相,要保持自己的清净心,如如不动。这就叫佛法,这是一切福德因缘与清净心相应。给诸位说,这是真正的福,这是真正的慧。一动心,赶紧就要觉悟。一动心,福慧现前都不是好事情,慧是邪慧,福是罪恶的增上缘,必落在魔道里。这一段可以说是一切大经大论里面的提要、纲领,我们修学要拿这个为宗旨、为目标。这是第一段的意思。

 

第二段在第十九页第一行底下,下半段。「然有性中之三德,则法身般若解脱是也」,这叫性中之三德。「法身属一性,般若解脱属二脩,虽是法身一性,于全性而起般若解脱二脩,故直法身非法身,于法身必具般若解脱,虽是般若解脱二脩,而全脩在法身一性,故直般若非般若,于般若必具法身解脱,直解脱非解脱,于解脱必具法身般若,此就性中论三也」。这不要解释,刚才说的都是这个意思,就是这三者无论是哪一法,一定是具三,不能独立。我们再接着看底下,「有脩中之三德」,修中之三德是什么?就是三观,「则空观假观中观是也。虽是三脩,乃全性中三德以起脩中三观,全脩中三观而在性中三德」。这一定要记住,昨天在「简示偏圆」一开头给诸位说的,三德配三谛、配三观、配三种涅槃,你要是这关系记住,一看就明了。这就是说明什么叫「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惟其全是三德,故三观虽在于修,亦可论乎修性。盖全法身以为中观,故直法身中观,非法身中观」。这就是天台家所讲的一心三观,一心三观叫圆修,称性起修,一心三谛,不能够有欠缺。欠缺就不称性,换句话说,与性不相应。

 

下面又给我们说有果上三德,就是小注末后这一行,「有果上之三德,则三种解脱是也。虽是果德,乃全性中三德。修中三观以成果上三德,盖全性中法身以修中观,而证果上性净解脱。全性中般若以修,修中空观,而证果上圆净解脱。全性中解脱以修,修中假观,而证果上方便净解脱也」。这都不必一句一句细说,注得很清楚,一读就可以明了。「又此三德,于性中但名法身,于修中但名般若,于果上但名解脱」,三德即一而三,即三而一。如果把它分作性、修、果上来说,也可以这么说法,法身、般若、解脱,法身是属于性,般若是属于修,解脱是属于果。从这个地方去看,我们就晓得,在修的地位上哪个最重要?般若最重要。戒定慧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般若,「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它是个枢纽,慧一开,法身、解脱都得到了。我们也可以恍然大悟,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为什么般若就占二十二年。他老人家住世八十年,讲经四十九年,四十九年的讲经,讲《般若经》就二十二年,哪一法里头也没有般若法占的时间长,几乎占他讲经的时间二分之一。要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要这么长的时间来讲?何必要赞叹「般若是佛母」、「一切佛从般若而生」?这不是把这个关键指出来了吗?在性修果,修是最重要,唯有修才能证性,唯有修才能证果。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0月19日09:28:3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3580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