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律仪 悟道法师主讲 (第十三集) 2008/7 中国庐江金刚寺 档名:WD11-002-0013
src="http://bd.amtbvod.com:88/vod2/mp4/WD11/WD11-002/WD11-002-0013.mp4
诸位同学,大家早上好!请大家翻开《沙弥律仪要略增注》第四页第二面,我们从「言专精者」这里,我们昨天是讲到这一段,这一段再把它念一遍,就是第四页第二面第五行当中看起:
「言专精者,专谓纯一,不杂余学,精谓瞩文了义,阐尽幽微,故令于五夏中研究毘尼,善闲开遮持犯,名种性相。大律云,纵得三明六通,五夏未满,犹须依止师住。五夏虽满,不知开遮性制之禁,还须尽寿依他。是以宣律师,十席就听毘尼。慧休法师,终身闻律。我辈何人,辄拟休学离师」。我们昨天讲到这一段,这一段弘赞律师给我们讲专精,解释《要略》专精这两个字,就是专精戒律。这是刚出家前五夏,就是前五年,要偏重在学习戒律。他举出我们中国律宗的开山祖师道宣律师,他听戒律听了十席;席就是讲席,有十个地方讲戒律,他去听了十个地方。根据传记的记载,他《四分律》,大律就是《四分律》,《四分律》他都听了二十遍。原来他听了一遍,以为自己都明白了,后来被他老师呵斥,才知道自己不是真正的明白。所以他继续再听《四分律》,凡是有讲《四分律》的地方,他都一定去听。古时候的交通不像现在这么方便,都要走路,有的地方比较偏远,跋山涉水这样去听这个律,也相当的辛苦。所以他能够成为一代祖师也不是偶然的,他这么认真的来学习。慧休法师,昨天这些资料也跟大家都报告过了,他也是终生学习戒律。这两位是在我们中国佛教史上很有成就的大德、高僧。弘赞律师给我们讲,我们跟他们两个人比一比,他们都这么认真在学习,我们还可以不认真学习吗?就是这个意思。
接着我们看下面,「既穷律藏,五夏复周,方许听教习禅」。穷就是穷尽,对戒律已经通达明白,对于每一条戒的开遮持犯都知道它的性质。古印度佛陀时代出家众,每一年农历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这三个月是雨季,大家都不出去托钵,在一个地方进修,结夏安居。每一年有一个夏天,五年就五个夏天,五夏就是五年的时间,专门学习戒律。戒律学通了,知道怎么去持戒,「方许听教习禅」,许就是才许可,许可听教,就是我们现在讲听经,你可以去听经,你可以去参禅。
下面给我们讲听教的听这个字,「五夏复周,方许听教习禅」,最下面有个听字,听有两个小圆圈,下面就是解释听这个字的意思,「听谓从他受业」。接下来,教有两个圆圈,下面这一段就是解释教这个字。「听谓从他受业」,在我们中国传统,学生拜老师就是受业弟子,受就是接受,业就是课业、功课,好像大家在学校上课,有功课,课业、作业,这是从他受业。像现在大家听老和尚讲经,这个是听,听就是谓从他受业,所以我们就可以称为受业弟子,我们接受他课业的指导,听就是这个意思。听也有接受,依教奉行,这个意思在。如果不能依教奉行,不能算听。所以听这个字的意思,它有受业的意思在。教这个字,「谓如来一代所说之法」。如来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一代就是他出现在世间一个时代,也就是说他一生所讲的经法,一般讲一代时教。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所讲的这就是教,如来的教法,他的教学,他的教育。
「如来一代所说之法,分为十二部经」。这十二部不是说数量只有十二部经,我们现在看《大藏经》,算一本一本的都一百本,都不止十二部。它这个十二部是十二大类,十二种不同的体裁,他所说的法,这个教材,我们现在话讲教材,分为十二大类,十二部经。我把这个文念下去,「良由众生病既不一,而法药施有多方,故教部类开为十二分」。十二分也就是说十二个部分,分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分类,分一大类一大类的。这都是《佛学辞典》的注解。刚才我们念过的,辄拟就是打算,拟就要这样做,是这个意思。复周是循环不断。方许,方是才,或者开始的始,许是答应、应允,方许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才可以。十二部经,就是一切经分成十二个种类。「此十二部中修多罗与祇夜及伽陀三者,为经文上之体裁。余九部从其经文所载之别事而立名」。另后文十二部名相注解,皆出智度论三十三,《智度论》就是《大智度论》。或有出入,但依其义。
这几个名词我们给它念一下。「良由」,这是古时候文言用的名词。良,以此为确实,果然,表示肯定的意思;由是因为,表示原因、由来。良由用现在话讲,确实是因为要这样。「法药,譬喻,妙法能医众生之众苦故名为药。《无量寿经》上曰:以诸法药救疗三苦」。大家《无量寿经》常常念,这句话大家应该都有印象。这是一个譬喻,譬喻这个法可以救疗,救治、治疗三苦。三苦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不知道就是人在苦中不知苦。只知道苦,不晓得是什么苦。三苦就是苦苦、坏苦、行苦,还有八苦。三苦就包括所有一切的苦,三苦;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这是法药。「涅槃经四曰」,在《涅槃经》的第四卷里面讲,「度众生故,为说无上微妙法药,为断一切烦恼树故,种植无上法药之树。药师如来念诵仪轨曰:净妙琉璃尊,法药救人天。」这在《妙法莲华经》,简单讲叫《法华经》,还有《药师经》里面,都有用法药来譬喻,佛法就像药一样。我们每天念《三时系念》,「阿弥陀佛无上医王」,每一时都有念,医王开了这个法药,治疗我们众生身心一切的病苦,把佛法比喻做药,叫法药。
下面我们看「契经」这两个字,契经是我们中文的意思,梵语「修多罗」,修多罗就是我们讲的契经。经这个字是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圣人他所讲的才能叫经,叫经就是说他讲的都是符合事实真相,是不能改变的,事实就是这样。所以圣人他对于宇宙人生这些事理,他彻底的明了。像我们中国,你看儒家、道家、诸子百家,从汉朝刘邦建国,他就采取儒家做为国家的教育。儒家我们知道有四书五经,道家有《道德经》、《清静经》,庄子有《南华经》。经这个字就是你不能改动,它是真理,它是事实真相。圣人讲的才能称经,经是在我们中国人最尊重的。印度人他不叫经,印度人叫什么?修多罗。修多罗是什么?它是丝线。因为贝叶经像芭蕉叶,一片一片的,梵文写在贝叶上,然后给它打一个洞,用条线把它穿起来,这个就叫修多罗,那条丝线叫修多罗。圣人讲的叫经,贤人讲的叫传,在中国有《左传》、《公羊传》,叫传,贤人他就不敢叫经。就像我们佛门一样,佛讲的叫经,菩萨讲的叫论,祖师大德讲的叫注疏、注解。所以经这个字是我们中国人最尊敬的一个字,就是一旦称为经它就不能改动,它是事实真相、是真理,你推翻不了的。
修多罗是梵语,翻成中文叫「契经」。契经,为什么加一个契?契是契合,「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契理契机,这个经是契理契机。上契就是说没有违背十方诸佛讲的事实真相,这个理完全是相应的、没有违背的,叫契理;契机,就是说也适合我们众生能够接受的程度。这个经契理契机,所以叫契经。梵语修多罗,「经典中直说法义之长行文」。长行文就是说这个经文下来它没有分字数的,有的比较长,有的比较短。像我们念《弥陀经》,《弥陀经》就是属于长行文;像《无量寿经》,有长行文也有偈颂,偈颂有五个字的、有七个字的,一句一句的。「契经者,犹言契于理契于机之经典」,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十二分教,第一个叫契经,是这个意思,契经。
「长行,谓经文中,直宣说法相,而不限定字句之文句。以文句之行数长故也。是对于偈颂之称,十二分教之中第一修多罗是也」,第一个修多罗就是长行。「故诸经自能诠之文体分之,则惟长行与偈颂之二者而已」。十二分教当中,第一个是修多罗,就是契经,修多罗就是契经。故诸经自能诠之文体分之,能诠就是能够诠释、能够包含、能够解释,如果就文体来讲,这个文它的体裁就是一个偈颂、一个长行。
接下来我们看下面的「重颂」,梵语「祇夜,译作应颂,又作重颂。应于前长行之文重宣其义者,即颂也。凡定字句之文体,谓为颂。」颂有歌颂的意思,这个偈颂可以编成歌曲用唱的。重颂是什么?重这个字叫做重复,它这个颂,它是有五个字一句的、七个字一句的,不管五个字、七个字,它是重复前面长行文的意思。大家如果念过《地藏经》,好像在第十二品,《地藏经》第十二品,观音菩萨请问的,佛跟他讲的,有一段长行,后面有一段偈颂,那段偈颂就是重复前面讲的,这个叫重颂。如果不是重复的,它是个别的,那个叫孤起颂。孤就是孤单的孤,孤就是它单独用偈颂来给你说明事理,不是重复前面长行文的,那个叫孤起颂。一个重颂,一个孤起颂,起就是站起来的起,孤单的孤。有这个体裁,重颂,重复长行文的意思,像《无量寿经》我们都读过,也有重颂。
再来「授记」,授记梵语「和伽罗」,梵语叫和伽罗,这是音译,翻译它的音,翻成中文的意思叫做授记。翻译有音译跟意译,翻译它的意思叫授记,「于菩萨授成佛之记之经文也」。授记种类也很多,授记就是我们现在讲的预言,还没有到,他事先给你讲,给你授看什么记。一般如果说授成佛之记,就是告诉你,你还有多久会成佛,你会在哪个世界成佛,你的佛号叫什么,你会度多少众生,你那个阶段教化众生时间多长,事先给你讲,就叫授记。所以授记也有很多种,授罗汉记、授菩萨记、授成佛之记,这个都叫授记,就是你还没有到那个时候,事先给你讲,佛会事先给你讲,这叫授记。有这一类的经文,授记这一类的经文,譬如说弥勒有《上生经》跟《下生经》,《弥勒下生经》佛就授记,弥勒菩萨现在在兜率天,然后经过多久会降生到人间成佛,佛号叫什么,这个就叫授记,这一类的经文就叫授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