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律仪(第12集/视频/文字)悟道法师主讲

admin 沙弥律仪评论阅读模式

沙弥律仪  悟道法师主讲  (第十二集)  2008/7  中国庐江金刚寺  档名:WD11-002-0012

src="http://bd.amtbvod.com:88/vod2/mp4/WD11/WD11-002/WD11-002-0012.mp4

诸位同学,大家早上好!请大家翻开《沙弥律仪要略增注》,我们从第四页第二面第二行最下面一句,从「言夏者」这里看起。「言夏者。谓出家越俗。不以世岁为年。故于夏三月策励。加功勉进。或阶圣果。或增三学。以功赏德。故受夏名。即以七月十五日为腊除也」。这一段是给我们说明夏这个字。

 

「言夏者,谓出家越俗,不以世岁为年」,出家他不以世岁为年,就是没有用我们世间年岁来计算。在古印度佛陀时代,出家人每年都要结一次夏,叫夏安居。出家之后都是算几夏,因为每年固定结一次夏,如果你出家五年那就五夏,五个夏天,十年就十个夏天。这是讲夏这个字的意思。「故于夏三月策励」,在这三个月当中警策、勉励。「加功勉进」,大家利用夏安居的时间,依众靠众,大家互相的来警策、互相的来勉励,这样来求精进。这就像我们修行有一个阶段性的,夏安居也是一个阶段性密集薰修的时期。希望在这个阶段里面,「或阶圣果」,圣果就是证果,像证阿罗汉果、证菩萨果位,能够提升我们修学的层次。「或增三学」,三学就是戒定慧三学,或者对我们戒定慧三学能够增长、进步。这是古印度佛陀时代传下来的夏安居,这三个月进修教育,大家在这个时间里面密集的薰修,会有相当好的一个效果。

 

我们这次来庐江,大家做三时系念就不止三个月,大概二十几个月。这二十几个月可以说大家每天做这个法事,如果能够顺利做下来,再怎么样它也有一个很好的效果在,毕竟它是一个密集性的,定在一个地方来薰修。因为夏安居它也是定在一个地方,没有到处去,我们这次也有类似这样的一个效果。但是比夏安居的时间更长,我们起码要结两个夏,两个夏天,今年一个夏天,明年一个夏天,起码要结两夏,还要两个冬,春夏秋冬。密集薰修效果会比较好,所以在佛门里面有闭关。其实闭关它并不是说闭什么关,因为闭关每个人他学习的方式跟内容上都不太一样。有的人闭关,他看藏经,他要阅藏,你没有闭关,没有杜绝外缘,他没有时间看,藏经那么多,怎么看得完,所以他闭个三年阅藏,藏经从头到尾看一遍。有的人闭关他是坐禅,有的人闭关是念佛,有的人闭关是持咒,有的人闭关是看经,读诵大乘,有的人闭关修忏悔法,像占察忏。他是最长三年,最短一个星期,从一个星期到三年都是一个阶段性的,根据每个人他的时间,各人修学的情况而有所不同。所以结夏把它延伸出来,也涵盖了这些意思在,就是我们一个阶段性的密集薰修,薰修哪一门功课。像我们这次在庐江,大家在一起密集薰修的是三时系念,每一天做,一年十一个月就密集的来修这门功课,这是阶段性的密集薰修,就跟结夏安居的性质是一样。我们这个密集薰修比结夏更长,结夏它一次只有三个月,我们一次就二十几个月,我们这次的因缘也相当的殊胜。

 

所以,结夏我们要知道修什么。现在也有很多道场结夏,但是没有善知道指导,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修,或者自己盲修瞎练,自己看书自己修,这个效果很差,可以说没有什么效果。所以我们学习,第一个亲近善知识,这是最主要的条件。没有过来人,真正的善知识指导,我们自己摸索,很难摸出一条路,往往走错路,盲修瞎练,浪费时间,浪费精神;亲近善知识,我们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少走冤枉路。为什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学佛你要得到好的果报,第一个要亲近明师,从明师受戒。明师是明白的明,真正对佛法教理、修行通达明白的人,我们亲近他来学习,我们就不会走错路,不会学错,因为他是过来人,他有经验。如果不亲近明师,自己去摸索,往往都很危险,常常会走错路,走入歧途。有的人走入歧途他还有因缘这一生回头,有的人这一生他都回不了头,他这一生又空过了。这个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修学,有些方面,一些重要的关键,我们一定要先抓住,我们这一生才有成功的希望。

 

「以功赏德,故受夏名」,这个夏它有功德,以功赏德。功是功夫,德就是收获,你用了功夫,得到什么效果,这叫功德。所以结夏它的确有功德,在三个月的密集薰修,不管在三学上,或者在证果上,他都有明显的进步跟提升,这就是功德。这里面还有很多道理在,我们不可以不知道。夏这个字,弘赞律师给我们解释到这一段。下面,它这个夏,「即以七月十五日为腊除」,腊除就是解除。这个腊叫夏腊,你结几次夏,夏腊。你受戒几年叫戒腊,戒腊有几年;如果出家那天算起,叫僧腊。这些佛学的常识、名称,大家了解一下。第一个叫僧腊,僧腊就是说从你出家那一年算起。像我出家到今年是二十四年,僧腊二十四年,到今年二十四年;受戒,戒腊是二十二年;夏腊,我根本没有结过夏,所以没有半腊。不过我们这次算是结夏,这次我们几百天做下来起码有两腊,这叫结夏。起码我们结两个夏天,现在刚好是夏天,这三个月我们都在这里,明天夏天还有三个月,起码我们大家在一起结两个夏,都没跑,所以大家都有两个夏。腊这个字是我们中国人用这个腊,像过年最后一天叫腊月三十。一般欠人家的钱,过年除夕那天人家就要来要债,我们一般讲年关,腊是最后一天。所以他这里讲,「以七月十五日为腊除也」,就是他结夏从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那天为止,那天就解除了,你该回到哪里就回到哪里,腊除。

 

接下来我们看「专精」,解释专精这两个字。「言专精者。专谓纯一。不杂余学。精谓瞩文了义。阐尽幽微。故令于五夏中研究毘尼。善闲开遮持犯。各种性相。大律云。纵得三明六通。五夏未满。犹须依止师住。五夏虽满。不知开遮性制之禁。还须尽寿依他。是以宣律师。十席就听毘尼。慧休法师终身闻律。我辈何人。辄拟休学离师。既穷律藏。五夏复周。方许听教习禅。」这个地方讲专精。

 

「专谓纯一,不杂余学」,不杂余学就是说专门在戒律上下功夫,偏重在戒学这部分下功夫,在这个地方专精。佛法的修学跟我们中国古代圣贤的教学是一样的,它都讲求专。《三字经》讲「教之道,贵以专」,他在一个阶段性学一门东西。不像现在学校,一天排好几门功课,上午一堂国文、一堂英文,下午再来一堂数学,再来一堂物理,每堂教的老师又不一样,学生一天当中他的时间、精神都分散掉了,又学这个、又学那个,效果很差。如果现在学校能够一个礼拜学一种,这个礼拜如果每天有四堂功课都学这门功课,这样效果就比较好。所以还是中国古人有经验,有教学的经验,还是专精效果才好。你不专精,效果就很差,这里懂一点,那里懂一点,都是皮毛,不能深入,效果就很差。这讲专精纯一,不杂余学,在这五年中,五夏当中,他就不杂修。

 

「精谓瞩文了义」,专还要精。我们中国文字每一个字有每一个字的含义,两个字合起来又有它的一个意思出来。专这个字是纯一不杂,精是瞩文了义。譬如说纯一,现在老和尚讲经也常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纯一。一,一个法门,一门功课,或者一部经。不杂余学,不再夹杂其他的,这专。但专当中你要精,精是瞩文了义,瞩就是你看这个文,了是明了,明了它这个文里面佛讲的义理,它的意义、它的道理,你要瞩文了义,你真正彻透明了,这样才能叫精。现在很多人说我们净宗学会,都是一个法门,一部经,一门深入。有很多地方他也是读一部经,没有错,他这个一有了,但是他不精。是一个法门,都在修念佛法门,没有修其他法门,但是没精。为什么不精?他没有瞩文了义,对这部经里面讲的义理,他没有深入的去了解,没有深入的了解,他在生活当中就不知道怎么去修,只会念,他不会修,这样得不到经上讲的效果。所以专,而且还要精,专跟精合起来,它就产生效果。我们学戒律也是一样,你这五年当中专门来学戒,但是你对戒学要精,要瞩文了义。所以,如果我们没有再看弘赞律师增加的注解,只看《要略》,我们很难深入。大家想一想就能够明白。

 

我们接着往下看,「精谓瞩文了义,阐尽幽微」,阐是阐扬,尽就是说到了尽头,就是彻底的意思,幽微就是很微细,幽就是一般不容易发现的叫幽。幽就是我们一般讲幽暗,比较不会去注意到的;微就是比较微细的地方,大家比较容易疏忽的。这些你都要去把它阐尽,阐扬,尽就是彻底的去明白、了解,特别在幽微的地方,这才是精,才能做到精。所以专精它的含义非常的深广。所以我们这个课一开始,我就把蕅益大师《寒笳集》里面讲的,五夏专精戒律,不只在这个戒律条文上。所以蕅益大师特别给我们指出来,「不明念处慧,徒诵木叉篇」。戒律的内容基础是建立在四念处上,反过来讲,戒律是帮助我们修四念处的,四念处你观成就了,你就可以证果,我们念佛人往生西方就没有问题,这个就包括在经里面。如果你没有深入去了解跟认识,就这样看看戒律的条文,就像蕅益大师讲的,你着衣持钵是样子,有戒律的形相,但是好像木头幡,那个幡挂在木头上,木头是死的,它不是活的。修六度万行就等于外道的苦行,无益的苦行,礼拜就如对上下,好像对着这样上下礼拜,为什么?有这个样子,但是没有它的内容。所以你要有形式还得要内容,有内容还得要有形式,这样里外一如、一致,这才是正确的修学方法。这些也不能不懂。所以你看这里讲的,因为中国古文这个文言,它的文字简要、详明,如果你没有深入去阐尽幽微,你得不到它的旨趣,它真正的意旨、它的宗趣你不能够理解。旨就是它的宗旨,趣就是它的趣向。宗旨,就是修行的要领,你抓不到。所以我们祖师大德他的相关典籍你要看。这个专精,有一些相关资料还是要看的,相关资料你不看,你不能深入。夏老居士讲,「广学原为深入」,广学原来是为了帮助你深入这一条,如果你没有广学你也很难深入,不容易深入。

 

「故令于五夏中研究毘尼,善闲开遮持犯,各种性相」。这个地方,毘尼这个毘跟皮肤的皮音一样。「新云毘奈耶,旧云毘尼」。这是翻译,早期的跟晚期的翻译,他翻的字不一样,新的翻译叫毘奈耶,旧的翻译叫毘尼,毘尼是旧的翻译。这是律藏的梵名,在印度话叫毘尼,翻成中文叫律藏。「疏曰」,《疏》里面有讲,「毘尼,此云善治」,我们中国话叫善治,「亦即云律」,也叫做律,也叫善治,有这个意思在。善于调治我们身心,这是戒律的律。性相,这是佛学的名词,一个性,一个相,佛经上常看到这些名词。「性者法之自体,在内不可改易也」,凡是讲到性就是讲到它的体。「相者相貌,现于外可分别也」。这里下面又接着讲,「有为无为相对,则无为法为性,有为法为相也。而有为无为皆有性相,自体云性,可识云相。智度论三十一曰:性言其体,相言可识」。这一段是《佛学辞典》里面解释性相的。我们每一桩事物,包括精神、物质都有它的性跟相,你看得到、看不到的都有它的性跟相,它的性就是它的体,相就是你可以去分辨它的一个相状,有形无形都有。所以性相两个字,包括有形无形,有形的有性相,无形的也有性跟相。这样大家能不能理解?

 

这是什么?保温杯。它是不是有个相在,有没有?长长的,这里稍微短一点,有一点黄,这叫什么?相。它这个相当中有个体,有没有?这整个就是它的体,它这个体有这样的一个相。一条毛巾,它有性跟相。这样大家能不能体会?这样明白吗?明白。这个样子就叫相,你可以分辨的,这是什么颜色、有多大,这叫相,但是这个相当中它有一个体在,所以相跟体它分不开的,这样大家懂吗?相就在体内,体就现出这个相。你拿一个东西,其他东西都以此类推,都一样,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的体跟相。这张纸它也有性跟相;这个茶杯,这是相,这是它的样子,这个叫相,但是它有个体在。我们常常讲我们的身体,对不对?身体,身体在哪里?就在你这个相里面,离开这个相你到哪里找身体?这样大家明白了吗?明白下次换你讲给我听。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0日10:51:3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3449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