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大意 (第十四集) 1980/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9-011-0014
请掀开《大智度论》第十四卷,在这一卷经里面继续介绍持戒波罗蜜,就是尸罗波罗蜜。论文里面:
【已知尸罗相。云何为尸罗波罗蜜。】
持戒的戒相在前一卷已经说过,波罗蜜是印度话,翻成中文是圆满的意思,就是持戒圆满。六度是六种法门,六种都称作波罗蜜。换句话说,每一种都必须要修到圆满才是佛法里面最高的标准。因此都有圆满的相,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也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在这一卷一开端,论里面举出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修菩萨道的时候,曾经做过大力毒龙,虽然是毒龙但是牠受了佛戒,受了戒之后,持戒圆满之相在这段公案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段文很长,希望诸位自己去研究,好好的去读一读。第二页倒数第三行:
【菩萨持戒。为佛道故。作大要誓。必度众生。不求今世、后世之乐。不为名闻称誉法故。亦不自为早求涅槃。】
菩萨为什么要学戒律?为什么要执持戒律?不是为自己,也不是为名闻利养,不为今世也不为后世的利益,只有一个目标,为度一切众生。甚至说求无上菩提,实际上说无上菩提是自己智慧的圆满、福德的圆满,诸位要晓得这两桩很重要,如果你有智慧没有福德,还是办不了事情。今天世界上有智慧的人不是没有,拿美国来说,美国也有有智慧的人,他虽有智慧,他没有福报,怎么没有福报?不在其位。所以眼看国家政策有许多错误的地方,他看得清清楚楚,前因后果,可是他无能为力!也只有看着国家一天一天往下坡走,一天一天的衰败,他救不了。由此可知,要想救自己、要想救众生,一定要福慧双修,要有福有慧。单单有福,没有慧,也办不了事情。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美国卡特总统有福报,他没有福报怎么能做总统?怎么能做自由世界的盟主?但是他没有智慧,居在这个位置上把事情办得一团糟。诸位想想,要想把事情办好,又要智慧、又要福报。所以佛一再教给我们一定要福慧双修,不可以偏在一边,假如要偏,只能够偏在智慧,不能偏在求福。诸位晓得,有福没有慧,在享福的时候必定造罪业,福享完了罪报现前,怎么得了!所以不如有智慧没有福报,虽然生活很清苦,在世间没有威势,但是他有高度的智慧,他不会做坏事情。这一生没有福,他可以修来生的福报,所以两者比较,慧还是要胜过福。但是要想能够真正做到普度众生、利益众生,一定要福慧双修。读这一节我们就明了菩萨持戒的所为,我们应当效法、应当学习。在下面一段,第三面第一行:
【生善处故见善人。见善人故生善智。生善智故得行六波罗蜜。行六波罗蜜故得佛道。】
这几句是教给我们处人处事这个环境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古人说,善人是国之宝。我们要明了这个道理,一般中人以下的资禀,都是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亲近善知识是在修学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桩事情,要想亲近善知识,当然一定要知道善知识所处的环境,就是处所。哪一个处所里面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居住在那地方,他在那地方教学,我们先晓得处所,然后再亲近善人。亲近善人自己才能够开智慧,智慧开了就一切明达,自行化他,自己就明了应该怎样做法、应该怎样修法,这样才会有一个成就,才会有一个结果。
在第六行以下,有一段很长的经文,这段是讲持戒能够遍摄其余的五度。由此可知,实在讲,任何一个法门它都能够圆摄一切法门,都能够包含一切法门,所谓是一即一切,道理在此地。一切法门可以融归于一个法门,门门都不例外,因此我们在修行一定要晓得一门深入的重要。一个法门里面得道了,真正是贯通了,所谓是触类旁通,一切法门都贯通了,不但是出世间学问贯通,世间学问也贯通,中国的学问贯通了,外国的学问也通。怕的是自己不通,为什么不通?之所以不通是我们的心不专,没有专一,专一没有不通的。佛法里面所谓八万四千法门,为什么要开这么多的法门?诸位要晓得,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喜爱不相同,如果佛只有一种法门来教学生,法门对他口味他就来,不合他的口味就掉头而去,这样教学的效果、范围就很狭小。佛要叫一切众生都得到殊胜的功德利益,所以他一定要讲求种种教法,适合一切众生的根性、欲望。你喜欢学什么,他就可以教什么,而且最巧妙的是到了某一个阶段之后,彼此都能够贯通,这就所谓是殊途同归。虽然讲无量法门,最后它是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这叫佛法。第三页第四行:
【云何持戒能生于檀。】
『檀』就是布施,持戒能够与布施度相通。第四页第五行:
【云何持戒生忍辱。云何持戒而生精进。云何持戒生禅。云何持戒能生智慧。】
持戒里面能生忍辱波罗蜜,持戒生精进,持戒能够得禅定,持戒能生般若波罗蜜。这段文希望诸位自己好好的去研究,我在这里特别给大家提示的一点,我们现在出家在家同修都持戒,你自己再问问自己,你持戒的效果里面包不包括檀波罗蜜?持戒里面有没有忍辱、有没有精进、有没有禅定、有没有般若?如果说我持戒,这里面除了持戒之外,其他的都没有,你这个戒行功德就很有限,有限到什么程度?勉强的说一句,你是世间的好人。这句话对他就已经很赞叹了,为什么他不能有这么大的效果?他对于戒律的精神、对于戒律的体相、对于戒律的功德作用他不明了,这在戒法里面,所谓戒体、戒相、戒行、戒法,以及开遮持犯,利益的大小他不明了。换句话说,往往有许多人就死在戒条之中,哪里叫持戒?诸位要晓得戒条是活活泼泼,不是死的,所以戒律有开遮持犯,开就是有开缘,可见它不是死的。
譬如有一些大专学生,我在大专讲座就遇到好多,他们来给我说,我现在皈依三宝,受五戒、受菩萨戒了,现在我要服兵役,服兵役派到前方去,假如敌人来了,我这个枪开不开?一开我就犯了杀戒,破了戒。来问我这一个问题的总不只二、三十次了,我想这些问题普遍的都在大众脑海之中,实际上这是不是问题?不是问题,可惜他只知道戒条不杀生,对于这条戒的戒体、戒相、戒行、戒法他都不知道,这哪能叫持戒?这又怎么能叫受戒?每一条戒有开缘,这时候你是担负着国家防卫的责任,有人来侵犯我们国土、侵犯我们善良的老百姓,你负的是保护的责任。这时候你为了保护善人、保护国土,你开枪射杀敌人不但不犯戒,正是叫持戒;在这时候敌人要是来打你,你不开枪你就犯了戒。可见得戒律不是死的,它是活的。在布施里面讲戒律里有布施度,这叫无畏布施。
我们台湾一千七百万同胞在这里享受幸福安定的生活,谁布施我们的?诸位要晓得,这是驻守前方的将士他们布施给我们的。有一次一位政府官员跟我在一起吃饭的时候,看到我们台湾经济的繁荣,老百姓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高。看看摆摊子做小生意的人,你不要看他摆个菜摊,他家里楼房有好几栋。所以这个官员说我们虽然有这么高的地位,我们不如他,我们靠薪水过日子,人家卖个小菜自己大楼都有好几栋。我过去一个朋友是台大教授,我认识他是民国四十一年的时候,以后他离开教职去做生意,做了几年很发财,他有了钱就买房子。我有个朋友告诉我,他买了五十多栋房子,他要是当个教员,他哪有这个力量。也许诸位晓得艺文书局严先生,买了五十多栋房子,当然不是整栋的,像公寓房子一间一间的,他买了有五十多间,每个月的租金就相当可观。可是我就给这位官员说,我说你的功德大,要不是你们替政府做事情,替老百姓服务,老百姓哪有今天这个福报?老百姓享福,你们政府官员在造福。我说我不是恭维你,不是给你说好听的,我是依事论事。在佛法里面讲确实是如此,奉公守法的公务人员是替老百姓造福的,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经济繁荣,造福的人心里很欢喜。为什么?我们有了成绩,有了成果。今生虽然苦,来生的福报不得了,他听了我这话也很安慰。但是诸位想想,我不是恭维他,确实是如此。
三宝弟子也不例外,三宝弟子就是为众生造福的,比公务人员还要造得多,还要造得究竟、造得圆满,彻底的牺牲自己,为大众造福。出家的佛弟子,诸位要晓得,他的身分就是一个义务的教师,不拿报酬的教师。虽然接受在家的供养,佛给我们说得清清楚楚,佛在世的时候只接受四事供养。哪四事?饮食,从前出家人托钵,供养他一餐饭;衣服,这是必须,不能少的;害了病的时候,医药;再有就是卧具,简单的晚上睡眠的卧具。只有这四事,除这四事之外一概都不接受。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方式降到最低的限度,这样才无求于人,无求于社会。但是他不是消极的,他是积极的,把自己的智慧、把自己的精力整个贡献给社会,不辞劳怨,这是教学的精神。所以经典里面称之为天人师,他是站在师的地位上,希望众生有成就,希望众生开智慧,希望众生得福报,而不是希望自己去享福。佛法要兴、国家要兴、世界要想得到安定和平,就必须要把大乘佛法的精神普遍的弘扬光大,才能够达到我们理想的愿望。
从第九页第三行以下,这也有相当长的一段,这一节义理很深,完全讲持戒波罗蜜圆满的境界相。前面所说的我们还可以理解,不至于有疑问产生,但是在这一段里面就免不了要发生疑问。诸位看第五行:
【复次。若菩萨于罪不罪不可得。是时。名为尸罗波罗蜜。】
这句就很难懂,『罪』是罪业,『不罪』是无罪。换句话说,意思就是讲于有罪、无罪都不可得,这叫『尸罗波罗蜜』,这就是持戒圆满之相。这个境界太高了,已经不是普通的戒律,这是什么样的戒律?给诸位说,这是见了性的菩萨的戒律,我这样说法还是把水平降到最低,圆教初住菩萨的戒律是如此。如果严格说一点,应当是圆教七地菩萨的戒律,七地以上的,也就是真正证得无生忍的菩萨,一切法不生不灭,我们在《仁王经》里面讲的「五忍菩萨」,这是在第四个位次上,无生法忍。再上一级就是如来位次上,那是寂灭忍,所以这个境界是属于无生忍菩萨的。我们尺度上放宽一点,也可以说初住菩萨就能够证得一分,这是指圆教的。这个境界高,我们要晓得有这一桩事情,可是我们在目前决定不能学,假如我们今天说有罪、无罪都不可得,我们会堕到哪里去?堕到愚痴,你简直是善恶都不分,是非黑白你都分不清,你这个人糊涂到所以然处,哪里还是菩萨!所以这是我们晓得深位的菩萨有这境界,但是不是我们现前的境界,我们现前是前面我们可以照学,后头不能学,学不到的。可是这一节文诸位自己可以好好的研究,为什么?与《楞严经》、《华严经》都相通。第十二页是这一段的总结,第五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