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讲述菁华(第401集/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现代人有知识,没有智慧。知识是冲动的,它不是安静的,所以造成社会的动乱,这个世界上的灾难是知识造成的;智慧是和平的,智慧决定是从静、定当中生的。所以古人的教学就是一部经,一部经而且不讲,只教你读诵,要求背诵。这是什么?这就是根本智,智在其中,戒定慧三学都在其中。你依照这个方法去做,这是戒学,戒是方法、守法;定是专心,没有杂念;将经文念得清清楚楚、念得明明白白,没有念错字,没有念颠倒,这是慧学,这就是根本智。这样念,念久了,智慧就开了。为什么?他这个念是修定,念的时候没有杂念掺进来。圣人的教诲,那真的是与《十善业道经》讲的原则完全符合:常念善法(经书是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都在其中;不会起一个妄念,那是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每天用的时间久了,真正用功夫,每天至少四个小时到六个小时,功夫才会得力;如果每天能用十个小时、十二个小时,你功夫的进步非常之快。

 

经里面什么意思不要去想,一想经里面的意思都是妄想,胡思乱想。佛教导我们真正的目的是教我们开智慧,智慧开了,经上的文字是活的,我常常提到,字字句句无量义,讲不完,所谓是横说竖说、深说浅说,意思讲不尽!到用的时候观机,他是什么样的程度,他需要什么,给他怎么样一个讲法,活的不是死的。到这个时候,不但是佛经活了,所有一切万事万物都活了,随拈一法都是无量义,随拈一法都是圆满的大法。虚空法界一切性相、事理、因果,一就是圆满,圆满就是一。所以才说「破一微尘,出大千经卷」,大千经卷就是讲的上本《华严经》,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见到的,上本《华严经》是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在哪里?一微尘,任何一粒微尘里面都含藏着三千大千大《华严》。这是事实真相,绝不是随便说这一句话。什么人能证实?法身大士们证实了,他们契入这个境界。这是佛教学真正目的之所在,佛绝对不是说,教你学这部经,这部经你会了,再换一部经就不会,这种教学不善。佛的教学是希望我们这一经通,一切经通;这一法明白了,世出世间所有法你都明白了,这才是佛教学真正的目标、真实的愿望,我们要懂。

 

清凉大师注解里头注得好,他在此地注解,他说「初句解脱之力能观」,这句话讲得好。我们今天想观观不成,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我们没有解脱之力。什么是解脱之力?我们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这三种束缚,我们就无能为力了。怎样把这三种束缚解脱掉?这三种束缚在佛经里头还有一个讲法,叫三种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无明烦恼是妄想,尘沙烦恼是分别,见思烦恼是执着。如果我们能够把一切执着解脱掉,执着放下了,于世出世间法再不执着,给诸位说,六道没有了。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执着来的,你只要有执着,你决定有六道;你执着不能够放下,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放下分别,十法界超越了。这晓得十法界从哪里来的?从分别来的,没有分别就没有十法界。没有妄想,就没有《华严经》上的四十一个位次。法身菩萨为什么有四十一个等级?妄想来的;妄想没有了,这四十一个等级就没有了,圆满的佛果。所以不放下怎么行?

 

我学佛缘很好,我学佛第一个亲近的章嘉大师,那个时候我看佛经大概一个月的样子,我认识他,第一次跟出家人见面。学佛的因缘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的,他是一位教授,他也不是居士,我们从哲学里面入进去的。所以我第一个跟出家人见面是章嘉大师,而我第一句话向他请教的,就是我跟他讲:佛法很好,我知道,知道这个很好,有没有什么方法叫我很快入进去?我提出这个问题。他给我的答覆是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放下重要!为什么不肯放下?没有看破。放下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着,那你真的就入了,妄想分别执着一放下,你就入佛境界。章嘉大师的答覆了不起,一句话。这是真正高人,不是真正高人,你提出这个问题,他给你讲了半天,你也抓不到头绪。所以是真有学问、真有德行,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把门路给我们指出来。

 

由此可知,佛法最难的就是执着。许许多多人在佛法修学修得很好,但是全是人天福报,为什么?坚固的执着。这对一类众生是有好处,不堕恶道,但是他出不了六道轮回。这是佛法里面讲,对小根器的人,佛用这个方法帮助他,来生还能得人天福报,这不是佛法的究竟法。如果说持戒持得很严,但是见到别人不持戒,见到别人破戒,心里面还生烦恼,轻慢心,他的果报将来在哪里?果报在修罗道。修罗也享福,他有贡高我慢的习气,有自以为是的习气,轻慢别人。但是修罗享福就免不了造业,福享完了,业报现前他就入三恶道,所以修罗不是纯善。纯善之道是普贤十愿头一条:礼敬诸佛。我戒律持得再清净、持得再好,对于不持戒的人、犯戒的人,我也把他当佛菩萨看待。他破戒、犯戒,我们要做什么想?佛菩萨示现给我看的,我不如他。谦德!这个你绝不堕三途,绝不堕恶道。见到别人善,我们恭敬他,不难;见到别人作恶不善,还是纯一恭敬心,这个难,这是圣人,这不是凡夫,这有几个人能懂?所以普贤是大行,普贤是佛行,比菩萨行还要高一级,为什么?他是真正的真诚清净平等。所以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道理就在此地。

 

要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是修普贤行,净宗法门完全修普贤行,你们看《无量寿经》就知道了。所以《普贤行愿品》不能不读,应当常常思惟、常常观察、常常学习、常常效法,都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把我们不平的心修成平等,使自己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贪瞋痴慢磨得干干净净,我们就有解脱之力,就能够观佛所行。如果还有烦恼习气在,决定障碍这个能力,我们没有能力观察。所以我们在世间处事待人接物,冤亲债主很多,他们对我们的误会,对我们造成种种障难、毁谤,甚至于陷害,我们要用佛心对他,我们尊重他,我们敬他、爱他,遇到他有困难,我们热心去无条件帮助他,这个难!别人对你好,你对他好,不难;别人对你不好,甚至于别人要杀你,你对他还那么好,这个难。佛菩萨能做到,你看《金刚经》你们念的歌利王,忍辱仙人被他割截身体,他对他还是那么好,发愿「我成佛,头一个来度你」,一丝毫怨恨心都没有,忍辱波罗蜜圆满了。所以忍辱仙人对歌利王感恩,怎么会有一点瞋恚心?在这个境界里面,才知道自己忍辱功夫到什么程度,如果有一念瞋恚的念头,他不行,他忍辱的功夫不到家,他六波罗蜜不能圆满。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得到真正的解脱力,然后才能观佛所行;没有这个能力,你怎么观,你都不能够契入佛的境界。

 

下面给我们略举,第二句「寂静乐,神以此定,观佛此体」,观佛所行的广大,普度一切众生。佛的心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量大;佛的行大,教化众生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执着,对于十法界一切众生之类平等教化。他没有分别,这是佛教徒、那是基督教徒,佛教徒教,基督教徒不教,没这个道理。我们在《华严经》五十三参里面看到,有胜热婆罗门、有遍行外道,那都不是佛教徒。婆罗门就是现代的印度教,在我们此地叫兴都教,在中国称为印度教,古时候称婆罗门。这不是佛教徒,佛教不教他们?教,只要他们肯学,佛没有要他改变宗教,这高明。真正是有教无类,无论你信仰什么宗教没有关系,你跟佛是求智慧。所以佛法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你学任何宗教都没有妨碍,帮助你得智慧,有智慧才能解决问题。

 

佛不改变他们的信仰,不要求他们统统来信佛教,这是对他们的尊重。这就是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为什么?世间所有一切法与佛法没有障碍,事事无碍,理事无碍,那又何必一定要他脱离那个宗教来信佛教?这是我们后世人迷惑颠倒,是妄想分别执着里头生的念头,错了!佛菩萨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无论你信仰哪个宗教都好,都欢喜,都尊重,都帮助你,决定不改变。我们在这里学到真正的佛法,在这里面真正能够体会到一点四无碍的法界。

 

《华严经》的经题就显示这个意思,它的梵文原文翻译的题目是「大方广」,我们现在翻成「佛」,它不是,它翻成「觉者」,「大方广觉者杂华庄严经」,这是它原来的题目翻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喜欢简,把「觉者」就翻成佛,把杂华「杂」字去掉,用一个「华」,庄严「庄」字去掉,叫《华严经》。这个意思我们一想就明了,像一个花园一样,大花园,所有不同种类的这些花卉统统都具足,不是清一色的。这就是各个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国土、不同的众生,就像杂华庄严。没有像现在人动脑筋改良品种,都统一,佛不是统一的思想,佛是大家在一块聚集、在一块生活,都能够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真的是现在人所讲的共存共荣,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华严经》。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6月26日19:54:2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3356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