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讲述菁华(第402集/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四O二集)  2001/3/2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45-0402

src="http://bd.amtbvod.com:88/v2/mp4/12/12-045/12-045-0402.mp4

 

请掀开经本,主夜神偈颂第一首看起,我们先将经文念一遍:

 

【汝等应观佛所行。广大寂静虚空相。欲海无涯悉治净。离垢端严照十方。】

 

这首偈上一次说过,我们是依照清凉大师注疏里面的「约佛说」,就是从法身大士他们学习方面来说的。这些菩萨为我们示现的是杂神众,是主夜神,杂神众在六道里头还是凡夫;换句话说,就我们现前学习的境界当中要怎样来学习。我们必须要记住,要从相上来学习,我们是凡夫,要从最基础的地方来学起。

 

『佛所行』,释迦牟尼佛一生八相成道,给我们示现的意义在哪里?首先我们要学习他的不留恋富贵。他要不出家,他继承他父亲的王位,我们中国古人所讲「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他是一个国王,在那个时代,他那个国就不算是小国了。我们中国历史上记载,像商周时代,大国百里,一百里就是大国,他国土的面积;小国五十里、三十里、二十里,像现在的一个村庄一样。迦毗罗卫国是个大国,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统一,都是部落的民族。他为什么舍弃?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多想一想。那就是佛法里面常讲的,有带得去的跟带不去的,真正聪明人要常常想着,能带得去的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做,带不去的要放下。这些世间名闻利养、地位、权力、富贵带不去!他这个示现就是教导我们,这些东西带不去。什么东西能带去?道业能带去,所以他去学道去了。

 

什么是道?禅定是道,智慧是道,这个东西能带去。禅定是真心。什么是禅定?我们今天总结佛所用的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禅定,这个东西能带得去,这十个字是禅定里头的境界。不起作用的时候,一念不生叫禅定;起念的时候,这五条全都现前,所谓万善常随,随着就起来了。真诚心周遍法界,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无一不是周遍虚空法界,这是起作用,佛法里面叫「大菩提心」;不起作用的时候清净寂灭,一念不生。所以起作用是慧,真实智慧,不起作用是定,定慧是一不是二;不起作用的时候是自受用,自己享受,清净、寂灭、无为是自受用,起作用的时候是他受用,帮助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觉悟。

 

那个觉悟,你看看释迦牟尼佛是做出来给我们看,不是说了给我们听,做出来给我们看。物质生活只要求每天,我们今天讲三餐你能吃得饱,衣服能够穿得暖,有一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足了,就满足了,绝不追求物质的享受。为什么?带不去的!带不去的要搞那么多,不是找麻烦吗?你想想看,你心理负担多么重。心理负担这么重,麻烦就大了,为什么?这个果报就是六道轮回。所以你把这个负担放下了,实际上就是放下六道轮回;不但放下六道轮回,连十法界都放下,你恢复到本真,恢复到一真法界。我们从释迦牟尼佛这种示现要能体会、要能觉悟到,在这个世间,物质生活的需求愈少愈好,不要积蓄,这是累赘、是包袱,所以佛给我们做的示现。

 

我们现在是想着我们初学,凡夫,我们没有办法离开佛法,我们需要许多的经典,学经,需要参考资料,不能没有。不像世尊那个时代,他们什么都没有,完全是释迦牟尼佛讲,他们在那里听,连纸笔都没有,也没有书本,真的就是三衣一钵,所以想想那是何等自在。他们每天学、每天薰习,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他们四十九年没离开,学成了!这个示现教给我们,要想道业成就,要亲近善知识。释迦牟尼佛这些学生,特别是常随众,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不但跟释迦牟尼佛学道,连生活方式也跟释迦牟尼佛学习,释迦牟尼佛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的学生统统跟老师学。

 

我们要晓得,在那个时候,世界上人口少,土地广大,人口少,大家过着什么?随顺大自然的生活,心灵没有被污染,这是对我们现在比较说;世尊讲,那是已经污染了,污染得轻,不像我们现在这么严重。体能也没有受到污染,所以他们三衣一钵、树下一宿行,他身体受得了,这体能没有污染。我们今天不行,我们今天叫你在大树底下坐一晚上,明天就要进医院,生病了,你受不了!受不了什么?就是我们的身体没有他们健康,我们的体能被污染了。我们现在讲心灵、体能都被污染了,这个很糟糕,我们想学,非常想学,没有办法学,学不到。所以那就不得已而求其次,要把那个标准放宽一点。佛教传到中国来,标准就放宽了,因为中国是在温带,有春夏秋冬四季,不像印度,印度只有一季,热带,所以他三衣可以,我们冬天一定要穿厚衣服。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也就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完全依照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个我们要懂得。中国人没有在外面露宿的,都要盖房子,所以他们这些高僧大德到中国来,也住在房子里面,不要去树下一宿,放宽了。放宽是为了适合我们现前的生活习惯,我们的健康状况能够适应,但是也要知道适可为止。一定要学到释迦牟尼佛的精神,那就是我们在生活条件上愈简单愈好,能够放下的尽量放下。

 

中国的道场就是照顾大众的,这是讲过去,成就大众修行的,依照中国的环境。所以我们住在一个道场里面,寺院庵堂,佛教道场,这里面一切设备齐全,出家人到里面叫「挂单」。「挂单」是什么意思?要用现在话来讲,就是你想住在里面,你到那里面注册登记,他分配一个住宿的地方给你。我们自己的生活也非常简单,只是一个铺盖、换洗衣服,在从前是一个包袱背在身上,最简单的行李。我们过去在抗战期间,我们是流亡学生,也过的出家人这种生活,我们逃难也是一个包袱,这一个包袱里面是换洗衣服、一床被子,外面是用一个毯子包起来,那个毯子就做为垫被。大概这一个包袱差不多,我们那个时候背,不超过十斤,被子只有三斤重,加上换洗衣服,不超过十斤重,背着要逃难,去旅行,全副家当都在那里;自己读的书,也有几本书打在行李一起。我们就能够想到,从前出家人大概就是这种情形。

 

你所需要的一些参考书籍资料道场有,道场都有藏经楼,藏经楼就像现在的图书馆一样,供给大家使用的。所以自己不需要带这些东西,无论到哪里,自己都不需要,每一个寺院庵堂都有藏经楼。这是从前,现在没有了。现在没有,那就完全要靠我们自备,自备就非常困难。好在现在科技发达,印刷术进步,《大藏经》缩小了。从前《大藏经》一个字都是一寸那么大的,所以一部《大藏经》像我们这个房子,大概要三间才能放得下,要三间房子;现在《大藏经》,一个小小的柜子就装满了,你看日本缩印的《大藏经》,《大正藏》,一百册。现在确实是方便太多了,但是我们所应用的书籍,参考资料、工具书还是不少,旅行的时候要统统带,还得好几件行李,自己背背不动。从这个地方来看,我们现代人的福报不如从前人,比不上从前,从前是每一个道场它都给你预备好了,现在靠自己。

 

虽然靠自己,我们还是要把自己物质生活降低到最低水平。最低水平是什么标准?标准没有一定,这个要看你居住的环境,你的生活环境,所以没有一定的标准。自己一定要想尽量减少物质生活的欲望,让你的心平静下来,让你的心定下来,我们的道业才能成长。心要不定,就没有办法修道,心要定就一定要放下。所以真正有成就的人,我们老师传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两句话非常重要。我们修学的态度,老师教给我们,「至诚感通」。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真正得力的就这两句话,方法就是一门深入,态度就是至诚感通,这才能有成就。如果能守住这两句话,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就减少了,成就自己不难。你心定了,定了之后你就会开智慧,智慧开了应当要弘法利生,要帮助别人。

 

帮助别人,当然别人的需要不见得是自己的需要;换句话说,各种不同的经论,世出世间法,你都要了解,你才能帮助广大社会群众。在这个时候,如果有道场可以供应你,像我过去在台中十年,我住在慈光图书馆,那是李老师办的,这里面法宝具足,我们可以使用,可以在这里面学习,自己不需要去搜集许许多多参考资料,不需要,图书馆有现成的,可以利用。以后我离开图书馆到台北,这个时候感觉到需要,我们讲什么经就搜集什么经的资料。为什么?希望愈简单愈好。我暂时还不学的,我就不去找这些麻烦,总是愈简单愈好、愈专愈好、愈精愈好。平常涉猎也是如此。因为有一些人不懂这些方法,这也难怪,没有人指导他。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6月26日19:55:2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3356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