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第二次宣讲) 悟道法师主讲 (第二集) 2012/7/11 台湾华藏净宗学会 档名:WD15-005-0002
请大家合掌,我们来念开经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请放掌。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诸位同修及网络前的同学,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今天我们继续再一起来学习《大悲心陀罗尼经》,昨天我们介绍到这部经的经题,这部经经题的别题。这个经的题目分通、别,「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这是这部经的别题,别是个别的,就是区别跟其他的经不一样;「经」这个字是通题,通题就是通用的,佛讲的经都称为经。昨天我们介绍这个别题,介绍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昨天我们介绍到别题的这一段。
讲到观世音菩萨,可以说很多人都知道,知道佛门有一位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可以说家喻户晓,不但学佛的人知道,不学佛的人,民间一般信仰神教的,也都知道有观世音菩萨,甚至他们也来拜观世音菩萨。在我们中国民间,可以说儒释道三教自古以来都融为一体,都分不开了。因此我们看到很多道教,拜神的信众,他也拜观音菩萨。有一次我到浙江普陀山,普陀山我去过很多次,也看到道士带团,他们头戴道冠,身穿道服,他们也带团去参拜观音菩萨,这是道教的团体。另外藏传佛教喇嘛,西洋人去观光旅游,这些都很多。在台湾我们更是可以随地都看得到观音菩萨的足迹,这个神道教几乎也都有供观音菩萨。这是我们社会大众提到佛门的观音菩萨,可以说大家都非常的熟悉,观音菩萨的名气很大。普陀山历史上的记载非常的多,感应的事迹也很多,很多人都听过,也都看过这个书,这是自古以来这个感应事迹可以说记载得非常多。
所以观音菩萨,佛在大乘经典上也给我们讲,观音菩萨跟我们娑婆世界里面的众生缘分非常之深。昨天也跟大家简单的报告,佛在《楞严经》里面讲,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在六根当中耳根是最利,这个耳根比其他五根要利。因此在娑婆世界众生修耳根圆通就比较上容易成就。因此跟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缘很深,这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观音菩萨也可以说在二十五圆通里面,他代表我们娑婆世界大多数众生的根器,也可以这么说,因此跟我们的缘就深了。在大乘经典里面,就是不是专门讲观音菩萨的,其他大乘经典附带提到观音菩萨的经也很多。我们佛门也很普遍读诵的,四众弟子读诵的,比如《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经》里面你看到第十二品,释迦牟尼佛就把《地藏菩萨本愿经》交代给观世音菩萨来流通。这是我们常常读诵《地藏经》的同修应该都很熟悉,第十二品专门介绍观音菩萨,还把这个经交付给观音菩萨。
《无量寿经》,我们净宗学会同修大家可以说做为平常读诵的经典,不但听经还读诵,天天读这个经。我们同学大家都读到「大士神光第二十八」,这第二十八品,在四十八品经里面第二十八品,特别介绍观音、势至。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也都有观想观世音菩萨这个圣像,还有观大势至菩萨圣像的观法,观想的理论、方法。所以在《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也都特别提到观音、势至。这两位菩萨在《楞严经》里面二十五圆通,一个代表耳根圆通,一个代表念佛圆通。从这个地方,我们净宗同修修的是念佛法门,从二十五圆通,还有《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这是净宗三经重要的经典,特别是《无量寿经》,我们就可以从这个地方去体会到念佛圆通跟耳根圆通它是相关的,而且这个关系非常密切。
为什么?我们看到印光祖师《文钞》,他教人念佛的方法,我们现在念佛,这四种念佛是采取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印祖教人要注重在听,就是你心里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纵然不出声,心里默念也有声相,还是要用耳根去听。这个三根如果收摄,其他的三根也跟着收摄了,就可以达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所以这个念佛圆通跟耳根圆通,根据印祖这个教人念佛的方法,我们就知道它这个关系非常密切。因此我们在经典上看到,佛特别讲净土经把这两位菩萨都介绍出来,这有他很深的一个用意。我们现在学习的这是主要讲观音菩萨的经典,虽然讲观音菩萨,但是我们学到后面,这个经文我们就看到,观音菩萨,我们念大悲咒、念观音菩萨,将来往生那观音菩萨带我们往生到哪里?还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里。可见得这个经跟净土经它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密切。
佛在《无量寿经》第二十八品也告诉我们,我们娑婆世界众生遇到急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到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急就是紧急,难就是有灾难、有困难。我们人生在世间有时候也会有不方便的时候,这个不方便就是人力(人的力量)达不到的时候,就是一般人没有办法来帮助的时候。这个时候念观世音菩萨,求观世音菩萨,都会有感应。所以佛在《无量寿经》这个提示,虽然经文不长,很短,但是非常重要。特别在我们现前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显得更需要了。我们人遇到困难、灾难、紧急,没有人帮助的时候,我们就要求菩萨来帮忙了。
你看虚云老和尚他从普陀山三步一拜,从浙江普陀山拜到山西五台山,拜了三年,三步一拜这样拜。人这个身体是肉身,吃五谷杂粮的,在这个路途当中难免会生病。所以在有一次的冬天下雪,拜到荒郊野外,也没有住家。过去清朝末年那个时代,人也没现在这么多,房子也没这么多,他也没有同伴,也没有人跟他在一起。这荒郊野外,冰天雪地冻得生病倒下去了,这个时候真的是找不到人来帮忙,在这个荒郊野外。人一旦病倒下去,要救也来不及了,这个时候谁来帮忙?菩萨来帮忙。文殊菩萨变一个乞丐来帮助他,来照顾,把他的病照顾好了,乞丐不见了。他给他这个病照顾好之后,问他尊姓大名、住哪里?以后有机会去答谢。乞丐跟他讲他叫文吉,就住在五台山下面,只要去那边跟人家问文吉,大家都知道,讲完也就不见了。他拜到了五台山就去问人,找不到这个人。后来有人跟他讲,你讲那个文吉就文殊师利菩萨。那个时候他才恍然大悟,原来在路途当中帮助他的就是文殊菩萨,化身变一个乞丐去照顾他。这个路途当中一共照顾了两次,他生了两次大病。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现前这个时代,家庭的问题、事业的问题、社会的问题,方方面面的问题,整个世界灾难的问题,自己学业、道业种种问题,每个人都有他的困难,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现前这个时代真的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人没有办法去处理的,我们人的智慧能力处理不了的,解决不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就要想到求观音菩萨来帮忙,求观音菩萨来加持。所以我们遇到有困难的时候不要忘记观世音菩萨,我们就会得到菩萨的帮助,这个非常重要。
昨天也跟大家简单报告,观世音菩萨这个名称是修学这个法门的一个代表,修耳根圆通这个法门,修成就了都叫观音菩萨。所以观音菩萨不是只有一个人,很多很多,只要修学这个法门修成就的都叫观音菩萨。所以观世音菩萨他并不是限定哪一个人。当我们自己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的时候,当下我们自己也就变成观世音菩萨。我们在称念名号,我们是在因地的观音菩萨;已经修成就的,他是果位上的观音菩萨。我们在因地修学,已经证果的观音菩萨当然要帮助因地修学的这些观音菩萨,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所以我们对观音菩萨的认识是有必要的,我们学习净土法门的同修也是有需要认识观音菩萨,因为观音、势至是西方三圣之一。《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在这两部经佛都有跟我们讲这两位菩萨,这两位菩萨都是帮助阿弥陀佛接引十方世界念佛众生往生净土的。所以这两位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助手,他的助手。
我们念阿弥陀佛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需不需要念观音?很多修净土法门同修他们也有兼念观音,兼就是附带的念。你看印光祖师在《文钞》他也劝念佛的同修兼念观音菩萨,念阿弥陀佛我们是求生净土,兼念观音菩萨是回向给这个世界的苦难众生。所以印祖在《文钞》里面也劝净宗同修,一天如果你定课是念一万声阿弥陀佛,另外念五千声观音菩萨,回向给这个世界上苦难众生;如果你念一千声你就附带念五百声,你念一百声就附带念五十声。也有人专念观音菩萨的,这样求生净土行不行?也可以。在《观世音菩萨感应录》、《净土圣贤录》,也是有人他专念观音菩萨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可以满愿。
观世音这是就利益众生这方面来讲,观察世间众生的音声,看众生有什么需要,应以什么身得度,菩萨他就现什么身而为说法,去帮助他。随时随地,就是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菩萨都有应,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所以观世音是菩萨在果地上帮助众生的一个名号,这是讲利益众生这方面的。如果对自己修行来讲,自受用叫观自在,对自己是观自在,对众生叫观世音,自己得到大自在、大解脱才能去帮助别人。如果自己都得不到自在,自己的苦都比别人多,那怎么能帮助别人?所谓泥菩萨过河是自身难保,就帮不上忙了,自己还需要别人来帮忙。所以必须自己先得自在。自己得到大自在、大解脱,然后帮助众生,就叫观世音,就是利他,利益众生的,观自在是利益自己,自利利他,自利利他是一不是二。「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这个经别题的人,这个人法立题,这个人、这位菩萨,大家非常熟悉。
下面是「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这是法,佛法的法。上面「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指人。所以这部经是人法立题,人跟法合起来成立的一个经题。「广大圆满无碍」,广大到底有多大?怎么才叫圆满?我们看《华严经》讲「大方广」,我们要知道,佛经里面讲这个大,它是一个表法形容,广大是个形容,实际上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所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那才叫真正广大。你说大它有边际吗?没有。所以大而无外,你在外面你找不到边际;小而无内,你里面找,里面也是无量无边,你也找不到里面的。到底里面到哪里、外面到哪里?没有。所以我们中国古人就讲「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这才是事实真相。这必须对《华严经》的教理有一点认识才能体会,《华严经》讲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一毛端有大千世界,毛端,你看我们身体这个汗毛,一根看都看不到,它那个尖端能容纳大千世界。它这个毛端没有放大,大千世界没缩小,它可以装在里面,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这些境界,过去科学还不是很发达,有些人看到佛经讲,讲得像神话一样。但是现在随着科技的发达,渐渐大家知道佛经讲的那不是神话,理论上讲都讲得通的,理论上讲得通就有这个事实。你看现在计算机一个小小的芯片一点点大,一部《大藏经》都可以装在里面。那个芯片也没有放大,《大藏经》文字那么多也没有缩小,它可以放在里面。现在我们带了一个小小的芯片,到任何地方一插,所有《大藏经》的数据都可以调得出来。我们现在看到这个科技,过去很多人都是否定,不相信佛经上讲的;现在这些科学愈来愈发达,就愈来愈相信佛讲的话是真的。只是佛经讲的这个境界,科学家还没有办法去证实。科学家为什么没办法证实?因为他不学佛。他要学了佛,会比一般人很快的进入佛法。可惜的他们这方向错了,心外求法,方向不对。如果他回归自性向内心去求,他就找到答案;但是他向外面求,他永远找不到答案。
为什么?佛在《唯识论》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我们一般凡夫,包括二乘、权教菩萨、还没有明心见性的佛,十法界的佛,没有用真心,用的是妄心。妄心是什么?阿赖耶识,从阿赖耶识出来的。我们这个意识心的功能,最大可以缘,就是我们可以思惟想象这个意识心,可以想得很多、想得很远,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它的极限只能缘到阿赖耶识,它缘不到真性。因为真性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所以你思惟、想象、议论都达不到。怎么样才能见到真性?你要把思惟想象放下,你不要想你就见到。但是佛教我们不要想,我们就偏偏要想,因为这是习惯,无量劫来这习气很难放得下。哪一天你放下你就见到事实真相。
所以大乘经里面我们常常看到「不可思议」,这四个字就是告诉我们事实真相。而事实真相你不可以用思惟想象去思惟,因为你想不到。你用第六意识这个心去想,怎么想都想不到,最多只能想到阿赖耶识,真性你就缘不到,不可思。不可议,就是你用言语去议论,你去讲,你也讲不出来。所以禅宗大德讲了一句话,这是禅门里面讲的,「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你嘴巴一张开,你要讲,错了,你讲不出来的;动念,你想动个念头去想一下,不行,错了。这就叫什么?就是不可思议。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经典里面讲的不可思议这四个字它的真实义,我们开经偈里面讲,「愿解如来真实义」。怎么叫愿解如来真实义?不可思议你懂了,你就真正理解如来的真实义,他在讲什么,你能看到宇宙人生事实真相。如果你不懂得弦外之音,光这个言语文字里面钻来钻去的,钻个无量劫还是不懂。马鸣菩萨教我们听经,特别是大乘经典,小乘经典我们还可以用意识心去思惟想象,因为它讲的是阿赖耶识里面的这些境界相,我们的常识可以理解,讲到真如自性你用意识你就达不到,不能用意识心去想。这是大乘经教我们的,我们再从这地方去体会。
所以你看这里,广大圆满无碍,我们怎么去想象这广大圆满到底广大到什么程度?圆满到什么样?什么叫无碍?你愈想就愈不对,愈想愈有碍,不是无碍。你不想了,用真心,不用阿赖耶识,就无碍了,就真的是广大圆满,在哪里?就在眼前。所以一切大乘教都离不开这个原理原则,一切大乘经典它都是根据这个原理来讲的,就是一实相,用现在话讲叫事实真相。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个真实义就是讲这个实相。我们现在一下子不能体会,不懂,不懂也没有关系,我们慢慢来学。但是这个原理原则不能错,方向不能错。只要方向没错,虽然我们现在还是习惯起心动念,但是我们知道这个起心动念是错的,我们慢慢修学,把这个起心动念放下,总有一天我们能达到这个目标。最重要就是方向不能错,方向一错,你就永远达不到这个目标。所以观世音菩萨他为什么广大圆满无碍?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佛法的修学有分顿、渐、秘密、不定,这是因为众生根器不一样。佛告诉我们,我们的真心它是没有障碍,我们的真心有多大?尽虚空遍法界,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它哪里会有障碍?一点障碍都没有,所以它是广大圆满,所谓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原来的真心就是这样,这么大。现在似乎我们这个心变得非常渺小,这什么原因造成的?佛在《华严经》常常给我们讲,我们每个众生都有跟如来同样的智慧德相,如来有什么能力我们每个人都有,跟他平等的,没有差别。但是如来这个能力都现前了,我们好像没有了,什么原因?佛一句话给我们说明了,因为众生有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因为有这个东西障碍住,那本来他就有的,因为有这些东西障碍。但是这些东西是不是真的?也不是真的,虚妄的,我们把它当作真的,这样产生的障碍。原来它没有界限的,哪有什么界限?广大圆满没有界限。
为什么现在我们看到,不但有很多界限,而且这个界限划得就剩下自己一个人,划个小圈圈只有自己,都不会去想到别人,起心动念第一个就想自己,这圈圈就划得太小了。你看我们这个地球上,地球就是这么一个星球,这个地球它本身它自己没有去划什么界线,你是哪个国家,我是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哪个国家,那是地球它自己划出来的吗?不是,地球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为什么这是美国,这是中国,那是英国,为什么划分这些界线?那是人划出来的。这是我家,那是你家,愈划就愈小,这是人怎么会有这些界线?这都是从妄想分别执着产生。妄想分别执着最严重,严重到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连第二个人都没有了,他就不会为第二个人去想了。不为别人想,只想到自己,起心动念就是想自己,这个人,我们一般讲,这个人太自私了,自私自利到了极处。有的人心量大一点,他会想到我以外还会想到别人,或者想到一个家庭,为这一家人。
现在实在是失去传统文化教育,真的,人很自私,自私到极处,他只想到自己,连自己的亲人,自己的父母,他都不要。现在很多家庭是这样,特别是到外国去留学、移民的,这个情况就更多了。我上个月到美国西雅图净宗学会,现在这个赵会长,以前他们学会的总干事,总干事的太太,他的同修姓郑的,就是我母亲,汐止,我母亲娘家那边的一个亲戚。他们移民到西雅图去了,她先生当了净宗学会的总干事,我二00五年去,七年前去的时候认识,谈起来才知道原来是亲戚关系。后来我把我母亲那边郑氏的家谱拿给她看,她看一看,知道没错,她们就是汐止郑氏家族的后人。二00八年我看她先生回到台湾来,回到台湾来到我们二楼那个佛堂,好像那个时候我也在讲经,他有来听一堂课,听完到小客厅跟我坐了一下。那是二00八年三月份的事情,二00八年三月我还没有到庐江去。后来他回美国,好像听说过几个月他就往生,我听到这个消息觉得也很突然。那个时候我在庐江,刚好正在打护国息灾百七系念法会,听到这个信息。
在前两年,我们这个亲戚就回到台湾来找我,她说她先生往生了,她在美国一个人也很孤单。学了佛,特别修念佛法门,都知道临终最好有人助念。在美国她有两个儿子,也没学佛,她是跟我讲,恐怕她往生的时候她儿子不会给她助念,所以想回到台湾来。后来我就请我弟弟给她找个房子,在汐止车站附近租个房子,有空就到双溪山上去参加系念法会,现在也常常上山。今年我再去西雅图净宗学会,赵会长才跟我讲,他说他以前总干事的太太,是他叫她回台湾的。我说为什么要叫她回台湾?在美国她们家那么大,住得不是很舒服吗?他说你都不知道,她先生一走,她也不会开车,以前办什么事情都她先生替她办,跑银行,处理很多事情都是她先生处理的,她都没处理过,也不会开车,在美国不会开车就等于没有脚一样,就很不方便。她先生往生,她就想到去跟她儿子住,她儿子都长大,一个当医生,另外一个在做什么事业我不太清楚,两个儿子没有跟她住在一起,他们搬到外面去住。她就想到她先生走了,现在去找儿子,跟儿子住在一起。结果她两个儿子都不让她去住。赵会长跟我讲,所以他劝她回台湾。我说原来如此!
我们就可以想一想,现在人自私到自己的父母他都不要了,你看跟自己最亲的,母亲比父亲还要亲,这个儿女他都不要,这就是人自私到极处。外国这种思想教育,教人就是这样教自私的,自私到父母都不要。这种教育观念,从佛菩萨、圣贤的标准来看,当然是绝对错误的。所以我们学佛,就是拓开心量,本来我们心量很小,现在慢慢拓开了,学了佛明理了。我们现在虽然还做不到佛菩萨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但是也要慢慢扩大。扩大到圆满,扩大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就回归自性。我们为什么自私到极处?我们就知道,我们学了佛听了经教知道,从执着来的,你执着愈重的,他就愈自私,自私自利;执着轻一点,他自私的心就轻一点,他就会多为别人想。
完全没有执着,这个人就证阿罗汉果,证阿罗汉他的心量比六道天道众生的心量还要大,他超越三界了。因为他超越三界了,一定是比六道里面天人的心量还大,他才能超越。执着从分别来的,菩萨破分别,没有分别,心量就更大了,比阿罗汉、辟支佛心量更大。分别从哪里来?从妄想、从起心动念来的。如果我们再把这个无明妄想、起心动念放下,那我们就成佛了,是真的佛了,用真心。就像「观音菩萨耳根圆通」,他回归自性了,在天台宗讲叫分证即佛,是真的佛。你只要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就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跟整个法界就是一体了。其实我们现在是不是一体?还是一体,只是我们起心动念自己形成一个障碍,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哪一天我们把起心动念放下,就在眼前。
这是我们佛法修学有渐修、有顿修的,顿修就是你直接从起心动念就把它放下,你妄想放下,分别执着都从妄想产生的,从妄想发展出来的,你这个根没有了,那个枝枝叶叶自然也就跟着没有了。这是上根利智的人修的,顿舍、顿修、顿证。所以凡夫成佛从理论上讲要多长时间?一念就成佛了。是不是事实?的确是事实。问题是我们这一念能不能放得下?你看六祖惠能大师他表现给我们看的,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印度表现的,都是顿舍、顿修、顿证。起心动念这无明妄想一放下,他就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佛跟中国禅宗六祖他表演给我们看,是顿修、顿证的,因为他能顿舍。
如果我们做不到顿舍,我们渐舍、渐修、渐证,这个我们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渐舍从哪里舍?先从执着,好像脱衣服,三件衣服先脱外面这一层,第一层脱掉再脱第二层,第二层脱掉再脱第三层,这渐渐来,就是渐修、渐悟,慢慢放。慢慢放我们凡夫还是要给我们一个具体的做法,如果没有个具体的做法,我们也不晓得怎么放。从哪里下手?从布施。布施就是在生活当中去修了,你没有修布施,你就不知道你到底有没有放下,你修了才知道自己放下多少。不然讲布施,我们总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布施听说了,佛劝我们布施,那布施有些人他是做一点慈善事业,做点好事,这是有开始在布施。但是还够不够?这要以佛经来做标准,布施第一个阶段的标准,我们要做到放下身心世界,身就是这个身体,心就是我们心里的这些执着,要放下这个。第一个阶段的布施才算圆满,才算及格了。
你看我们净老和尚,他刚开始学佛遇到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是当时我们总统府资政,他教他修学方法,可以说是佛法彻始彻终的一个圆满的教学。教他怎么修?从布施开始。我们老和尚请问章嘉大师,他说他现在学了佛,知道佛法很好,方老师给他讲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佛法既然这么好,有什么办法让我很快的入进去得到这好处?从哪里下手?章嘉大师就告诉他,从布施。布施需要钱,当时他当军人,那个薪水也非常微薄,实在讲都勉强过生活,哪有多余的钱布施?章嘉大师就问他,一毛钱有没有?一块钱有没有?这一毛一块那倒有。他说你就从一毛一块钱去布施,从这里,你有一毛钱就布施一毛钱,你有一块钱就布施一块钱。那个时候寺院有人发起印经,拿个小本子,一毛、五毛、一块,印经或者放生,他就从这个地方开始修。刚开始修的时候当然都会有些舍不得,这个身外的财物赚来不容易,虽然是身外之物,特别是生活艰苦,赚钱不容易的时候,要舍、要布施就显得更困难。一般人总是要把这个钱存起来,不懂得要布施。章嘉大师教他布施。布施刚开始比较勉强,刚开始勉强。像《了凡四训》里面,了凡先生生他也讲这个经验,他说「始而勉强,终则泰然」,刚开始的时候很勉强,但到后面他就愈做愈自然。特别是做到有感应的时候,做到有感应,他就更有信心、更敢布施。
布施开始我们都会着相,我布施了多少,做了多少好事,这是着相。布施还要慢慢提升到不着相,不着相就是三轮体空,外不见布施的对象,我布施给某某单位,我布施给某某人。不见这个意思我们要知道,就是我们不要执着,那个不见的意思是不要执着,不是说没有看见,不晓得要拿到哪里去,不是那个意思,是不执着,不放在心上。因为放在心上就着相,我布施给你多少,那我帮助哪一个人,念念不忘。有的还指望说你要报答我,我对你这么好,我什么时候帮助过你。这就着相了。这就是布施给人就把它忘了。当中不着布施的财物,布施多少钱、布施什么东西,也不要执着,也不要放在心上。不是说不知道布施什么,不是那个意思,是不放在心上,有布施就好像没有布施,但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不着那个相,不把那个相放在心上。内不见我们自己布施的,内不见我。我布施,就着了我相;人,对象,哪一个人他接受我的布施;我布施了什么东西给他,布施了多少钱给他,这就三轮不空。三轮不空布施有没有好处?当然有好处,得人天福报,但是不能脱离六道轮回。我们学佛第一个目标先脱离六道轮回,进一步要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修学才圆满。我们学佛目的不是求人天福报,不求人天福报我们布施就不能着相,不着相的布施就叫功德。着相布施就变成福德,你将来会享受人天福报,但是出不了三界。这就三轮体空!
我们看《金刚经》,《金刚经》也教我们,「不着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就是不着六尘而行布施,你只要不着相,这样去布施,修到底就成佛了。《金刚经》任何一段、任何一句你会了、你懂了,你去修,修到底你就成佛了。可以说从头到尾统统是修布施的,一部《金刚经》,布施、忍辱讲得最多,一开始就教我们布施。所以这个菩萨六度第一个就教我们怎么拓开心量。我们这个心本来就是跟观音菩萨一样,广大圆满无碍,我们跟他一样,他无碍,我们也无碍;他广大圆满,我们人人都是广大圆满,没两样。我们现在为什么小得这么可怜?我们着相。菩萨他不着相,不着相他就没障碍,我们一着相处处是障碍。所以《金刚经》讲,我们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着了相,有这个四相就产生执着了。
破执着,这个大乘教的方法比小乘教要来得巧妙,来得善巧、来得方便。大乘教是教我们你就拓开心量,大而化之,这就比较善巧;小乘教修各种观想,直接面对面去破,这就比较上困难。特别《金刚经》讲的方法,那是破我执最殊胜的一个方法。《金刚经》,我们虽然修净土,有因缘还是有需要来学习。学习《金刚经》,过去我们净老和尚讲,没有别的,就是帮助我们看破,我们真正看破了,那才放得下。因为我们没有把事实真相看破,叫我们放下那很难;我们看破这个事实真相,那放下是很自然的,丝毫不勉强。所以《金刚经》在我们还没有看破、放下之前,对我们来讲就非常重要了。如果真正放下的人,当然他就不需要了,他一句佛号念到底他就成就了。
讲到学习经教,过去我也常常跟我们同修大家来分享,我们修净土实在讲一部经就够了。我们净老和尚常讲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部经你就一直深入。但是一门深入的这样根器的人要老实人,上根的人,这样的人可以。中下根性的这就比较麻烦,中下根性是什么?不老实,根器又不好。虽然知道要一门深入,一部经深入到底,但是这妄念太多。为什么不老实?放不下就不老实了。老实是怎么叫老实?他真放下,这个人是老实人。虽然他对这个事实的道理他不明了,但是对世出世间法他真放得下,这个人老实。我们来学学老实人行不行?有时候我们也常听净老常讲愚不可及,我们看那些老阿公、老阿婆,他真的很老实,他真的说放下就放下,一点不假,我们要学他还学不来,愚不可及。就像李老师在生的时候讲过的话,他说一生他想要学胡涂学不来。以前郑板桥讲一句话说「难得胡涂」,你要学胡涂真的还学不来。
所以我们这个世间中下根器的人占绝大多数,中下根性就是妄念太多,放不下。因此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才讲那么多经,讲那么多经干什么?为这些不老实的人讲的。老实人他还要讲什么?你统统放下,这个事实真相你都明了。禅宗大德以前常讲,这个人都明心见性了,你还要跟他讲什么?舌头挂墙壁,舌头就挂在墙壁,不用讲了。不老实就不行,不但要讲,还要天天讲,一天还要讲很长的时间。你看释迦牟尼佛一天讲八个小时,二时讲经。古印度一时就是我们现在四个小时,二时就是八个小时,一天讲八个小时。就是天天上课,每天上课八个小时,四十九年不间断。讲了这么多,目的就是教我们看破、放下。所以净老和尚常讲,章嘉大师教他的,很直截了当,就是教他看破、放下。放下又帮助看破,看破又帮助放下,看破、放下修到圆满就成佛了。在经教里面讲,放下叫止,看破叫观,他说当时如果章嘉大师给他讲止观,他一定听了一头雾水,什么叫止、什么叫观他搞不懂,给他讲看破、放下,他懂,看破就叫观,放下就叫止,停止的止。真正看破、放下,我们就可以达到广大圆满无碍了,没障碍了。
没障碍那个时候我们的心是什么样?就是这里讲的大悲心陀罗尼。大悲心,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个时候的慈悲心是无条件的。为什么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因为事实真相明了了,他自性流露出来自自然然就是这样,丝毫不勉强,他本来就这样。你要做到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必定是要达到明心见性,那才做得到;你还没有明心见性,还达不到这个程度。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缘觉、声闻都达不到,是有大悲心,但是还没有达到广大圆满无碍,他还是有障碍。只是障碍比六道凡夫那要轻得太多了,但是比明心见性的佛菩萨,他们还是有障碍,还是不圆满。一定要明心见性才能达到这个境界。这在《楞严经.观音菩萨耳根圆通》就讲得很详细、很清楚。所以佛菩萨帮助众生他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为什么?知道这是一体。陀罗尼是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我们简单讲叫总纲领。我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这个别题我们就简单报告到此地。我们上一次讲的,现在有这个文字稿,大家还可以参考,这次我们就讲到这里。这个经有无量义,如果要详细讲可以说是无量无边的。这个别题我们就简单介绍到此地。
「经」这个字是通题,最后一个字是经,通题是通用的。经有贯、摄、常、法的意思,这个经在古印度梵文里面它不是叫经,经是我们中国人称的。中国对圣人他所讲的话,记录下来的文字,称为经,在中国人传统文化里面,只有圣人讲的才能称经。一旦称为经,这个经文就是代表它是真理,只要称为经这是不能改的,因为它是事实真相,它是真理,不能改的。贤人的著作它就不称经,一般称传,贤人作的称传,圣人讲的、作的称为经。所以我们看四书五经、十三经,圣人的言语他教导记录下来称为经;贤人称为传,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是贤人。贤人就是仅次于圣人,他们就不敢称经。所以经在中国人的心目当中它是至高无上的,这是最被尊重的,称为经。
印度它叫什么?叫修多罗。修多罗是印度话,翻成中文它是丝线的意思。佛陀涅盘之后,他的弟子把它结集下来,把他一生讲的这个法结集下来,用贝叶,把它写在贝叶上面。贝叶像芭蕉叶一样的一片一片的,穿一个孔,用个线把它穿进去把它绑起来。这就类似我们中国古代的竹片,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纸,文字都写在竹片,一片一片穿个孔,用绳子把它穿起来绑起来,把它卷起来。所以佛讲的法,记录在贝叶上面把它穿起来,称为修多罗。佛法传到中国来,中国人把释迦牟尼佛讲的也尊称为经,佛讲的称为佛经,跟我们中国圣人同样的尊重,所以称为经。
经有贯摄常法,这个贯摄常法是我们一般讲经里头必须跟大家介绍的。上一次我们也介绍过,这一次我们同样还是再重复介绍一遍。过去我们听过的同修可以说再温习一遍,新的同修没听过就可以听到了。所以这也有双重方面的作用,听过的我们再温故知新,还没有听的,刚好利用这个机会了解经它这个字在佛法里面它的含义。今天时间到了,经这个通题贯摄常法,我们明天晚上再继续来跟大家报告,今天就讲到此地。请大家合掌,我们来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阿弥陀佛,谢谢各位收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