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诸位知道,如果作意的去做,存心有意去做的,这就叫破戒,这就叫破斋。所以行法要看自己,要看时节因缘。不要出了家,在寺庙里面素菜吃得不习惯,居士家里都吃肉,我到你家里去吃饭,没关系,你家里有什么菜我都可以吃,那你是馋得不耐烦,存心去破斋,这是有罪的。你到外国去了,无可奈何,那是随俗。中国人对出家人、学佛的人他懂得,他尊重你,你吃素他尊重你,他会单独给你做。外国他没有这个观念,没有这个习俗,你要叫他给你单独做,他觉得麻烦,带来许多不方便,那就不应该。总而言之,要便利一切众生,这是随俗,不坏世间的法相。《大智度论》对于世出世间法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内容非常的丰富,希望诸位总得要抽出一点时间,把全书细细的去看个二、三遍。二十三面:
经【尔时。释迦牟尼佛受是千叶金色莲华已。散东方如恒河等诸世界中佛。】
我们从此地看佛接受供养,接受来了立刻就散出去。可见得供养结缘要接受,不能人家来供养你跟你结缘,我不好意思接受、我不能接受,这是错误的。供养你要是不接受,换句话是说,我不愿意给你种福,你是拒绝众生种福,这没有慈悲心。别人跟你结缘,你说我不要跟你结缘,那你跟人家是冤家对头,所以这不可以的。接受之后怎么办?接受之后如果存在银行里,存了多多益善,那就是佛在经里面常说的积财丧道,那个麻烦大了。应该怎么办?这一边接受来了,那一边就散出去,佛就是做这个榜样给我们看。散出去有善巧方便,就是以众生少许之供养,要为他培大福报,叫他能够福慧增长,这个辗转功德就无量无边,这一点意思我们要晓得。
【问曰。佛无胜。今何以故。向东方诸佛散华供养。如佛初得道时。自念:人无所尊。则事业不成。今十方天地谁可尊事者。我欲师而事之。是时梵天王等诸天白佛。佛为无上。无过佛者。佛亦自以天眼观三世十方天地中无胜佛者。心自念言。我行摩诃般若波罗蜜。今自致作佛。是我所尊。即是我师。我当恭敬供养尊事是法。】
这段里面它的大主意是教我们要尊他、要敬事,这才是自尊。自尊不是自大,自尊表现在敬人敬事,古人所讲的敬业,敬业的精神,应当要学习的。对于一切众生我们要尊敬,善人,在我们初学的时候善人我们敬而亲之,恶人我们敬而远之。可见得只有远近不同,而敬重之心实在没有两样,是要尊敬的。敬是什么?常常向他讨教。远之,最好少跟他往来,见了面是客客气气、恭恭敬敬,少往来,就是这意思。敬业,我们立定了志向,学某一种学问,或者从事某一种行业,我们一定要尊重自己的事业,学术事业才能成就。智慧圆满了,这是成佛了。成佛之后,『恭敬供养尊事是法』,这都是给我们做榜样。下面是用比喻来说,二十六面:
【佛法中有四种布施。一、施者清净。受者不净。二、施者不净。受者清净。三、施者清净。受者亦净。四、施者不净。受者不净。】
关于布施在第十一卷会有很详细的介绍,这地方是从纲领上来讲,就是四种布施。我在这地方只把这几句给诸位念念,不解释,到第十一卷的时候都有,什么叫做敬、什么叫做不敬,有很长的经文来解释敬与不敬。第二十七面:
【问曰。一切圣人不受果报。后更不生。云何言是施福最大。答曰。是福虽无人受。其相自大。若有人受者。其报无量。】
此地所讲的『一切圣人』是指佛,菩萨虽然福报大,没有圆满,到如来地这是圆满了。功德圆满的人他不受果报,世出世间一切的福报他都不受了,『后更不生』,真正入不生不灭。为什么还要赞叹佛布施的福报大?这里面的意思是说,如来在果地上还修福、还种福,虽然修福、虽然种福,他不受福报,因为他不受福报,其心清净,所以他得的是无漏无量的大福报。你要是不相信,你念念净土三经,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世界,那个福报那样的庄严,他怎么修的?阿弥陀佛天天修福、天天种福,他老人家不受果报,极乐世界的庄严一天比一天殊胜。再看看毘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华严经》里面所描写的,那比极乐世界更要来得丰富、来得圆满。毘卢遮那也是果地上的佛,也是天天在修福,天天在种福。
这教给我们什么?如来在果地上不受福报还天天种福修福,我们现在是什么地位,我们学佛能不修福吗?能不种福吗?怎样修福种福,我们过去在《华严经》第六回向里面讲得很清楚,那一章讲六十种布施的因缘果报;或者看《大智度论》第十一卷,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在学习之前必须懂得理论与方法,以及确实知道福报是决定不虚,我们才能够发起真正的欢喜心来修福,才懂得怎样才是修真正的福报,所谓是功不唐捐。
二十九面一共有十四首偈颂,偈颂就是经文的注解。第三首:
【忍铠心坚固。精进弓力强。智慧箭劲利。破憍慢诸贼。】
我特别给诸位提出来,对我们目前修行顶重要的,第一重要的就是忍辱,一个能忍辱的人心坚固,这个心是什么心?清净心,不容易被动摇,不容易被染污。而清净心就是道,道业所以不能成就就是不能忍,能忍决定有成就,不能忍一定是半途而废,功亏一篑,那是很可惜的事情。能忍要有精进,不能够保守,老守在那个地方不行,要往前进;换句话说,天天有进步,年年有进步,要发愤、要努力、要向上。保守是保持在今天这境界里面,给诸位说,那就叫退步,别人都往前进,你没有往前进你就退步了。
也许要问,我保持我这个清净心、我定的境界上,这很好,我要怎么进步?诸位好好的去想想善财童子,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精进,五十三参的精神、五十三参的意义是在历事鍊心。我们的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从什么地方去锻鍊?从境界里面去磨鍊。每天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人事都是天天在变化,天天有不同,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境界、一切人物里面,面面都能够照到,鍊什么?鍊心里头如如不动,智照光明,鍊这个。所以戒定慧在哪里修?就在日常生活里修,这叫真正的修行。绝不是说每天我把外面六尘境界都杜绝,一个人关在小房间里敲着木鱼念经拜佛。那是小乘人的修法,初级的修法,没有能力接触外面境界,一接触心就动摇了。怕这个心受不起境界的诱惑,好,把外面境界平息,关起门自己来鍊。但是诸位,这种鍊法一定是有阶段的,我永远这样鍊下去,我三大阿僧祇劫都这么鍊下去,决定成不了佛。就好像念书一样,念小学还可以,中学不行,太深了。「好,我一辈子都念小学」,你有出息吗?没有出息。所以小乘人证到阿罗汉了,释迦牟尼佛还骂他焦芽败种,这就等于一个做父母的看到孩子不成器,骂他没出息一样。
大乘菩萨踏进社会,一面历练、一面学习,所以学以致用。小乘好比在学校里学,大乘好比离开学校踏进社会,踏进社会是一面服务、一面学习,诸位要懂得这个道理。纵然你是念到大学毕业,大学也许各种学科方面你也只是学一个纲领而已,并没有成熟。成熟怎么样?要到社会上,要接触社会,在社会里面去历练才能够到成熟。不是说只有学校,跟社会完全脱离了,在学校学的东西能成熟,没有这个道理的。所以菩萨在菩萨位次当中一定要教化众生,教化众生当然就要接触众生,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所在都会接触到,在这里面成就自己、成就众生。成就别人是叫别人开悟,成就自己是锻鍊自己的定慧,自己的定功一天比一天深,自己的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这叫做菩萨法,这叫『精进弓力强,智慧箭劲利』。底下就是效果,『破憍慢诸贼』,憍慢诸贼就是烦恼的代表,在这里面是破烦恼障、破所知障,成就圆满的功德。
再看第八首,在第三十页:
【解知一切法。自得妙道去。或时方便说。愍念一切故。】
前面一首着重在自利自行,这一首着重在利他、化他。『解知一切法,自得妙道去』,这是自己成就了,「解知」是大彻大悟,「自得」是证入这个境界。自己得道以后,绝不可以说我自了,没有这样的佛菩萨。唯有阿罗汉有,他自了。大乘菩萨决定不是的,不是自了汉。他怎样?『或时方便说,愍念一切故』,他一定是时时行方便法门,利益一切众生。方便法门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提醒同修们,随缘而不是攀缘。随缘能够成就无量的功德,攀缘会带来无量的障碍,会增长烦恼。随缘是增长功德,攀缘是增长烦恼,这大大的不相同。随缘是无心,有愿而无心;攀缘是有心的,自己想着一定要这么做,这是攀缘。像这些地方我们都应当要学习,所以要懂得方便法。懂得方便法是很大的学问,方便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佛法里常讲小悟多少次、大悟多少次,有多大的智慧就有怎样的方便法门。如果方便门超过了自己的智慧就变成障碍,这一点自己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我所用的方便法决定是我这个智慧能够照得住,我这个定力能够控制得了的,在自己智慧定力范围之内,这是佛法,这是应当要做的,超越了都不可以。第三十一面,论中是给我们解释「方」,名而非实,是不相应行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