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承传中华文化(第14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请问大家,同样一巴掌,为什么结果差这么多?开悟了没有?每一个人的世界都不一样,光是看这个桌子,我们的世界一样吗?有些人喜欢蓝色,有些人讨厌蓝色,世界怎么会一样?有些人喜欢长发,有些人喜欢短发,看下去都不一样。世界都是自己的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不关别人的事,坏日子也是自己折磨自己。刚刚我们讲到对领导者的态度,「亲憎我,孝方贤」。人,时时先回到从自己做起,这是理智的人生态度。师长老人家太护念我们,道理给我们讲得太清楚了,我们得受持。和谐社会从「我心」做起,不能跳过去,一跳过去,所学一切都偏掉了。尤其听课的时候,都是「我先生需要做、我太太需要做、我儿子需要做」,他们需要听,就一个人不需要听,就自己。心偏了,没有从我心做起。「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忠的人都是为天下、国家着想,他哪有可能后世无福的道理?鲍叔牙推荐管仲当他的上司,为他的国家着想。鲍叔牙的后代十几世都是名大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所以诸位学长,人世间没有一件吃亏的事,人欠你,天还你。你斤斤计较,老天就不可能帮你作主了,老天来作主还被你骂回去,叫「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那怎么办?在旁边看,等你自讨苦吃够了,肯听话了他再来。世间没有吃亏的事,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叫真供养,叫大功德。所以诸位学长,您现在所遇到的境界假如是很难的,恭喜你,老天爷看得起你。你修大福报、大智慧的机会到了,你这关一过,就可以给天下人作供养。您看我们师长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福报?因为老人家修的忍辱太不容易了。「观德于忍」,有大德自然有大福。这么大的福罩着我们这些弟子,不然我们怎么有这么好的因缘、这么好的地方可以学习,那师长不就是在庇荫我们这些弟子吗?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擅为了,我们为人子女、为人学生、为人下属的职分、子道就没有做好。我们在行道,当儿子的就要把本分做好。太太有太太道、丈夫有丈夫道、媳妇有媳妇道,道是无所不在,我们随时敦伦尽分。接着我们看下一句,「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这一点也很重要。一个人成不成才看两个字,叫「孝、廉」。孝顺,他就有德行的基础;廉洁,他就不贪污,他能秉公处理事情,大公无私。廉洁是整个政治的大根大本,你不廉洁,政治就很岌岌可危。所以这一句话讲到,东西虽然很小,只要不是自己的,都不应该私自藏起来。把不是自己的东西藏起来就叫偷,父母了解到这个情况,那不知道有多难过。性德要从持戒去彰显,持戒当中不杀、不盗,偷是严重的盗。再来,有占便宜的念头,你去占哪个事情的便宜,或者占哪个人的便宜都是犯盗戒,这很细微。不邪淫,这个是礼,就是你只要放纵了你的习气、情绪,其实都是犯戒,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不能放纵习气,才是守礼。你一句话粗鲁了,都是犯无礼。妄,不妄语。酒,不饮酒,饮酒容易乱性。当然有权变,你喝酒是当药,促进血液循环,不会乱性,那另当别论。有一些年纪大了,那个地方又特别冷,都有权变的做法。五戒跟五常完全相应,「仁」,不杀生;「义」,不取不义之财;「礼」,不做违背礼、违背伦常的事情;「智」,不喝酒,他很冷静,每一件事该做不该做他清楚;「信」,守信用的人不妄语。这一点东西不是自己的,你拿了,叫贪污,这是根治贪念。你不从贪念下手,这一句话要受持也很困难。

以前的为官者,公家的一个信纸都不轻易拿,拿的时候都给领导说我要用在哪里。公家给他配个电话,他公事用电话,私事,走到自己家里巷子口外的公共电话才打。我们听到这些例子,感佩,自己也要做到,这是世间有道德的人。我们的目标是了脱生死,标准要更高。世间有德行的人我们都学不来了,怎么可能可以学更高的?这个都要真下功夫。纵使是自己的东西,都不要私藏。「六和敬」里面讲「利和同均」,有什么东西,布施出来给需要的人,东西留着也是留着,你留愈久它会坏。尤其吃的东西,它有保存期限,最后留到坏掉,就糟蹋东西了。所以只要东西在那里没人用,其实就是浪费,能想到谁最需要吗?大家是兄弟姐妹,布施。物虽小,今天修行人脑子里还有「我的东西」,它就是障碍。「我的房子」,有没有贪?请问你的房子可以借人吗?你借不出来,贪就来了。大家不要冲动,回去马上借人,找你先生商量一下,找家里人商量。你连房子都可以借人,那你的贪念是调伏得很好了,没有东西不可以布施给人,贪才调伏得了。所以从今以后任何东西不加一个「我的」,它刚好给我用而已,随时谁要,只要他高兴,给他。当然布施是有一个过程的,先从比较不需要的布施,再从最难布施的布施。不然一下子让你把最想要的布施出来,扒你的皮,下次你就不敢来找我了。「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你引导别人行善,不要一下子标准太高,要让他循序渐进,他觉得做得很欢喜,不勉强。

有学长问到,「我们现在学传统文化的人标准都很高,社会大众是不是很害怕?好像跟我们就有距离感,不大敢来学,甚至有压力」。有没有这个现象?诸位学长,哪里出问题了?我们自己本身的心态问题。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在哪儿?感受能力太弱,不能设身处地。为什么感受能力弱?我执太重,我觉得怎样怎样,我觉得这样好,我觉得这样对,就要强加给对方接受。这个还是控制的念头没去掉,占有的念头没去掉,好为人师的态度没去掉,还是贪瞋痴慢的问题。什么问题归咎回来都是心地上的问题,「心外无法,万法由心」,所有这些现象问题都是心地上的问题。但是大家看了也不要指责,为什么?他有个过程。也不要一面倒,全部的炮火对着推展传统文化的人轰,「你看,他们给大众的标准这么高,让人家都不敢学了」,轰他们。轰到最后这些人也不敢干了,最后谁干,你干吗?我们有时候一下又偏到一边,然后又批判得很厉害,不好。当别人不对的时候,你还能先看到他的对、看到他的难得,你这么理解他,他就感动,你再给他讲,他不就去调了吗?我们一副兴师问罪的样子,把他的情绪也调动起来了,「你都说我不对,那你做,我不做了」。「论人之非,当原其心」,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人情练达。论人的过失,你要首先回到他的动机,「不可徒泥其迹」。你看到他的行为不对了,你首先要看他动机,他是要去帮那个人,他方法不对,你不要连他的心都给他否了。你只看到他那个行为,把他讲得一文不值了,他那颗想利众的心也被我们给吓退了。「你这么做是为他好,我们现在感受一下,他们的接受度怎么样?」「对,我们是想利益他」,「那你观察的情况是?」不就讨论起来了吗?「你标准那么高,人家不能接受!」给人感觉不一样,磁场都不一样。

再来,还有一点,为什么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人学的是不一样的?这个值得思考,为什么?因为社会大众跟我们面对的境界是不一样的,我们推展的人是在所有的掌声、所有的赞叹之下修行,请问根基要不要下得深?要。这个根要从哪里扎?你的人生方向对这个世间没有任何贪着,不然你铁定落马,现在的诱惑超过古代十倍、百倍、千倍都不止。大家冷静去分析看看,财、色、名、食、睡,生活的享受,统统不知道是古人的多少倍。外面不知道是古人多少倍的诱惑,里面的根基又比不上古人,横批:凶多吉少。诸位学长,我刚刚讲这段话叫科学发展观,你客观分析问题,不是开玩笑的。你总不能看着大家一个一个倒下来,才说「发生什么事了?」你「一将功成万骨枯」,等你回过神来都已倒了不知道多少批了。我就是这种人,身边已经倒了四、五批,我才后知后觉,该从长计议了。而且我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一个人的修学是一个过程。我身边的同仁看到我的时候,我在哪里?在台上。我在台下他不知道,我还没到海口以前他不知道,但是他学我学什么?他只能学我在台上,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人很容易着相,可是真正要我能够供养他的,不是那个台上的东西,是什么?一个人在台上能真正长久的弘扬正法,能摄受众生,他的根本百分之九十五是真诚心,师父有没有讲?(听众答:有。)我们冷静一下,现在所有在讲课的人,这一句话有没有牢牢记住?有没有在不断提升真诚心?假如没有,那到底他的动力在哪?很容易迷失的。真诚心怎么样真的现前?没有别的,「一念不生是谓诚」,心里面有贪、有瞋、有慢、有疑,就不真诚了。可是你要没有贪瞋痴慢,得要对治习气才行,在哪里对治?在家庭,在处事待人,一跟人家接触,有没有马上知道?骗不了自己,也骗不了人。

我们说扎根是什么?改习气。这个改习气,怎么样才看出我们改了多少?在处众当中观察。我们跟家里人有没有达到至诚感通、无话不谈,我们跟同事之间有没有真诚相待?跟任何一个人都不起情绪、都不起对立、都没有成见?这样我们的根才扎下去,所以得要有人事的历鍊。可是我们冷静看,我们现在弘扬文化冲在最前面的,比例比较高的是热情的人,不是社会历鍊很丰富的人。可是热情的人冲在前面,大家都恭维赞叹,他会不会受影响,他会不会错估自己?他会不会不清楚他有哪些太不足的东西,刻不容缓需要赶快提升、赶快积累?我的结拜大哥,他一辈子在公务员这个身分,整个政府的运作,那些管理经验,怎么办老百姓的大型活动,包含怎么开会,怎么追踪会议,他干了一辈子,这方面我怎么比得上他?但是这些东西要不要学?我一不学,我自己的组织耽搁了事情,我要背因果责任,是因为我的傲慢造成了组织的这些问题,我假如好学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为什么叫战战兢兢?愈高位的人负的因果就愈大,你一起傲慢,你影响的面就很大。你是基层的,你起傲慢,自己生气而已。所以愈上位的,其实应该是愈战战兢兢。不战战兢兢,是不明因果。你愈明因果,你自己当下属,也不会对领导有太多批评,为什么?他得背因果。你更明因果,你只有护念他,让他少犯过失,你只有这一颗忠心而已。

我们何老师有安排这个礼拜天请我大哥跟大家讲一堂「开会」,会前怎么准备,会中怎么进行,会后怎么追踪。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彻底,你走到哪儿都没做完,很多问题都延伸出来。一延伸出来,团体的公信力就不见了。人不相信组织,他还不相信领导,不得了!传统文化不是上台讲几堂课,几百个人拍手叫弘扬文化。落实在你会议当中,落实在你每一个部门的工作生活当中,传统文化是实学,它不是嘴上的学问。公信力这么重要吗?团结是力量,怎么会不重要?大家体会,子贡问孔子,「足兵,足食,民信之」。强大的军队,有充足的粮食,还有老百姓的信任,这个对国家最重要。子贡说,「老师,这三个假如只能留二者,先去哪一个?」孔子说,「去兵」。「假如这二者只能剩一者,怎么办?」「去食」。孔子讲,「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没有老百姓的信任,这个国家随时都有可能会灭亡。可是人饿死了,还有老百姓的信任,这个国家不会倒。我们看「德育故事」里面,多少老百姓,他的信心在,死守一个城门,守了几个月,都快饿死了,甚至于没办法,人死了吃人,这个城还不倒,他的信念还在,这个东西是无形的。军队看得到,粮食看得到,可是看不到的比看得到的力量更大,团体的威信,人与人的信任。可是这个信任不是要来的,是你在所有做事当中遵循三根、遵循道理,赢得身边人的认同跟尊重。我现在讲这一段也很惭愧,自己做得很差,理有顿悟,事还得一件一件把这个精神做出来,「凡出言,信为先」。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5日20:14:2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433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