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九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193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九四页:
疏【又寿命光明者,约而言之,少摄多故。二部名题,止曰无量寿者;约之又约,体摄用故;若具说者,依报正报,悉皆无量。】
钞【约言者。】
约略言之。
钞【佛具万德,今止举寿命光明者。如华严八地,言身相无量,智慧无量,方便无量,光明无量,清净音声无量等。则知举二事者,以少摄多也。】
弥陀名号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四字是梵语音译的,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名号「无量」,这个意思非常深广,在无限深广之中,佛只说两桩事情:一个是『寿命』,一个是『光明』,无量寿、无量光。这是约言的意思,就是最简单、最扼要。古德讲,一切无量里面,以寿命为第一。我们想想很有道理,如果没有寿命,一切的无量都落空,纵然是无量,我们得不到受用,享受不到,所以寿命是第一重要。可以说是一切无量是以寿命无量为体,其他的都是它的德用。在一切德用当中,当然是以「智慧光明」为第一。为什么?有智慧才有真正的快乐,有智慧就没有烦恼了。为什么烦恼多?就是没有智慧。迷了才有烦恼,悟了就没有烦恼。所以在一切受用里面,智慧是第一。没有智慧,纵然有福报,俗话常说「富而不乐」,他很富有,不快乐;「贵而不乐」,贵是在社会上有地位,很高的地位,作皇帝、作总统,一生不快乐,这是没有智慧。果然有智慧,即使贫贱,他贫而乐,他还是非常快乐。由此可知,智慧在一切德用里面非常的重要。所以释迦牟尼佛在一切的无量,不举其他的例子,只举这两种:一个举寿命,一个举光明。
大师在此地以《华严经》做一个例子来给我们说明,说明佛举出光寿这两样是省略的意思,实际上是说之不尽的。举出华严八地菩萨,八地是不动地。华严是圆教,圆教八地就是净宗所说的阿鞞跋致,那我们晓得,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果报就跟八地菩萨一样。李老师在经的注解是「七地以上」,七地以上就是八地,这是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转的菩萨,真正不退转了。七地是远行地,八地才是不动地。
称赞八地菩萨『身相无量』,这句话很难懂,身相怎么无量法?即使大,也还有个限量。像赞佛偈所讲的,佛身量之大,「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五须弥、四大海,还是有个限量。八地菩萨何以说身相无量?实在讲,八地菩萨分别执着真正断掉了。七地以前是伏断,不是灭断,是他的定慧力量伏住,不起现行,不起作用,八地菩萨这是灭断。我们今天讲有量,这个有量从哪里来的?是从妄想执着当中来的,如果妄想执着没有了,那就跟禅宗开悟的境界一样,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你们想想,这身相是有量还是无量?这个境界必须分别执着真正断干净才能见到。从理上讲,实在说也不难体会,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真如本性、就是一个真心。
学佛的人学什么?恢复自己的真心而已。凡夫是用妄心,一天到晚都是用妄心,妄心在佛法里面讲就是用心意识。用心意识,把本来是无量的就变成有量,有分别、有执着,与一切法都对立,这一对立就有界限。所以本来是无量的,现在变成有量。妄想执着愈重,这界限就愈来愈小;妄想执着轻一点,界限就比较大一点。总而言之,脱离不了这个界限。所以无量的心体,就是本性真心,我们不能证得。虚空法界都是真如本性变现之物,换句话说,自性的相分是无量的,我们也不能够证得。如果证得,那叫清净法身。
法身,讲席当中也常常提到,法是一切万法,以万法为自身!不是以这个身体为自身,身体是万法之一,当然也不例外,也不能说这个身不是自己。真正入到这个境界,他的观念跟我们不一样,他是以万法为自身,因为是一个真如本性变现的。就好像作梦一样,迷的时候在梦中,梦中当然有自己,执着自己是我,外面境界不是我。如果在梦中一下觉悟,我现在在作梦,整个梦境都是我自心变现的,那么梦中哪一样不是自己?样样都是自己,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一觉悟,整个梦境原来统统是自己,这就叫法身。所以法身不是指自己一个身,是以万法为身。《老子》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两句话就是佛法讲的清净法身。这就说明身相无量。
心性遍虚空法界,身相也是遍虚空法界无量无边,怎么知道?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你怎么会晓得!说实在话,权教菩萨、二乘圣者、六道凡夫都不知道。真正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佛经里面常讲的「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的真实相,证得实相,这是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别教是初地以上,因为这些菩萨们是智慧无量。智慧从哪里来的?智慧是从清净心来的。我们今天一心一意要求智慧,求智慧,心不清净,智慧从哪来!智慧绝对不是从记问当中来,连儒家都晓得,「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不从记问当中来!所以佛法修学重视修定,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个法门不是修定的,你就晓得定学是多么重要,可以说是离开禅定就不是佛法。我们念佛人所修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定中的境界无量无边,这心定了,他就不起心动念,不起心动念就没有界限。
念佛的功夫跟参禅,实在讲只有在方法上不同,境界上是一样的。禅家讲观照的功夫,就是净土宗的功夫成片。功夫成片,这是功夫刚刚得力,所谓功夫得力。怎么成片法?二六时中心里面都有阿弥陀佛,所谓净念相继,这就成片。功夫一成片,你的妄想执着虽然有,但是它不起作用,因为你心里一句阿弥陀佛念念不间断,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不间断、不夹杂,这就成一片。间断没有成一片,夹杂也不能成一片,所以真正要功夫得力决定不能间断、夹杂,这很重要。
修行为什么重视结期念佛,俗话叫打佛七,打佛七就是求功夫成片,佛七要练习,像我们一般人念七天恐怕都受不了,因为那个不间断是日夜都不间断,晚上一睡眠,睡眠就间断了,睡一个小时就断一个小时,睡两个小时就断两个小时,是日夜都不睡的。开始学,最好是一天,念二十四小时,慢慢再把时间延长,这个做法对我们来讲比较适当。像现在一般道场那个佛七是佛七法会,那个可以参加,为什么?它里头是有间断、也有夹杂,它的目的不过是大家在那里热热闹闹的闹七天而已,并不是求功夫成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