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193集)jingkong法师主讲

钞【不起,寿也。】

 

因为他不起心动念,没有长短、没有先后、没有古今,这是无量寿。我们凡夫概念当中的寿量,他完全突破了,超越寿量,这是真正无量寿。

 

钞【智慧,光也。言寿则光在其中,故单举也。】

 

经题上只要说个「无量寿」就可以,不但光含摄在其中,像前面讲的,身相无量、智慧无量、方便无量、清净音声无量,甚至依正庄严,样样都是无量,统统在无量寿里面包含了。所有一切无量,无量寿是本体;离开无量寿,其余一切无量都失掉意义。所以才晓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寿量同佛,佛无量寿,我们每个人都是无量寿,西方极乐世界依正无量的庄严统统都受用到了。我们何必在这个世间还去分一部分的时间精神去学一些不相干的东西,没有意义!不但世法不相干,佛法也不相干!你真正觉悟了,我们学的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就行了,其他的都不要了。我常说,这一生当中只一部经、一句佛号,这是上上根人。还要搞净土五经,念这句阿弥陀佛,这是中等根人。五经还不够,还要去搞净土古大德的语录,像《净土十要》、《印光大师文钞》,那是下根之人。还要再搞别的东西,这一生不能往生,下根也谈不上,下根还可以往生。我们想一想,有几个上上根人?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去反省检点的。

 

钞【依正无量者。】

 

这是解释《疏》里面「依报正报,悉皆无量」。正报是指身体,除身体之外,统统叫依报,依报里面有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一切人都是属于自己的依报,我们要依赖大众,才能生活在这个世间;同样的,我们要依赖大众,我们的道业才能成就。善财童子要是不用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就是依赖大众,他的道业就不能成就。所以他要依赖大众,在环境里面历事鍊心,每一样事情他经历,鍊什么心?鍊不起心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鍊这个。

 

在境界里面,把心意识,就是把八识转变成四智。转八识成四智是在境界里面转,不是离开境界关起门来转的,那是没用处的,转不了的。不分别,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不执着,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不落印象,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他在境界里头转!所以在一切境界里他不起烦恼,只长智慧。惠能大师见五祖的时候,「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看了很羡慕,我们跟他一比较恰相反,我们是常生烦恼,人家是常生智慧。他为什么生智慧?他能够在境缘当中转识成智,智慧就是四智菩提。一般人修行用功,不晓得怎么修,不知道功要怎么用,那就是盲修瞎练,不晓得怎么修?不知道从哪下手?哪里知道用功就在穿衣吃饭、就是待人接物,就在这里用功夫,就在这个地方不知不觉成佛,业障消了,佛道圆满成就。我们看依正无量:

 

钞【自佛一身所有功德,及如下文声闻菩萨,乃至前之栏网行树等,种种庄严,悉无量故。】

 

『无量』不单是指事,体相德用是一个整体,心性无量,所以声闻菩萨乃至十方诸佛如来,包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统统都是自性变现的。所以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统统是自性变现的。自性无量,诸佛菩萨、声闻也无量,乃至十方世界无量,一切世界众生也是无量,全是心性变现出来的。正报如是,依报也不例外,像前面所讲的栏楯、罗网行树、宝池德水,一一统统是无量。『种种庄严』,种种就全都包括,这两个字是省略之词,说不尽的,『悉无量故』。种种无量无边的庄严,诸位要记住,如果没有无量寿,全都落空,那一点意思都没有了。可见得无量寿重要!佛在经题上一切无量当中单提无量寿,道理就在此地。所有一切无量里头,无量寿是第一。

 

下面末后一段,这是莲池大师会归自性之言,也就是读经心得。他在这段经文里面所体会的,佛法里面常讲的「会归自性」,这段经文如何会归自性,这才真正得到受用。

 

疏【称理。】

 

这是从真如本性上说,『理』就是本性、就是自性,会归到自性。

 

疏【则自性常照,是光明义。】

 

自性本来具有照的德能,在凡夫这照的德能也并没有失掉。照是什么?照就是觉。我们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这都是自性觉,这是在凡不减、在圣不增,自性的本能永远不会失去的。迷的时候,觉照的功能受到一点妨碍,范围比较小一点;悟了之后,障碍没有了,觉照的功能无量无边。功能的障碍是什么?就是心在动,就是那妄心,心动了。心动的幅度愈大,障碍就愈大;动的幅度愈小,障碍就小。实在讲,十法界就是心动的幅度差别而建立的。佛是完全不动,菩萨还微微有一点动,缘觉动就比菩萨大一点,声闻就更大一点,愈往下动的幅度愈大,地狱简直就是大风大浪!就是这么差别,十法界的差别。

 

心妄想执着动的幅度愈大,我们障碍就愈大,就是你的本能有了障碍。虽有障碍,它还是起作用,不是说不起作用。譬如阴天,云层遮住太阳,这是障碍;虽遮住,它还是有光明,不过光明减弱,没有晴天那样明亮,阴天这个光明还是太阳光。我们今天虽然在凡夫,心妄想执着这种风浪很大,可是还是有知觉,眼还是会见、耳还是能听,本能还是在起作用,这就是《楞严经》上讲的六根根性。佛祖常说「六根门头放光动地」,那就是自己本人,是自己本来面目,只要不要把心意识给加上去就行了。我们今天迷什么?就是把心意识带上去了。心意识,识是分别、意是执着、心是落印象,我们就坏在这里。果然不分别、不执着、不落印象,就转心意识成四智菩提,就转过来了。

 

古德教我们,「听教要在会归自性」,那是真实受用,不要去记语言文字,体会里面的意思,会归到自性,就是帮助你觉悟。「修行要在转识成智」,转识成智,简单的告诉诸位,就是在一切境界里面,我学着不分别、不执着、不落印象;换句话说,一切时、一切处保持自己的清净心,这叫修行。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八万四千法门,目的就是一个:如何恢复自性清净心。『自性常照』,照就是觉,常觉,『是光明义』,这是真正智慧光明。

 

疏【自性常寂,是寿命义。】

 

『寂』是寂然不动。六祖讲「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自性是不动的。我们今天讲起心动念,妄心在动,真心不动。真心是本有的,妄心是本无的,本无当然可以离开,本有当然可以证得。不动就是『寿命义』,不动就是恒久,没有古今去来,这是真正的长寿,真正的永生,不生不灭。

 

疏【自性寂照不二,是阿弥陀义。】

 

为什么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不是妄念?从这里得到证明。念别的都是妄想、都是妄念,唯独念阿弥陀佛不是妄念,为什么?阿弥陀佛是『自性寂照不二』。念这句阿弥陀佛何以见得是自性寂照不二?下面《钞》里面要详细给我们说明,但是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只能讲到此地,下一次我们再讨论「自性寂照不二」就是念阿弥陀佛的意思。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1日09:54:0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415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