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191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他开悟了,这就是佛法教学重在开悟,不重记问之学。你听讲经、学经教,记得很多,也讲得天花乱坠,不行,这是什麽?这是别人的,不是你自己的。中国古圣先贤也重视这个问题,孔子在《论语》裡头有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要什麽样的人才可以为人老师?要开悟。所以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自见就是开悟。中国古时候教学,老师只督促学生读,读遍数,一天要念多少遍。读上一千遍当然会背了,问题就是你念的这个东西懂不懂?你懂多少,讲给我听听。不是老师讲给学生听,是学生讲给老师听,老师听了点头欢喜,给他印证,这开悟了。小悟人人都有,常常都有;大悟也有,大悟就可以做人师,就可以讲经教学。讲经教学的标准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像佛一样,佛是在禅定当中大彻大悟。一生讲那麽多经论,他跟谁学的?没人教,都是其义自见。自见有没有底限?给诸位说没有,无量智慧,没有边际,无论什麽人问他,无论问什麽问题,他都能给你解答,他都能教你。智慧从哪来的?是自性本有的。惠能大师说得好,他开悟了,他第三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所以自性裡头本来就具足的,具足是一丝毫没有欠缺,圆满的智慧。而且佛告诉我们,这种圆满智慧、圆满德行、圆满的相好,一切圆满,是每个人都有的,人人平等的。所以佛说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为什麽现在不是佛?就是烦恼习气把你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障碍住了,透不出来,现在学一点东西都学得似是而非。佛家教学要求智慧,不求知识。有智慧自然有知识,有知识没智慧。智慧能解决问题,没有后遗症;知识解决问题,带了一大堆后遗症,永远都搞不清楚。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下面念老引用《法华经》,嘉祥大师的疏,他说「有人言通取一切戒为梵行,别名断淫为梵行」。这是嘉祥《法华经疏》裡头所说的,梵行有这两个意思,持戒是梵行,也有人说特别专门指断淫是梵行,持戒没有断淫不算梵行。「故《大品》曰:淫欲障生梵天,何况菩提!」这句话重要。淫欲没断,你生欲界天,你去不了色界天,色界叫梵天。欲不断只能在欲界,欲界六层天裡头没有断淫欲,淫欲断了就生梵天,色界天,再上去无色界天。六道裡头最上面的两层,色界、无色界你都没有分,何况菩提?菩提是成佛,那怎麽能够?「以上皆以离欲为梵行」,这个是佛门裡头,特别是小乘,他们所说的。

 

可是还有更深的意思,「但另有深义」,比前面意思深,「以证涅槃之万行为梵行」,这就高了。「如《法华嘉祥疏》曰:梵行之相者,梵名涅槃,即根本法轮大涅槃也。行即万行,到大涅槃也。」这个意思深了,这个梵行是指谁?成佛。佛以前,法身菩萨是梵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圆教初住以上,生实报庄严土,这是梵行,大乘的;小乘,大梵天就是梵行,差别很大。大梵天没有离六道,圆初住菩萨是生实报庄严土,不是同居土、方便土,不是,是实报土,这个意思高了。所以说是根本法轮大涅槃也。菩萨行就是六度万行,六度是六大纲领,每一个纲领裡头细行都是没有边际的。大乘经上告诉我们,十善业道是善恶的根本,十善业展开来就是菩萨所修的八万四千细行(就是善行),八万四千细行把它归纳起来就是十善业。在小乘,这十善业展开三千威仪,阿罗汉证得的,三千威仪,浓缩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通大小乘,根!我们念佛人抓住这个根就行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跟十善相应,不能违背十善。违背十善就是十恶,十恶到哪裡去?十恶到三途地狱去了,这不能不知道。为什麽会上升,为什麽会下堕,关键都在十善。本经佛教给我们,十善从哪裡修起?口业修起,跟一般经上讲的不一样,一般经上都是身、口、意。本经的排列,在第八品裡头我们会读到,第一句「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淨无染」,它是口、身、意这样排法,用意很深。为什麽?口业最容易造,最容易犯的,把它摆在第一。像这些排列的顺序先后,都有很深的意思,我们不能轻易看过。所以这个另有深义是要证大涅槃。

 

《法华嘉祥疏》裡头说,「梵行之相者,梵名涅槃,即根本法轮大涅槃也」。这是根本法轮大般涅槃,圆教初住以上证得,证得这个果位生实报土。不是修淨土的人都到华藏世界去了,就是《华严经》,《华严》讲的华藏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到那边去了。行就是万行,修这个到大涅槃,十善圆满就是万行圆满,也就是大乘菩萨的大般涅槃。又《大日经疏》第十七卷,这是密教的,密宗,这裡头说「梵谓涅槃」,跟大乘经讲的没有两样。「梵行谓修梵行者名」,修梵行的人称为梵行。「具大涅槃名为梵」,具是具有,具有大涅槃,这才称为梵。由此可证,密宗裡头有大乘,大小乘都有。「上二经疏,皆谓到大涅槃之行,为梵行。是则梵行之深义,不侷限于持戒与断淫而已」,它的意思比这深,持戒与断淫这是小乘。「今愿文曰殊胜梵行」,这殊胜两个字意思可深了,念老在此地给我们解释说,殊胜梵行「应兼此二义」,大小乘所说的统统包括其中。

 

「盖断除淫欲,礼佛念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即趣向大涅槃根本法轮之妙行也」。这个跟大乘经上讲的相应,这是《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也是修淨土的人应该要知道的。我们每天礼佛念佛,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麽?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观经》上讲的(这是淨土宗的经典)至诚心,真诚到极处,真心,这是菩提心之体。有体有用,用裡面有自受用、有他受用,就自受用来讲,深心;他受用,慈悲心、大悲心,《观经》上讲迴向发愿心,迴向发愿是慈悲的表现。我们修积的功德不完全自己享受,希望供养大家,一切众生都能享受到,这个心量大。我每天发心念佛,迴向给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好!愿一切众生都能够遇到淨土法门,都能信愿持名,同生极乐国,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趣向大般涅槃根本法轮的妙行,这个妙行就是一向专念。蕅益大师说得最简单,信、愿、持名。信愿持名,信愿就是发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专念,跟本经完全相同。

 

「一闻佛名,即具如是功德,足证佛号,名具万德」。前面三愿都是讲名号功德,这是足以证明阿弥陀佛一句名号具足万德。万不是数字,不是一万二万,不是的,万代表圆满,圆满就是无量无边的大德。「又闻名功德,微妙难思」。听这句佛号,功德也是无量无边。念佛的人很多,不知道名号功德的殊胜太多了。他不知道,他念佛名,功德有,就不大,为什麽?它跟他的心不相应。心行要相应,自己要真正知道。所以经不可不读,不读经不知道。经要多读,要念得很熟,你把经念通了,你全明白了,那你念阿弥陀佛,声声功德不可思议,念念功德不可思议,真的是微妙难思。「如《尊胜陀罗尼经》曰:诸飞鸟畜生含灵之类」,这句是说畜生道,畜生种类也非常多,「闻此陀罗尼一经于耳,尽此一身更不复受。」这个意思是说,这些动物听到佛的名号,只要牠听一遍进去,真听清楚了,牠来生就可以离开畜生身到人道来,这功德多大。我们住在农村,农村有院子,有树木、有花草,我们还有一块地种了菜,菜园裡面树上放佛号,放小的念佛机,裡面是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让这些有缘众生听。牠真听到就得这个殊胜利益,牠离开畜生身到人道来,到人道来跟佛有缘,将来长大都是佛门弟子。

 

「又《涅槃经》曰:是大涅槃经亦复如是,若有众生一经耳者,却后七劫不堕恶道。」你看这个功德多大,《大涅槃经》是大乘经,《涅槃经》如是,所有的大乘经亦如是。我们现在用念佛机,把名号、把经文统统灌在这个机器裡面,让它从早到晚不断在那裡播放,附近所有众生都听到,我们有这种心,这是度众生。度这些众生比人好度,人有怀疑,不肯相信,这些众生他欢喜,他愿意听。「一经于耳,尚具上述功德。何况经耳之后,兼能信受」。这个听了,他有没有信、有没有接受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他听了就有这麽大的功德。如果听了他相信,他接受了,那个功德更大,「其功更胜」。「一般经中闻字」,经典一翻开第一句「如是我闻」,这个闻字,「不是但闻」,不是只是听到,意思裡头有信有受。大乘教裡头,这闻字裡头有信解行证,包含这些境界。「是故闻名之人,今生纵不即能往生」,这一生当中往生他做不到,「来世亦必常修殊胜梵行也。」殊胜梵行裡头,无比殊胜的梵行就是信愿持名,也就是说他很有可能闻到淨土法门。为什麽?这个缘是修淨土的人跟他结的,特别是如果我们叫他闻的佛号是阿弥陀佛,直接就是把殊胜的梵行缘跟他种了、跟他结了。

 

下面第十五章,从二十八愿起,「国无不善愿」,经文:

 

【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从右章第二十八至第三十八愿」,这有十一愿,二十八到三十八,「为摄彼土众生愿」,这是讲极乐世界的,极乐世界的众生,「表极乐国中众生之功德受用」。这一章裡头有四愿,「国中无不善名,是第二十八国无不善愿。住于定聚以上,是第二十九住正定聚愿。犹如漏尽比丘以上,是第三十乐如漏尽愿。最后,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这是第三十一愿。这些统统讲极乐世界,为我们说明往生到极乐世界有哪些好处,帮助我们生起求生淨土的心,这很重要。我们求往生,生到极乐世界有什麽好处?很多初学的人一定要问。这十一愿完全讲极乐世界无比殊胜之处,头一个告诉我们,国没有不善的名,连名都没有,不善的事当然更没有。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4月5日20:47:3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41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