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0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104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一九九页:
疏【圣人无我,今何称我?智论有三:一、随世间故,二、破邪见故,三、不着无我故。以是三者,不碍说我,又法身真我,亦得称我。】
这一段是预防有一些人学了一些佛法,佛经里面常常说要破我执、破法执,初果就破身见,四果罗汉就破了我执,为什么他还要说「我」?防着有这样的疑惑,所以大师在此地特别为我们说明,他举《大智度论》上「称我」三个意思。这三个意思在底下有解释,我们看《钞》:
钞【此下复分我闻为二,离释同前。】
『离』是分开来讲,什么叫『我』?什么叫『闻』?跟前面这个例子是相同的。第一就是:
钞【一云随世间者,谓世法中说我,非第一义中说我,随顺世间而说,无有实体,则不乖于第一义也。】
『第一义』是说不出的,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能说得出来的都是第二义、第三义了,能思惟想象的也不是第一义。什么叫第一义?第一义里头连第一义也没有,如果有第一义就不是真正的第一义,实在讲就是真如本性,从现相上来讲就是「一真法界」,《法华经》里面说的「诸法实相」,净土所讲的「理一心不乱」,都是第一义。它的名词很多,有一百多种之多,都是说一桩事情。实在说不出,要我们自己去体会,只能用体会,不能用思惟,因为一落到思惟就是第二义,就不是第一义了。
禅家讲参禅,离心意识参,离心意识就是第一义,「心」是阿赖耶识,「意」是末那识、第七识,「识」是第六识。你能够离开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你所显露出来的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就是第一义。怎样才能离得开?你先要晓得,心意识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样的现象?第六意识去分别,我们这个分别心是六意识,第七识是执着,第八识我们讲落印象。换句话说,你不分别、不执着、不落印象,这个时候就是第一义。我们眼见色不分别、不执着、不落印象,耳闻声也是不分别、不执着、不落印象,就是不用心意识,这个时候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统统是第一义。
这里面,你们现在好好的想想,你能说得出一句话来吗?不要说别的,我们举一个例子,我举出这个,「离开一切名字相,你说一句来,这是什么?你们能不能说得出来?」离开名字相,你说纸片,「纸片」是个名字,「精舍」也是个名字,「书签」也是个名字,我叫你离开名字相,你说一句出来,这是什么?就说不出来了。清不清楚呢?清清楚楚,说不出来,这就是第一义。你能说出来,这就第二义,就不是第一义。
这个境界,佛法没到中国来,我们中国人也知道!你看《老子》里面所说的,「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这两句话跟佛经里面讲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一个意思,说法不相同,意思境界完全相同。可见得老子也见了第一义,也证得诸法实相,要不是佛再来,那也是八地以上的菩萨,不是八地以上的菩萨说不出来!没有入这个境界,他说不出来。佛法没到中国来,中国人也入了这个境界。
所以第一义里面是平等法、是清净法,第一义里头流出来的作用就是慈悲。所以慈悲是性德,是真如本性里头本具的德能,大慈大悲!我们常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如果要不见性,这个慈悲心流不出来的,我们想学也学不到,怎么勉强学都学不像的,必须自己亲自入了这个境界才行。所以,第一义里头没有我!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四相都空了,哪来的我?这才叫第一义,也叫做中道第一义。所以,实实在在无我。随顺世间,这就是起作用,这叫做慈悲。
佛要常住在第一义,第一义里头,刚才讲了,不但没有言语,也没有思惟,试问问佛怎么样教化众生?佛给我们说这些经,说这么多话,都是从第一义把它变成第二义,我们才能得利益,他才可以给我们讲,给我们研究讨论,这一问一答。如果第一义里头连念头都不能起,还有什么说话,没有言语!那佛也不能教众生,众生永远都不会开悟了。因此,必须要把智转变成识,转变成分别、执着、落印象,起这个作用,起这个作用是为了教化众生。所以变现出来是为他受用,不是自己受用,是变化心意识为他受用。因此,诸佛菩萨智与识是同时起作用的,没有先后次第,为什么?他自受用是智,换句话说,他无分别、执着,他也不落印象,他自受用是四智菩提。他受用呢?是八识。所以他的八识跟四智同时的。对自己是四智,对别人是八识,他的八识就是四智变化出来的八识,所以他不迷、他不惑,这叫做中道第一义谛。
我们凡夫的确只有八识没有四智,为什么?在一切法里面分别、执着、落印象,这个事情麻烦就大了。什么麻烦?六道轮回就是这么变现出来的。六道轮回是自己变的,自己在里面头出头没,谁能够救你呢?没人能救,救你的人还是自己,除了自己,谁都救不了你。你说佛菩萨大慈大悲能救我们,那佛菩萨真的慈悲,早把我们统统救出去了,我们今天为什么还在六道生死轮回?佛菩萨救不了!佛菩萨能救我们,就是把这事实的真相告诉我们,我们明白了,明白了自己有办法了,有什么办法?跟佛菩萨一样,不用心意识,那轮回就没有了,就解脱了。
所以同修们要明白,我们在日常生活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知道这个病根之深,就是分别、执着、落印象,这个病太可怕了。这个病就是我们无量劫来生死根本,谁有能力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分别、不执着、不落印象,谁有这个能力?有这个能力的人就成佛、成菩萨了,就出离三界了。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说这一个理,没有第二个理!千经万论都是说这个理。许许多多的方法都是叫我们把这个观念转过来,转过来就成功了,为什么转不过来呢?习气太深了,就是用心意识用成习惯了。我们晓得转,可是一遇到事马上又迷糊了,老习惯又用上了,麻烦就在此地。无始劫以来用成习惯了,现在一下转,转不过来,这个事情就麻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