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85集)jingkong法师主讲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八十五集)  199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085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一四一页:

 

在异解里面,古德种种注疏所提出的一些看法,当然都很有道理,皆不违经。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这一段,就是莲池大师给我们做一个决断,真正的宗趣究竟在什么地方。

 

玄义【此经宗乎法性,于法性中,复分总别,总而合之,谓是依正清净,信愿往生,以为宗趣。】

 

这个意思确实把前面古德所讲的宗趣意思很圆满的都概括了。首先说它是『宗乎法性』,因为念佛门在五教里面,它是属于大乘终教,也就是大乘到最后的这个阶段,同时它属于顿教,它是顿超法门。它也有少分圆教的意思,理事无碍,与《华严经》相通。大乘终教都说『法性』,虽然也讲一些法相,但是所说的法相到最后统统融归到法性。本经也正是这个意思,因为经里面给我们讲「圆证三不退」,特别注意那个圆字,这是一切法门里面所没有的。三种不退转就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在我们世间人很难得到,实实在在是不容易。「位不退」是决定不退三恶道,换句话说,保证不退,得到保证。这个不仅是要禅定,而且要智慧观照,为什么?一定要断见思烦恼当中的见惑,三界一共八十八品。

 

见思烦恼要是不断,再好的定功,可以生到四禅天,可以生到四空天,都是六道凡夫。到四禅天,四禅天的寿命到了,还是要堕落,四空天也不例外,也还要堕落下来轮回。凡是地位愈高的,这落下来都是愈重。四禅天人、四空天人寿命完了的时候,堕落下来不是地狱道就是畜生道,而且多半是地狱道,正是所谓「爬得高,摔得重」。小乘初果,定功比不上四禅天跟四空天,可是他有智慧,他有慧解,能够断烦恼。真正学佛的同修一定要注意到,烦恼不断,生死就不能了。你要没有烦恼的干扰,这一生可以作佛;你被烦恼干扰着,来生人天两道恐怕都不容易得到。这个问题非常的严重,谁都帮不上忙。

 

八十八品见惑断掉了,这在小乘位叫见道位,他见道了,见道而后修道,这才是「位不退」,决定不堕三恶道。他修行证果也就有了期限,天上人间七次往来就断思惑,思惑断了就证阿罗汉果。证到阿罗汉之后,回小向大,这才能够到行不退。「行不退」,不再退转到二乘(声闻、缘觉),换句话说,他决定是大乘菩萨,不会退到小乘地位。「念不退」,就是成佛的这个念,念念他都是往无上菩提精进,他不会退转,这个是圆教初住,别教初地。所谓念念流入萨婆若海,萨婆若海就是无上菩提,不会再退转了。虽然他已经证得三种不退转,但是没圆,圆是圆满。圆满的三不退,是圆教的等觉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普贤、弥勒菩萨,他们是圆证三不退。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这不往生则已,一往生,哪怕是下下品生的,都是圆证三不退。诸位想想,这样的便宜到哪里去找!人人都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去得了吗?实在说,去得了去不了,不要问别人,问自己。别人再赞叹你,你一定没有问题,并没有给你打保险,到时候能不能去得了,那还要靠自己。这比修学其他的法门是要好得多,要容易得多。可是你的障碍还是要排除,你的妄想还是得放下!障碍不能排除,妄想不能放下,你这一句佛号念的不得力,这样的功夫,在平时我们自己就能勘验,就能检讨,我这个佛号念的得力不得力。什么叫得力?我念这句佛号的时候,确实能把我的烦恼妄想念掉了。不念佛的时候,这烦恼妄想又来了;念佛的时候,确实可以把烦恼妄想念掉,这个样子功夫叫得力。如果念着念着这妄想烦恼还是照样起来,这个佛号不得力。这就是自己要晓得自己的情况,怎样帮助自己用功能得力,往生才有把握。

 

古德也说:念佛人要常常把死字贴在额头上。我们要晓得,这句话的真正用意:第一个是提高自己的警觉,第二个是叫我们放下万缘。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没有一样你能带得去!这是劝勉我们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功夫容易得力。有这个警觉的意念,你就会精进不懈,不敢将这宝贵的光阴轻易放过去。拿着宝贵的光阴去打妄想,为什么不拿来念佛。你将一生的命光拿去打妄想,你造作的是六道轮回;你要是拿去念佛,那你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完全不一样。

 

你成了佛,家亲眷属才真正能爱护得到。你要不成佛,没有用处!成了佛之后,你的家亲眷属不管在哪一道,你都认识,你都能把他找到,你都能帮得上忙。你要不成佛,你自己是一塌糊涂,家亲眷属投胎到你家里来了,你也不认得,这是真的。有的自己最亲爱的父母、儿女死了之后,到自己家里投胎,投胎做只狗、做只鸡,你也不知道,照样把牠杀了吃了。这个我们在佛经上都看到,不晓得了!

 

「一念不生」就叫佛,「一心不乱」就决定见佛,所以说它是宗乎法性。在法性里面又分作『总』、又分作『别』。总的意思就是『依正清净,信愿往生』,这是总义。我们看注解:

 

疏【取前二说兼合言之,总为宗趣,以前说不该依正,后说未详信愿,故须兼合,始得无遗。】

 

这是莲池大师把他的看法给我们说出来。前面,就是古大德讲的,有的注解是以信愿为宗,有些注里面是依正清净为宗,意思都不圆满,都偏在一边。莲池大师说,正确的意旨应该是兼而有之,所以把古德讲的「依正清净」、「信愿往生」合起来,以这个为宗旨,意思就没有欠缺了。

 

疏【良繇依正信愿,兼备交资而得往生,皆不出自心故。】

 

有信有愿,如果没有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的信与愿都落空了,所以必须要『依正清净』来帮助我们的『信愿』。我们看看西方极乐世界有这么好,这才起了信心,这才发愿往生。这桩事情,将来在《无量寿经》里面,诸位看到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一看就不能不去!看到有那么好的世界,那么好的环境,怎么能不去呢?没有听说到、没有看到,这信愿生不起来;看到了、见到了,你一定想去。『资』是资助,帮助你,帮助你生信心,帮助你发愿,发求生的愿望。有西方依正清净,要是没有信愿的话,它那个国土清净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扯不上关系!所以必须是有信有愿,这样能帮助我们亲证西方依正这两种果报。可见得依正清净跟信愿往生是一不是二。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4月23日12:14:5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174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