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因念弥陀。】
你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是事。一天到晚在念佛,珠不离手,佛号不离口,念到最后把你自性弥陀念出来了,就是把你的觉性念出来了,果然六根对六尘境界都能觉而不迷,这是理。
演【方显自性弥陀。】
把自性的理体完全显露出来。
演【因求净土。】
我们求愿往生是事。
演【乃悟唯心净土。】
这是理,理是什么?就是禅家所讲的见性,明心见性,一定要靠事才能显示出来。古大德常讲「历事鍊心」,这就叫修行。历是经历,我们从早到晚,不晓得遇到多少人?遇到多少事情?就在这个人事里面鍊,鍊心!心是什么?心就是理。要在事上显理,这叫真修行。如果遇到事就迷惑颠倒,那不叫修行。修行绝对不是空念这句佛号,一天到晚念佛、拜佛,与我们这个生活无关,与我们的生活脱节,这不叫修行。
佛法就是生活,与我们生活没脱节。不但见性之后不脱节,见性之前也不脱节。学一分就有一分的受用,学两分就有两分的受用,活学活用,不是念死书!那个读死书,食而不化,就是此地守愚之辈,那是不解如来真实义,就是此地讲的「众生不体佛意」,不能体会佛的意思。一定要活学活用,这才叫做真修行,你自己就能得受用。你自己的境界一定是天天提升,你的烦恼一天比一天轻,你的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你的信心、愿力愈来愈强,这种现象才是在佛法里真正得到受用。讲到这个地方,底下这几句就不难懂了。
演【由是心是佛,方乃是心作佛。】
『心』是个理,『佛』是事相。因为『是心是佛』,所以到最后他『是心作佛』,成佛了。
演【因是心作佛,方显自心是佛。】
理与事相辅相成,互为因缘,到这个境界,理事是一不是二,完全圆融,如水乳交融,成为一体。莲池大师在《疏》里面说『事理交资』,资就是资助,事帮助理显,理帮助事成,他是互为因缘。因此理事『不可偏废』,这是我们一定要牢牢的记住。今天在我们现前,理是什么?理是我们研经,我们在经典、注解里面研究讨论就是求明白这个道理;事是什么?事是一天到晚二六时中执持名号,这是事。两者要同时并进,决定不能偏废。尤其是我在前面所讲的,一门深入,在没有成功之前绝不换法门、绝不换另外一个道路。
读诵大乘,《弥陀经》是大乘,特别是《弥陀疏钞》,《弥陀经》这么薄薄的一卷经文,我念起来,念得太多,念烦了,没什么意思,《疏钞》好!《疏钞》几乎是节录《大藏经》的精华,念《疏钞》就是念一切经的精华,而这一切经的精华就是发明《弥陀经》的道理。所以读诵《弥陀疏钞》就是读诵大乘,为人演说也专门演说这个法门。理事圆融,理事圆修,这叫善学。
疏【着此执彼,厥弊等耳。】
这是说明两种过失同样的,愚者执事废理,小慧之人着理废事,都不能得一心、都不能达到功夫成片;换句话说,都不能往生。为什么?没有成就。这两种毛病一样的错误。
疏【童蒙喻全愚。】
『童蒙』是孩童,他着事迷理,譬如小孩在过去小学念古书,不懂!只是念,把它背熟。童蒙的教学着重在背诵,不讲解的。为什么不讲解?他智慧没开,你给他讲他也不懂,只教他背诵。有没有好处?有很大的好处。童蒙他虽然智慧不开,记忆力好,凡是需要记的东西,在这个时候统统教他记住,到十二、三岁渐渐懂事,智慧开了,这才听讲。
中国过去教学是分两个阶段:小学着重在读诵、记诵;太学,太学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着重在讲解、研究讨论。所以小学童蒙教学的时候,学生很苦,可是到太学念书,那就乐,读书乐,非常的自在。为什么?所有需要研究讨论的这些典籍全都背熟了。所以上课不要带书本,讲到哪一页第几行,什么字都晓得,老师也背过了,学生也背过了,所以讲学不必在课堂。古人讲学多半带着学生游山玩水,一面走一面讲,多自在!现在人没那个福气,为什么?现在人因为不背书,所以到大学还是背个大书包,读书不乐了。从前读书乐,苦只苦几年,那个小孩受一点苦,他也不觉得苦。所以童蒙教学:
疏【昏稚未开,仅能读文,了不解义。】
从前小学生七岁上学,大概到十岁左右,这是属于童蒙。诸位要是看看《五种遗规》,你就明了我们中国古时候童蒙教学大概的状况,你就了解他们那个方式确实是相当高明。我们今天所讲的科学的教学法,实在讲不能跟那个时候方式相比,那个时候的确有它的长处。合到经义来说:
疏【所谓终日念佛,不知佛念者也。】
这就是比喻一般不明教理,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一天念几千声、几万声,念念当中求阿弥陀佛临命终来接引他往生,能不能往生?能!带业往生,品位不高,为什么?没开智慧,没有把自性弥陀念出来。自性弥陀念出来,那是上品上生,属于理一心不乱。不明理,顶多是念到功夫成片。所以,一定要明理。可见得这个念佛法门、《弥陀经》不能不讲,不能不研究。如果说念佛人只要一句弥陀,老实念佛就好了,不要研究经,那么,莲池大师为什么写这么详细的注解?蕅益大师为什么要做《要解》?都是给你讲解的。特别是《疏钞》,博大精深,唯恐你不明了,唯恐你明了的不够透彻。可见得念佛人要明理、要彻底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这句佛号才会得力,所谓得力就是把自性弥陀念出来。
疏【贫士喻小慧。】
这是讲执理而遗事的,执理昧事这一类人比喻小慧。这个地方有一段公案,就是个小故事。
疏【昔有窘人。】
就是贫困之人遇到困难。
疏【路获遗券。】
在路上捡到契约、所有权状。
疏【见其所载田园宫室,金帛米粟,种种数目,大喜过望。自云巨富,不知数他人宝,于己何涉。】
这自己穷得不得了,路上捡到别人的所有权状,上面列种种这些财产的数字,金银宝贝,他就以为自己发了大财。其实那是别人的,与自己有什么相干?自己不修得不到!千万不要听了,经上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西方极乐世界是我自性变现的,那我还要修吗?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我的!这就跟狂人没两样,错认了。虽然是性德所显,没错,这在理上决定能讲得通,可是没有修德,性德所显的自己一样得不到受用,可见得不能废事,一定要懂得事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