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 发大誓愿第六(第四十八集)澳洲淨宗学院

admin 发大誓愿第六评论1阅读模式

发大誓愿第六  2010/12/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淨土大经解演义02-039-0240集)  档名:29-204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链接MP3链接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无量寿经解》第二百九十三面第二行,从当中看起,从「二约诸位」看起:

  

「二、约诸位,曲济无遗曰普,邻极亚圣曰贤」。这是普贤第二个意思,第一个是从性德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是普贤。二跟三都是修德,修德从初发心,如果我们发愿修普贤菩萨行,依照《华严经》末后的一品「入法界品」修学,念念依循十大愿王,记住前面一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就是修普贤行。所以淨宗同学个个都是修普贤行的。诸位,诸是多,这麽多的位次,多少个位次?经上给我们列的是五十个位次,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十地位,总共五十个位次。好像念书一样,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到五十年级。再往上去是等觉菩萨,那是亚圣,所以说邻极亚圣,十地跟等觉做了邻居。从初发心这五十个位次叫诸位。曲是委曲婉转,地位高下不一样。初信到第六信这六个位次没出六道,还在六道裡面,虽然没有出六道,他跟六道众生不一样。为什麽?六道众生迷惑颠倒,他搞六道轮迴;初信位的菩萨,他的方向、目标就正确了,他是一心一意念佛求生淨土。虽然功夫还没有成就,他们是已经断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所以虽然不出六道轮迴,是决定不堕三恶道,也不会堕落在罗刹、修罗裡面,他就是人天两道七次的往返,他就脱离六道轮迴。这七次往返是什麽原因?思惑没断,见惑断了,他还有八十一品思惑,在天上人间把这个东西放下了。

  

我们如果从小乘来看,意思就很清楚,小乘一共是八个位次四果四向。初果向可以说没有地位,证得初果就有地位。我们今天是属于哪一种地位?是属于初果向;如果在大乘,我们是初信向,我们向着初信这个位次前进。证得初果,在大乘就是你证得初信位,初信位的菩萨,就像小学一年级。我们现在连小学一年级没有得到,虽然修学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考试都不及格,所以人家不承认我们是一年级学生。初果需要什麽条件?我在这麽多年当中,常常劝导大家,修淨土、学大乘务必要放下自私自利。为什麽?有这个念头菩提道上是寸步难行,无论你怎麽样的精进努力,你是原地踏步,你没有向外迈出一步,这要懂。这个自私自利是多麽害人,头一个要放下这个,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对名利、对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真放下了,不再控制、不再佔有,心稍稍向着清淨的方向去走了。还得放下贪瞋痴慢,这很难放下的,放下贪瞋痴慢,不容易放下,但是要把它澹化,这是不是初信位?不是的。这是什麽位次?这叫初果向,你向着这个方向。

  

怎麽叫初果?也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初信位的菩萨,五种见惑断了你就证得。第一个就是身见,决定不再执着身是我,我常说了,身不是我它是什麽?是我所有的,这是身见,记住,还有我所有的。放下了边见,边见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对立,别人跟我对立,我不跟人对立了,对立的念头没有了。诸位要晓得,人在世间烦恼无量无边,烦恼的根在哪裡?就在对立。这把烦恼的根拔掉了,跟一切人不对立,跟一切法不对立,跟一切万物不对立了。对立是错误的,为什麽?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一体怎麽对立!你细心去思惟,在我们这个身体上,眼睛是个器官,耳朵是个器官,不一样。身体裡面五脏六腑各有各的功能,心脏不是肝脏,肝脏不是肾脏,我们想想,它们有没有对立?眼睛跟耳朵有没有对立?耳朵跟鼻子有没有对立?心肝脾肺肾有没有对立?没对立,没有对立这就健康的。为什麽?那是一体。如果一对立,谁都不服谁,这五脏六腑不就打架了吗?打架是什麽状况?打架就是生病,病到严重就死亡,死亡就是同归于尽,不如此吗?一个道理!我们居住在这个地球上,就不能把这个地球看成一体。有没有人把地球看成一体?有,太古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人看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祥和。在中国历史上记载,尧王、舜王、大禹,他们心念当中宇宙万物跟自己是一体。所以后人尊称他们为圣人,他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贪瞋痴慢。我们读史书上记载,周文王是一国之君,日常生活他吃的、穿的、居住的,跟一般平民完全相同,没有两样,这真平等,本来是平等的,没有特殊。典籍记载,我们相信那不是假的。

  

不平等怎麽造成的?从自私自利造成的。自私自利裡面有不平等的种子,这个只有佛法说到,这个种子就是末那识。你看末那裡头,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一个就是我见,就执着身是我,这是末那起的作用。除了身见之外,跟着身见同时起来的贪瞋痴,它的名字,第一个叫我见;第二个叫我爱,我爱是贪;我痴,愚痴;我慢,我慢就是瞋恚,贡高我慢我总比别人高一等,别人总要比我矮一等,这就是慢。这是俱生烦恼,从一念不觉那个时候它就起来了,所以我跟贪瞋痴同时起来的。佛以后特别加了两个,三毒烦恼再加上个慢、加上个疑,疑什麽?对圣贤怀疑,这个不得了。不知道圣贤都是明心见性的人,大乘教裡讲明心见性的佛,佛陀。所以《华严经》上佛常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本来是佛。怀疑诸佛菩萨,怀疑自己是佛,怀疑一切众生是佛,这个障碍太大了。障碍什麽?障碍你永远不能见性,你永远找不到回家的道路。所以这五个字贪瞋痴慢疑,叫根本烦恼。加上前面五种见惑,把它合起来总称它为恶见,这个恶是错误的,错误的见解,合起来是六个根本烦恼。从六个根本烦恼生起二十个随烦恼,《百法》裡面讲二十六个烦恼心所,展开无量无边的烦恼,四弘誓愿裡面说「烦恼无尽誓愿断」,就指这桩事情。

  

不断烦恼你怎麽能见性?断烦恼多麽困难,你想想能断得了吗?断不了烦恼,你就永远不能脱离六道轮迴。在六道轮迴裡面,肯定你在三途的时间长,你在三善道的时间短暂。这是一切经教裡面所说的,「可怜悯者」,这众生可怜,谁给你受的这些苦难?自作自受。没有人在那裡设计、在那裡建造、在那裡执行,没有,完全没有,是自己业力所感的。善业,三善道受生;恶业,三恶道受报,这是事实真相。佛帮助我们、劝导我们不要造业,不但恶业不能造,善业也不能造,为什麽?出不了六道。善恶业全放下了,心清淨,六道就没有了。今天佛常常劝我们断恶修善,那善还要不要修?善要修,恶要断。这裡面问题就是你会不会,会断的人断恶不着断恶的相,修善不着修善的相,大乘法裡面所谓「三轮体空」,这样修法你的进步就快,你可以把修学的时间大幅度的缩短,你超越了。如果着相,断恶着断恶的相,修善着修善的相,你的进步非常缓慢。经教裡面有所谓修行人,从初发心修成十信位要多少时间?要无量劫,你看多可怕。无量劫不是一个定数,它是活的,完全看你什麽时候觉悟,觉悟是什麽?不着相就觉悟。放下不是从事上放,是从心上放,事没有障碍。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碍在哪裡?碍是在你念头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是障碍,这个东西要放下。

  

日常生活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你就是佛。佛陀应化在世间、法身菩萨应化在世间,真相如是,他们生活起居工作跟我们没有两样,我们着相,分别执着。他有能力,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所以他有没有造业?没造业。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造业,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没造业,不但六道的业没有,四圣法界的业也没有。这是修行的正理,我们不能不懂。如何把这个正理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待人接物表演出来?行行,就是每个举动、每个造作,都与性德相应。性德是什麽?贤首大师的《妄尽还源观》跟我们讲四德,这个重要,这是性德,无量无边的性德归纳为四大类,讲得太好了。第一个是「随缘妙用」,也就是说普贤菩萨十愿裡「恆顺众生,随喜功德」,妙,真妙!妙在哪裡?妙在随缘恆顺,他裡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妙就妙在这裡。起心动念我想怎样怎样,那就不妙,那就造业了。你看善财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善财去访问他们,向他们请教,他们都把这个四德不但讲出来,演出来了,表演出来做给你看,就是随缘妙用,他做出来给你看。

  

贤首国师虽然给我们讲分四大类,四大类是一体,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因为随缘妙用裡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给一切众生做榜样、做好样子,这个不能不知道,这叫妙用。它的名词叫「威仪有则」,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则是规矩、榜样,表演出来给大家看,这性德自然的流露。第三个是心态,今天科学家也讲端正心态,心态是什麽?「柔和质直」。外面要像弥勒菩萨一样,满面笑容,无量欢喜,裡面质直就是真诚,内心真诚,外面欢喜。末后一句,「代众生苦」。诸位要晓得,这十六个字是一桩事情,性德。在中国古圣先贤讲的是一桩事情,也是讲这四句,但是说法不一样,中国古圣先贤怎麽讲?讲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你们想想这四科,四个科目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不是随缘妙用?是不是威仪有则?是不是柔和质直?是不是代众生苦?完全相同。你懂得这个道理了,你再看世间,每个族群他们的圣贤,每个宗教裡面的圣人,我们就恍然大悟原来完全相同,这跟大乘讲的就一个意思,全是自性流露,教化随意无不圆满。

  

我们于是就体会到,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随顺性德一切真,违背性德就一切是虚妄。我们的疑,就烦恼裡头贪瞋痴慢疑,疑就断掉,对于圣教、圣贤再也不疑惑了。断疑就生信,信心才真正现前,有这个信心,菩提心就建立了。这个信心要是生不起来,菩提心怎麽发都发不出来,都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修行永远停留在六道,出不了六道轮迴。我们把话讲清楚,真正的原因着相修行,就出不了六道轮迴;离相修行就超越六道,离就是放下,放下就是离。可不能有丝毫执着,不能有丝毫贪恋,有丝毫执着、有丝毫贪恋,你就在造轮迴业。所以我们看,从初发心到等觉这五十个位次,「曲济无遗,邻极亚圣」,这是在每个位次上修行的普贤菩萨,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够入位。本经经文裡面讲上中下三品,中上太高了,我们如果能生到下辈,下辈在佛法大乘教裡是什麽地位?十信菩萨,这十个位次是下辈。往上去呢?初住以上四十个位次那叫上辈。中辈在哪裡?中辈还是在十信。通常讲二乘,二乘就没有中,就大乘跟小乘。要讲三乘就有中,三乘中是四圣位,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的,十法界四圣这称为中,中辈。上辈就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是真佛不是假佛。十法界裡面的佛不是真佛,他属于中辈,不是上辈,这把位次搞清楚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4月1日19:54:2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12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